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仲子《質疑》《北平音樂運動》略析

2022-12-29 08:01
輕音樂 2022年2期
關鍵詞:國樂質疑北平

劉 博

1901年,楊仲子以卓越的成績考入南京格致書院,1904年畢業后又獲取“庚子賠款”獎學金公費留學生名額赴法國留學。但鑒于當時公費留學生務必要以“實業救國”為己任,不得研習“文學藝術”以及“政治法律”之規定,楊仲子只得進入“貢德省大學理學院”攻讀化學專業。1908年,轉入圖盧茲大學理學院深造。至此期間,他為自己聘請了專業的音樂教師來教習他鋼琴演奏及音樂基礎理論,獲益頗豐。1910年,正逢瑞士“日內瓦音樂學院”招生,早就懷有音樂追求的楊仲子決定前去一試,不料一舉即中,成功考入該院,主修鋼琴專業。這一期間,他創作了《初戀》《瀑布之下》《冰泉的琴韻》等一系列音樂作品。1920年,楊仲子歸國、定居北京,致力于音樂教育與研究工作。1921年,與蕭友梅、趙元任等人創立新式音樂社團“樂友社”,讓音樂與美育能夠向人民群眾普及,使我國之音樂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年,著寫并翻譯了《音樂教授法》《西洋音樂辭典》等書目,系統地向國人輸入西方先進音樂知識。1922年,任北京大學附屬音樂傳習所鋼琴導師。同時出任劉天華所創立的“國樂改進社”名譽會員,并在其社刊《音樂雜志》上發表數篇有關于理論、活動等文章。1925年,任“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币魳废典撉俳淌?。1927年,面對北洋政府取消音樂學科,楊仲子不顧個人安危,撰寫長篇檄文《質疑》,發難于北洋政府。1928年,兼任“國立北平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與“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兩院主任,并發表《北平音樂運動》一文。1937年,七七事變,北平淪陷。楊仲子不甘在日軍的槍桿子下工作,遂而出逃北平,繞道前往重慶。1939年,擔任重慶白沙“國立女子師范”主任、教授。1940年11月,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院”正式掛牌,楊仲子兼任教務主任與教授;翌年3月,被聘為國立音樂院院長。任職期間擬寫了《“國立音樂院”三十年度增設國樂系計劃大綱》,設立了國樂組與國樂研究室,聘請楊蔭瀏、劉北茂、曹安和、熊樂忱、張洪島等名家任教。音樂活動方面,排演了曹禺的話劇《日出》,并走向社會、舉辦音樂會,展演了《荊軻》《海韻》《愛我大中華》等一系列優秀音樂作品。1942年5月,學院的三位學生因進行抗日活動,被中統局逮捕。楊仲子聽聞消息,奔走于教育部詢問為什么抓人,無果。同年11月,楊仲子被調離國立音樂院,任國立禮樂館樂典組編纂一職。此后,便再也沒有從事有關音樂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下好了,把我弄到禮樂館,‘管’起來了”。楊仲子先生自1920年回國至1942年的20余年間,為我國專業音樂教育作出了千古不糜的貢獻,被后人譽為中國近代音樂教育界“元老級”人物。

《質疑》一文,是楊仲子為千百名北平音樂學子向教育部請命所撰之檄文。經年,北洋政府風雨飄搖,奉系軍閥直入北京,先后殺害了《京報》主編邵飄萍和《社會日報》社長林白水。隨后,張作霖更是置國際公法于不顧,派兵悍然闖入蘇聯駐中國大使館,抓捕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同志,并在眾目昭彰之下將其絞殺。1927年6—8月,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由政客劉哲接任,發軔改組北京大學,恢復晚清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并自封“大學長”。屆時,劉哲以“音樂為有傷風化,無關社會人心”“浪費國家錢財”等為藉詞,下令終止“北大音樂傳習所”與“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的開辦,僅存留“國立女子大學音樂系”一處。此舉對全國音樂界是場嚴重的禍亂,對于初露萌芽的北京音樂教育而言更是一次滅頂之災。楊仲子身為北京音樂教育界的先驅者,再也容忍不了北洋政府的愚昧與無知,并化名“江南楊仲子”撰寫《質疑》一文,發表于“國樂改進社”主辦的《音樂雜志》1928年第1卷第2期。

文章開篇言:“音樂雜志之發行,專以研究學術,交換知識為宗旨。對于一切空談而無實學之言論,雖不拒絕,亦不歡迎,以免引起各方之誤會,及同志之糾紛。其用心甚苦,蓄意殊深,仲子何敢不恤人言,故犯眾怒。惟自政府取消藝專音樂系,及北大音樂??埔詠?,南方藝術界,或著為言論,或發為詩歌,以伸其抑郁之氣。甚且創立音樂院,大開廣廈,網羅人才,俾北方失學之士子,有所依歸,轟轟烈烈,應時而起,北方音樂界反銷聲斂跡,穎然無聞。除音樂會仍繼續發刊外,對于政府停辦音樂教育之舉,咸抱一敢怒而不敢言之態度。失學士子,雖聲疊次上書當局,奔走呼號,亦復毫無效果。仲子亦不敢代表任何方面,信口雌黃。惟將數月來諸生質疑,仲子所不敢贊一僻者,代為披露。深愿執政諸公,負有解答之責者,將其所有之正當理由,一一公布于世,籍解群疑,而慰眾望,庶免失學士子,異口同聲,以摧殘音樂教育之最,加諸今政府也,幸甚幸甚?!盵1]

上述言辭,楊仲子表述了對當局政府取消音樂教育的不滿與憤懣,不但導致學生流離失所、無學可上,也致使多年來初見成效的北平音樂毀于一旦。此間,楊仲子正兼任“國立北平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與“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兩院主任,面對音樂教育被無故取消,倍感責任深重,不顧個人安危撰寫聲伐檄文,矛頭直逼北洋政府。此次發文請命,是為北平剛樹起的良好音樂環境之不甘,更是為千百名失學的音樂學子抱不平。在北平學習音樂的學生們,經此令一出便慘遭失學,雖多次給政府上書建議,要求恢復正常音樂教學秩序,可結果均無疾而終。不僅在北平,此事在全國音樂界亦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自政府取消兩院設立的音樂系后,南方音樂、藝術界為此也深感驚愕與滑稽,發有數篇文章與言論,其內容多表達對北方取消音樂系的“抑郁”之情。但“上海國立音樂院”的建立,能為一些在北平失學的士子,提供繼續學習音樂的條件,讓他們“有地兒可去”。該段尾部,楊仲子直言,自己不代表任何方面(院校、機構、社團),而是將數月以來各位師生、同志們心中的“質疑”,代筆為之披露。望執政相關公員,能夠給予逐一解答,以消除眾人疑慮。

文章從國際到社會、學術到教育、歷史到文化等14個方面闡述了在中國開展音樂教育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并對當局政府提出質疑。如在“文化方面”云:“禮記曰‘作樂崇德’,又曰‘審樂以知政’,又曰‘樂至則無怨’,又曰‘君子之聽音,非德其鏗鏘而已也’,又曰‘茍無其德,不敢作樂’;周禮曰‘大司樂以樂語教國子’;周官曰‘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呂氏春秋曰‘惟得道之人,可與言樂’;尚書曰‘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孝經曰‘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論語曰‘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又曰‘惡鄭聲之亂雅樂’;風俗通曰‘音樂至重,所感者大’;史記曰‘作樂以化兆民’;文中子曰‘夫樂象成者也,象成莫大于形,而流于聲,王化始終,所可見也’。樂之有關文化,見諸載籍者,書不勝書,故觀樂可以知民風,審樂可以知政治,詩亡然后春秋作,豈其然乎?今當局以音樂非當務之急,豈文化真無關禮樂,武城果不用弦歌歟?此不可解者十?!盵2]上文,楊仲子列舉《禮記》《尚書》《史記》等書著為佐證,選用名言、有正例亦有反例,從不同角度闡明了音樂與文化之關聯,音樂活動在民眾生活中的重要性?!顿|疑》一文,邏輯嚴謹、言辭犀利。彰顯了楊仲子正義凜然、不畏強權的反抗斗爭精神與愛國愛民思想,更體現了他身為一位音樂教育家所具備的崇高品質與開拓精神。此篇,是為中國音樂教育前途討伐北洋政府的激烈檄文,有著舉足輕重的文獻價值與歷史意義。

《北平音樂運動》,為楊仲子力求合并北平三院音樂系,建設專業音樂學院所擬寫的《計劃書》及《大綱草案》文件等內容,刊登于《音樂雜志》1928年第1卷第4期。1928年6月3日,張作霖帶領的奉系軍閥,因與國民政府北伐軍戰事不利退至關東,北平重獲新生。12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和“北京女子大學音樂科、國樂改進社”舉行聯席會議,聯名上書“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申請歸并北平音樂教育機構,改建為獨立的音樂學院。推舉楊仲子、劉天華、趙麗蓮三人作為代表,一并向南京國民政府請愿;同時又向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上海國立音樂院教務主任蕭友梅致信,以求實現建設南北兩所國立音樂學院的愿景。楊仲子受業界同仁委托,依照國際上已有的音樂教育之成果,并酌量我國目前現有之國情,詳盡擬寫了《請并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女子大學音樂???,改設國立北平音樂學院計劃書》和《擬國立北平音樂學院組織大綱草案》兩份報告(以下,簡稱“計劃書”與“大綱草案”)。辦學宗旨為:“介紹世界音樂及改進國樂,而養成音樂專門人才”;又將“改進國樂”擬定為“國立北平音樂學院”的辦學方針。

文中有給蔡元培先生的致信,內容略如其下:“孑民先生院長鈞鑒北京音樂教育家:……先生十余年培養之萌芽摧殘殆盡,今北伐告成使得重見天日。同人等處暴力強權之下咸怒不敢言,免遭魚肉作無意識之犧牲。但年來臥薪嘗膽、倍歷艱辛有不忍言者,已友梅先生以不可為又去而之,他幸得創立音樂院于滬?!脖逼揭魳方绺鲌F體,一致結合向先生請命。先生亦必如保赤子有以慰同人渴望之殷也?!盵3]

文中蕭友梅先生復電,內容略下:“國軍克服北平,各部院機關已陸續派人接收,京大及教部將由蔡先生不日親往接收。今早晤蔡先生問其對于北平音樂教育有無具體辦法,據言‘理論應將所有音樂科(女大、北大、藝專)歸并合為一院,但如有特別情形仍可變更,一俟到北平與各方面接頭后方能定實?!侍叵刃型ㄖ?,希望就近開會討論擬定辦法,俟蔡先生抵達北平時提出商量可也?!盵4]

從兩封信件中,可以看出“女大”“北大”和“藝?!睂τ跉w并一院求之心切。三院聯名上書致信蔡元培先生,希望蔡先生能準予合并,建設獨立音樂學院。殷切望蔡先生能夠像當初十余年前,提倡、愛護“音樂研究會”般竭盡全力,如保護赤子的心態促成合院之事。而在蕭友梅先生的復電中可以看出,蔡先生也正有此意,至于特殊情形與其他事宜,要等抵達北平時再言商議。但蕭友梅因上海已建成“國立音樂院”,由于多方原因不便再移,且北平音樂會太少、聘請教員不易,便留在上海繼續任教。并提前告知北平,望其就近開會擬定具體事宜。

《計劃書》中,其中第六點“學科”,可以看出楊先生對于北平建設專院之后的規劃與憧憬?!傲?、學科:本院先設預科、本科、???、選科,于必要時再增設研究科。本科和??品帧碚?、鋼琴、提琴、聲樂、國樂’五系,將北大、女大、藝專三處,原有之學生,分別歸納,本院成立時再酌量情形。招考各科新生,各科畢業標準,仍照向例。采取學分制,不定年限,其詳細章程,及其他關于課程學分制分配,入學休學之規則等項,另擬核呈?!盵5]

《大綱草案》則詳盡具體的擬寫了學院的各種規章性質,以及制度條例。在第一章“總綱”中確立了四條,為學院的名稱、宗旨、隸屬及聘請原則?!暗谝徽?總綱:第一條:本院直隸于大學院,定名為國立北平音樂院。第二條:本院以介紹世界音樂,以及改進國樂,而養成音樂專門人才為宗旨。第三條:本院設立屬于北平。第四條:本院為行政便利起見,無論何項教職員,非具有純粹音樂知識者,不得任用?!盵6]

楊仲子所撰寫的《計劃書》與《大綱草案》,有構想、有設計,且明確的規劃了“國立北平音樂院”的諸項事宜?!队媱潟吩跉w并三院的“理由、經費、校址、組織、設備及學科”等六個方面,給出了具體的闡釋;《大綱草案》則從學院的“總綱、院長、各處組織機構、學科組織、各項會議和附則”等六個章節,對建設音樂院作出了長久的籌劃。學院以“中西融合;兼收并蓄”為辦學宗旨,學科建設“理論、鋼琴”等基本“五系”,同時又增設專修一定難度的“選科”和具有科研性質的“研究科”。在擬定的諸項教育方案中,將“國樂”視為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特立“國樂系”,并將“改進國樂”作為學院辦學方針。這也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次設有“國樂系”及研究方向的構想。如此等等措施,體現了楊仲子對中國傳統音樂、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文化發展的確切認識,更加反映了他對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的宏遠抱負?!耙魳吩骸敝睂賴裾髮W院,隸屬北平,要求所有教職人員都要具備優秀的音樂素養與知識儲備。院長只設一人,總理全院事務,并申請由“大學院”直接任命。此間,楊仲子婉拒了“南京中央大學”的電請,留守北平,對于擁護北平音樂教育必將始終如一,無論如何也不移初衷。

遺憾的是,雖然北平政治分會、大學院長蔡元培及國立音樂院蕭友梅都表贊同,但南京政府卻未能批準建設“北平國立音樂院”的提議,至此,楊仲子所構想的南、北兩個音樂院的愿景未能實現。音樂院雖未成立,但楊仲子對建院的構想是絕乎超前的,其辦學模式是符合我國專業音樂教育發展規律的。歷史已證,先生后來在“重慶青木關音樂學院”任院長時,所展開的一系列教學規劃與建設,均以此為基礎進行實施。綜上,這是中國近代音樂史上,從未有人提出的遠大理想,凸顯了楊仲子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民族文化的宏遠卓見,更加顯現了先生對于音樂教育精益求精的態度,及建設學院長遠規劃的鴻鵠之志。

注釋:

[1]楊仲子.質疑[J].音樂雜志,1928(02):1.

[2]楊仲子.質疑[J].音樂雜志,1928(02):3.

[3]楊仲子.北平音樂運動[J].音樂雜志,1928(04):1.

[4]楊仲子.北平音樂運動[J].音樂雜志,1928(04):2.

[5]楊仲子.北平音樂運動[J].音樂雜志,1928(04):5.

[6]楊仲子.北平音樂運動[J].音樂雜志,1928(04):7.

猜你喜歡
國樂質疑北平
北平的秋
詩韻二胡,國樂傳承
遙想右北平(散文)
十路大軍進北平
十路大軍進北平
“國樂改進社”的歷史回顧
和諧的課堂應充盈學生的聲音
對《老人與海鷗》的一點質疑
抗戰時期新國樂思想研究概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