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讀聾人大學生語言支持服務現狀研究

2022-12-15 08:35尤麗娜沈雪晴
綏化學院學報 2022年10期
關鍵詞:聾人手語聾生

尤麗娜 沈雪晴

(上海市徐匯區業余大學 上海 200032)

一、引言

近年來,國家逐步加快對于特殊人群的語言規劃建設,2012年《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首次將手語和盲文規范化工作列入語言文字工作的任務體系。2016年《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出“服務特殊人群語言文字需求”。2018年,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國殘聯聯合印發《關于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國家通用盲文的通知》,提出具體推廣方案,進一步改進殘疾人教育支持保障條件。

聾人高等教育的支持性服務是指運用政策或者輔助工具專為聽力殘疾的學生創設無障礙學習環境,以改善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條件[1]。目前國內高校為聾人大學生提供的各項支持性服務,主要涵蓋學業支持、生活支持和無障礙環境支持等[2]。本調查旨在通過調查聾人大學生,了解目前聾人高等特殊教育支持體系中語言支持服務的現狀,為進一步改善聾人大學生的教育支持服務提供參考。

二、調查工具、對象以及方式

(一)調查工具。本研究自編《在讀聾人大學生語言支持服務現狀調查》問卷,以學校、政府、家庭、社會為維度。其中學校維度主要調查信息無障礙學習環境的營造,家庭支持維度主要調查聾生家庭的語言支持情況,政府維度主要調查聾生對于國家康復助聽等支持性政策的了解情況,社會維度主要調查無障礙社會生活環境的營造。問卷共有45個題項,編制的過程中,請在讀聾人大學生反復確認是否能夠理解題項的具體含義,以避免聾人學生由于無法理解題項意義產生理解偏差。問卷編制完成后,邀請專家對問卷進行評價,并根據專家的建議進行幾輪修改。問卷量表題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為0.932,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中KMO值為0.927,Bartlett球形檢驗P值小于0.05,說明具有較好的效度。

(二)調查對象與方式。問卷通過問卷星進行發放,數據來源于全國21所高等院校25個專業的聽障生,戶籍地分布于全國29個省市。根據問卷完成所需時間,設置完成本問卷耗時180s以上(含180s)為有效問卷,完成問卷耗時低于180s則認定為無效問卷。本次調查共回收629份問卷,其中10份問卷為已畢業學生填寫,24份問卷填寫耗時低于180s,所以無效問卷共有34份,問卷有效率為94.6%。

三、調查結果

(一)聾人大學生語言支持服務現狀。

1.學校支持。

(1)手語支持。聾人高等教育的師資隊伍結構以聽人為主,但也不乏優秀的聾人教師。關于聽人任課教師的手語使用情況,80.99%的聾人大學生表示部分老師會手語,31.83%學生的聽人任課老師會自己打手語上課。當任課老師僅采用口語教學時,34.1%的學生表示有手語翻譯老師同步翻譯,51.69%學生表示有時有翻譯,有時沒有。還有14.21%的學生表示當任課老師僅用口語教學時,完全沒有手語翻譯的支持。輔導員是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的老師,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77.31%)的輔導員會手語(見表1))。

表1 學生對于教師手語能力評價的單樣本t檢驗

學生對于教師手語能力的評價采用五級計分。學生對于聽人任課教師、聾人任課教師、手語翻譯教師以及輔導員的手語能力評價都顯著高于3(p<0.01),即學生對于教師的手語能力持較為肯定的態度,且對不同教師的手語能力評價無顯著的差異。

關于課堂情境之外的手語翻譯支持情況,51.09%的學生表示學校的大型會議以及活動有手語翻譯支持,45.38%的同學表示有時有,有時沒有。35.97%的學生表示學校安排的實習實訓有手語翻譯支持,超過半數學生(54.29%)表示有時有,有時沒有。

關于手語課程的開設情況,61.51%的學生表示學校開設了手語課程以統一規范手語,其余38.49%的學生則表示沒有開設相關課程。

(2)輔助溝通技術支持。關于輔助溝通技術的應用,課堂情境下,82.52%的學生表示學校使用過語音轉文字實時字幕,其中37.31%的學生表示所有課程都有實時字幕的支持。17.48%的學生表示學校尚未開始應用任何語音轉文字輔助溝通技術。在各種集體活動中,80.33%的學生表示學校提供過語音轉文字實時字幕,其中33.61%的學生表示所有集會都有實時字幕的支持。在使用過的學生中,67.5%的學生表示該校的語音轉文字系統為音書提供,這可能與音書系統的創始人石城川先生參與了本研究的網絡問卷發放有關。32.5%的學生表示不清楚使用的是哪一系統,還有部分同學表示其學校的語音轉文字系統為訊飛聽見。

越來越多的聾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開始使用語音轉文字工具來輔助溝通交流。74.12%的學生表示平時會使用語音轉文字的工具,其中使用“訊飛聽見”工具的學生占74.15%,使用“音書”的學生占23.81%。也有學生表示訊飛聽見和音書兩者都會使用。此外,還有學生表示自己會使用小米、紅米手機自帶的“小米聞聲”、華為手機自帶的AI翻譯工具以及微信的語音轉文字功能等。

(3)語言類課程的開設以及無障礙物理環境的建設情況。關于語言類課程的開設情況,84.87%的學生表示學校為其開設了《大學語文》或者《閱讀與寫作》課程,13.95%的學生表示學校并未為其開設語言類課程。此外,還有學生表示學校為其開設了溝通、心理健康等課程。

關于無障礙校園環境的建設,40.1%的同學認為,學校有針對聾生創設無障礙的校園環境,22.18%的同學表示沒有,還有37.65%的學生表示不清楚。

2.家庭支持。家庭的語言支持方面,63.36%的學生表示其父母支持他們選擇最合適的溝通方式,24.2%的學生父母對手語仍持否定的態度,希望孩子采用口語的溝通方式,12.44%的學生父母支持他們學習手語,用手語交流。關于父母和聾人子女單獨交流時的溝通方式,文字(72.77%)仍是最主要的溝通方式,其次分別為口語(64.71%)、手勢(49.08%)、手語(48.07%)。

在家庭聚會中,超過2/3學生的家人會顧及在場的聾人學生,調整溝通方式。其中42.35%學生的家人主要采用口語交流,但會通過文字告訴在場的聾人學生交談的主要內容。12.27%學生的家人使用口語交流,但會有家人用手語翻譯。還有7.9%的學生表示他們在場時家人會使用手語交流。1/3的學生表示在家庭聚會時,父母家人主要使用口語交流,他們基本無法了解交談內容。

關于家庭對助聽設備以及康復治療的支持,近2/3學生的父母為聾人子女配置了助聽設備或者人工耳蝸,近70%學生的父母主動了解關于康復治療的機構與信息,其中半數家庭支持聾人子女做了康復治療,還有半數家庭因為經濟原因沒有送子女去做康復治療。近1/3學生的父母沒有為子女提供任何助聽設備以及康復治療的機會。

3.政府支持。統計數據顯示,參與此次調查的271名配戴助聽器的學生中,36.53%的學生表示可以向殘聯申請助聽器,或者申請配置助聽器的相關補貼,59.04%的學生表示并不清楚相關政策。43名植入人工耳蝸的學生中,12人表示可以向殘聯申請人工耳蝸植入的相關補貼,29人(67.44%)表示并不清楚相關的政策。

關于殘聯、聾協等機構是否組織了手語培訓,溝通方式不同的聾人學生的回答相近。表示殘聯、聾協等組織機構組織了手語培訓的占比都接近20%,表示“沒有”的也接近20%,還有近60%的學生表示不清楚。其中以口語為主要溝通方式的學生表示不清楚的比例略高。

關于康復服務政策的知曉情況,溝通方式不同的聾人大學生的知曉情況也相近,接近70%左右的學生表示不清楚是否可以向殘聯申請康復服務或者補助,僅有20%左右的學生表示可以向殘聯申請相關服務。

對于目前配置的助聽輔助設備,配戴助聽器與植入人工耳蝸的滿意度接近,佩戴助聽器的學生中,近50%表示助聽效果很好,其他學生則表示助聽效果一般。許多學生有助聽器但不會配戴,原因為配戴助聽器后只能聽到刺耳嘈雜的聲音,仍舊聽不清楚他人講述的內容。

4.社會支持。關于對目前手語電視新聞的適應情況,53.78%的學生表示看不懂新聞手語,55.13%的學生表示手語界面太小看不清,65.21%的學生表示有手語翻譯服務的節目太少。還有學生指出手語電視新聞的問題:“手語不統一,大家打法都不一樣”“手語翻譯有時看懂有時看不懂”“沒有字幕,看不懂手語也聽不見”等。還有學生充分應用語音識別工具來獲取信息,“習慣用訊飛和音書來進行翻譯,很少看手語”。

在日常生活中,聾人學生遇到需要手語翻譯支持的情況時,23.19%的學生表示會求助于學校的老師,31.76%的學生表示能夠從社會上找到手語翻譯員,還有45.04%的學生表示無法獲得手語翻譯支持。

5.語言支持服務的需求度。具體見表2:

表2 語言支持需求度的單樣本t檢驗分析

聾人大學生的語言支持服務需求度調查采用五級計分,得分越高,表明聾人大學生對于該項語言支持服務的需求越高。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各項語言支持服務需求度的平均值都明顯高于3(p<0.01),表明聾人大學生對于所列的各項語言支持服務都有較高的需求。其中需求度最高的前四項為“我希望影視作品、電視節目、電視新聞都能夠配備全文字幕”“我希望學校提供的語音轉文字實時字幕,幫助我們準確快速完整地獲取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就醫、法律咨詢時,我希望有手語翻譯為我翻譯”“我希望學校為我們開設語言溝通類課程,提升我們對書面語(文字)的理解以及表達能力”,需求度相對最低的支持為“我希望父母家人能夠學習手語,盡可能地用手語跟我溝通”。

(二)聾人大學生語言支持服務現狀在背景變量上的差異表現。

1.性別對語言支持服務需求的影響。具體見表3:

表3 性別與語言支持服務需求的方差分析

不同性別學生對語言支持服務的總需求度呈現出了顯著差異(p=0.044<0.05),女生對語言支持服務的需求度要顯著高于男生。其中,女生對于學校語言支持服務(p=0.030<0.05)與政府和社會語言支持服務(p=0.012<0.05)的需求要顯著高于男生,而在家庭語言支持服務方面,女生和男生沒有差異。

2.是否在聾人班對語言支持服務需求的影響。具體建表4:

表4 是否在聾人班與語言支持服務需求的方差分析

聾人特教班學生與普通班聾人學生在語言支持服務需求上沒有顯著差異(p=0.191>0.05),從平均值來看,普通班學生對語言支持服務的總需求要相對高于聾人班學生。其中普通班學生對家庭支持的需求要顯著高于聾人班學生(p=0.013<0.05)。

3.父母是否是聾人對語言支持服務需求的影響。具體見表5:

表5 父母是否是聾人與語言支持服務需求的方差分析

父母都是聾人、父母一方是聾人、父母都是聽人與學生的語言支持服務總需求呈顯著差異(p=0.045<0.05),學生對語言支持服務的總需求由高到低為父母都是聾人>父母都是聽人>父母一方是聾人。此外,父母是否是聾人與學校語言支持服務需求呈顯著差異(p=0.027<0.05),也為父母都是聾人>父母都是聽人>父母一方是聾人。

4.溝通方式對語言支持服務需求的影響。具體見表6:

表6 溝通方式與語言支持服務需求的方差分析

聾生的溝通方式與語言支持服務需求呈現極顯著差異(p=0.000<0.01),需求度由高到低為“手語和口語,以手語為主”>“手語和口語,以口語為主”>“手語,無口語”>“口語,無手語”。此外,聾生的溝通方式與政府和社會的語言支持服務需求呈現出極顯著差異(p=0.001<0.01),與學校和家庭語言支持服務的需求呈現出顯著差異(p=0.026<0.05,p=0.018<0.05)。

四、結論

1.學校層面。大部分高等特殊院校為聾生開設語言類課程、手語課程,提供手語與實時字幕翻譯,但無論是課堂情境還是課外情境,各方面的信息無障礙支持都還存在不充分甚至缺失的現象。

2.家庭層面。大部分家庭接納聾生的語言特點,但仍有父母對手語存在偏見,部分聾生為家庭聚會中的“隱形人”,部分家庭因重視不足或者經濟困難沒有給予聾生助聽設備和康復治療的支持。

3.政府與社會層面。助聽設備、康復培訓以及手語培訓的政策普及不到位,手語電視新聞滿意度低,社會手語翻譯支持不足。

4.聾人大學生對于語言支持服務具有較高的需求,尤其是對影視作品、電視新聞配置字幕、學校環境下的語音轉文字實時字幕、就醫法律咨詢情境下的手語翻譯以及語言類課程的開設。

5.相較而言,女生、父母都是聾人的學生、通過手語和口語溝通,并且以手語為主的學生的語言支持需求度較高。

五、建議

(一)推進信息無障礙法律支持保障體系的完善與實施。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目前我國關于殘疾人保障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現有的法律條款多為保障殘障學生受教育權利的概述,且主要集中于義務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從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的角度來看還存在大片的空白,導致無法可依的局面。所以要加快現有法律法規的修訂,加強信息無障礙的法律保障。比如,在手語語言規劃方面,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修訂,增加有關國家通用手語的條款,盡快將手語作為一門獨立的語言納入國家教育體系,明確手語語言地位;在信息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參照發達國家的立法經驗,根據我國社會發展狀況加快《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的修訂,補充在銀行、醫院、市民熱線等服務窗口提供手語翻譯服務,將語音識別輔助溝通技術納入聽障輔具等條款。同時督促地方出臺配套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實施細則,增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在殘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規范方面,參照《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結合聾人高等教育的特點,加快《殘疾人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的制定,為高等院校創設無障礙的物理環境提供規范與依據。

(二)加快手語的規范化建設,提升手語翻譯的行業地位。多數教師的手語水平仍未達到嫻熟的水平[3],而聽障大學生的學習質量影響因素中相關性最大的為師生的溝通水平[4],因此,手語翻譯員在聾生課堂上的作用不容忽視。除了通過法律法規明確手語地位,還要加快手語規范化的進程,提升手語服務人員的專業能力與水平。一方面,要在《第一期國家手語和盲文規范化行動計劃(2015-2020年)》成果基礎上,積極推進《第二期國家手語和盲文規范化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制定與實施,由政府、殘聯、聾協共同協作,聯合社會機構加快國家通用手語的推廣與培訓以及手語語料庫的建設;另一方面,參考國外較為成熟的手語翻譯職業認證制度,加快制定國家職業標準或者評價規范,盡快建立手語翻譯培訓、測試和鑒定體系,加大手語翻譯員的培養力度,改善手語翻譯員的從業環境,讓更多具備特教理論知識、翻譯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手語能力的人才加入手語翻譯的行業隊伍中。

(三)增加專項經費投入,加強信息無障礙校園建設。第一,招收聾生的高等特殊院校要增加專項經費投入,加強信息無障礙校園建設。首先,高等院校要提供專項經費設置手語翻譯編制,聘請專職的手語翻譯教師,并將國家通用手語培訓作為聾人高等教育教師崗位能力培訓內容,納入崗位能力考評指標,提升校園內的手語服務質量與水平;此外,要將《國家通用手語課程》納入聾生的必修課和聽人學生的選修課程中,統一規范聾人大學生的手語,促進聽人學生對于手語的認知以及融合校園環境的建設。第二,學校要加大語音識別輔助溝通技術的經費支持,在聾生的課堂全面應用科大訊飛、音書等語音識別輔助溝通技術,提供手語、字幕、口語三位一體的信息交互渠道。第三,建立網上課程資源平臺,由課程教師為所授課程建立學習資源,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輔助聾人大學生的學習。第四,通過勤工助學、志愿者服務等平臺,吸納同專業或者高年級的學生作為志愿者,成立一支筆記記錄員隊伍,為聾生提供課堂筆記記錄服務,并及時將課堂筆記上傳至課程資源平臺。

(四)堅持政府主導,學校、家庭和社會力量建立聯動機制。絕大多數聾生的父母都為聽人,在聾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如果既不接觸手語也未能得到良好的口語康復訓練,聾童將會被置于錯失語言習得關鍵期的風險之中,而語言發展的遲滯將會帶來認知等一系列能力發展問題[5]。目前關于聾人群體的語言支持服務還未形成完善的保障體系,要加快保障體系的形成,就要堅持政府主導,推進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聯動。在學前階段,各地方殘聯作為責任主體要與衛生部門、社區形成聯動機制,通過社區工作人員排摸聽障家庭情況,及時做好殘疾人登記工作,通過助殘員等工作人員準確有效傳遞相關康復補助政策,確保相關福利政策落實到位,保障聽障兒童康復治療的權利。在學校教育階段,各地方殘聯要與社區、學校同時保持緊密聯系,建立良好互動,通過學校平臺加強支持保障政策的宣傳與解讀,加強與學生家庭的溝通與互動,深化學生、教師以及家長對于信息無障礙的理解,轉變支持服務理念。

猜你喜歡
聾人手語聾生
中日聾人大學生體育參與比較研究——基于社會支持視角
聾人大學生與健聽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比較
把握“三個基點”,助推聾生數學探究
聾生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研究
自然手語在聾人大學生手語中的使用調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為例
無聲的世界里,怎樣唱一首歌?
美術,讓聾生就業多一些可能
探析聾人就業問題及對策
奇怪的手語圖
做聾生的良師益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