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文明實踐共同體構建視域下的高校志愿服務優化路徑探析

2022-12-29 20:10婧,陳
景德鎮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志愿文明時代

陳 婧,陳 瑩

(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300)

一、引言

2021 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再次強調了“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再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蛾P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因此高校在積極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同時必然會帶來對自身志愿服務隊伍的全方位審視,高校志愿服務質量的優化統一于新時代文明實踐共同體的構建過程中。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于2018 年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文明實踐共同體的構建上開展了積極的嘗試。

二、高校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松散的“聯合體”加劇了高校志愿服務同質化

諸多高校積極響應號召組織力量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紛紛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志愿服務途徑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戰場上守正創新,以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技術優勢為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但并非所有志愿服務活動都能滿足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一方面,部分學校雖已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并聯合黨政群團部門、教學教輔部門和學生社團共同參與,但內部結構松散,缺乏溝通交流,在職能上又存在交叉、權責分工不明確等問題。加之資源匱乏,使得團委、學生社團、二級院系學生會、教職工黨支部、學生黨支部等不同組織策劃出相似的服務主題,在特殊節慶日例如學雷鋒日、勞動節、植樹節、世界環境日時常扎堆出現,千篇一律的文化活動在服務對象面前反復上演,難免出現審美疲勞;另一方面,雖然高校志愿服務聯盟的建立打通校際優質資源的共享渠道,辦學水平較高的重點名校以其完善的志愿服務體系、雄厚的資金支持、專業化的人才服務隊伍和豐富的服務實踐經驗成為了學習的榜樣,但普通院校受困于各方條件的劣勢只能選擇簡單的模仿,進步有限,更難為農村發展提供高質量文化服務。

(二)校地疏離催生志愿服務的形式化

高校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是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動高校志愿服務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但現實情況中,由于管理體制上的制約使得兩者間的合作往往淺嘗輒止,在文明實踐合作方面偏向于短期、臨時的志愿服務項目,難以針對地方特色培育志愿服務品牌;校地合作機制尚不完善,溝通不緊密,雙方志愿服務隊伍銜接不暢,缺乏細致的調研工作。

(三)參與感剝離,引發志愿者積極性低下、志愿者流失嚴重等問題

高校志愿服務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參與行為,是志愿者們作為必不可少的力量介入到公共性的社會活動之中,是對集體的融入與公共利益的追求。在整個文明實踐過程中,志愿者們需要將自己視為整體的一部分,以此達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想狀態。然而,一方面部分青年的價值觀朝著個人化、功利化的方向嬗變,志愿服務參與意愿低下,即使參與其中也是為了一定的獎勵;另一方面“青年自我發展也迫切需要群體身份和社會認同,青年進行社會參與,是青年這個群體或者個體通過多種形式參與社會生產發展等活動,以‘公眾’而非‘私人’的身份走在一起,在社會交往中得到心理滿足”,但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和身份認定機制的不健全讓志愿者們獲得感不足,長期游離于群體身份和社會認同之外的后果就是對于志愿者身份的舍棄,即使繼續留在志愿組織中也存在將活動當作任務來應付的情況。

三、新時代文明實踐共同體構建——有序的組織整合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社會治理的創新舉措,需要將無數分散的志愿服務主體集中起來,整合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序力量。從高校的視角出發,這個復雜的過程涉及自身內部管理、校際合作、校地協同、服務對象去客體化等主要內容。

(一)高校志愿服務組織的整體性運作

高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成立是一個突破性的嘗試,它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將學校的志愿力量重新整合,以統一的領導姿態來協調不同部門的分工合作。

1.縱向層級整合

許多高校的志愿服務隊伍設置為院校兩級組織架構,校級志愿服務隊伍成員又大多數來自校團委組織,接受校黨委以及上級團組織的領導,除了負責大學生志愿者的注冊、培訓、監督等工作外,還承擔起了接收縣(區)、鄉(鎮)、村(社區)的志愿服務需求并及時傳達給各個二級院系志愿隊伍的中介任務。為了防止兩級組織架構下校、院兩級志愿主體的二元分化,一定要充分保證院系的獨立性,明確權力的邊界,讓開展活動的基層志愿隊伍能充分享有自主權。我校為此研究制定了《學院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實施意見》,成立志愿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全校志愿服務活動,協調各二級分院志愿服務隊伍的年度安排,盡量避開重復的內容。

2. 橫向職能整合

一個成熟的志愿服務體系是多個職能部門相互配合運行的成果,但以往在志愿者隊伍招募、培訓,志愿服務項目設計、宣傳、評估、激勵、活動資金籌集等多項內容開展過程中,校團委負責聯絡各個機構,例如委托馬克思主義學院協助上好理論培訓課程,委托宣傳部負責活動成果宣傳展示,委托信息中心和各教學院系提供技術支持等,分工明確、權責明晰,但配合度不高的臨時組合導致服務效能被大大降低。高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定位是多功能性的綜合大部門,這種綜合性不是要以重起爐灶、再拉人馬的方式在高校原有的機構設置里創造出一個五臟俱全的小王國,而是作為一個溝通協調的中轉陣地。高校團委專門設立了志愿服務組織孵化基地,以此平臺將各相關人員聚集在一起,以充分的信息交換、意見交流來凝聚共識,最終達到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二)校際合作的資源互換

辦學資源的分布不均使得部分高校通過校際的合作交流來彌補自身在專業水平、志愿者數量、服務經驗、資金設備等方面的成效不足。這種以強帶弱的組合基于志愿服務發展的共同愿景,是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創新舉措。首先,要在校際建立起民主協商的平等關系,分工有不同,地位無高低。建立聯動機制,定期召開骨干人員工作會議,綜合分析志愿服務聯盟目標,就活動設計、承擔角色等問題展開充分的探討,避免內容的雷同。其次,將資源的擴散由單向的流動轉變為雙向的互動。校際合作的核心是資源的共享,要堅信“任何組織即使是資源較為豐富的組織也不可能孤立存在,都需要不斷地進行資源交換”,例如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相較于景德鎮當地的本科院校,實力較弱,但是在兄弟院校間實踐示范活動的觀摩過程中也可以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饋以此帶動雙方的進步。這就要求合作的成員單位能從整體的視角出發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挖掘潛在的人力、物力資源,避免將某一方單純視為資源的獲取者或提供者。最后,保持個性找準特色。新時代高校文明實踐共同體不是主體間的無限趨同,內部的差異化和多元性為共同體提供了生命力,每一次實踐經驗的細微變化都能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新的觀點與選擇。

(三)校地協同的機制共建

完善校地協同機制既是構建文明實踐共同體的內在要求,也是拓展高校志愿服務類型,創新志愿服務機制,提升志愿服務針對性、深入性、專業性的有效路徑。圍繞整合資源、對接基層群眾現實需求的共同目標,學校應與地方各系統以實踐基地為依托,以實踐項目為紐帶,在運作協同、保障協同等方面形成合力。

1.銜接順暢的運作機制

為保障校地合作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長期性、持續性和穩定性,必須要從長效機制層面入手,打通文明實踐活動中心、組、站的三級架構,實現校地在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工作上的無縫對接。高校黨委與地方組織要將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納入意識形態考評,簽訂共建協議書,明確雙方的職責分工,規范合作流程,保障活動開展有章可循。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建立起網絡化管理機制和聯絡機制,聯合各方成立文明實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指定校團委和學工部統籌工作,指定專人專職與景德鎮三河村、黃泥頭村、豐源村、楓樹山社區等地方組織溝通協調,邀請機構負責人和鄉村群眾代表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利用學院領導駐村扶貧的優勢,組織師生骨干隊伍做好與鸕鶿鄉等扶貧村的對接,深入了解村民的困難和需求,為實現精細化服務提供可靠依據。建立志愿服務活動周提示、月計劃、月總結制度,將實踐活動開展的全過程細化、量化到具體目標、時限、措施、聯絡人、責任領導等,實現全程監督。把雙方合作過程中出現的矛盾、摩擦,在聯席會議上及時反饋處理,在磨合中緊密合作,形成互利共贏、團結高效的工作格局。

2.多源聚合的保障機制

經費上的保障是優化志愿服務水平的前提,單一的經費來源讓高校財政力不從心,需要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出臺相關政策,拓寬志愿服務經費的來源渠道。建議建立學校專項經費、政府財政撥款、社會捐助三方為主體的活動基金,并完善基金的使用制度、公示規定,確保志愿活動支出的實報實銷、公開透明。培育具有專業服務能力的團隊,確保人力上的保障。教師骨干與地方社會工作專家共同組建培訓導師團,圍繞為民服務的實際需求加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提高志愿組織的整體素質。在順利完成志愿服務后,地方組織要給予志愿者們正式的時長認定,通過榮譽證書、電子身份證書等方式強化角色認同,不吝惜于公開的表彰,提升活動參與的積極性。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則通過將志愿服務實踐活動納入推優入黨和評優評先工作體系,與教務處和學工處協同合作,讓班主任、輔導員在學期末綜合測評當中給予獎勵加分,在日常班會中大力宣揚,對參與文明實踐的教師給予績效和榮譽上的獎勵,以此全方位構建起鼓勵志愿服務的良好校園氛圍。除此之外,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和地方組織還結合實際資源優勢,為文明實踐共同體建設提供技術保障、場地保障、政策保障。

(四)服務對象的去客體化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開展是為了構建起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這要求所有參與者都是社會治理的主體,沒人能置身事外。但是在志愿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農村群眾作為服務對象經常被置于客體的位置,被動地去面對志愿工作人員所施加的一切影響,仿佛只要節目設計得漂亮,開展得順利就萬事大吉。農村群眾是否能接受教育和引導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里自覺自愿地完成文明實踐反而被忽略。為了激發農村群眾的內在積極性,從被服務者最終轉變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動參與者,就必須要給予其足夠多的選擇權與話語權。這要求在志愿服務的工作方法上堅持為民服務、求實務實的原則,“把握農村群眾的思想特點和接受習慣,把握不同地域發展的差異,創新工作理念和形式手段,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高校學生下鄉活動前都會基于服務對象的興趣與需求,設計提供豐富的服務項目,讓鄉親們點單,充分尊重他們的意見。在這個過程當中,農村群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是通過提問、回答、與他人合作、表達自己、理解他人等社交步驟完成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學習,挖掘出自身的主體價值。同樣,高校也不能停留于志愿服務活動供給者的位置,兩者應當形成“主體”——“主體”的關系,在文明實踐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實現自我完善與統一。

四、結語

推進高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大力推動志愿服務工作能夠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高校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主流意識的傳播平臺,要營造精神教育的意境、喚起民眾對精神文明的共鳴、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精準對接,最大力度引導人們以最堅定的信念和最誠摯的情感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下去,使人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洗禮。

猜你喜歡
志愿文明時代
以志愿,致青春
請文明演繹
小行動 大志愿
漫說文明
擁有《鹿鳴》書與卡,填報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愛心
對不文明說“不”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