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語文教學的“閑適性”追求及其實踐

2023-01-11 08:17沈傲君
中小學教師培訓 2022年5期
關鍵詞:功利性語言語文

沈傲君, 陳 林

(1.揚州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0;2.寶應縣泰山小學, 江蘇 寶應 225800)

漢典網如此介紹語言的“言”,它指的是張口伸舌講話的象形。從“言”的字與說話或道德有關,通常指直接說的,從內心里流淌出來的話,所謂“言為心聲”“言為身之德”。事實上,也只有這樣的話,才真正體現人的思想和價值,才是“人本”的話。而人在閑適的狀態下,才能如此說話,好的語言,也只會在那閑適的心情中才會產生?!拔摹?,指某種“文飾”性,根據字源字典的解釋,“青與赤”不同的色彩相互交錯謂之“文”,其實人也只有在閑暇或者興致高的時候,才會做“文飾”的事情[1]?!罢Z文”中的“語”通常是與“言”同意的,《廣雅》里也說:“語,言也?!眳问逑嫦壬J為,所謂“語文”,便是指語言和文字,筆者以為完全符合上述“言”和“文”的解釋[2]。葉圣陶先生將“語文”定義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3],筆者以為也有“好好言語,發自心聲;好好為文,達至于美”的意思,那就更需要一份閑適之心。關于語言的閑適性,國外也有很多哲學家論述過,比如,維特根斯坦就曾認真研究過日常語言,他認為所謂精確的語言是不存在的,日常語言雖然需要分析,但它卻是蘊含著真道理的,所以最富有生命氣息,也最完備[4]。從這方面講,孩子們學語文,是為了表現生命的存在[5],而人只有在閑適的狀態下,才會讓生命的本真熠熠生輝。所以,語文教學需要追求一種閑適性。

一、閑適性,平衡語文教學的“功利性”

提出語文教學需要“閑適性”追求,是因為,當下的很多語文課堂或明或暗地存在著“功利性”傾向。

(一)常態課——“旗幟鮮明”的功利

“有無能力,拿張文憑”似乎成了很多家長、老師和學校的潛在觀念。這加劇了應試教育所帶來的教學變態。有數據表明,在常態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提到所教的語文知識可能“會考到”的話語次數,幾乎占到一學期課堂次數的一半;而簡單地將教學與考試結合起來的課,幾乎占到了百分八十,這個比例可能還要更高[6]。而在眾多日常的教學研究活動中,也會有老師提出:“這課看起來是挺好的,孩子學得高興,如果能堅持下去,也能形成一定的素養。但,這對考試有用嗎?”[7]這個問題,往往會引起很多參與教研活動老師的共鳴,也多少使希望在這種功利性常態課基礎上有所突破的優秀老師們感到無奈。功利,似乎成了常態課“旗幟鮮明”的追求。

(二)前沿課——“不知不覺”的功利

前沿諸多的探索,為語文教學的改革披荊斬棘,試圖開辟道路,但由于對語文本質的認識,對語言如何產生的機制認識不足,“不知不覺”地包含著功利。(1)文體教學,只是提取各種“要素”。比如小說教學,很多課例實際將主要精力用在了提取構成小說要素的“證據”上。比如,提取有關能夠反映人物性格的語句,以驗證小說是要反映人物性格的;提取描寫環境的語句,以驗證小說是要通過環境來表達某種思想感情的;等等。但對于小說是如何反應社會性、人性的這樣的問題涉及太少,以至于使人感到小說教學的目的只是“認識”小說。薛法根老師也曾批評過把議論文教成關于議論文的“說明文”這種現象,認為“形式上”的功利性太強[8]。(2)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很明顯地指向了語言運用的功用性,且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展示個人對文本中寫作技巧解讀的成分過大[9]。(3)群文閱讀實際上是將教材中單元主題教學延伸化了,只是在時間上縮短成了一兩個課時。在很短的時間里,讓孩子吸納老師要教的知識,其間功用的目的不言自喻[10]。(4)其他的探索也或多或少帶有功利性。整本書共讀,原本應具有課外的性質,但現在卻越來越走向了課內閱讀[11]。其他如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很多都帶上了功利化、形式化的痕跡,比如綜合實踐活動往往是為了讓孩子寫習作,而這卻又是孩子所厭煩的[12]。

綜上,當下的語文教學無論是常態課,還是所謂的前沿研究,都存在著功利性。功利性導致一種嚴密的系統性、策略性思維,容易產生“用”的目的,造成“急”的心態,產生表面文章和形式主義,甚至產生某種傷害。與功利性相對的,是一種情感性、直覺性的思維,它產生一種關愛、公平和自由[13]。在語文學習上,則表現為一種閑適性。因而,筆者以為,語文教學還需要追求一些與“功利性”相平衡的“閑適性”。

二、閑適性,彰顯語言文字的真情性

所謂“閑適”,就是閑雅舒適?!伴e適”,是一種清閑安逸、悠游自在的存在狀態。唐代白居易《與元九書》中有“世人所愛惟雜律詩,彼所重,我所輕。至於‘諷諭’者,意激而言質;‘閑適’者,思澹而詞迂:以質合迂,宜人之不愛也?!笨梢?,白居易是喜歡“閑適”的。而事實上,白居易的詩的確是“以質合迂”的,讀起來那樣的淳樸自然而由其張揚性情?!皝y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是一幅多么純質而又悠閑的畫面啊。陶淵明是追求閑適境界的古代文人代表,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至今還被傳誦不已。由于少了功利性,他們的詩歌,精神的光澤更亮麗,語言的表達更精準,生命的律動更自由。

到了現當代,“閑適”也越來越被一些作家所青睞。林語堂曾說,閑適的語言文字“極輕松,真情易于吐露;或者談得得意忘形,出辭乖戾,達到西文所謂‘衣不紐扣’之心境”。林語堂的散文也確是那樣的具有“衣不紐扣”之境。他更如是說,閑適,其實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話語,因為中國人向來具有一種淳樸、忍耐和享受生活的性格[14]。

“閑適”更加凸顯話語的主體,更加強調個人的“真情性”“真性靈”?!读x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學生的個性,準確、生動地表達真話、實話、心里話等亦有諸多的表述。這些對于學生“真性情”語言表達的要求,實際上也是對語文教學需要追求“閑適性”狀態的一種體現。語文教學重視“閑適性”的追求,才能真正讓學生的生命、精神和靈魂獲得安頓,才能真正理解“我是誰”,也才能真正用心去體驗豐富、美好的生活。

三、閑適性,注重教學過程的“五個性”

如何實現語文教學的“閑適性”追求呢?

(一)認同并善待語文教學目標的不確定性

其一,語文教學雖然預定了教學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卻可能因為其知識背景和興趣取向而有所不同,所以教師應以學生的需求為重。其二,語文教學原本有預定的目標,但教學歷程卻可能充滿未知,根據教師對學習現場的判斷,教學目標可能會變動,而這變動會在不經意間發生。閑適性的語文教學,應該認同并善待這種教學目標的不確定性,且能夠通過一種閑適性的態度去面對它。

比如習作,我們發現,針對不同的學生,完全可以讓他們寫不同題材的習作;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我們更要讓學生達到跟他相適應的更高水平。很多成功的名師課堂,也很難看到一以貫之的語文教學目標。比如孫雙金先生的《林沖棒打洪教頭》,教者很機智地讓學生回答“什么樣的林沖”“什么樣的洪教頭”這樣的問題,然后讓學生扮演角色排演課本劇。學生十分喜歡,其實就是因為這樣空間很大的問題和活動,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們合作完成了所謂的大的教學目標,然而對于每一個學生而言,他們在所創造的世界里享受了一次有意思的旅程,他們實現的是自己的目標。也就是,孫先生的課堂雖然有統一的目標,但也實現了不同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目標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提出來。老師并不知道此次課堂、此篇課文,學生們到底想要學到什么。所以可以詢問學生。許多學生在讀了一篇課文之后,是有自己的一些感覺的,他們自己是想弄明白一些知識或者問題的。比如,最近筆者一直在做一個實驗:讓學生讀文章,然后采取隔離采訪的方式,讓學生說說已經知道了什么,并且提出想知道什么。不同學生的表述的確不一樣。但是,他們提出來的內容,也是屬于語文性質的。筆者以為,如果語文老師能夠在寬松的氛圍內解決“這一個”學生的語文問題,這樣閑適的課堂,學生一定是很喜歡的。

著名語文教學專家黎錦熙先生曾經說過:優秀的語文老師能夠隨時根據學生之需要,設計邏輯性和心意性很強的教學過程,達致學生所需要的學習目標[15]。筆者以為,這應該是“閑適性”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

(二)推崇并運用語文教學資源的可選擇性

語文教學資源無處不在,不僅教師可以選擇適合的教學資源與學生分享,學生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資源,這無論在語文課堂還是在課外閱讀乃至于綜合性學習方面都應該有所體現。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時隨地為學生發現和提供語文學習資源。講臺上的一支破鉛筆,黑板上方的“勵志口號”乃至于窗外剛剛飛逝的小鳥……有較高語文素養和智力的老師都可以變成語文學習的資源。在這方面,黎錦熙先生就曾有專門的論述。黎先生將語文教學方法分為三個等級,他認為語文教學的最上層境界是:“隨時隨地利用兒童生活中的種種事實,連結他們的種種經驗和環境,作一種普遍而流動的教材;按著他們身心發展的過程(大略可比照人類學中初民進化的過程),施一種輔導自動、共同創作的教學法。不但讀法,話法,寫法,作法要打成一片,就是國語和其他科目也要打成一片。讀本(一部分)乃是教師和兒童們共同的作品?!盵16]而這,只有在閑適性的語文教學中才能做到。

相對于一本薄薄的教材,課外閱讀毋庸置疑具有無限廣闊的空間。學生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就會感到自己獨特的興趣所在。無數次調查顯示,很多學生會被自己的興趣所癡迷,他們愿意為發展自己的興趣做任何的事情,這其中就包括閱讀。不同興趣造成不同的交際圈子,形成會有不同的“行話”,而這些“行話”是否能運用自如,有時也影響學生興趣的發展。所以,他們愿意閱讀跟自己興趣相符的課外書以促進自己興趣所向的語言提升。在符合興趣的課外書閱讀中,他們還會關注那些撰寫成功人士或者由成功人士自己撰寫的書籍[17]。如此,學生確實是希望他們能夠自主選擇課外閱讀資源的。

(三)尊重和促進學習方法選擇的自主性

人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因為人的體質稟賦不一樣,人的生活環境和方式也不一樣,人在長期的生命成長過程中養成的習慣也不一樣,人做某事的目的也不可能一樣。這樣,很有可能的是,學生們會產生不同的語文學習方法,這完全憑他們的喜好或者當時的需要。無論是閱讀教學、習作教學還是綜合性學習,尊重和促進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一定更能提高語文學習效率。這可能更需要語文教師具有一種閑適的心態,營造一種閑適的氛圍。

(四)重視和營造語文教學過程的場域性

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受場域的綜合影響會多一點,教師對學生的認同,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編織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所營造的語文學習氛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發生……這些都應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得以體現。

語文學習的過程應是讓語言自由紛飛的過程。這里有文本的語言,有文本中人物的語言,有其他媒介的語言,有教師的語言,有學生的語言……多角色語言的碰撞,形成某種場域,才能使學生對語言有所領悟,對符號有所領悟,學生才能形成良好語文素養。

美國語言學家古德曼專門研究過孩童語言生產的機制,他認為,孩童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需有一種綜合性的場域,孩童能夠在綜合性的場域里作自動的選擇,受適合于自己的啟發,最后學習和生產出屬于自己的語言來[18]。

營造語文教學的過程的場域,需要教師對于語文教學資源的拓展,語文教學手段的豐富,最重要的,是需要一種語文教學中應有的平等對話、民主表達觀念的機制,只有在這樣的機制內,師生的心境才能真正彼此交融,一種積極向上的高能的場域才能真正形成。

(五)追求和實現語文教學評價的增值性

課程專家泰勒第一次強調了評價的重要性,他的意思是,作為老師,需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達成了學習的目標。然而,這還不夠,他認為,評價還應該追求“增值”的功能,也就是教師的評價如果還能發生持續性效應,對學生應該是更加功莫大焉[19]。而這,也只有教師與學生真正建立了某種關系才能做到,這種關系只有通過“閑適性”交往才能形成。

筆者以為,語文的增值性評價一般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語文知識的增值性評價。比如,教學議論文,學生歸納出了如何將論據寫生動的方法(如講故事、打比方)之后,教師應該認可他們的“術語”,但同時提出規范的術語,比如用典故、類比等等。這樣的評價,可以激起學生搜集更多寫議論方法的術語,從而提高他們寫議論文的水平,使評價發生增值。(2)語文理解的增值性評價。比如,對《火燒云》為什么使用不同方式表達顏色,學生的理解是,這樣顯得顏色更加豐富多彩。教師肯定了學生的理解后提出:這樣表達,也使語言呈現了多樣性,而且讀起來更朗朗上口。如此,學生便將對內容的理解轉向了語言文字使用的理解,這對學生顯然是有好處的。(3)語文運用的增值性評價。比如朗讀,聽了某個學生的朗讀,老師評價學生在哪個方面已經有了較強的理解,這就使學生朗讀出來的文字變得更有意義,從而使他的朗讀發生了增值。(4)語文思考的增值性評價。這方面我們幾乎還沒有涉及。比如,有一次,班級共讀了某本書之后,有學生告訴筆者,我們的語言應該有個性才好,筆者不僅很欣喜,而且及時告訴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用符號展示自己獨特的思維、精神,這使得學生產生了更強烈的語文學習的信心。

語文教學并不反對功利性,因為語文教學的結果自然應該是有用的。但,語文教學也需要追求一些閑適性,因為語文教學的結果更應該使學生成為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主體,而只有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意識到自己的精神,他們才能生產更好的語言,從而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尤其在當前“雙減”背景下,學生的閑適性時間會更多,讓語文教學追求一些閑適性,更可能使語文學習與學生的閑適性時間貫通,從而更實現“雙減”價值,同時更提升語文學習的應有意義,使語文教學更加人性化,更具效益性?!?/p>

猜你喜歡
功利性語言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價值的閱讀,恰恰是非功利性閱讀
語言是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我有我語言
“特長班”該少些功利性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有趣的語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