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慶紫云山森林公園景觀資源開發及設計策略研究

2022-12-13 12:14丁章超陳光麗潘玉道
貴州林業科技 2022年4期
關鍵詞:余慶森林公園公園

丁章超,陳光麗,潘玉道

(1.貴州省林業學校,貴州 貴陽550200;2.貴州省林業對外合作與產業發展中心,貴州 貴陽550001;3.貴州省林業科技推廣總站,貴州 貴陽550001)

1 研究區概況

余慶紫云山森林公園(以下簡稱“公園”)位于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西北部,總面積856 hm2,國有林場占比96.7%,是一處以森林體育、森林養生為特色的城郊型森林公園。公園緊鄰余慶縣城,交通便利,由安江高速、余凱高速、243國道、環城西路圍合而成。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4 ℃,無霜期長達280 d,年均降雨量1100~1200 mm[1]。

1.1 地文景觀資源

公園建設場地海拔較高,有著開闊的景觀視野。公園頂峰的云罩峰最高海拔為826.4 m,高聳入云,險峻陡峭,可從園內各處觀賞;公園內部擁有狀如刀脊、連綿起伏的峰叢景觀,氣勢壯觀,極具美學價值;公園東部的烏坡沖山谷具有復雜的地形結構,高低錯落,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很強的景觀可塑性。

1.2 天文景觀資源

公園天文景觀資源豐富,觀賞時點較廣。公園內部山峰叢聚并立,在寒冷積雪的冬天,可以形成醉人的雪景;公園西面海拔相對較低,大氣塵埃粒子少,太陽穿透度大,可在傍晚時分,觀賞落日晚霞;公園北邊濃霧環繞,當雨過天晴時,常出現云海,可以從園內的觀景臺上直接欣賞。

1.3 水文景觀資源

公園擁有充足的天然水源,且多處景點流量穩定,四季不涸。公園西側的魁龍河風光旖旎,溪流常年不斷,流量約30 L/S;公園東側的烏坡沖清泉是片區農田用水的主要來源,常年流量穩定在5 L/S;公園北側的玉石山泉是當地飲用礦泉水的發源地,流量約4 L/S。

1.4 生物景觀資源

公園有著內部優良的森林植被和較豐富的野生動物。

公園內的森林植被可分四種類型:柏木(Cupressusfunebris)林、麻櫟(Quercusacutissim)、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柏木針闊混交林;櫟木、柏木、馬尾松(Pinusmassoniana)針闊混交林;楓香(Liquidambarformosana)、馬尾松、柏木針闊混交林。據初步調查,主要樹種有:麻櫟、柏木、杉木、馬尾松、女貞(Ligustrumquihoui)、棕櫚(Trachycarpusfortunei)、吳茱萸(EuodiaeFructus)等;主要野生動物有:山羊(Caprahircus)、野豬(Susscrofachirodontus)、穿山甲(Mamispentadactylaauritus)、山鷹(Aquilachrysaetos)、紅腹錦雞(Chrysolophuspictus)、啄木鳥(Picuscanus)等。

1.5 人文景觀資源

公園所在地余慶縣民俗文化氛圍濃厚,擁有扭秧歌、打腰鼓、打鬧草、薅秧歌、龍燈、余慶花燈、獅子燈等民間藝術。旅游工藝紀念品主要有泥塑、蠟染、刺繡、竹籃、繡花鞋墊、千層底布鞋等,以泥塑、蠟染和刺繡最為著名。

公園內部還有一座占地面積約30 m2的土地廟。土地廟為磚木結構,雖然較為簡陋,但香火尚可,為公園增添了不少人氣、靈氣及神秘色彩。

2 研究方法

2.1 定性分析

公園處于余慶縣遠郊生態保護發展區的規劃范圍內[2],擁有豐富的景觀資源,集山體、溪流、森林為一體,具有幽、野、秀、曠的景觀特色,為發展森林旅游奠定了良好的資源基礎。

2.2 定量評價

公園以《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為標準。以分數量化資源要素價值和資源影響力,同時引入環保附加值概念,以分數累計方式,對單項資源進行綜合評價。

按照國家標準,總分90分以上為特品級資源,總分60~89分為優良級資源,總分不足60分為普通級資源。按分值劃分等級的標準為:50~59分為二級,60~69分為三級,70~79分為四級,80~89分為五級,90分以上為特品級。評價指標內容有三個方面,具體包括資源要素價值(85分),資源影響力(15分),附加值為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方面的加減項(-5~3分)。其中資源要素價值指標又細分為:觀賞游憩使用價值(30分),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25分),珍稀奇特程度(15分),規模、豐度與幾率(10分),完整性(5分),滿分共計85分。資源影響力指標又細分為:知名度和影響力(10分),適游期或使用范圍(5分),滿分共計15分。

根據公園資源的評分結果(見表1),余慶紫云山森林公園旅游資源狀況主要表現為三、四等級,具有較強開發潛力。為高效發揮資源優勢,公園的資源開發和景觀設計,應當聚焦于三級以上的優良級資源。

表1 余慶紫云山森林公園資源評分表

3 余慶紫云山森林公園景觀資源開發及設計策略

3.1 開發策略

3.1.1 生態保護策略

景觀資源的經濟利用與生態保護應當相互協調,在開發過程中結合生態保護需要,保護景觀資源的完整性和連續性[4]。

對修建高速公路導致植被受損的地區,采取了封山育林措施。在保留原有柏木林的基礎上,種植紅葉櫻花(PrunusRoyalBurgundy)、紫葉李(PrunuscerasiferaAtropurpurea)、碧桃(PrunuspersicaDuplex)、欒樹(Koelreuteriapaniculata)、楓香、銀杏(Ginkgobiloba)、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等植物,既形成堅固的山地生態屏障,又為公園的野生動物提供了生存繁衍棲息地。

為防止山間徑流對地表的沖蝕,生態保育區采取了整形撫育措施,對部分高齡木、枯死木進行適度擇伐,以恢復森林生態的正常自然演替,增強公園的蓄水與保土能力。

為做好森林防火措施,方便工作人員檢查森林火情和做好森林管護,在公園內視線較好的山頭制高點修建了11座觀景臺和8座景觀亭,并建設了總長6.9 km,寬6.0 m的游覽區防火通道與總長4.0 km,寬0.8~1.2 m的山間巡防步道,在滿足森林防火和防災避險功能的同時還能兼顧游客的休憩、賞景、慢跑需求。

3.1.2 旅游開發策略

由于缺乏奇峰峻嶺和歷史悠久古跡,余慶紫云山森林公園只能充分挖掘園內的優良景觀資源,按照資源強化型的旅游開發策略,在原有景觀資源基礎上進行人工強化,再根據游客意愿開發適銷對路的旅游產品[5]。

公園從當地的交通條件、消費水平、旅游習慣等方面綜合考慮,以此制定出了“富氧度假生活、康體休閑旅游”的公園主題,將大眾化的經濟周末游作為主要消費場景,客源定位以本縣居民為主,周邊縣區游客為輔。

經調查,森林旅游的游客對于旅游項目的特色性、參與性和文化性關注較多[6]。因此,余慶紫云山森林公園在項目布局方面,重點打造具有森林特色的參與型項目,根據各年齡層游客的參與特點,將森林養生、富氧休閑等靜態項目與森林體育、戶外健身等動態項目結合,形成動靜相融的森林旅游項目格局[7]。

出于公益性和科教性考慮,余慶紫云山森林公園決定不設門票,向公眾免費開放,然后通過內部的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等方式回收成本,經財務測算,余慶紫云山森林公園項目內部收益率為8.6%,動態投資回收期為8.1 a。

3.2 設計策略

3.2.1 景觀設計理念

余慶紫云山森林公園原生植被情況較好,大部分為有林地和典型的喀斯特森林植被。所以只需在原有的植被基礎上進行強化、美化和香化,增強公園的活力和吸引力,營造因地制宜、主題鮮明的景觀空間。

各景點的綠化要遵循適地適樹原則,與景點意境相契合,起到烘托、突顯景點特色的效果,以引導游客游憩觀賞[8]。

對于缺乏季相變化的區域,需要通過植物的花期搭配,在綠色基底上,營造四季變化、五彩斑斕的季節色彩,以此拉長公園的旅游時節。

3.2.2 設計特色景點景觀

(1) 康樂園

康樂園(圖1)以全民健身為主題,占地面積11.19 hm2,是公園內的動態區域,可以滿足青少年及中老年群體的運動、游樂需求。

圖1 康樂園總平面圖

康樂園在足球場、籃球場、門球場等運動場地周邊種植了桂花(Osmanthusfragrans)、桃樹(Prunuspersica)、楓香等骨干樹種,并選用蠟梅(Chimonanthuspraecox)、玉蘭(Yulaniadenudata)、海棠花(Malusspectabilis)、紫藤(Wisteriasinensis)、月季花(Rosachinensis)、蔥蘭(Zephyranthescandida)等植物進行搭配,打造“春花、夏蔭、秋果、冬綠”的季節景觀,為各個運動場所創造出適宜有氧運動的個性綠色空間。

康樂園北部的谷地地形上,以原有倒土場為依托,依地勢打造了生態梯田景墻,梯田景墻內跌級種植了當地多年生草本花卉,形成植物環繞,漫長曲折的梯田景觀。為了收集梯田雨水,梯田的西南側,配置了兩塊小型旱溪濕地,內設有生態綠島景觀,可在汛期蓄水,枯期賞景。

為突顯余慶縣的民俗文化氛圍,康樂園融合地域文化與森林文化,在特色鋪裝、文化景墻、條石景觀、趣味小品等景觀元素中大量植入當地民間藝術,使景觀承載歷史記憶,借此引發游客的回憶與思考。

(2)清怡園

清怡園(圖2)以頤養天年為主題,占地面積4.56 hm2,平時主要滿足老年人康養游覽需求,節假日可以舉辦大型的娛樂表演活動。

圖2 清怡園總平面圖

演藝廣場是清怡園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區域,采用開敞的、露天的廣場形式。周邊場地沿地形高差布置了生態臺階,作為廣場的觀演區。臺階上布置了夜來香(Telosmacordata)、碧桃、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山茶(Camelliajaponica)、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等植物,使游客的觀演過程充滿生機與野趣。

清怡園中心區域的凹陷谷地經過人工挖掘,以河床收集雨水,形成生態濕地景觀。濕地岸邊種植了蠟梅、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慈竹(Bambusaemeiensis)等喬木,火棘、胡頹子(Elaeagnuspungens)、酸棗(Ziziphusjujuba)等灌木,以及蘭花、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波斯菊(Cosmosbipinnatus)、蕨類Fern等地被植物,以多層次的植物組團成蔭、成景、成境、成趣。這些植物在強化觀賞效果的同時也將濕地生態進一步完善,為濕地鳥類提供了棲息繁衍的生境。

為有效利用濕地的景觀效果,濕地北側修建了景觀廊架和親水平臺,廊架周圍栽植了密集樹陣,營造出清幽靜謐的環境氛圍,使游客可以在安靜的親水空間中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3)疊彩谷

疊彩谷(圖3)以特色溪谷為主題,占地面積2.08 hm2,是一處環境清幽的山谷地帶。疊彩谷依山就勢,根據“四季變換、體驗各異”的景觀構思,營造因時而異的溪谷景觀游賞格局,使場景充滿活力與趣味。

圖3 疊彩谷總平面圖

疊彩谷內部地形起伏較大,為減少土方工程量,疊彩谷的空間布局順應地形起伏,人工打造了許多高低錯落的平整臺地,并以擋土墻、護坡、自然放坡等方式進行加固,形成極具谷地特色的立體臺地景觀。

疊彩谷多處有著常年不斷的天然水體,施工時利用地勢高差,對原有溪流進行了梳理改造,將原本平面流動的水體變成跌級水體,以強化水體的氣勢及魅力。同時,水體周邊的花叢中分類種植了杜鵑(Rhododendronsimsii)、玉蘭、山茶、月季花、二月蘭(Orychophragmusviolaceus)、蠟梅、紫花鼠尾草(Salviapurpurea)等花卉植物,形成“三季有花,陣陣飄香”的濱水景觀效果。

4 結語

森林景觀資源是森林旅游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影響因子。為了防范不合理開發對森林生態的破壞,森林公園在開發與設計過程中需要認真組織專家、學者及各類工程人員,做好景觀資源的調查、分析及評價工作,并以此為基礎,制定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全局規劃,找到經濟利益與生態保護的平衡點。

猜你喜歡
余慶森林公園公園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在公園里玩
森林公園游記
龍架山森林公園
礦區舊址森林公園化改造規劃設計
特殊護身符
護身符
特殊護身符
護身符
游溫州森林公園 享自然山水美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