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護士產后隨訪在提高母乳喂養中的研究進展

2022-11-26 07:10朱麗玲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關鍵詞:母乳乳汁哺乳

朱麗玲

衡陽南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廣西 南寧 530001

引言

產后母乳喂養目前是醫學上鼓勵的產后喂養方式,這對嬰兒身體免疫力提升以及生長發育有極大影響,同時也有利于母親自身身體的恢復。社區護士作為醫務人員,應該關注產后對母親的隨訪,這對了解母親母乳喂養情況有極大作用。本次主要對社區護士產后隨訪在提高母乳喂養中的研究進展進行探究,進而掌握提高母乳喂養的相關技巧,為之后母親護理工作開展提供科學支持。

1 母乳喂養相關概述

母乳喂養有較多優勢,母乳喂養是指母親用乳汁喂養嬰兒。母乳是嬰兒最好的天然營養品,含有嬰兒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成分,母乳中含有必須氨基酸,且其氨基酸比例相對適宜[1]。母乳所含的白蛋白為乳清蛋白,可以加速乳糖蛋白的形成,而母乳中的酪蛋白與乳清蛋白的比例為1:4,且可以被嬰兒迅速吸收。母乳中的鈣元素以及磷元素的比例適宜,且鈣元素的吸收相對較好。母乳也含較多的乳鐵蛋白,母乳中含有較多免疫成分,豐富的免疫活性細胞在初乳中相對更多。有抗炎癥、抗病毒以及殺菌效果。母乳喂養更加經濟方便,有利于嬰兒的身心健康,增強母嬰感情。有學者研究顯示純母乳喂養可以減少新生兒脫水熱、生理性黃疸、肺炎等發生。母乳喂養兒童的齲齒發生率明顯低于混合喂養、人工喂養,并且統計學意義較為顯著。也有學者對新生兒常見病發生情況進行研究,顯示母乳喂養有益于新生兒身體健康。母親哺乳可以促進產后子宮快速恢復,減少產后出血。還可以降低母親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險。

母親產后乳汁減少的關鍵原因有以下幾個:一是孕期沒有得到合理營養;二是孕晚期未實施乳頭保健,尤其是乳頭短、凹陷,未得到及時糾正;三是產后沒有及時開奶導致;四是喂哺技巧不科學。也有專家認為是母親本人的精神及心理因素導致[2-3]。西方國家在過去因為都市化緣故,較多母親在生產完之后不久就回到職場,導致嬰兒缺乏母乳喂哺,這種情況對母親以及嬰兒均不利。分娩之后,社區護士需要認真做好產后隨訪,對出院后母親實施定期隨訪,并強調母乳喂養對嬰兒生長的積極意義。

在產后隨訪中若是發現母乳喂養有異常,需要對其及時糾正。母親有乳頭凹陷、損傷及乳房腫脹等異常,需要進行哺乳指導。一旦發生乳腺炎,需要根據炎癥的嚴重程度積極處理。必要情況下,提醒其就醫。同時告知母親在產后盡量避免中斷母乳喂養。個別母親身體情況不允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對母親實施必要護理。開通產后咨詢熱線電話,指導母親產后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使在出院后的母親隨訪工作質量提升[4-5]。

2 社區護士產后隨訪在提高母乳喂養中的研究進展

2.1 健康指導在產后隨訪中的研究進展

要提高母乳喂養,需要對母親實施定期的隨訪,現要求母親出院后3~7天盡早開始第一次產后隨訪。在產后隨訪中需要對母親實施產后健康指導,社區護士是社區保健人員,其對母親恢復有積極的輔導意義。需要對母親進行營養物質的補充指導,多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母親盡量多攝入微量元素,例如鈣元素以及磷元素,并多攝入無機物質、糖以及蛋白質,對應到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有新鮮蔬菜水果、肉類、蛋、魚、牛奶、豆奶,加速母乳分泌,為母乳喂養率提高提供幫助。同時還需要提醒母親做好乳房護理,妊娠后乳腺可能會繼續增大,應盡量多穿寬松的乳罩。還需要注意自身的清潔,尤其是乳頭的清潔,需要經常用溫水對乳頭進行清洗,防止乳汁分泌對乳頭形成阻塞[6-7]。

針對乳頭凹陷以及扁平人員需要指導其做乳頭伸展練習及佩戴乳頭罩。乳頭凹陷母親可用以下方法刺激泌乳。例如乳頭伸展運動法,可以將兩手的拇指在乳頭肌底兩側放置,并緩慢向兩側拉開,加速皮膚的皮下組織循環,并以同樣的手法將乳頭上下拉開。此操作主要是牽拉以及鍛煉內乳頭的纖維組織。還需要用到乳頭牽拉法,用右手拇指以及食指將乳頭向外牽拉,輕輕對乳頭進行按摩,每日三次,每次4分鐘左右。還要掌握嬰兒正確的含接姿勢,必須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在口中。在處理乳頭凹陷時最重要的是建立母親的自信心。如果通過以上方法不能糾正乳頭凹陷,可以佩戴乳頭罩。乳頭皸裂的可以在喂完奶之后擠一點乳汁涂在乳頭上,保護乳頭。如果是皸裂比較嚴重,可以使用紅霉素軟膏涂在乳頭上,達到一個消炎、保護的目的。如果出現明顯的乳頭出血的情況,是要暫時先停止喂奶的。出現乳汁淤積、腫塊等,需要對其實施積極的指導,例如按摩熱敷,配合中藥治療。若是母親出現乳房充盈急脹痛、乳腺炎等問題,需要指導其加強哺乳,告知其正確擠奶方法,用手或是吸奶器擠出乳汁。針對乳汁不足的人員需要提醒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合理飲食。對影響母乳喂養的相關因素,例如疼痛,傷口愈合不佳等問題,需要針對母親的實際情況給予處理,而部分學者認為針對過早添加奶粉的人員需要進行必要宣教,告知其母乳喂養的優勢[8-9]。產后兩周乳暈傳入神經相對比較敏感,誘導催產素分泌的條件反射相對容易建立,是創建母乳喂養的關鍵時間段。嬰兒的有力吸吮也是母乳喂養率提升的關鍵因素。吸吮乳頭可以促進乳汁分泌,因而每日要多次并按需的吸吮,乳頭得到多次且頻繁刺激,可以加速乳汁的分泌,兩側的乳房需先后交替哺乳,每次哺乳后保證乳汁排空。母親的身心愉快及充足睡眠也是保證其身心健康的關鍵因素,這對母乳的分泌有積極作用。

產后隨訪在對母親實施母乳喂養健康指導過程中,需要提醒其在哺乳過程中應盡量防止乳房將嬰兒的口鼻堵住,避免其出現窒息。為了預防溢奶,每次在喂完之后需要將嬰兒豎抱起來并拍背。排氣之后保持右側臥位,減少因為翻動嬰兒導致的嘔吐,同時還需要讓嬰兒先吸空一側乳房之后,再吸另外一側,如果母乳很豐富,嬰兒吃不完,需要將剩余的乳汁擠出。出生的最初幾日,嬰兒的體重一般會出現生理性下降,需要堅持吸吮,為嬰兒提供良好的哺乳,使其體重在短時間內恢復,這對其生長發育以及之后乳汁分泌有較好的作用,但是嬰兒體重下降一般會低于出生體重的10%,若是超過這個限度,需要與主治醫生及時聯系。同時還需要按需哺乳,了解嬰兒的哺乳習慣以及哺乳時間,哺乳間隔時間一般不超過3小時,這對乳汁分泌有積極輔助作用,同時也可以讓嬰兒得到足夠的營養,提高其免疫功能。

社區護士還需要了解母親哺乳時間、哺乳頻率,并在哺乳時提醒母親應注意自身以及嬰兒之間的體位舒適程度,保證哺乳姿勢正確,肌肉放松。并掌握母親以及嬰兒雙方的身體健康情況。嬰兒每天尿量超過8次到10次。每次哺乳之后可以安靜入睡兩小時到三小時,身高體重增長良好即可表明母親的奶量相對充足。一般來說,3個月齡的嬰兒沒有形成規律,生長發育迅速,母親也需要嬰兒頻繁吸吮,加強乳汁分泌和排乳。4-6月齡的嬰兒逐漸過渡到定時喂養,每3、4小時1次,每天約6次。逐漸減少夜奶的次數,幫助嬰兒形成夜間連續睡眠的能力。

有學者提出,若是隨著嬰兒的不斷長大以及發育,母乳已無法滿足其生長發育需求,需要在哺乳基礎上對其應用非流質食物。一般是在其出生4個月開始,逐漸的將哺乳次數減少,添加輔食為斷乳做好準備,完全斷乳通常是在嬰兒出生后的10個月到12個月之間。

2.2 心理護理在提高母乳喂養率中的研究進展

產后部分母親可能會出現情緒不穩,尤其是初產婦產后心理波動較大,往往還不能真正的適應母親的角色,再加上經驗缺乏,容易產生急躁,緊張,恐懼,甚至會出現抑郁癥,訪視過程中,社區護士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心理指導,應以真誠的態度,精湛的技術獲得產婦的信任。首先需要了解母親的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針對其負面情緒相對較輕的母親,護理人員需要對其實施必要的交流,增強互動頻率,使其消除思想顧慮,積極配合。告訴母親注意自身的飲食以及休息,這對母乳分泌有較好的作用,樹立母乳喂養的自信心。并為母親提供社會支持,改善其不良情緒??梢匝埬赣H家屬參與母親的產后護理,通過家庭人員的支持,提高母親的熱情,使其心理障礙得到有效解除,這對產后哺乳率提升有積極作用[10]。針對產后抑郁或是焦慮嚴重的母親,社區人員需要根據母親的實際情況,使其深入了解自身情緒產生的原因,愿意主動與醫務人員配合,及時處理,改善其負面情緒[11-12]。

3 小結

隨著近些年來社會保健工作的不斷進展,尤其是產后隨訪工作已經納入到正規,應對出院后3~7天的分娩母親、新生兒實施產后定期隨訪,對其異常實施及時處理,尤其是產后少乳以及哺乳困難的母親。定期隨訪工作已經成為社區護理工作的一個關鍵要素。母乳喂養屬于最原始的喂養方法,也是科學有效的喂養方法,提高母乳喂養幾率,需要在產后實施必要的健康宣教,使每位母親都了解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筆者建議用到語言以及非語言行為對其實施健康指導,可以將母親與醫護人員的信任程度提升,提高產婦的護理依從性,促進護理質量提升,使其可以積極與社區護士配合,保障護理的有效性以及科學性。

猜你喜歡
母乳乳汁哺乳
按摩推拿護理緩解哺乳期乳汁淤積諸癥的作用
會哺乳的樹
乳汁點目需謹慎
母乳到輔食,如何無縫銜接
媽媽的奶為何變色了
英國共享母乳引爭議
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媽媽不用停母乳
哺乳仔豬大腸桿菌病的SM2療法
母乳庫研究的現狀分析
一起哺乳仔豬豬瘟腹瀉的診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