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視域下高校生態德育的內涵透視、價值向度及實現路徑研究

2022-12-31 19:09邵煥舉
廣西教育·D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文明德育理念

邵煥舉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生態德育作為一種新型的德育形態范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生態德育中納入生態文明因子,順應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的趨勢的要求。生態文明的建設需要高校為其培育大量的專業人才,因此,青年大學生就成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支點是生態德育,建立人對自然的敬畏、尊重,是保護生態文明建設過程的應有之義,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實現這一過程的目標,必須依靠生態德育發揮價值引領,讓生態文明理念沉淀為生態人格,進而實現和諧的生態社會。

一、實然考量:高校生態德育的內涵透視

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后,傳統工業化得到迅速、猛烈發展,給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是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大肆攫取,因此打破了地球上生態系統保持的原有的循環、持續和平衡,從而造成了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自20 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生態德育的發展路徑歷經環境教育、生態教育,進而演變到生態德育。生態德育發展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以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中的“人化自然觀”為視角,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關系,尋求一種平衡的關系模式,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路徑。

2018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指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馬克思認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僅給人類提供了生活資料來源,如肥沃的土地、漁產豐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給人類提供了生產資料來源。自然物構成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人類在同自然的互動中生產、生活、發展,人類善待自然,自然也會饋贈人類,但“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中,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馬克思主義有著深邃和全面的論述。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提出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2021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講話時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自然孕育撫養了人類,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梢?,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的關系?!疤斓嘏c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己。

生態德育作為一種因時代而生的德育觀念和德育范疇,道德觀念的基本出發點是遵循人與自然和睦相處、和諧依存。依據這個出發點引導受教育者在基本的生態活動中樹立生態道德基本行為規范,樹立文明的生態理念,在生活中吸取自然的養分、享用自然的饋贈的同時,養成保護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良好意識,保持生態平衡,從而培育文明的生態道德素養。生態德育是在傳統的德育基礎上,通過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教育活動,把一直以來存在的道德準則、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從社會領域擴展到自然領域,把新的生態道德理念,融入到受教育者內心,從而喚醒受教育者的生態意識、生態智慧,提升受教育者的生態能力。生態德育的落腳點就是讓全員樹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意識,推動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建設,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高校生態德育作為生態德育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指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引導新時代的大學生樹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意識,學會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綠色生態文明理念,踐行生態文明美德,培養生態文明能力和生態文明智慧。

二、時代引領:高校生態德育的價值向度

生態德育的本質就是一種價值教育,通過建立生態倫理規范和生態道德理念,教育人們正確認識生態規律及其價值,增強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知識、態度、價值觀、責任感,從而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大學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對象,要培育他們生態道德品質,提升他們的生態道德能力,需要他們明確生態德育的價值維度,并把價值維度沉淀為生態人格。

(一)主體價值向度

高校生態德育的最直接的主體價值向度是培育和發展具有理性思維的生態人,具備良好的生態理性觀念,順應生態價值規律,追求人與自然以及社會共同發展的人?!熬邆淅硇运季S的生態人”作為高校生態德育的主體價值取向,一方面是指作為生態德育主體的高校在自我發展過程中形成尊重自身主體與尊重自然的和諧統一;另一方面是指作為生態德育客體的大學生塑造良好的生態人格,樹立生態自然觀、綠色發展觀、綠色消費觀。德育的主客體的對象都是人,其終極目標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而,德育的出發點應是對人的深刻理解和研究,把人本理念和人性關懷貫徹在德育過程中。在高校實現生態德育的培育價值中,把大學生培育成為生態理性思維、生態智慧水平和生態創造能力的人是實現“以人為本”思想的價值體現。充分挖掘高校生態德育的潛在能量,在“以生為本”的理念下,讓生態觀念深入大學生內心,通過價值引領、精神錘煉,讓大學生超越物質需求,追求精神價值。

(二)自然價值向度

生態德育實現道德教育的基本形式是遵從生態文明的基本理念,關心的最核心的目標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傳統生態思想認為人類要尊崇自然。然而,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類對自然的探索有了新的突破,人類成為自然的破壞者,侵略者,當然也受到了自然的懲罰。人靠自然生活,意味著人必須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傷害,自然界一定會報復給人類,這是實踐已經證明了的。因此,生態德育既要保持對自然價值的認可、對自然的尊崇,又要借鑒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因破壞自然帶來的嚴重災難,建立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關系。高校生態德育的出發點就是要讓大學生樹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正確價值觀,引導大學生踐行保護自然的使命,遵循符合自然生態規則的價值需求、價值規則和價值導向,使人類的道德觀念、倫理觀念、價值觀念與大自然一脈相承,確立人與自然平等、和諧、互惠互利、和諧發展的關系,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三)社會價值向度

社會價值向度是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維持和調節優化的重要方面。作為受教育主體的 “大學生”,在生態德育中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高校生態德育的任務是讓學生自覺主動地關心周圍的生態狀況,培養保護生態環境的道德責任,進而塑造大學生主動關心自然和社會的高度負責的人文情懷和內在的精神信仰。高校生態德育的社會價值向度集中體現在學會關心和學會負責兩個方面。學會關心,既要學會關心自然,又要學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正確處理、協調好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學會負責,一是要具有“道德感”,即尊重自然以及社會交往中的秩序和規范,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自然、社會公德;二是要有“義務感”,即愿意為自然、社會、他人的協調、協同作出犧牲和貢獻。因此,要教育大學生從內心真正實現對他人、對社會的尊重,樹立平等、和諧的生態意識,進而在道德情操上、品德培育上、時代發展中將大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四)美育價值向度

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痹诮洕蜕鐣l展的影響下,自然界的美被破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自然的綠水青山就是生態美的真正呈現。作為當代的大學生,生態德育的初衷就是感化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綠水青山理念的踐行,教育引導學生遵循自然規律,塑造崇高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美育價值觀。大學生需要生態文化養料的滋養,生態文明意識的涵養,培育生態信仰,塑造生態人格。生態德育就是用這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教育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自然、美化自然、欣賞自然,讓學生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讓生態文明美美與共的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應然追求:高校生態德育的實現路徑

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就是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日常的生活中保持綠色生活方式,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思維。大學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因此,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塑造正確的生態價值理念和培養高尚的生態道德情操。

(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綠色生態理念和生活方式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深刻把握人與自然的發展規律,深刻闡述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深邃歷史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嚴密法治觀、“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觀、“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共贏全球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所蘊含的科學內涵,對于高校生態德育而言,就是將綠色生態理念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著力提升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和成就綠色事業的責任情懷,自覺踐行綠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這種綠色生態理念和生活方式意味著保護好生態環境就等于是保護好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等于是創造生產力,要認識到“打破自然規律開展的各種社會實踐行動,必然走向失敗”。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大學生群體要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踐行保護生態環境的光榮使命。高校要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全過程,結合中華傳統優秀生態文化,樹立大學生的生態文化自信,培養具有高度生態文明素養的拔尖創新型“綠色”人才。

(二)堅持以生態實踐教育為根基,打造生態體驗教育新格局

體驗的基本介質是立足于個人的成長經歷,精神內化,是主體與外部世界發生關聯并生成反思與感悟的認識、實踐活動。這種過程體現在對象化活動或是交往情景中,因而,實踐是提升德育效能的重要手段。在生態德育體驗中,需要引領大學生走出課堂,讓他們融入到廣闊而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去,自覺擴展大學生的生活環境,豐富其生活閱歷,增加其生活沉淀。引導學生組織、學生社團、各種學生協會面向全校學生開展生態教育的相關活動,比如利用植樹節、世界環境宣傳日等與生態相關的節日,營造生態德育的濃郁氛圍。因此,在激發學生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行動上,活動的開展是一條非常有效且重要的途徑,通過參與到活動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保護自然、尊重自然的重要意義,培育學生的生態共情,啟迪學生的生態心靈,從而實現在實踐中感悟、反思、行動,達到加強對學生群體的教育的理想效果,讓他們對自然的情感體驗和自我認識更加升華,內心更加認同,從而形成積極的生態能力和生態智慧。

(三)堅持以師資隊伍和課程體系建設為保障,構建生態德育堅實基礎

辦學的重要資本就是教師,因此,在生態德育教育中要注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無論是生態德育目標的實現,還是學生生態道德意識的養成,都需要依靠綜合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因此,學校要加強教師培訓,充分發揮教師在生態文明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增強教師的理論涵養和生態意識。同時還要加大生態德育課程的科研投入,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培養出一支專業素質高的生態德育教師隊伍。通過教師向學生傳授生態德育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德育價值觀,才能喚醒學生的生態德育意識。學生才能實現把生態德育理念內化為自身的生態德育素養,從而樹立由“外”到“內”,由“被動”到“自覺”的生態德育理念。除了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生態德育目標的構建還需要構建一整套的科學合理的生態德育課程體系,把生態文明教育融匯到教學大綱中,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拓寬學生的生態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生態綜合素質。生態德育課程體系建設是生態教育的核心要素,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生態德育課程的體系,不僅要發揮思政課程的主渠道作用,更要發揮專業課程及選修課程的作用,需要高校所有部門都要參與其中,多管齊下進行課程體系建設,把生態德育要素融入到課程建設中。

(四)堅持以校園生態文化為內驅力,筑牢文化育人新方向

校園生態文化是在校園內孕育產生的,是高校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生態價值觀、生態思想理念、生態教育觀念的精神品質。校園生態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最為深遠,是高校生態德育的第二課堂,是生態人才培養的內驅力,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態道德品質。因此,打造有品質的生態文化,是筑牢文化育人的新方向。第一,打造校園高品質的生態物質文化資源,啟迪學生的心靈。校園的物質文化主要包括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建筑布局、教學設施等,可以在自然環境中多增加生態的元素、假山流水的風光,真正實現綠水青山之美;在人文景觀上,打造“生態”長廊,讓綠色的生態人文景觀充滿校園的各個角落。第二,打造校園高品質的生態行為文化資源,規范學生的行為。校園生態行為文化就是通過全校師生日常行為體現出來的活的文化狀態。第三,打造校園高品質的生態制度文化資源,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校園生態制度文化是校園長期發展形成的生態規則意識、生態倫理規范,是一種有約束力的制度規范。第四,打造校園高品質的生態精神文化資源,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校園生態精神文化是師生員工在校園活動中積淀、凝練而成的隱性生態知識形態,是學生生態道德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要以正確的生態觀和價值觀為基本支點,以健全規范的生態德育體系為依托和支撐點,培養大學生樹立合理的生態道德觀念、生態價值準則、生態基本意識、進而實現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共生,從而在新的生態視角層面啟迪大學生的生態感悟、培育生態情感、規范生態行為、實現良好的生態道德內化。高校作為生態德育的主陣地,要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要將綠色教育、綠色科技、綠色文化、生態治理作為重要內容去抓,加大生態文明教育,在大學生群體中大力宣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使大學生樹立綠色低碳的生態觀。用心打造生態校園、美麗校園。

猜你喜歡
文明德育理念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