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產兒常見并發癥及相關治療的研究進展

2022-11-26 07:10潘義紅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關鍵詞:胎齡腦損傷早產兒

潘義紅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人民醫院 廣西 河池 546499

早產兒是新生兒的一種類型,現未明確早產原因,主要與母體因素,如:母體嚴重貧血、急性感染、精神緊張及臍帶異常、羊水過多和胎兒畸形等,上述因素均可影響胎兒宮內發育,從而引起早產兒[1]。早產兒因機體各系統發育不良,易合并并發癥,危及其身心發育[2]。因此,在掌握早產兒的常見并發癥,并給予相應的治療方式,使并發癥、死亡率顯著降低,促進早產兒健康成長[3]。鑒于此,現將早產兒常見并發癥及相關治療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早產兒概述

1.1 早產兒概念

WHO定義:早產兒是不足孕37周或少于259d的新生兒,但未對早產孕周下限予以明確規定。但是因為新生兒救治水平每個國家都不一樣,所以早產兒下限存在明顯差異。每個國家根據自身新生兒救治水平不同,其規定了不同的孕周下限,歐美等發達國家規定的孕周下限為20-24周。而我國規定的早產下限是28周。研究顯示[4],我國早產兒發生率在5-15%之間,并且早產范疇中未納入孕28周內的新生兒。因此,相比于其他國家的早產兒發生率,特別是發達國家,我國實際早產兒發生率比調查數據高?,F階段,隨新生兒醫療技術發展,以及社會、經濟、婚姻觀念等因素變化,加之“二孩”、“三孩”政策的開放,早產兒發生率顯著提高[5]。

1.2 早產兒對新生兒危害

早產兒因胎齡不足,機體臟器功能未成熟發育,故嚴重并發癥、死亡的新生兒高危群體。有研究稱[6],早產兒常見并發癥有NRDS、BPD、早產兒腦損傷、NEC、感染性疾病等。其中早產兒腦病是造成早產兒出現聽力障礙、視力損傷、認知障礙等神經系統并發癥的重要原因之一。早產兒并發癥的出現,不僅給家屬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而且還給家庭造成巨大經濟負擔。隨著我國醫療技術進展、醫療水平提高,加之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愈發關注早產兒的生存質量。因此,給予有效治療和降低早產兒常見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早產兒的生活質量,促進其身心發展,是目前救治早產兒的主要任務和首要目標、

2 早產兒常見并發癥及相關治療的研究進展

2.1 呼吸系統

早產兒呼吸器官、呼吸中樞發育未完全,保持胎兒期呼吸運動特點,膈肌、上呼吸肌呈不協調運動,故容易出現梗阻性呼吸暫停情況。如:若紅細胞缺乏碳酸酐酶,分解二氧化碳量少,易引發青紫及呼吸暫停;早產兒肺泡數量少,氣泡交換率低,呼吸肌發育不全,易引發肺膨脹不全。又因咳嗽反射弱,黏液不易咳出,易引發肺不張或吸入性肺炎。因早產兒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少、肺泡表面張力大,故易發生BPD、NERDS等,危及早產兒生命安全。

臨床癥狀表現為:不哭、哭聲低微、呼吸淺表不規則等。故常給予吸氧、CPAP、IPPV最安全有效治療呼吸驟停。CPAP經面罩、鼻罩持續氣體(混合氣體),能產生正壓,有預防肺泡塌陷、提高功能殘氣量的效果。張俊[9]表示,甲基黃嘌呤類,是兩種腺苷受體非特異性拮抗劑,能有效提高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的反映性,進而達到興奮呼吸目的,有效減輕AOP的發生。NRDS是因缺乏PS,呼吸末細胞萎縮,引起出生后進行性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禈穂10]表示,在機械通氣治療的同時,給予PS替代療法有確切效果。PS為磷脂蛋白混合物,SP包括SP-A、SP-B、SP-C、SP-D,具有改善代謝和維持肺表面活性物質功能的作用。

2.2 神經系統

早產兒腦損傷主要表現為腦室周圍白質損傷,好發于體質量不足1500g、胎齡<32周的早產兒。室管膜下胚胎生發層基質與腦發育密切相關,而且對腦血流波動、缺氧等敏感性較高,易引發IVH,造成腦室周圍終末靜脈阻塞,引起腦室周圍髓靜脈的大片出血性壞死[11]。近年來,早產兒腦損傷研究的深入進行,其致病機制明顯提高。隨研究深入進行,研究發現,早產兒腦損傷伴有灰質神經元/軸突病變,引起早產兒出現神經系統后遺癥。

在腦損傷病理改變中,常見病理改變有腦出血、腦水腫、腦梗死、選擇性神經元壞死等。因此,于新生兒娩出后,加強其早期常規篩查至關重要。隨醫學影像學技術發展,CT、MRI、經顱多普勒超聲等檢查方式廣泛用于臨床。閆加勇[12]稱,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動態監測早產兒腦血流變化,對腦損傷類型及部位予以準確反映,并且能對腦損傷變化過程予以動態觀察。aEEG屬新生兒功能監護技術,對早產兒aEEGCo、Cy、LB、B四個方面進行整體性評估,進而指導治療。腦損傷以腦水腫為特異性病理改變,腦CT示:腦室擴張、變形。因此,應用CT能客觀評價腦容積指標,反映腦容積定量改變,對高危兒管理和早期干預有明確指導價值。其治療原則是減輕血腫,改善循環缺氧癥狀,促進神經細胞修復和再生。

2.3 心血管系統

PDA在早產兒中較為常見病,動脈導管在胎兒循環中必不可少。早產兒出生后,隨呼吸開始,其動脈氧分壓突升,造成動脈導管壁肌肉收縮,并且應激肽酶原-緩激肽系統的激活,部分血管活性物質會造成動脈導管收縮和關閉。又因早產兒肺組織發育滯緩,易引發酸中毒、低氧血癥,影響動脈導管收縮。早產兒的動脈導管延遲關閉,易加重心臟負荷,加之動脈導管對血管活性物質反應敏感性較高,故而出現PDA。

目前,臨床在心肌損傷臨床診斷中,常用檢查CK-MB活性變化的方式。而心肌收縮重要調節蛋白是cTbT,且cTbT也是臨床診斷心肌損傷的最敏感的血清標志物。小兒先心病首選診斷手段是超聲心動圖技術,主要采用三維超聲心動圖,對顯示房室瓣等的三維解剖結構和動態變化優勢明顯[14]。作為早產兒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異常,PDA易造成血流動力學異常,可使用藥物控制。王新[15]表示,給予PDA早產兒行布洛芬治療,有明確效果。此外,針對藥物治療無效,且出生體重不足800g或PDA3mm以上,宜選手術治療。

2.4 消化系統

早產兒因胎齡小,吸吮差,甚至不存在吞咽反射功能,易有溢乳、嗆咳,消化能力差,易發生腹瀉、嘔吐等[16,17]。排除淀粉酶,早產兒對蛋白質需求高,對脂肪消化吸收差,NEC發生率高。胎齡小、低體重兒,更易喂養不耐受。

表現為:喂養后,多次出現嘔吐、腹脹等,出現NEC的同時,還有腸鳴音消失等癥狀。行X線腹部平片檢查,見:腸道擴張、腸壁積氣,診斷價值高。針對極低體重早產兒的喂養不耐受,宜禁食,行腸外靜脈營養[18]。盡早開展營養支持,以改善營養狀態、促早產兒生長,縮短住院時間[19]。PICC為常見新生兒靜脈開放通路,常穿刺于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等[20]。經常規內科治療與常規護理后,癥狀體征未明顯好轉后,則開展外科手術治療,行腹部穿刺引流,切除穿孔或壞死腸段,開展吻合術或造瘺術。

2.5 肝臟、造血系統、免疫功能

早產兒肝臟發育不成熟,加之缺少葡萄糖醛酰轉換酶不足,故對膽紅素代謝不全,常有高膽紅素血癥,甚至核黃疸。肝功能不全,維生素K不足,凝血因子缺乏,易出血。維生素A、D缺乏,易患佝僂病和貧血[21]。肝糖原轉變血糖功能低,血糖低。肝合成蛋白質功能低,血漿蛋白低下,易水腫。相比于足月兒,早產兒易出現體質量低、貧血。維生素F缺乏,易溶血。體液免疫、細胞免疫不成熟,缺乏母體抗體,IgG水平高低,易引起敗血癥[22]。

早產兒出生后,臨床應加強血鈣、血糖、黃疸等監測工作,及時開展光療,能有效縮短黃疸持續時間,降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進而有效預防早產兒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及時糾正低血糖癥狀,以避免腦損傷發生或加重。針對早產兒治療,應及時進行促紅細胞生成素預防性治療,可明顯減少輸血次數和輸血量。新生兒出血癥可在早產兒出生后給予補充維生素K來預防[24]。由于早產兒胎齡小,機體生理狀態不成熟,故出生后多在重癥監護室,接受藥物(皮質激素、免疫抑制等)和侵入性操作治療,一定程度上會增加IFI發生率。兩性霉素有較廣的抗真菌譜,推薦使用新生兒真菌性敗血癥術應用兩性霉素B脂質體治療。隨著研究深入,臨床對氟康唑的研究,其研究重點早已是預防作用而不是治療作用,且在預防感染、預防念珠菌定植方面具有明確效果。鄧慶先[25]表示,口服氟康唑能有效預防真菌感染,且對早產兒無肝損害。

3 小結

綜上所述,早產兒并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早產兒自身生理特點,胎齡越小,其出現并發癥、死亡的風險越高。因此,需做好圍生期保健,做好孕期高危因素監護工作,加強產前教育,以預防孕期并發癥,防治早產,減少早產兒出生率,加強早產兒產后管理,是防治早產兒并發癥、降低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質量的有效方式。

猜你喜歡
胎齡腦損傷早產兒
不同胎齡、不同出生體重新生兒的首次肝功能指標的差異性
早期綜合干預對小于胎齡兒生長發育、體格發育和智能發育等影響觀察
早產兒長途轉診的護理管理
腦損傷 與其逃避不如面對
晚期早產兒輕松哺喂全攻略
不同胎齡胎鼠脊髓源性神經干細胞特性比較
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后抑郁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及診治進展
早產兒胎齡和體重對兒童糖尿病的預測作用
新生兒腦損傷的早期診治干預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