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智學?!?+3”轉銜教育模式研究

2022-12-15 08:35尹潤枝李俊強
綏化學院學報 2022年10期
關鍵詞:培智智障勞動

尹潤枝 李俊強,2

(1.廣東省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 廣東東莞 523000;2.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 廣東湛江 524048)

殘疾人就業是鞏固殘疾人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舉措。據統計,現中國殘疾人整體就業率為43%,智障人士的平均就業率不足10%[1]。如何針對培智學生未來生活和就業提供適切而有效的教育服務,為其獨立生活、自食其力筑牢基礎,是評價培智學校辦學質效的重要指標。

智障學生從學校生活逐步過渡到社會生活,參加勞動就業,生活技能、勞動技能和職業技能是基礎,職業教育是關鍵?!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推進殘疾人職業教育”;《“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提出:“積極開展殘疾學生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切實做好殘疾學生教育與就業銜接工作”。

基于上述,我們以東莞市康復實驗學校(下簡稱“學?!保閷嶒瀱挝?,運用生態系統理論,針對智障學生特點,圍繞其教育、康復、生活適應和就業需求,實施“4+3”轉銜教育,構建基于多方資源支持的智障學生生活技能、勞動技能和職業技能培養模式,為其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一、“4+3”轉銜教育模式的理論建構

(一)理論界定。轉銜:是指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的過渡,面臨著角色、任務和生活形態的改變,發生在人生的各個階段。[2]本研究中的“轉銜”界定為智障學生從學校生活逐步過渡到獨立或半獨立的成年生活,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身份轉換的動態發展過程。

“4+3”轉銜教育模式:特指“4”方資源支持與合作(學校與職業院校合作、學校與社區機構合作、學校與文化場館合作、學校與愛心企業合作),培養學生“3”方面技能(生活技能、勞動技能、職業技能)。如圖1所示。

圖1 “4+3”教育轉銜教育模式

(二)理論建構。

1.政策支持下培智學校勞動教育的新探索。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明確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3]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國家政策法規的引領下,普通學校的勞動教育研究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但是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培智學校勞動教育研究進程緩慢、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我們依據國家政策規定,針對智障學生特點和自理、自立的需要,結合生活與就業需求實施勞動教育,探索培智學校有效教育的新思路。

2.生態系統理論支持下的培智學校教育新視角。生態系統理論[4]告訴我們,人的問題都是情景中的問題,智力等類型障礙人士就業問題也是其個人發展與整個就業環境不協調導致的結果。近年來,我國特殊教育迅速發展,從義務教育階段向兩頭(即:學前教育和職業高中教育)延伸,為特殊學生適應生活、回歸主流社會提供教育保障。在此背景下,我們提出轉銜教育研究課題,堅持生態系統觀,依據生本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從智障學生發展需求的視角,實施適合其生活適應與自我服務需求的轉銜教育;從環境支持的視角,建構社區、單位、企業和職業院校等多方資源支持的實景化學訓服務體系,為特殊教育提供新的理論支持。

3.個別化教育理念引領下培智學校有效教育新方略。智障學生異質化特點突出,須施以個別化的教育策略。因此,我們研究“4+3”轉銜教育模式,遵循智障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特殊教育規律,堅持以生為本確定教育目標,按照學生特點和現實條件,實施多方資源支持、多元教育方法推進的轉銜教育服務,通過教育與康復相結合,培養學生適應能力;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相融合,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職業實訓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探索基于智障學生特點、適應社會和勞動就業目標的有效教育實施策略,為其進入社會后實現“生活自理”和“支持性就業”奠定基礎。

二、“4+3”轉銜教育的目標設定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提出,要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適應生活、社會以及自我服務的技能;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公民?!币虼?,實施轉銜教育,應以促進學生適應生活和自我服務為導向,其中:適應生活,指具備社交、健康、安全防范等基本能力;自我服務,是指具備獨立生活、勞動就業、自我決策等社會化技能。

(一)基于生本,制定個別化轉銜教育目標。智障兒童首先是“兒童”,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一般性規律;其次,智障兒童是“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不同障礙類型、不同障礙程度的學生,其特殊教育需求各不相同,須制定個性化的教育目標。因此,學生入學伊始,學校就對其感官知覺、粗大運動、精細動作、生活自理、語言與溝通、認知等領域的能力進行全面評估;依據評估報告,定位學生的能力基礎,堅持“當教則教、當訓則訓”的原則,按照“好照顧、好幫手、好家人、好公民”[5]的培養方向,制定個別化轉銜教育目標,為其生涯規劃提供可操作的解決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個別化轉銜教育目標

(二)基于需求,制定發展性轉銜教育目標。結合地域特點、校情和學情,從課程建設、學生發展及其回歸主流社會的需求等方面綜合考量,制定發展性的轉銜教育目標,如圖2所示。

圖2 發展性銜接教育目標

三、“4+3”轉銜教育模式的實施策略

依據目標,以課程建設與實施為著力點,在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多方資源支持,構建基于生本發展需求的教育模式。

(一)課程建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是課程。實現轉銜教育“生活技能”“勞動技能”和“職業技能”的三個目標,課程建設與實施是關鍵。我們依據《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堅持以生為本、學用結合、彰顯特色的原則,對初、高中階段的課程進行重組和優化,構建校本轉銜教育課程體系。如表2。

表2 轉銜教育課程

(二)資源支持。生理和心理缺陷縮窄了智障學生社會交往的渠道,其適應復雜絢麗的社會生活場景和多元立體的就業環境,亟需社會化的資源支持。因此,我們廣拓資源,爭取職業院校、文化場館、社區機構、愛心企業等多方資源的廣泛合作,構建轉銜教育模式的支持體系。如表3。

表3 “4”方資源支持

(三)實施策略。

1.基于教康結合的智障學生基本能力評估。以評估為起點,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基礎,作為實施教育教學的依據。我們運用功能性評估和學科評估相結合,全面評量學生的缺陷和基礎。其中:功能性評估,主要運用《學生粗大運動康復評價表(88項)》《感覺統合評估表》《語言發育遲緩檢查表》《構音障礙檢查表》等評估工具,對學生運動能力、感官知覺、語言、生活適應等方面進行精準評估;學科評估,主要依據《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對學生學科學習基礎進行評價。評估頻次為每學年全面評估一次,每學期階段性評估一次。依據評估報告,適時調整生活適應、勞動技能和職業技能的教學目標和方法,保證轉銜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基于多學科整合式教學的課程實施策略。學校堅持實施個別化教育,運用一般性課程、選擇性課程和校本課程相結合,在綜合主題的框架下,實施多學科整合式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訂制式”教學,彰顯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F以教學勞動技能課《和面》為例,介紹多學科融合的課堂教學方法。

表4 勞動技能課《和面》教學方法

3.基于多方資源支持的職業教育實施策略。智障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轉銜教育,需要教育、康復、實踐和實訓等全面結合。我們堅持以學校教育為主導,搭建多元、立體、合作的轉銜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適切的適應能力、勞動技能和職業技能培養機會。

實景化的社會實踐。在酒(茶)樓、公交公司、肯德基、中式餐廳、嘉榮超市等社區服務行業(企業)的支持下,組織學生開展“品嘗粵式早茶”“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點餐”“購物”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溝通與交往、健康與安全、出行與購物等方面的技能。

文化藝術類課程實踐。學校與東莞市文化館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建莞草編織、醒獅、陶藝等特色專業課程;每年與莞城步步高小學、東城第三小學、東城中心小學等學校合作舉辦藝術創作和展演活動。學生的作品在全國助殘日等市內大型活動現場、超市等進行現場展示和售賣。

職業培訓和實習實踐。學校開設烹飪、烘焙、果蔬種植、現代家政服務等專業課程,并與東莞市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展職業課程研究;實施親子同訓,組織家長和學生共同在學校超市進行理貨、銷售等培訓和實操;與天福超市、唯美陶瓷、益力多公司等愛心企業合作,組織學生實習、實踐活動,增強學生職業技能。

4.基于智障學生特點和教育規律的轉銜教育分段實施策略。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要適應人的發展規律和需求。轉銜教育應遵循智障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特殊教育規律,從學生入學開始,按照小學、初中、職業高中等不同階段,確立實施方向,并依據前文提出的轉銜教育目標,明確各學段的轉銜教育實施重點。如表5:

表5 分學段確立轉銜教育方向與重點

四、成效與反思

學校堅持以生為本實施“4+3”轉銜教育,廣拓資源、全面推進,探索了教康結合、啟智育能的特色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辦學質效。

(一)取得成效。

1.研究成果豐碩。學校圍繞“教康結合”“生活化教學”“勞動教育”“職業教育”“家校合作”等方面,共完成省、市級研究課題15項;共獲得廣東省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等省級成果一、二等獎8項;共40余篇研究論文獲得發表或獲獎。

2.教育效果顯著。學校勞動教育與非遺特色課程“‘1+N’課程”被廣東省教育廳評為省級優質課程項目立項;“醫教結合”項目被評為省級課程改革實驗項目。在課程的帶動下,學校教育質量顯著。對比學生入學評估與各學段專業水平評估報告,學生的適應能力、交往能力、勞動技能和職業技能均得到明顯提升,一技之長得到發展,實現了“缺陷補償+潛能開發”的教育目標。其中:共14名學生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少先隊員”“廣東省南粵好少年”“東莞市好少年”等省市級稱號;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藝體比賽,共獲得72項獎勵。2021年首屆職高的4名畢業生中,2人成功就業,2人成為家庭的“好幫手”。

(二)反思與建議。

1.加強宣導,營造接納與支持的氛圍。社會輿論和接納度是影響智障學生生活和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級殘疾人服務機構、新聞媒體、社區、學校等應加大對智障人士勞動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的宣導,一方面號召更多的單位機構企業加入轉銜教育工作中,另一方面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更多的支持。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回歸主流社會、自食其力,不但需要必備的技能,更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有的智障學生存在拈輕怕重、遇挫即退、刻板任性等性格,影響其職業的發展和持久性。因此,學校不但要重視勞動技能和職業技能培養,也應注重從康復、心理輔導、性格塑造、習慣養成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增強學生自理自立自強等綜合素質。

猜你喜歡
培智智障勞動
以課例《牧童謠》為載體培智學校優質音樂課堂教學策略的實施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培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探索培智學校生活化數學課堂的構建路徑
探索培智學校生活化數學課堂的構建路徑
以積極行為引導膽怯型智障學生提升社會適應力
以積極行為引導膽怯型智障學生提升社會適應力
如何有效進行智障學生的語言訓練
智障兒童教學要抓好關鍵“三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