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自然教育機構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2022-12-07 09:43劉莉娜
農村科學實驗 2022年24期
關鍵詞:深圳機構發展

宮 婷 周 莉 劉莉娜

(1.廣東省深圳市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廣東 深圳 518000;2.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自然公園管理處,廣東 深圳 518000)

自然教育是人們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理解自然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有效途徑。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制度完善,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逐步加快,也讓更多人開始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和健康環境對人類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深圳是全國最早一批發展自然教育的城市,結合自身的自然資源條件,同時借鑒香港的成功經驗,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為更好地了解深圳自然教育發展現狀,將自然教育的“深圳模式”提升至新的高度,本文將結合全國自然教育發展歷程,剖析和思考深圳自然教育現狀,并對其未來發展進行探討研究,以期為探索更加高質量自然教育提供參考。

1.自然教育發展概況

1.1 中國自然教育發展概況

18 世紀, 盧梭在《愛彌爾論教育》中提出“自然教育”理論,對全球自然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自然教育發展起步較早,已形成較完備的自然教育體系。

中國自然教育的興起,被業內廣泛地視為源于2008年美國作家理查德·勒夫出版的《林間最后的小孩》。2014年,生態環境部成立了全國首批8處自然學校。2018 年,全國自然教育網絡征集并發布《自然教育自律公約》,這是國內對自然教育行業規范的一次重要探索。2019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了國內唯一的一個自然教育指導性文件《關于充分發揮各類自然保護地社會功能大力開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為自然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國各地相關政府部門、從事自然教育的各類組織機構、自然愛好者等紛紛響應,開展探索性活動和服務。2022中國自然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把中國自然教育推進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雙減”“研學”等背景和政策下,有效解決自然教育行業的升級發展,正在成為政府與社會力量合力推動的新課題和新趨勢。

1.2 廣東自然教育發展概況

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自然保護地資源在全國屬領先地位,為開展自然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廣東也是自然教育發展最活躍、行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自2018年開始,廣東省在深圳建立了一批自然教育中心(試點),并將深圳自然教育經驗推廣至全省,開展了面向社會大眾的自然教育。2020年,省林業局發布了《推進自然教育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全省自然教育工作的規范化、專業化發展,將廣東省建設成為“全國自然教育示范省”的目標。

目前,已建成100所省級自然教育基地和5家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覆蓋全省19個地市,建設自然教育徑101條,其中81條免費向公眾開放。自然教育作為廣東省林業新興經濟點,推動全省自然教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將“廣東模式”打造成為全國自然教育發展的樣板[7]。

2.深圳自然資源現狀

深圳處于熱帶和亞熱帶過渡地帶,有著豐富的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擁有各類自然保護地25個,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森林公園5種類型,總面積約4.94萬公頃,占全市面積的24.75%,大大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全市共有野生動物110科513種,野生維管植物2080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空間資源成為自然教育建設的重要基礎。

3.深圳自然教育機構發展現狀分析

3.1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面向深圳市從事自然教育的機構發出問卷,共發放問卷62份,收回有效反饋62份,回收率與有效率均達100%,主要從機構組織類型、經費來源、服務對象和數量及發展需求四個方面展開。

3.2 調查結果

3.2.1 組織類型

按照不同機構屬性基本劃分為工商企業、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民非)、國際組織和其他。調研數據顯示(圖1),目前深圳自然教育機構類型中工商企業數量占比最大,為41.9%,社會團體與社會服務機構(民非)分別占比17.7%和11.3%,事業單位占比16.1%,基金會占比為11.3%,在6.5%的其他組織類型中還包括了研究機構、促進中心等多種類型。由此可見,深圳自然教育從業機構整體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工商企業成為自然教育的主力軍,市場化程度在深圳發展的相對較高。

圖1 深圳自然教育機構組織類型數量百分比

3.2.2 經費來源

在自然教育機構運營經費來源方面,機構主要通過政府服務購買方式獲得收入,占31%(圖2),由此可知,大多機構通過政府財政資金支付的形式。除此之外,機構通過服務收費獲得收入的占比較高,占23%,這體現出有絕大部分公眾愿意付費參與自然教育,自然教育產品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剩下的經費主要來源依次為企業贊助或捐贈、非定向資助或獎勵、基金會項目資助、其他及公眾籌款,分別占13%、10%、10%、7%和6%,顯示出行業發展動力來源呈多元化態勢,這有利于行業的市場化發展,但也存在穩定性不足的挑戰。

圖2 機構項目或活動經費主要來源

3.2.3 服務對象和數量

調研結果顯示(圖3),近三年平均服務人數在3000以上的機構數量最多,占46.8%,其次為1~499人,占21%,再者是1000~2999人,占17.7%,最后是500~999人,占14.5%。其服務對象多以低年齡段學生、親子家庭為主,由此可見,學校是學生數量最為集中的教學場所,因此自然教育機構應提升與學校合作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的頻次,可系統化且較大數量的產生影響效果。

圖3 機構近三年每年平均服務人數

3.2.4 發展需求

調研數據顯示(圖4),80%以上的機構希望尋求更多行業交流合作的機會,同時在資質認證、能力建設和獲得獎項榮譽也都是大部分成員單位所渴求的,占比分別是72.6%、71%和64.5%。有24%的成員單位特別提出希望在資金支持、人才共享、宣傳推廣、政策支持、活動合作、場地支持和資源對接方面在未來支持和幫助??梢?,不管什么性質的自然教育機構,其面臨最大的共同瓶頸都是行業交流,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專業人才。

圖4 機構的發展需求

4.深圳自然教育機構發展面臨的問題

4.1 缺少頂層設計、體系構架

在深圳的自然教育發展過程中,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多頭管理,導致在自然教育場地、設施、人員等各方面缺乏統一標準。自然教育產業背后缺乏潛在的多元化市場,也缺乏系統科學的規劃和指引。

4.2 自然教育場地的數量和質量都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深圳市擁有10個省級自然教育中心和38家自然教育中心,活動場地有限,客承載量被限制。同時缺乏場所之間的培訓交流,很多優秀自然教育場地的經驗不能真正提煉、總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成功案例的推廣和復制。

4.3 缺乏穩定的財政支持和鼓勵機制

由于自然教育機構運營資金主要依靠政府購買服務或社會捐助,大部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經費壓力,自然教育機構無法在場地、設施、人員培養等方面進行穩步提升和長遠規劃。受新冠疫情波動的影響,大部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經費壓力,自然教育機構無法在場地、設施、人員培養等方面進行穩步提升和長遠規劃。

4.4 缺乏標準課程與專業人員的培育體系

自然教育缺少從業人員專門的認證和培訓,導致入門門檻低,缺乏專業訓練和行業標準。隨著自然教育市場的發展和業務拓展,對師資及課程的要求逐漸增多,師資培養問題亟待解決。

4.5 尚不能與正規教育對接

深圳自然教育機構類型較為多樣,機構屬性、發展階段、特點專長都各不相同,專業能力參差不齊,行業內同質化問題嚴重、機構特色不突出,且大部分機構的課程都只能在周末進行活動,平時無法和學校的課程體系進行對接。很多自然保護地由于設施不足、活動專業度不足等原因,也未能有效對接研學活動。

5.未來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5.1 出臺有關政策,完善自然教育頂層規劃

對企業來說,自然教育作為新型的文化產業,部分機構以社會效益為主。為使深圳自然教育機構蓬勃發展,應明確自然教育主體機構,加強可持續發展宏觀管理的頂層設計,制定相應政策措施,應加強可持續發展宏觀管理的頂層設計,研究出臺自然教育行業標準,建立公益性與商業性關系平衡機制,引導深圳市自然教育向健康穩定、有序長遠、社會共同參與的新軌道上推進。

5.2 完善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自然教育專業化水平

根植于深圳本土自然特色,面向自然導師、自然教育受眾群體、志愿者等不同人群研發編制自然課程和教材。培育一支集課程開發、教學開展、自然科普等于一身的高水平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提高準入門檻。嘗試與相關院校、科研機構等合作,設立自然教育課程或專業,向社會輸送對口的專業人才,全方位提升自然教育人才培育體系。

5.3 加強平臺交流合作,強化行業相關單位互動

應整合從業機構的資源,加強平臺化、日?;暮献骱蛢炠|資源共享,定期舉辦系統化、專業化的行業交流活動等。聘請來自自然保護地、教育專業、自然解說等專業人士,共同組建自然教育專業委員會,以儲備各類資源,鼓勵跨界合作,促進社會多元主體的聯合參與,以達到聯合共贏。

5.4 推動與學校教育體系合作

在當下“雙減”政策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自然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應積極探索與教育體系合作方式,將自然教育內容納入校內教育課程體系,明確自然教育課時和教學要求,學校與自然教育基地建立合作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活動體系、課程體系設計,讓更多的青少年能夠走出教室,走進自然,以滿足家長、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

6.結語

深圳自然教育行業自成長開始就呈現百花齊放的特征,目前深圳自然教育發展依然存在專門立法缺失、專業人才不足、資源分享不均等問題?;诖爽F狀,面對廣闊的發展前景,要不斷開拓創新,撬動社會多元投入,營造和諧共生行業生態,推進深圳自然教育機構健康穩定發展,推動全民共享自然教育。

猜你喜歡
深圳機構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深圳歡樂海岸喜茶LAB店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深圳
深圳醫改破與立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減倉股前2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