?

以“生本學主”為指向 以“讓學引思”為主導
——對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新課程活動模式的策略性構建

2022-11-20 12:58☉王
小學生 2022年1期
關鍵詞:教與學理念活動

☉王 鋒

無論是“以生為本、以學為主”教育理念,還是“讓學引思、學思融通”教學主張,都集中反映了新舊兩種不同教育模式下的“楚河漢界”現象。如何在新課程教育與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充分發揮有效性主導作用,把學生切實推向并真正引入課程活動的“前沿陣地或舞臺中心”呢?這不僅是一項不容忽視的藝術性課題現象,同時還是一種有利于教與學和諧相長的重大實踐課題?!敖虌D初來,教兒嬰孩?!弊鳛榻M織者、主導者和推動力量,教育人應在與時俱進、不斷反思的同時,善于從“智慧讓”和“善于引”上多下功夫、下實功夫,從源頭上和根本上認真做到并努力做好這一篇時尚性大文章。就小學數學課程活動來說,如何切實有效地進行“讓學與引思”呢?

一、簡析“讓學引思”學科活動的價值和意義

首先,什么是“讓學引思”呢?顧名思義,就是從“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為根本出發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最大限度和程度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深入思考、切實感悟,不僅有利于贏得學生的“進步或發展”,而且有利于從長遠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教學”。這不僅是新課程教育理念的實質性體現,還是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實際追求,更是兩者之間的高度融合。

那么,“讓學引思”學科活動的價值和意義有哪些呢?概括說來,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在應試教學理念下,長期奉行“教師教、學生學”的課程活動模式,片面地強調教師意志,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式、屈從式”學習狀態,不但沒有學習興趣和情感,而且嚴重缺乏主動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白寣W引思”則不然,在持續有效的“激勵、喚醒和鼓舞”中,化“被動”為“主動”,化“自主”為“自覺”,既可提升學習效率和效益,又能讓各類生成性現象不期而遇。其效果和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二是有利于在厚積薄發中把學生不斷引向“學思做合一”下的深度學習狀態?!爸R的本身就是活動、動作和思維三者之間的密不可分?!痹凇白寣W引思”的召喚和引領下,學生的自覺意識和自主行為一旦被“激活、喚醒”,他們就會不用揚鞭自奮蹄地“動起來”,就會在自然狀態下和自覺行動中,逐步形成良性循環態勢,在深度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深。三是有利于在實事求是中切實建構和諧教學關系。什么是“和諧”?即在于——“善教與樂學”的良性化發展現象。在“讓學引思”激勵引領下,教學關系逐步走向“生本學主”的人文化關懷之路。不僅解放了師生雙方的壓力,而且激發了教與學的活力,怎么還不“和諧”呢?

二、對小學數學“讓學引思”課程活動模式的策略性探究

無論“生本學主”還是“讓學引思”,從本質上來說,都在于強調對學生及其學習活動的“人文教育關懷”。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從如下幾個方面多元互動,不斷地“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有利于在切實構建善教樂學下的高效課程模式。

(一)在“生本學主、人文關懷”理念下,善于通過激發興趣、情境涵養為路徑,在善教樂學中把兒童不斷地引向“讓學引思”之路

人所共知,“智慧、情感、藝術”歷來被譽為學校教育的“三元素”或“三原色”,既是不容忽視又是無可或缺的。其中“情感”元素屬于人的內在驅動力,雖然不能直接地作用于行為過程中,但是往往通過“穩定、強化、指向”等力量,充分發揮無可替代的正能量作用。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往往比人的責任感還重要?!彼鶑娬{的正是“情與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小學生群體,對情與趣的依賴性很大,有無情與趣元素的滲透和融入,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其過程和結果都是相去甚遠的。以“克與千克”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如下活動情境:在微型電子秤的一端放入兩袋食鹽,另外一端則放入兩枚硬幣,讓全班通過“嚴重不等稱”現象來切實感知兩者之間的差距之大。然后讓全班在多人小組狀態下,自主尋找一些“1 克”“1 千克”質量的不同類實物,并“比一比”誰找得既準又多。這種具有游戲性質的課程活動,“讓學與引思”效果是顯而易見的[1]。

(二)在“生本學主、人文關懷”理念下,善于通過鏈接生活、情境涵養的路徑,在善教樂學中把兒童不斷地引向“讓學引思”之路

“數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睌祵W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就像實際生活中的“活水與源頭”“花木與根本”一樣,互為依賴、相輔相成——兩者不僅“同在”,外延還是“恒等”現象。這就是說,數學教師通過各類途徑和方式,善于把教與學活動投放在社會生活大背景下,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內外互動的生活化課程活動,不僅有利于讓他們切實感知數學學習的內涵、價值和意義,變相降低教與學的難度,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引領學用結合,不斷地釋放和放大善教樂學效應。以“行程與相遇”現象為例。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展示了兩輛車子在不同速度下的“同向相遇”以及“相向而行”等現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小學生在實際觀察和生活感知上,習得了許多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如“同地出發”“異地出發”“同時出發”以及“相距、相遇”等,建立在生活化狀態下的“讓學引思”效果自然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不妨想象,如果采取“用普通話套講八股文”的教學形式,兩種相互比較,孰優與孰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2]。

(三)在“生本學主、人文關懷”理念下,善于通過信息支撐、情境涵養為路徑,在善教樂學中把兒童不斷地引向“讓學引思”之路

數學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和隱在性等基本特征。在心智發育規律的作用和影響下,兒童群體正處于形象思維優勢主導的初始化發展狀態。小學數學雖然基礎性較強,相對簡單,然而在有些時候還是對兒童學習存在一定的挑戰性和考驗力。比如,“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以及“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還有“軸對稱圖形的抽象”“角的認識和形成過程”等,對思維想象力要求較高,如果缺乏信息技術等外力支撐,教學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的。再以“扇形統計圖”為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把“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分別顯示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引導全班在回憶與溫習中表述特點。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多媒體呈現新學知識的統計圖形,并通過生動形象的顯示,引導小學生對“求同與求異”進行類比,幫助他們學習、理解、感悟和內化。還有,教師把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各類“錯誤資源”整合成“信息集錦”,在課內外適時適量地呈現出來,引導小學生在自主輕松、正誤對比中進行學習與思考。這些方法,都對“讓學引思”大有裨益和促進[3]。

(四)在“生本學主、人文關懷”理念下,善于通過多元體驗、情境涵養為路徑,在善教樂學中把兒童不斷地引向“讓學引思”之路

“只有投入全部情懷和心靈,才能從中收獲生命的醇香?!痹趯W校教育中,無論對于教還是學,只有在“自主實踐”和“情感體驗”下,才會留下深刻持久的心靈痕跡。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善于把“學習感知”與“情感體驗”相互滲透并有機結合起來,既可更好地引領學用結合,又能把他們逐步引向“求取真知、學做真人”的發展之路。比如,在“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活動中,讓全班學生估計分數的大小——1/4 與2/8再與3/12 相比大小如何。在此基礎上,在多人小組合作狀態下,把第一塊“蛋糕”(橡皮泥,大小一樣)平均分成4 份后取出其中1 份,把第二塊“蛋糕”平分8 份后取出其中2 份,把第三塊“蛋糕”平分12 份后取出其中3 份;然后開展“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活動——讓學生實際感知所取“蛋糕”是否一樣大小。最后,在集體交流與共享下,師生進行梳理、總結和提煉。還有,“擺一擺、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綜合實踐活動,難道不是情感體驗的優質資源嗎?

(五)在“生本學主、人文關懷”理念下,善于通過德智互動、情境涵養為路徑,在善教樂學中把兒童不斷地引向“讓學引思”之路

英國數學家羅素強調指出:“數學中不僅擁有智慧和真理現象,還蘊藏或孕育有豐厚的德和至高的美?!保?]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偏向“智育”,嚴重地淡化“德與美”滲透,這不僅是對優質資源的嚴重浪費,還會讓學科活動在“失衡與失諧”中偏離航向,工具性教學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善于把“工具性與人文性”統籌兼顧起來,不僅有利于切實體現數學教育的內涵、功能和特點,而且有利于在德智互動中不斷深化學科活動情感。為打造善教樂學課程體系,為促進教與學相長,為引領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我們要源源不斷地在教學中注入新鮮活力。比如,在教學“求不規則圖形的體積”過程中,相機把“阿基米德檢驗皇冠”數學故事引入其中。引導兒童以此深刻感知“數學來自生活”的科學現象和客觀道理……所有這些,都是引領小學生“徳智互動”、深化學科情感的應有之義[5]。

(六)在“生本學主、人文關懷”理念下,善于通過改革評價、情境涵養為路徑,在善教樂學中把兒童不斷地引向“讓學引思”之路

因材施教下的學科活動中,固然需要“藝術”現象,在起著“承上啟下”聯結作用的教學評價中,更加需要一定的“藝術”元素。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并不在于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的本領,而在于對學生如何的激勵、喚醒和鼓舞?!苯虒W評價的根本目的不是“甄別與選擇”,而在于“即時反饋”下的“調整和優化”,進而更好地激勵與引領后續性教與學活動。就小學數學活動來說,我們要把“改革評價”作為激發教學活力、優化結構過程、促進良好互動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讓教與學的關系不斷地“由良好走向更優、由密切走向和諧”。比如,改革傳統的單一性“教師評學”的不對稱模式,逐步地轉向以學生的“自主性評價”——“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體系為主,讓“兵教兵”合作共贏和“對稱性”評價活動逐步地走向主流狀態。再如,把對學生的“個體評價”與小組形式下的“團體評價”相結合,不斷放大學科互動的“徳智互動”效應。

三、結語

在學校教育中,“生本學主”與“讓學引思”是相輔相成的。前者是理念和基礎,后者是過程和手段。在小學數學課程活動中,教師善于以“興趣激發”等上述幾個方面為基本抓手,自主靈活、多元互動、熟能生巧,有利于切實構建核心素養下的“讓學引思”課程體系。

猜你喜歡
教與學理念活動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方傳蕓舞蹈創新理念拾微
環保節能理念在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
“六小”活動
楷書的教與學
AR技術支持下部編版教材的教與學
“活動隨手拍”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物理建模在教與學實踐中的應用
讓“預習單”成為撬動教與學的支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