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學“譯出翻譯”的修辭研究
——以《三體》明喻翻譯為例

2022-02-14 08:50季澤端牟宜武
黑河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明喻原文中喻體

季澤端 牟宜武

(蘭州交通大學 外國語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長期以來,中國科幻小說面臨對外輸出不暢、在西方接受度不高的困境,這與西方科幻小說在中國的大量譯入形成鮮明反差。在2015年,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英譯本),榮獲了具有科幻屆“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是亞洲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幻作家?!度w》成功使全球開始對中國科幻小說給予高度關注,創造了中國科幻小說對外傳播的歷史,成為中國科幻小說的里程碑之作。

《三體》的成功既離不開作者劉慈欣的深厚筆力,又離不開譯者劉宇昆(Ken Liu)的精湛翻譯?!度w》取得的成功為中國文學作品在對外翻譯中,進行文本敘事的重構、本土語言的轉換、各類修辭的處理等,發揮示范作用。就修辭而言,明喻是一種十分常見的修辭手法,大量存在于中西方文學作品之中,而科幻小說《三體》也同樣運用了大量的明喻。然而,學術界有關明喻的翻譯研究,例如,Shamsaeefard et al(2013)[1]、Rapi & Miconi(2014)[2]、Kendenan(2017)[3]、Hasturkoglu(2018)[4]、韓立俊(2020)[5]等,多為經驗式的總結,缺乏來自真實文本中大量語料的支撐。本文以在西方影響力最大的當代中國科幻小說《三體》作為文本,通過對《三體》中的明喻翻譯進行全貌描述,總結出明喻的翻譯規律,旨在為中國文學作品的“譯出翻譯”提供借鑒,從而助推“中國文學通過翻譯‘走出去’”[6]。

一、明喻的概念與功用

修辭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言說藝術。修辭話語并非隨意而為,而是經過修辭者的精心設計,用來促進受眾接受修辭者的觀點和意見。在修辭學領域,明喻是最活躍、最常用的修辭手段之一。明喻(simile),亦稱“直喻”,是“人類運用聯想和想象,根據事物間的相似點,以甲事物來描寫、說明乙事物的一種修辭方式和表現手法”[7]。在構成上,明喻由本體(tenor)、喻體(vehicle)和比喻詞(simile marker)三大核心要素組成。其中,本體是指被比喻的事物,喻體是指用作比較的事物,而比喻詞則用于本體和喻體之間,起連接作用。本質上,明喻其實就是認知主體運用喻體對本體加以解釋的過程。

包括明喻在內的比喻語言的使用是語言文字溝通系統中的重要一環,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Fromilhague(1995)[9]提出,明喻具有三大功能:其一,明喻有助于使話語意義的表達更加準確、有效;其二,明喻可以作為思維認知工具,通過創造出事物之間的相似關系,使人類能夠以一種新穎的、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認識世界;其三,明喻還有助于特定語篇的構建與理解。例如,在科技說明文里,可以借助明喻進行比較、類比,從而闡釋新的或抽象的概念。在小說、詩歌或戲劇等文學作品里,明喻可以發揮美學的功能。在論文里,可以使用明喻對主張的觀點進行澄清、解釋。

在辭格方面,明喻屬于比喻的一種,因此,明喻也就具有比喻語言所通常擁有的一些特征,主要表現為:其一,比喻其字詞構成所集合的意義,并不一定代表其真正要傳達的意義;其二,比喻的表面意義有時好似與邏輯不合,但其所表達的象征意義仍然成立;其三,比喻通常會運用不同類別的事物,甚至本質上迥異的事物,加以并列,從而實現“異質遠距”的創作手法。這從張愛玲在《童言無忌》中使用的“童年的一天一天,溫暖而遲慢,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紅絨里子上灑著的陽光”這個明喻句中便可見一斑。在語用、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文學作品中的明喻翻譯常常為譯者帶來巨大挑戰,因此,對文學作品中的明喻翻譯展開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二、《三體》的對外翻譯與國際影響

(一)譯者簡況

《三體》的英文譯者為美籍華裔人士劉宇昆,他11歲起就隨父母定居美國,后來在哈佛大學學習了英美文學、計算機和法學。畢業后,劉宇昆先是成為一名律師,而后又開始進行科幻小說的創作,并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在2012年,他憑借作品《手中紙,心中愛》獲得該年度全球科幻文學三大獎:雨果獎、星云獎、世界奇幻獎。在2013年,他憑借作品《物哀》再次獲得雨果獎。劉宇昆不僅創作科幻小說,還翻譯了夏笳、馬伯庸等中國科幻作家的代表作品,積極向西方受眾推介中國科幻小說。

美國托爾出版社是一家專業的科幻小說出版社,《三體》的英文出版正是由其負責。托爾出版社在挑選《三體》的英文譯者時,對譯者的相關科學了解程度以及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知識面提出了嚴苛的要求[10]。劉宇昆精通英漢雙語,熟諳中西文化,在科幻小說的創作方面頗有建樹,在科幻小說的翻譯方面經驗豐富。這使劉宇昆從眾多譯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三體》英文譯者的理想人選。

(二)譯本影響

劉宇坤不負眾望,《三體》經劉宇昆翻譯之后,在西方引起轟動。全球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Nature等為《三體》撰寫了書評,對于這些學術刊物而言這是十分罕見的現象。不僅如此,在《三體》英文版出版之后,全球知名媒體,包括《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大西洋月刊》《紐約客》《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等,也紛紛發表評論,對《三體》進行推介?!度w》不僅吸引了普通的大眾讀者,還獲得了美國總統奧巴馬、臉書網總裁扎克伯格等在政界、商界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士的喜愛與推薦。奧巴馬對《三體》評價道:“《三體》實在是太有想象力了,十分有趣……它是關于宇宙命運,背景十分宏大”[11]。在2015年,《三體》英文版榮獲了第57屆雨果獎,這一全球科幻文學最高獎項確立了《三體》在世界科幻小說中的經典之作的地位。

劉宇坤對《三體》的翻譯受到了讀者及業內人士的充分肯定。美國科幻大師麥克·雷尼克斯對《三體》作出了高度評價:“《三體》值得所有的贊譽,它是一部極其優秀的小說,劉宇昆的翻譯十分流利而自然?!薄度w》的作者劉慈欣也對劉宇昆的翻譯高度認可。他在“雨果獎”的領獎辭里稱劉宇坤對這本書做出了“幾近完美的翻譯”?!度w》在西方大獲成功,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為我國文學作品的對外譯介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三、《三體》的明喻翻譯與案例分析

(一)譯文明喻的確定

對任何文學作品而言,修辭語言的大量運用正是其魅力所在,而明喻則通常是文學作品中使用最廣泛的修辭類型。鑒于《三體》譯本在西方的高接受度,對研究文學作品中的明喻翻譯而言,《三體》完全可以用作具有代表意義的研究文本。在本研究中,我們以《三體》作為研究語料,采用以譯文為導向的研究方法,對《三體》中的明喻翻譯進行探討,主要考察:(1)譯文中的明喻是否全都來源于原文中的明喻;(2)對于來源于原文中的明喻,譯者采用了哪些翻譯策略;(3)對于不是來源于原文中的明喻,譯者又采用了哪些翻譯策略?以譯文為導向的研究方法具有兩大優勢[12]:其一,作為一種逆向研究方法,譯文導向法能夠覆蓋傳統正向研究法所能得出的研究結果;其二,譯文導向法還能發現正向研究法所不能發現的問題,并進行分析和解釋。

本研究中的語料包括《三體》的漢語文本(重慶出版社,2008年)和英語文本(Tom Doherty Associates出版社,2014年)。漢語文本的總字數約19萬,英語文本總字數約11萬。對研究語料進行三個環節的加工處理:(1)將《三體》的漢語文本和英語文本轉換為電子文本,經過核對與提取等環節之后,自建《三體》的漢英平行語料庫;(2)運用28個英語明喻標記(like,unlike, as,as if,as though,seem,appear,such as,just as,just like,as...as,the same as...,so,resemble,than,similar to,akin to,analogous to,be likened to,imitate,be comparable to,compare to,comparison to,something of,(a) kind of,(a)sort of,as it were,remind),在自建平行語料庫中檢索出含有這些明喻詞的英語語句,然后連同其對應的漢語原文語句一同提取出來;(3)對提取出的語料進行人工核查,刪除英語譯文中雖含有上述明喻標記,但卻不是真實明喻的語句,經過反復核查并刪除假明喻之后,最終確定了321處真實明喻。

(二)譯文的明喻來源

針對譯文中的明喻來源,首先需要確定哪些語句使用了明喻修辭,其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就是看是否使用了明喻標記。結果顯示,《三體》英譯本的321處真實明喻中,使用數量最多的明喻標記為like,占到總數的61.99%;as though(30處,占9.35%)、as(24處,占7.48%)、as...as(23處,占7.17%)、just like(11處,占3.43%)、than(8處,占2.49%)、resemble(6處,占1.87%)、as if(6處,占1.87%)等主要明喻標記的使用頻度則位居其次;appear(4處,占1.25%)、seem(3處,占0.93%)、similar to(3處,占0.93%)、akin to(2處,占0.62%)、analogous to(1處,占0.31%)、unlike(1處,占0.31%)等明喻標記則屬于使用頻度較低之列。這些數據初步表明:其一,與漢語文本中主要使用“像” “仿佛”“如”“若”“似”等種類單一、形式簡單的明喻標記相比,英語中的明喻標記種類更為豐富(使用了14種)、形式更為復雜,這體現了譯者在譯文中靈活運用多種明喻標記的能力;其二,譯者在譯文使用的明喻標記,以英語中常見的、普通的明喻標記為主??傮w上,譯者不僅具有嫻熟的明喻標記運用能力,還盡量減少使用生僻的明喻標記,從而易于讀者的理解與接受。

對譯文中的321處真實明喻經過與原文比對之后,發現譯文中的明喻主要有兩種來源:其一,由原文中的明喻翻譯而來。經統計顯示,有247處譯文中的明喻,其對應的原文也使用了明喻修辭,占到總體的76.95%。其二,由原文中的非明喻翻譯而來。經統計顯示,有74處譯文中的明喻,其對應的原文并沒有使用明喻修辭,占到總體的23.05%。這兩組數據表明,譯者在譯文中使用的明喻修辭,有相當一部分在原文中并沒有使用明喻修辭,而是譯者自己的創譯。這一研究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傳統的修辭翻譯研究主要采用正向研究法,關注的是原文中的修辭在譯文中的翻譯處理,但忽略了譯者在譯文中增譯的新修辭。另一方面,鑒于《三體》譯文中有許多明喻修辭在原文中并不存在,而是由譯者增譯而來,因此,有必要對這些增譯的明喻進行深入分析。

1.由原文中的明喻翻譯而來的明喻

盡管譯文中的明喻其對應的原文并非都使用了明喻,但絕大多數譯文中的明喻都來源于原文中的明喻。也就是說,譯文中的明喻多數情況下是與原文相吻合的。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對來源于原文中明喻的翻譯,譯者主要使用了三種翻譯方法:

(1)明喻直譯,使原語意象得以再現。明喻直譯是指在翻譯過程中,原文的明喻結構和表達方式在譯文中保持不變,原文通過明喻傳遞的意象在譯文中得以再現,這對于減少語義與意象的流失、確保譯文讀者與原文讀者有相同理解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闡釋宇宙是一個由外殼和內殼兩層球殼組成的球體時,為了使抽象的、復雜的宇宙運作機制變得具體、清晰,作者把內殼比喻為“雞蛋殼”?!半u蛋殼”(the shell of an egg)這一喻體在譯文中也保留下來,因為“雞蛋殼”在西方日常生活中也同樣十分常見。

例(1)太陽是外層殼上的大洞投射到內層殼上的巨大光斑,它的亮度如此之高,像照穿雞蛋殼一般照穿了內殼,我們就看到了太陽。

The sun is the result of the large hole in the outer sphere being projected onto the inner one.The projection is so bright that it penetrates the inner sphere like the shell of an egg, and that is how we see the sun.

與意譯容易遮蔽原文的本來風貌和注釋容易造成譯文閱讀的障礙相比,明喻直譯有助于“再現原文的形象化語言”[13]。例如,在描述科學家汪淼摘下V裝具后所看到的真實世界時,作者以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進行比喻,在譯文中《清明上河圖》這一喻體被完整保留,這一負載中國歷史文化意象的喻體使譯文中呈現出中國文化風貌,從而發揮“把外國文本中的異質文化引入到目標語之中,把讀者送到異質文化的外國去”[14]的功效。

例(2)汪淼摘下V裝具,精神上的震撼稍稍平息后,又一次有了那種感覺:《三體》是故意偽裝成虛假,但擁有巨大縱深的真實;而眼前的真實世界,倒像一幅看似繁復龐雜實則單薄表淺的《清明上河圖》。

Wang took off the V-suit.After his mind had calmed down a bit, he again had the thought that Three Body was deliberately pretending to be merely illusory, while in fact possessing some deep reality.The real world in front of him, on the other hand,had begun to seem like the superficially complex, but in truth rather simple, Along the River During the Qingming Festival.

在整個人類世界,無論中外,很多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共性,而這種共性使得人類對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認識也呈現出一定的共性。這種共性也體現在對明喻的喻體的選擇和理解上。因此,對于明喻的翻譯,直譯策略常常受到譯者的青睞。明喻直譯在保留原語意象的同時,還“將中國文化特色原汁原味地傳遞給譯語讀者,也有利于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同時能夠豐富譯入語文化的表達方式[15],這為對外傳播中國特色文化、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2)增譯喻底,使語義更加準確。喻底,也稱“相似點”。對于構成一個比喻而言,“相似點”極為重要,是比喻的基礎和先決性條件。明喻在“相似點”的顯性程度上存在顯性明喻(explicit simile)和隱性明喻(implicit simile)之分。顯性明喻會明確表達出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如This meat is as tough as old boot leather.),而隱性明喻則不會明確表達出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如Encyclopaedias are like gold mines.),而是留給讀者去探索。

《三體》的文本中存在少量的隱性明喻,即這些明喻在字面上沒有呈現喻底。一方面,可能是作者認為無需交代喻底而讀者就可以理解這些明喻所表達的含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作者的一種寫作技巧,留給讀者自行去想象、去闡釋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點。但“像山脈一樣的物質”如果在譯文中不呈現出喻底,目標語讀者可能會出現疑惑,甚至誤解的情形,從而妨礙讀者的流暢閱讀。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譯者在譯文中增譯了“large”這一喻底,從而使這個明喻的語義更加直白妥帖。

例(3)那些像山脈一樣的物質幾乎沒有質量,仿佛是巨大的銀色幻影,一個嬰兒就能輕松地拖動它們。

Those objects, some as large as mountains, had almost no mass.They were like immense silver illusions; even a baby could have moved them easily.

對于文學作品的原作者而言,通常其作品的創作對象是針對原語讀者,作者與讀者同處一種語言文化之中。因此,作者在創作明喻的過程中,無論是作者無意“遺漏”喻底,還是為增加作品的文采而刻意“遺漏”喻底,這種修辭行為都不會給原語讀者造成太大的閱讀困擾,但是目的語讀者卻常常因此受困。對于文學作品中省略喻底的隱性明喻修辭的翻譯,在譯文中增譯出喻底,在降低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修辭認知難度的同時,也使譯文的語言表達更加與目的語的修辭規范趨同。

(3)替換喻體,使意象更符合譯語文化。中外文化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一些明喻如果采用直譯,會引起讀者的不解甚至誤解。對于《三體》作品中出現的這類修辭,譯者采用了替換喻體的方法,即在保留原有喻義不變的前提下,使用目標語中有相似內涵的喻體來替換原文的喻體。在翻譯“街道上車流如織”這一明喻時,譯者進行了靈活變通,把喻體進行替換,由原文的抽象的“織”變換為具體的“a dense river”,這一巧妙的替換使得該比喻意象對讀者而言更容易理解。

例(4)他扭頭望向大廳的落地窗,透過窗子可以看到遠處大院外面的城市:春天的陽光下,街道上車流如織;草坪上有人在遛狗,還有幾個孩子在玩?!?/p>

He twisted to look out one of the floor-length windows.Through the window he could see Beijing in the distance: Underthe spring sun, cars filled the streets like a dense river; on a lawn someone was walking a dog; a few children were playing...

在《三體》的譯文中,譯者還將可能會引起女性讀者感到不適或觸發女權主義者抗議的“子宮”這一喻體進行了替換或刪減。譯者巧妙地將其替換為“病人”(patient),使原文中“反應黑箱……像一個子宮”在譯文中變換為“工程師們正圍繞著它忙碌”像“醫生圍繞著一個重癥病人”(like doctors around a critical patient)。通過這種翻譯方式,使這些明喻意象更加符合目標語讀者預期的辭格表達和文化習慣。

例(5)汪淼抬頭看看反應黑箱,覺得它像一個子宮,工程師們正圍著它忙碌,艱難地維持著正常的運行。

Engineers rushed around the main reaction chamber like doctors around a critical patient, trying to keep it going for a little longer.

一個明喻的可譯程度、翻譯的難度、可采用的潛在策略等,需要譯者綜合考慮與該明喻有關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前者包括體裁、讀者等因素;后者包括明喻的類型、結構、功能等因素。因此,對于明喻的翻譯,不能一味直譯或死譯,在必要時可以進行喻體替換。譯者要尤其注意中西方由于各自獨特文化所造成的文化禁忌現象。當該明喻意象在目標語文化中屬于文化禁忌,會讓讀者感到突兀、不適甚至反感時,喻體的替換就必不可少。

2.由原文中的非明喻翻譯而來的明喻

比喻語言通過語言資源的合理運用,增加語言的表達力和感染力,使語言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鮮明突出。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在處理一些原文中并不存在比喻的地方,可以適當將其轉換為比喻,合理增加譯文話語的修辭性、表達力和吸引力。在《三體》的譯文中,有一部分明喻是由原文中的非明喻翻譯而來,即由作者增譯而來。具體來看,作者使用了四種翻譯方法:

(1)化原文平實語句為明喻,使其意象更形象。對原文和譯文的比對發現,有部分新出現的明喻是由原文的平實語句轉化而來,從而使原文蘊含的意象更加形象。在例(6)中,譯文把原文由一個平實的非明喻語句,在添加了喻詞“as if”和喻體“mirror”之后,轉變成為一個明喻句。喻體在比喻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將一個抽象、含混或陌生的事物,化為讀者熟悉的、具體的形象,從而達到對這一事物的準確認識和理解。因此,對于充滿各種物理學、天文學等知識的科幻小說《三體》而言,在譯文中合理重構修辭,例如使用明喻,對增進讀者的理解和吸引力十分必要。在譯文中使用“mirror”構成明喻之后,“太陽在收到木星的電磁輻射后又發射出來”這一類似鏡子反射的原理就很容易被讀者理解。

例(6)很可能,這一次,太陽收到木星的電磁輻射后又發射出來,只是強度增加了近億倍!

This time, after the Jovian radio outbursts reached the sun,they were re-emitted as if by a mirror, after being amplified about a hundred million times.

“話語僅依靠語法正確并不足夠,更重要的是,它需要被社會所接受、傾聽和信服,能夠發揮其效力”[16],因此,在文學作品外譯的過程中,譯者不能只局限于原語的結構與形式,而是需要發揮譯者的主體性,針對異國受眾可以有針對性地重新設計部分平實、普通的話語,巧妙地轉化為明喻句,增加話語的修辭性和可理解度,進而激發異域讀者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最終達到傳播中國文化的目的。

(2)化原文隱喻為明喻,使其內涵更明晰。對明喻句的深入分析發現,在《三體》譯文中,還存在不少將隱喻轉化為明喻的實例。例如,在例(7)中,譯者添加比喻詞“like”,使本體“亂紀元旅行”和喻體“在地獄里走路”由隱喻轉換為明喻,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對“亂紀元旅行”與“在地獄里走路”的相似性產生關聯,使“亂紀元旅行”這一行為敘事的意象更加明晰。

例(7)太陽落山后,空氣依然異常悶熱,大汗淋漓的三人坐在巖石上,追隨者沮喪地說:“亂紀元旅行,真是在地獄里走路,我受不了了;再說我也沒吃的了,你不分我些魚干,又不讓吃脫水者,唉——”

After the sun set, the air remained hot and damp.The three sweat-drenched travelers sat on the rock.Follower spoke with dismay.“Traveling during a Chaotic Era is like walking through hell.I can’t stand it anymore.Also, I haven’t had anything to eat because you won’t give me any dried fish and you won’t let me eat the dehydrated bodies.What—”

隱喻也是比喻中的一種類型。從形式上來看,隱喻只含本體和喻體,不含比喻詞,因此,他們之間的比喻關系并不依靠比喻詞來展示,而是隱藏在語句之中。一些修辭學家把隱喻稱之為“簡縮了的明喻”(a compressed simile)。與明喻常常會明示喻底有所不同,隱喻則常常會隱藏喻底,直接將一事物當作另一事物來描寫,需要讀者自行去探索這兩個事物間的相似之處,因而,隱喻的語義通常難以把握。對此,可以靈活地將其轉化為明喻,從而使隱喻的內涵更加明晰化,縮短文本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3)化原文成語為明喻,使其意象更鮮明。在譯文中,化原文成語為明喻,是《三體》明喻修辭翻譯的另一特色。對于《三體》中使用的一些成語,如“平靜淡泊”“近在咫尺”等,譯者在翻譯時,巧妙地進行了創譯,將其轉化為英語中的習語式明喻(idiomatic simile)。例如,在譯文中,“平靜淡泊”被翻譯為“as gentle as water”,即“平靜如水”,不僅通過增加喻體“water”一詞使“平靜淡泊”的意象更加具體、鮮明,“water”一詞還與前半句的“歷經滄?!彼褂玫摹皊torms”(暴風雨)一詞相承接,在語言表達上顯得更加通暢、自然。

例(8)現在,眼前這位歷經滄桑變得平靜淡泊的老人,和那位無知而無畏的大史,成了他搖搖欲墜的精神世界的兩根支柱。

In his current state, his mental stability depended on two pillars: this old woman, who had weathered so many storms and become as gentle as water, and Shi Qiang, the man who feared nothing because he knew nothing.

習語式明喻是英語語言中普遍使用的修辭,其表現形式主要為“as...as”。習語式明喻精致地表現了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特征,容易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莎士比亞堪稱是運用習語式明喻的始祖,其戲劇作品使用的諸多習語式明喻,如as hush as death、as chaste as ice、as pure as snow早已成為英語文化中的經典明喻。習語式明喻具有生動、明快、深刻的特點,在西方讀者心目中具有更高的地位,在文學作品中常被大量運用。因此,習語式明喻在文學作品翻譯中的靈活運用,是翻譯實踐中需要加以考量的一個因素。

(4)化原文典故為明喻,使其語義更明朗?;牡涔蕿槊饔?,是《三體》譯文中新增明喻的又一重要來源?!疤粕狻边@一文化典故源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該作品創作于明朝年間?!疤粕狻?,故名思義,就是唐僧身上之肉,在原作品中被認為食用后可以長生不老,故被各種妖怪所垂涎。在《三體》中,作者劉慈欣就把“紅岸基地”描述為當地人所垂涎的一塊“唐僧肉”。對于中國讀者而言,要理解“唐僧肉”十分容易,因為《西游記》的故事早已為中國讀者所耳熟能詳。但對于大多數西方讀者而言,他們沒有閱讀過《西游記》或觀賞過相關視聽衍生品,不具備理解“唐僧肉”這一典故所需要的文化背景知識。比起以加注解的形式來闡釋“唐僧肉”這一典故的來龍去脈,使用明喻更加直觀和簡練,也更有利于讀者流暢地閱讀。因此,譯者在譯文中只將“唐僧肉”的核心含義“a juicy piece of meat that they can take bites from”以明喻的形式呈現出來。

例(9)窮山惡水出刁民,將來與地方上的關系怕有很大麻煩,說不定,基地會成了這兒的唐僧肉。

If the observatory were located here, there would be trouble between the scientists and the locals.I can imagine the peasants thinking of the astronomy complex as a juicy piece of meat that they can take bites from.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蘊含了豐富的典故、諺語、名言,它們正是中國文化精髓的所在。這些典故、諺語和名言深植于中國的歷史文化之中,譯者在翻譯這類文化精髓時,常常會遇到其在異域語境中文化不可通約這一棘手問題。因此,譯者需要以嫻熟的翻譯技能,巧妙地對原文中的典故進行中外語言的轉換,而化典故為明喻使其語義更明朗,便是其中的一種有效翻譯策略。

四、結語

明喻是文學作品中一種廣泛運用的修辭手法。在把兩種不同的事物之間的相似點進行對比的過程中,明喻常常會利用具體的、淺顯的和熟知的事物去闡釋和描述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明喻的有效使用將會增加文學作品的創造力、生動性和準確度。盡管明喻在大多數情況下容易識別,但其語義在不同語言之間的傳遞卻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受到語用、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文學作品中的明喻翻譯對譯者而言,是一項頗具挑戰的任務。

《三體》是我國當代科幻小說在西方接受度最高的一部作品,這離不開精通英漢雙語的譯者劉宇坤的精湛翻譯,而明喻的翻譯是其重要的構成部分。針對明喻修辭的翻譯,《三體》英譯本中的明喻絕大部分是從原文中的明喻經過語際轉換而成,但仍有一部分是譯者重新建構的明喻。對于由原文中翻譯而來的明喻,譯者主要采用了明喻直譯、增譯喻底、替換喻體等方法,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同時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進一步澄清、強化了原文的明喻意象。對于譯者在譯文中增譯而來的新明喻,譯者主要采用了化平實語句為明喻、化隱喻為明喻、化成語為明喻、化典故為明喻等方法,使譯文語言更加生動形象,語義更加直觀通達?!度w》英譯本所展現出的靈活、嫻熟的明喻翻譯方法,對中國文學“譯出翻譯”的修辭轉換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猜你喜歡
明喻原文中喻體
從語言符號象似性比較隱喻和明喻
英語明喻的語序功能研究
功能對等視角下明喻句的翻譯研究
——以《紅玫瑰與白玫瑰》為例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明喻翻譯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譯為例
《紅樓夢》比喻的喻體類型研究
從喻體選擇對比哈薩克語和漢語比喻的民族差異
喜馬拉雅
導數的應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構造
英語中的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