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夏瀉心湯在失眠癥患者中的應用進展

2022-11-26 07:10易遠麗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關鍵詞:瀉心湯失眠癥方劑

易遠麗

南寧市社會福利醫院 廣西 南寧 530003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呈現出高速發展的趨勢,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失眠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增高,嚴重地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根據調查,世界上有35.2%的人患有失眠癥,而在我國,有10%~20%的人有不同程度失眠癥,而成人的失眠率高達58%。失眠給人類的身體和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傷害[1-2]。在2015年的時候,通過對中國的睡眠指數進行調查,其數據顯示,若人在每晚睡眠的時間上沒有達到4小時,其死亡率是正常人群的180%,并有可能引發焦慮、抑郁癥、高血壓、心力衰竭等癥狀。到2020年,全世界的失眠者高達七億。目前,西醫主要以苯二氮卓和巴比妥等鎮靜安定類藥物為主,但長期使用會導致上癮、依賴、呼吸抑制、疲勞、反應遲鈍、行為失控等不良反應,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而中藥對治療失眠癥的毒副作用不高,無藥物依賴性,患者依從性好,臨床療效顯著,半夏瀉心方是失眠的經典方劑,近年來有關失眠的研究也越來越多。

1 古代文獻中對半夏治療失眠的認識

古代有些醫學著作記錄有關半夏藥材的內容指出,半夏具有安神的作用,失眠癥患者在應用半夏作為主要藥材的方劑在很早便有記載。有研究指出[3],《內經》在1911年時刊行的文獻中有關中醫治療失眠的方劑中共包含177首左右,其中組方的藥物共有159味,半夏在使用最高次數草藥的行列中占據第六位。由此可見,早在古代的時候便有相關醫學著作對半夏治療失眠癥的效果有過證實,半夏是治療失眠癥的常見中藥。半夏治療失眠癥患者的相關內容最早出現在《內經》中,該書籍中記載,小半夏湯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半夏秫米湯。此外,古代還有相關書籍,《靈樞.邪客》中記錄著有關失眠癥的相關病理機制,提出使用半夏秫米湯對失眠癥患者進行治療,這是記錄治療失眠癥方劑的最早記錄。該著作中的原文主要是“今厥氣客于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行于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于陰,陰虛,故目不瞑”。通過此內容可知,失眠癥患者主要以厥逆之氣對臟腑入侵后,使衛氣行于陽分,不得入陰,陽盛于外、陰虛于內為主要病機,而陰陽不交則形成失眠。錢東東等學者在[4]研究中指出,失眠主要以臟腑之氣化有升無降為主要病機,因此,陽氣慢慢顯露出來、無法潛藏,最終導致失眠不寐的形成,此觀點與《內經》中提出的有關失眠的根本病機“陽不入陰、陰陽不交”的觀點基本一致?!秲冉洝分杏涗泴е氯藷o法睡眠的主要因素是外邪侵入,邪氣阻斷了衛氣循行的通路、對臟腑造成侵入,進而形成陰虛,陽不入陰,而半夏秫米湯能夠給失眠癥患者帶來良好的效果,具有“通其道”、“祛其邪”、“調陰陽”的作用,因此,可獲得理想療效[5-6]。

2 半夏瀉心湯治療失眠癥的理論研究

半夏瀉心湯中的主要方劑也是以半夏為主,在治療失眠癥上的療效也是十分理想的。該方劑以“胃不和則臥不安”的理論為基礎,早在過去,就有歷代醫學大家對其有過相關描述。該方劑最早是出自于《素問·逆調論篇》,該古代著作中記載:“經脈暢通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經絡逆行者,不得從其道,因此坐立不安”。此外,古代還有書籍曾記載:“胃不和則臥不安”[7-8]。在《諸病源候論·食傷飽候》中記錄曰:“如果一個人吃的太飽,脾臟無法全部將其消化,導致出現氣急煩悶,出現睡臥不安的現象”,可知,吃的太飽會對脾臟造成損傷,從而形成睡眠障礙[9-10]。古代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在著作《脾胃論》中曾記載:“如果心生凝滯,七神離形,而脈中唯有火矣。要很好地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的唯一方法就是對脾胃進行調理......這就是為什么胃內的元氣能夠得以舒服的原因”,此觀點證實了心神和脾胃之間的關系,指出對脾胃進行合理有效調和,會使心情舒暢和愉悅,這樣才能夠確保其睡眠充足且正常[11-12]。

中醫認為,陰陽相合,營衛之氣運轉正常,是保持睡眠的基礎,而失眠出現的最根本因素則是由于陰陽失去平衡,五臟之間,以脾(胃)最為重要。脾胃作為氣機升降的中心,如果脾胃不順,就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心火不能溫腎陽,腎水不能滋養心陰,導致心腎不交,陰陽失調,從而形成失眠[13-14]。因此,治療失眠要從脾胃入手,采用補脾、運脾、和胃通腑的方法?,F如今,由于生活壓力增大,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過食油膩辛辣、大量飲酒等諸多不良飲食習慣的出現,使得飲食衛生安全問題越來越多,導致脾胃虛弱,腸胃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脾胃不和引起的失眠也越來越多。因此,治療失眠癥從調和脾胃入手是改善失眠的關鍵行措施[15-16]。

3 方證研究概述

半夏瀉心湯在《傷寒論》中也曾有記載,該湯劑主要包括黃芩、半夏、人參、干姜、黃連等藥材,其特點包括辛開苦降,寒熱并用,補瀉兼施,起到寒熱平調,散結除痞的作用,對脾胃氣機起到調節的作用,尤其是對寒熱郁結中焦引起的疑難雜癥作用顯著[17-18]。其君藥主要是半夏,能夠帶來化濕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交通陰陽、安神之功效,從古到今,對失眠癥患者的治療中極其顯著。據統計,1911年出版的177篇中藥失眠方劑中,半夏在《黃帝內經》中排名第六,在張仲景的《失眠方》中排名第八?,F代藥理學的研究表明,半夏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起著鎮靜、催眠和鎮痛的作用[19]。使用大劑量的生半夏其鎮靜作用與安定差不多,大劑量服用時可起到很好的作用,可在服用之前需要煎2小時,或配以生姜、干姜性味辛溫,能起到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黃芩、黃連性味苦,能清熱、祛濕、解毒。半夏、干姜辛溫,可解心下之痞。甘草具有健脾和胃、調合諸藥、降低藥物的烈性。王巧俐等[20]學者在研究中指出,半夏瀉心湯對治療消化性功能不良型失眠癥患者的效果顯著,能夠改善睡眠,值得推廣。

4 臨床經驗治療研究

對失眠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要對脾胃調和引起足夠重視,嚴格遵循“胃不和則臥不安”的理論基礎,嚴格留意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和脾胃消化情況,對改善睡眠質量十分關鍵。而應用半夏瀉心湯對失眠患者治療后,能夠起到有效調節脾胃的作用,舉例如下:

藍錫榕學者[21]在研究中指出,研究組使用二甲雙胍聯合半夏瀉心湯治療糖尿病伴失眠癥患者,而對照組則使用二甲雙胍單獨治療,通過研究可證實,服藥前兩組血糖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后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0.48%高出對照組的73.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前兩組臨床癥狀積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后研究組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14%與對照組的14.29%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前兩組睡眠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后研究組深睡眠時長高出對照組,但睡眠等待時長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前兩組睡眠質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后研究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李鳳等學者[22]在研究中對50例原發性失眠的患者見研究,將其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選擇每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侖片1mg,服用一個療程(1周),實驗組患者則使用針刺聯合半夏瀉心湯治療,經研究數據指出,所有患者在治療后評估均較前改善,實驗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但Epworth嗜睡量表評估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徐學英[23]在研究中對對照組(患者21例),使用西藥艾司唑侖治療;觀察組(患者21例),使用中藥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通過研究數據可知,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95.24%VS80.95%),P<0.05;治療后觀察組PSQI評分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以上臨床研究數據均能夠證實半夏瀉心湯的論點。

5 體會

通過對文獻檢索可發現,近幾年關于半夏瀉心湯治療失眠的相關研究并不多,大多是許多年前的研究和理論,因此,對于半夏瀉心湯治療失眠的效果和研究還存在證據不足的缺陷,加上樣本量采取過少,對此方面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對于失眠癥患者的治療主要可秉持著“胃不和則臥不安”的基礎,展開對失眠患者的治療,重在對患者脾胃的調理,而半夏瀉心湯作為調理脾胃的主方,可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癥狀進行加減用藥,主要堅持因人、因時、因地治療,能夠獲得理想的效果,在治療失眠癥方面能夠作為參考數據。

猜你喜歡
瀉心湯失眠癥方劑
新九針治療失眠癥驗案1則
中藥方劑在治療黃褐斑中的應用
《金匱要略》黃芪類方劑探析
辨證仍是中醫之魂——從小瀉心湯止血說起
論方劑的配伍環境
甘草在方劑中的作用及配伍規律
淺談蒙醫診治失眠癥
蒙醫藥治療失眠癥30例臨床觀察
寧神定志湯治療失眠癥臨床觀察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