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記》漢越平行語料庫的比喻修辭翻譯探析

2022-12-14 07:17張賢
紅河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明喻喻體西游記

張賢

(紅河學院國際語言文化學院,云南蒙自 661199)

《西游記》是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經典之作,屬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段饔斡洝吩诤M庾g介與傳播已逾百年。范宏貴認為,至少在清代前期,越南已經接觸到《西游記》[1]?!段饔斡洝繁桓木幊捎耙曌髌?,并在越播放后,國民認知度和小說話題度居高不下,掀起“西游熱”。但遺憾的是《西游記》越譯本并未受到各國學者的高度重視和深度關注。與其他語料庫相比,平行語料庫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自動呈現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詞匯、語句和語篇之間的對應關系。通過考察這些層面的對應關系,分析不同語言詞匯之間的異同和不同語言詞匯之間的對應關系,探究翻譯轉化規律[2]。從這個意義上講,平行語料庫是對文學作品翻譯進行量化研究和分析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段。隨著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研究的不斷深入,《西游記》漢越平行語料庫的建立和翻譯研究,勢在必行。

一、《西游記》漢越平行語料庫的比喻修辭翻譯研究

(一)語料與研究方法

本文圍繞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章回體長篇小說《西游記》漢越雙語平行語料庫展開。源語文本選用201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目前據筆者調查統計,越語全譯本共5個,本文選取越南著名翻譯家潘繼炳譯本作為語料支撐。潘繼炳是越南20世紀上半葉將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翻譯成現代越南語的主要翻譯者。譯者對中國古代文體風格的了解和認識獨到,具有權威性。第一,通過excel和text pro將收集的100回雙語語料進行對齊。第二,使用語料庫分析軟件CUC_ParaConc將含有比喻修辭翻譯的語料進行歸納整理。第三,采用對比分析法將比喻修辭翻譯在譯文中的處理情況進行分類(如見圖1):

圖1 CUC_ParaConc檢索以“似”為喻詞的結果

(二)比喻定義及其分類

進行思想的對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類似點,文章上就用那另外的事物來比喻這思想的對象,名曰譬喻[3]。比喻通常分為借喻,暗喻和明喻等三種類別。其中,喻體和本體在一句話中同時出現且帶有喻詞“像”“如”等,滿足這個條件即為明喻。隱喻也常被稱作暗喻,與明喻最大的區別即喻詞常用“是”“作為”等表達,是較明喻更近一層的比喻。借喻是用喻體直接代替本體出現且無喻詞的一種比喻修辭。筆者在《西游記》漢越平行語料庫中發現,越語喻詞常用(如)、(像)、(和……一樣)、(象)等。越譯文三大比喻修辭中使用頻率極高,且明喻的使用比例遠超于后兩者。據表1統計顯示可知,樣本數量足以支撐本文典型案例篩選。

表1 《西游記》潘譯本中主要喻詞條數及占比統計表

(三)比喻修辭翻譯方法分析

比喻修辭翻譯橫跨語言學、修辭學等多學科領域,自古便是中外譯界者聚焦的重點。直譯、意譯、轉譯及省略譯在《西游記 》越譯文比喻修辭翻譯中均有所體現,借助語料庫檢索工具CUC_ParaConc具體分類如下:

1.直譯

所謂直譯,就是在語言條件允許時,在翻譯中既保持原文的思想內容,又盡可能保持與原文語言形式相對應的形式,包括用詞、句子結構、修辭手段等[4]13。而比喻修辭中的直譯即指本體、喻體及喻詞類別忠實源語文本。在《西游記》越譯本比喻修辭直譯用例中,可細分為如下幾種情況:

(1)句子成分對應的直譯

a:婆婆道:“你聲音好似我兒陳光蕊?!保ǖ?回)

原文是唐僧得知身世便至南門頭破瓦窯尋婆婆。唐僧一開口,婆婆只依據聲音就認出孫兒。此句為明喻修辭,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同時保留了喻體和本體,忠實源語文本,推動“祖孫二人相認”故事情節的開展。

(2)句子成分不對等的直譯

b: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針戳屁股,左扭右扭的。(第23回)

原文為明喻修辭,反映豬八戒欲做上門女婿的迫切心情?!搬槾疗ü伞弊g者譯為(墊子上布滿了針)”,與主謂賓結構組合,但“針”卻由源語文本中的主語置換到譯文中的賓語位置。譯者采取句子成分不對等的直譯,更多是出于與前句(椅子上不自在)” 句式對仗工整的考慮。

c:三藏聞言,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樂以忘憂,稱謝不盡。(第54回)

原文是孫悟空為了阻止唐僧與女兒國國王成親,故提出“假親脫網”之計,但唐僧過了片刻方才頓悟。漢語“形合”有兩個重要手段:用重復字和駢偶式結構?!叭缱矸叫?,似夢初覺”為連喻,兩個內涵相同的成語連用確實起到增強語義之效。譯者合并成一個比喻,用主謂結構(如夢方醒) ”作喻體,更加貼合越語的表達習慣。

(3)增譯

d: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現出原身——一條大白牛,頭如峻嶺。(第61回)

“峻嶺”與“高山”同義,將牛王的頭比作峻嶺,勾勒出其現原形后高大魁梧之身形。越南是一個多山地國家,日常生活中人們免不了與“山”打交道。譯者采用具體譯法,把“峻嶺”翻譯成(泰山)”。越語和漢語中“泰山”的文化象征意義相同,多指雄偉與剛毅之形象。越南自古受中國歷史文化熏陶的印記可從中窺探一二。

e:小王子道:“你便還象個人,那三個丑的,斷然是怪!”(第88回)

“還象個人”為明喻,道出天竺國王之子初見三人的嫌棄厭惡之感。譯文還增加(形)”字,旨在強調師兄弟三人外在形象丑陋粗鄙,且異于常人,與人們心中其揚善懲惡、打抱不平的正義使者形象大相徑庭。

(4)減譯

f: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第41回)

原文是外貌特征描寫,刻畫出紅孩兒眉清目秀、乳臭未干的人物形象。譯文省略了源語文本喻體中的補語“三分白”“一表才”,譯者采用減譯法做到“減形不減意”。此外二詞雙元音發音為國際音標,發音位置相同,將二詞置于句末,增添了詩歌的韻律性,滿足了越南人對文學作品語言音樂美的追求。

g: 及抬頭看時,一個個丑似妖魔。(第88回)

原句是玉華王初見孫悟空師兄弟三人對其外貌的評價。源語文本是典型的明喻修辭,把三人比作奇丑無比、令人驚駭的妖魔,直白揭露出師兄弟三人樣貌的不堪入目。在不減少詞句向讀者傳遞有效信息的基礎上,譯者選擇刪除“丑”一字,減少冗余信息,使譯文更加凝煉。

2.意譯

意譯并非偏離原文含義,或甚至完全脫離原文思想內容的“胡譯”“亂譯”,而是在忠實于原文思想內容的同時,沒有保持原文語言上的特色[4]13。而在比喻修辭中意譯是指通過解釋說明的一般表達來代替源語文本中的比喻修辭格形式。意譯也是《西游記》越譯本中常見的比喻修辭翻譯方法,尤其成語、俗語、典故傳說等多采用意譯。

h:祖師道:“此欲長生,亦如‘水中撈月’?!保ǖ?回)

孫悟空向祖師尋求長生之道,祖師用“水中撈月”四字道出其中玄機。譯者巧妙地運用:(空中之月倒映于水中,雖有影子卻不真實),因該成語典故為中國文化所特有,通過解釋說明的意譯代替源語文本中的比喻修辭更為恰當。

i:師父哄我戴了,就如生根的一般,莫想拿得下來。(第25回)

j:“千里姻緣似線牽”哩。(第54回)

原文為行者撮合三藏留在女兒國成親的一句玩笑之語。該俗語出自《紅樓夢》,不但流傳至今,且蘊藏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流。譯者同樣拋棄了源語文本中比喻修辭,改為(方相遇)”,意思有所出入。

3.轉譯

轉譯即改換原喻形象?!段饔斡洝吩阶g本轉譯的使用主要有三種:一是喻體轉譯,二是本體轉譯,三是比喻類別的轉譯,即明喻、暗喻、借喻三者的相互轉換。

(1)喻體的轉譯

k:那馬看見拿棒,恐怕打來,慌得四只蹄疾如飛電,颼的跑將去了。(第23回)

“飛電”若直譯,越語讀者將難以理解。越語表達中比喻速度之快慣用(箭)”,受越南文化熏陶的讀者能夠快速體味出白龍馬奔跑速度之快,絕非凡馬。

l: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驚的孩子。(第23回)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越南多雷雨天氣,是水稻種植的農業大國,日常生產生活與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密不可分。而越語是越南文化的信息載體,譯文用(雷驚的鴨子)”代替源語文本中的“孩子”,是出于越南人對自然界細微事物的洞察力。在越南人眼中鴨子象征蠢笨無知,此處喻體的巧妙轉譯不僅凸顯出越南人對自然界事物間普遍聯系的敏銳感知力,更反映出該越南人在農業文化熏陶下的辯證思維思考模式。

(2)本體的轉譯

m:脂粉不施猶自美,風流還似少年才。(第23回)

原文是賈莫氏的外貌評價,“脂粉”“風流”為各句主語,譯者越譯時將后句本體“風流”轉譯為“Dung nhan(容顏)”,同時喻體也由“少年才”隨之轉譯為(風韻猶存的女子)”,使“容顏”“脂粉”交相呼應,更與前文詩句賈莫氏衣著打扮的詩句相協調,克服了讀者前后兩句性別差異的疑問。

(3)比喻類別的轉譯

n:那劉洪睜眼看見殷小姐面如滿月,眼似秋波,櫻桃小口,綠柳蠻腰。(第9回)

越南人講究中和及講究均衡對稱的文化心理,無論形式和內容,在越南語中都有豐富的體現[5]。譯者將“櫻桃小口”譯為(笑容如綻放的花朵)”,“綠柳蠻腰”譯成(腰似柔軟的柳條)”,巧妙地將借喻轉譯為明喻,與前文“面如滿月,眼似秋波”共同構成一組極具感染力的排比比喻,殷小姐的花顏月貌瞬間躍然于紙,彰顯出越南人“男剛女柔”的審美意趣。

4.省略譯

o:可憐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第27回)

p:那呆子四肢朝上,掘著嘴,半浮半沉,嘴里呼呼的,著然好笑,倒象八九月經霜落了子兒的一個大黑蓮蓬。(第76回)

兩例均屬明喻,“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倒象……大黑蓮蓬”,這些比喻極具中國文化色彩,翻譯難度極大,若移植原喻形象反而給讀者造成閱讀障礙,故不如合理采取省略譯法,使譯文更加通俗易懂。

二、結語

本文總結了《西游記》漢越平行語料庫的比喻修辭翻譯,即直譯、意譯、轉譯和省略譯。雖然越語和漢語屬于不同語系,但句子結構都遵從“S—V—O”形式。尤其郡縣制確立后,兩地文化交流頻繁,大量漢語借詞原封不動地傳入越南,這也是《西游記》越譯本比喻修辭翻譯中直譯占比極高的主要原因。直譯既保留原文喻體、本體、喻詞,使譯文與原文在形式上和內容上保持一致,在不影響譯入語讀者理解的基礎上,又保留源語文本的文化特色。但《西游記》越譯比喻修辭的直譯,并非逐字對譯的“死譯”,還可通過調整句子成分、增減譯等增強外譯時的藝術感染力。當比喻中喻體帶有強烈的中國文化色彩,越語中卻無相應表達時,譯者通過意譯把比喻譯為讀者易理解的一般表達,多出現于中國成語、俗語、典故傳說的越譯。此外,譯者通過轉譯處理或使譯文或更貼近越語表達習慣,或遵循美學原則、與前面譯文形式對應。而當《西游記》源語文本中晦澀難懂且翻譯難度較高的比喻出現時,譯者采取省略譯,也是此版越譯本中對比喻修辭常見的翻譯處理方法??傊?,以《西游記》為代表的古典名著外譯及海外傳播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關鍵一步,本文希望基礎平行語料庫之上為中越文化學習者了解中國文化典籍的翻譯提供借鑒與參考。

猜你喜歡
明喻喻體西游記
從語言符號象似性比較隱喻和明喻
中國文學“譯出翻譯”的修辭研究
——以《三體》明喻翻譯為例
隱/明喻的恰當性-規約度-熟悉度多維擇選實證研究
西游記
西游記
明喻翻譯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譯為例
西游記
《紅樓夢》比喻的喻體類型研究
從喻體選擇對比哈薩克語和漢語比喻的民族差異
喜馬拉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