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里科夫的婚戀體現了什么

2023-01-11 02:35
中學語文 2022年7期
關鍵詞:里科夫套子契訶夫

■ 毛 明

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五)第一單元第二課《裝在套子里的人》(以下簡稱《套中人》)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二題體現出教材編撰者的觀點:別里科夫的婚戀體現了其“對生活的渴望”及“性格的復雜性”。該題傾向于認為別里科夫“真的想結婚”,“想結婚”體現了主人公“對生活的某種渴望”,是走出“套子”的嘗試。配套《教師教學用書》接受了教材編撰者的觀點,并用來分析人物形象。該書“關于練習”解釋道:該題(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二題)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了解“人物性格的復雜性”。給出的“參考答案”進一步解釋說:該練習題重點是讓學生注意別里科夫“想要結婚”,最后又死于婚姻失敗這一悲劇的內涵;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果別里科夫結婚了,他的生活會怎么樣?婚姻是否會改變他的性格?他的婚姻是否會破裂?等等。該書“整體把握”說得更加明確:“結婚意味著他(別里科夫)對生活的渴望,意味著他走出‘套子’的嘗試”;盡管掙脫既有的‘套子’是很困難的,一樁小事,就讓他的希望徹底破滅?!笨偠灾?,教材及教參編撰者的基本看法是別里科夫的婚戀表現了“對生活的渴望”,是走出“套子”的嘗試,體現了別里科夫性格的復雜性。

可是,上述觀點帶來了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首先,將婚戀事件理解為別里科夫走出“套子”的嘗試,會造成別里科夫形象認識上的混亂。如果別里科夫表現出對生活的渴望,事實上也嘗試過、努力過,為什么不可以被視為功敗垂成的英雄?橫亙在別里科夫面前有數不清的、對一般人來講不是困難的困難,但他還是嘗試過、堅持過,難道不值得尊重?其次,將婚戀事件理解為別里科夫性格“復雜性”的體現,意味著將別里科夫身上的“套子”歸因于、甚至等同于個人性格,這將造成對“套子”內涵的片面認識。

既然“套子”主要是性格因素,那么“研討與練習”第二題就容易轉化為下列問題,比如某種特殊性格能否被婚戀改變,或者個人性格究竟是先天的還是后天的等等。照此邏輯,學生討論的焦點最終落到是否遇到“真愛”、是否相信愛情、是否人性的樂觀主義者諸如此類遠離題目設計者意圖的領域之中,該不會是杞人憂天吧!當然也應該承認,盡管契訶夫作品原文并非如此,但在節選的課文里,“套子”確實幾乎等同于“性情孤僻”“極力退縮”的個體性格,“套中人”就是指別里科夫們??墒?,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能夠回避“套子”的社會意義——包括群體心理和社會狀態方面的意義。這既因為個體性格與社會土壤相輔相成、不可割裂,也因為原文中“套子”主要是社會指向的。教材編撰者“研討與練習”第三題讓學生觀察身邊“這樣那樣的套子”,似乎也顯示出教材編撰者并不僅僅把“套子”視作某種特殊個性,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契訶夫作品中“套子”含義的豐富和深刻。需要補充的是,將“套子”歸因于、甚至等同于別里科夫性格不能解釋一個問題,就是封閉、內向、恐懼變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套中人性格怎么可能把社會搞得“亂糟糟”的。課文說,埋葬了別里科夫沒多久,生活又變得和別里科夫活著的時候一樣,“郁悶、無聊、亂糟糟”的了?!皝y糟糟”一詞俄語原文是бестолковая(糊涂的、無條理的)。裝在“套子”里的生活肯定是“郁悶、無聊”的,但受套中人“性格”控制下的生活是“亂糟糟”的,如何解釋?

解答上述問題需要復原作品事實,還原別里科夫婚戀在作品中的意義,并發現“套子”的完整、準確的含義。

回到作品就會發現,別里科夫從未表現任何“對生活的”“渴望”;他的婚姻是一個“套子”,涉事群眾只是程度不同的另類“套中人”。先說第一點,契訶夫筆下的套中人別里科夫并不是真心想結婚,結婚是周圍人的使勁撮合使他“昏了頭”,在迷失自我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在短暫昏頭之后,他馬上回歸本性。遲遲不求婚、生活狀況變得更糟等就是明證。結婚歸根結底是違背其意愿和性格的,別里科夫從頭至尾都是這場婚戀的局外人。如果我們非要說別里科夫也渴望婚姻,這就不符合人物性格了。對應的《教師教學用書》第一單元“單元說明”指出:“情節不能脫離生活現實,讓別里科夫和華連卡一起騎自行車……是有違人物性格的,也是不合情理的”。別里科夫和華連卡一起騎自行車“有違人物性格”、“不合情理”,別里科夫這樣的“套中人”需要婚姻,表現出“對生活的渴望”難道就符合人物性格、合乎情理嗎?再說第二點,別里科夫被撮合的婚戀事件不是其性格的對立面,它在本質也是一個“套子”。在契訶夫看來,周圍人鼓動別里科夫結婚是一件“不必要的蠢事”,是因為人們“閑得慌”,沒有“生活目標”,不去做“必要的事”。別里科夫的婚戀實質上是裝在“變態”套子里的“怪人”別里科夫和裝在“常態”套子里的“俗人”們的瞎胡鬧?!督處熃虒W用書》“問題探究”稱別里科夫和華連卡的婚事是“挺好的婚事”,顯然是想當然的判斷。按照契訶夫的原意,別里科夫這樣的人不該結婚,他的婚姻只能害人又害己。更進一步說,是不是“套中人”,想不想結婚、能不能做個“俗人”不是判斷依據,是否朝著正確的“生活目標”去做“必要的事”才是評判標準。按照這個標準,為別里科夫之死而感到“大快人心”的人們,也有可能只是程度不同的另類“套中人”而已。

綜上所述,別里科夫是一個性格單一、極端變態的“套中人”,他從未表現過“對生活的渴望”。因為“套子”既指個體性格,更指群體心理和社會氛圍,所以“亂糟糟”主要是指缺乏正確生活目標指引、進退失據的生活狀態;具體到個人,指的是要么因循守舊、不敢越雷池一步,要么玩物喪志,要么興之所至、隨性妄為。

教材和教參編撰者之所以可能犯了錯誤,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沒有妥善處理《套中人》課文(節選)、《套中人》原文、“套中人”主題系列小說——“小三部曲”之間的關系;二是在倒掉臟水的時候,連孩子也一并倒掉了。

先說第一個。要正確理解“套中人”和“套子”,僅靠《套中人》課文(節選)是不夠的,至少應該將《套中人》原文、契訶夫“套中人”“小三部曲”納入考慮范圍。與4000余字的課文節選相比,《套中人》原文有一萬字左右,主要多了兩部分內容,一是獸醫伊凡內奇和教師布爾金對“套子”的諸多議論,二是別里科夫和華連卡婚戀的有關情節。原文擺正了別里科夫特殊性格在作品中的位置,別里科夫只是“套中人”之一,別里科夫性格只是“套子”之一。原文借獸醫伊凡內奇之口指出,社會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套子”:住在空氣污濁、極其擁擠的城里,寫些不必要的公文,老是玩“文特”;在懶漢、無端興訟的家伙和愚蠢而閑散的女人當中消磨一生,自己說,也聽人家說各式各樣的廢話;他弟弟的生活方式;性情孤僻、象寄居蟹或者蝸牛那樣極力縮進自己的硬殼里去的“返祖現象”;村長妻子瑪芙拉的生活方式 ——一輩子從沒走出過她家鄉的村子,從沒見到過城市或者鐵路,近十年來一直守著爐灶,只有夜間才到街上去走一走。這些例子表明,“性情孤僻”“極力退縮”的別里科夫只是“套中人”的一個類型而已。所以,作品最后感嘆“還有許多”“將來也還不知道有多少”的“套中人”不應該只被理解為具有別里科夫性格的人,“套子”不僅僅指特殊性格,它還指一種普遍的、亞健康的社會心理狀態。

之所以會出現“亂糟糟的”局面,是因為人群缺乏共識、缺乏目標,進而缺乏改變的意愿和勇氣,整個社會呈現出無理無序的混亂狀態?!疤字腥恕薄靶∪壳背恕短字腥恕?,還包括《醋栗》和《關于愛情》?!靶∪角敝饕撬茉炝藥最悺疤字腥恕钡湫停簡适ё晕业摹肮秩恕眲e里科夫,自私自利追求個人幸福的“俗人”尼古拉,不自私自利但囿于世俗價值觀的“好人”阿列興?!靶∪角蓖ㄟ^刻畫幾類典型的“套中人”,充實了“套中人”形象系列,拓展了“套子”的社會內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三步曲”強調了樹立另類價值觀的重要性。作品強調指出,人們囿于“套子”,不做“必要的事情”,是因為沒有“生活目標”,即超越世俗的、更高的、更重要的價值觀。用《醋栗》中的話來說,“如果生活有意義和目標,那么,這個意義和目標就斷然不是我們的幸福,而是比這更合理、更偉大的東西”,或者用《關于愛情》中的話來說,就是那種可以拿來衡量愛情價值的某些東西——“一種比世俗意義上的幸?;虿恍?、罪過或美德更高、更重要的東西”。只有將“小三步曲”納入視域,讀者才可以確信“套子”不僅僅指特殊性格,它也指某些將人庸?;?、固化僵化的社會習俗和偏見,實質上是禁錮心靈、壓抑進步的群體心理和社會狀態,在這個意義上,人人都有可能是“套中人”。根據契訶夫“套中人”系列主題小說,“套子”既是指一種脫離時代發展的,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個人或社會狀態,也是指人與社會相互作用,在有意無意中共謀形成的麻木不仁或害怕改變的社會心理,走出“套子”意味著為了更高、更合理的人生和社會目標打破心靈枷鎖,勇敢地進行個人改變或進行社會變革。

再說第二個。編撰者設計該題目的初衷是為了糾偏,可惜在糾偏中要么誤入歧途,要么矯枉過正。該題目似乎體現出編撰者兩個方面的努力:

一是轉變長期以來從政治與階級維度認識別里科夫的傾向,告訴學生,別里科夫可能是“可憎的”“沙皇鷹犬(走狗)”“反動文人”,但他更應該被定義為“可悲的”“小人物”??赡苤饕菫榱思m以往過于政治化解讀之偏,編撰者呼吁不要“簡單化、單一化”地看待別里科夫。但這樣一個有特定指向、特定內涵的呼吁卻帶來一個錯誤的結論,即別里科夫具有雙重性格,別里科夫性格似乎存在“可憎的一面”和“可悲的一面”,具有兩面性,或曰復雜性。其實不然,別里科夫只有一種性格,那就是“性情孤僻”“極力退縮”到變態程度的“套中人”性格。別里科夫可悲,也許是某些人的看法,但這并不成為別里科夫性格“復雜”的理由。別里科夫的性格如何,其最終依據在于文本而不在于讀者??梢源_定的是,契訶夫從來沒有表現出對別里科夫的同情或憐憫。他甚至還不厚道地嘲笑了別里科夫的死亡,覺得后者似乎很舒服、很愉快地躺在棺材里,好像棺材才是他心之所向的歸宿。

二是努力淡化社會批判層面的解讀,轉而進入文化、人性層面對其重新解讀,這是為了幫助學生跳脫課本,從課文聯系實際,探尋小說的現實意義。這符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03年版)》中“高中語文課程……其內容和目標要充分反映時代的要求,注意和現代生活相聯系,體現現代的思想意識、價值追求和行為方式”的要求。但是“跳脫”課本不意味著“脫離”課本,“聯系實際”不意味著“放棄書本”。文本解讀就是在作者與文本、讀者與現實之間搭起對話與溝通的橋梁,這座橋梁要搭建起來,作者與文本的原意需要被尊重,否則,讀者面前就只有現實、只有自己,缺乏真實對象的對話只能是“獨白”和“自言自語”。依據這個邏輯,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別里科夫是一個好員工、一個正人君子,甚至一個需要用愛去溫暖的不幸的男人呢?更為重要的是,前文有述,某事某物是不是一個“套子”,其判斷依據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內容。小心謹慎地堅持正確事物、謹守合理規則的人不是“套中人”,相反,隨心所欲破壞規則的種種行為決不是突破“套子”的義舉。

需要補充的是,課后“研討與練習”共有三道題,它們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邏輯鏈。第一題問別里科夫的生活和思想方面有哪些“套子”以及為什么會有那些“套子”,這是考察文本現象,探究原因。第三題問學生周圍是否也有這樣那樣的“套子”,問他們如何看待這些現象,這是聯系生活實際。在二三題之間,應該設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套中人”“套子”的內涵。在這種思路下,該題做如下改動或許更為科學、合理:別里科夫“這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差點結了婚”。請參考《套中人》原文,說說小說中的人物對別里科夫結婚的看法,對生活中各種“套子”的看法,你認同這些看法嗎,為什么?當然,也可以把第一、二題合起來看作是考察別里科夫形象,第三題是分析人物形象之后將思考所得運用于生活實踐,而第二題就是具體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關鍵情節——婚戀事件。但分析情節不應該脫離文本、隨意設想,最好是緊貼文本設題;而且該題最好能滿足兩個要求,即既讓學生深入了解別里科夫結婚事件的全過程,也可以據此對“套中人”“套子”的內涵加深理解。在這種思路下,該題做如下改動或許更為科學、合理:別里科夫“這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差點結了婚”。請列舉他在婚戀過程中的種種表現,思考結婚對于別里科夫意味著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自從1960年代首次入選以來,《套中人》從未離開過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足見教育界對這篇作品的重視。鑒于《裝在套子里的人》仍留在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之中,我們認為,上述討論有利于澄清一些根本問題,以便更好地解讀文本,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猜你喜歡
里科夫套子契訶夫
難以掙脫的精神套子
談談《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義
套子
別里科夫為什么是動人的
變色龍
別讓道歉成為一種打擾
別讓道歉成為一種打擾
野豬套
套子
相約二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