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內丘十方村出土石雕神獸析疑

2023-02-02 09:06郭少青
文物春秋 2023年6期
關鍵詞:神獸石雕文物

郭少青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1)

1999 年5 月,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十方村搬遷工地出土一件石雕神獸,現藏于內丘縣扁鵲廟(封二)。

神獸為青石雕成,頭部、翼部與四肢均有殘損,殘長1.8米,寬0.8米,殘高1.5米。昂首挺胸,環眼,闊口,長須垂于胸前,身軀健碩,兩側生雙翼,胸、腹、翼部刻凸棱紋,背部沿脊線裝飾連綴球狀紋,脊線兩側及腿部刻寬條卷毛紋。從頭部和腿部的殘損痕跡看,頭上應有豎向獨角,整體作大步行走狀。這件石雕神獸在造型上構思巧妙,雕刻技法洗練,既表現了神獸雄健強壯的形體,又刻畫出威武灑脫、蓄勢待發的神態,可謂形神兼備,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巧。

根據內丘縣文物保管所1986 年的文物普查資料記載,該石雕曾于20世紀50年代在十方村農民耕田時發現,當時上報給兼管文物工作的內丘縣文化館,后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派冀克武先生到現場勘察(當時未曾發掘,只看到神獸的大致形態),初步判定為六朝遺物,受限于當時的保存條件,并未將其挖出,而是就地掩埋保護。

關于這類石雕動物的命名,目前學術界尚無統一觀點。根據李零先生的考證,傳世文獻中對于帶翼獅的稱謂有麒麟、桃拔、符拔(也作“扶拔”)、天祿、辟邪等,也有人認為是獅子[1]。為方便敘述,文中暫稱之為“石雕神獸”。石雕神獸流行于漢代至南北朝時期,一般被用作王公貴族墓前的儀仗,具有護衛陵墓、驅祟逐邪的作用,同時也象征著墓主人生前的尊貴和富有。這類遺存在我國分布范圍很廣[2]12,其中多數被博物館收藏,少數留在原址,還有部分流失到海外[1]。

筆者在搜集相關資料時發現,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收藏有一件石雕神獸(圖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收藏有一對石雕神獸[1](圖二),均入藏于20世紀,藏品來源地都標記為“中國河南省內丘”。查閱史料和方志記載可知,20 世紀時內丘一直隸屬于河北地區(清末屬直隸省,1928 年以后更名河北?。?,標注的“河南”可能是翻譯或記錄失誤的結果。內丘縣文物保管所文物普查資料顯示,1920 年前后,有人將十方村出土的一件和吳村出土的一對“飛馬”(當地人對神獸的稱謂)賣給了外國人,經由京廣線官莊火車站運走,去向不明。據目睹過被賣神獸的老人回憶,其與十方村出土石雕神獸相類。由此推知,吉美博物館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所藏石雕神獸很可能就是早年內丘十方村和吳村流失的3件“飛馬”。

圖一 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藏石雕神獸

圖二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藏石雕神獸

從造型、紋飾特征等方面分析,十方村出土石雕神獸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所藏石雕中的雄獸(圖二,1)極為相似,均為S 形造型,頭生獨角,頸、胸部刻豎向凸棱紋,腹部刻橫向凸棱紋;吉美博物館藏石雕神獸則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所藏雌獸(圖二,2)十分相似,頭部均挺直,頸、胸部刻橫向凸棱紋,腹部刻縱向凸棱紋。再結合“內丘”的來源地說明推測,吉美博物館的藏品與內丘十方村石雕神獸可能為一對,即為普查資料中記載的出土于十方村的“飛馬”,十方村石雕神獸可能是由于當時埋藏在地下沒被發現才免遭流失海外的厄運。至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所藏神獸,則很有可能就是吳村流失的那一對“飛馬”。

十方村石雕神獸的制作年代,普查資料登記為北朝時期,吉美博物館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將藏品時代定為4—5 世紀[3]。然而,筆者將這兩對神獸與我國有明確紀年的墓前神獸進行對比后發現,其制作年代還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我國的有翼神獸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4],秦漢以來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藝術主題,到東漢時期,翼獸中的帶翼獅定型為固定風格的天祿、辟邪[1]??v觀我國現存漢代帶翼獅,大多體型較小,造型呈S 形,四肢勁健,筋骨明顯,作昂首挺胸、立式行走姿態,著重體現了神獸矯健威猛的氣質,如陜西城固西漢張騫墓和東漢李固墓墓前神獸,體量均較小,張騫墓神獸殘長1.75 米,殘高0.85 米,李固墓神獸殘長1.8 米,殘高0.8 米(圖三)[2]20。到南北朝時期,神獸基本上繼承了漢代的造型,但雕刻技法更加嫻熟,裝飾趨于繁縟,肢體更加碩大、寬厚,體型更顯宏偉。例如位于江蘇南京甘家巷獅子沖、葬于天康元年(566)的南朝陳文帝永寧陵前的一對神獸(圖四),長3.3 米,寬1.56 米,高3.15米,軀體肌肉豐滿,魁偉雄壯,獸身雕刻麟紋、羽翅紋、卷草紋及卷曲花紋,華美典雅,富麗瑞祥[2]26。又如位于南京仙鶴門外張庫村、葬于普通七年(526)的梁臨川靖惠王蕭宏墓前的神獸(圖五)[2]31,長3.3米,寬1.4米,高2.7 米,鬃發隆起,肩翅勁健,肢體渾圓,胸肌壯碩。

圖三 漢代墓前石雕神獸

圖四 陳文帝永寧陵石雕神獸

圖五 梁臨川靖惠王蕭宏墓石雕神獸

對比來看,內丘十方村、吳村出土石雕神獸在體量上與南北朝時期同類作品存在明顯差距,而與漢代墓前神獸基本一致。單從S 形造型和雄健的體態來看,內丘出土石雕神獸與張騫墓出土例較為相似,但仔細觀察可知,后者表面無較精細的紋飾,結合石雕神獸紋飾自西漢至南北朝漸趨繁縟的發展趨勢分析,內丘神獸時代應晚于張騫墓時代。而從陰文線刻與淺浮雕相結合的紋飾表現手法來看,內丘神獸與陜西城固東漢李固墓出土例較為相似。另有河南南陽宗資墓出土墓前神獸,長2.2 米,高1.65 米,在造型和紋飾表現手法上亦與內丘神獸相近(圖六),應屬同一時期。查閱相關資料,李固卒于147 年,宗資卒年不詳,僅知其曾于東漢延熹年間(158—167)任汝南太守[5],由此推知宗資墓年代至少在延熹年以后,與李固墓時間相差不遠,故兩墓墓前石刻的制作時間應均為東漢末期,則內丘十方村、吳村出土石雕神獸的制作年代亦應為東漢末期。

圖六 宗資墓石雕神獸

此外,分析內丘石雕神獸出土地周邊的古墓情況,亦可對判定其制作年代有一定的幫助。十方村神獸出土地點以南約500 米處原有古墓一座,墓室為青石質條石砌筑,該墓在20世紀40年代遭到破壞,墓中條石用于砌筑水渠,墓葬形制及出土物已無從考查;向西北約300 米處有2 座相距約100 米的墓葬,封土堆均較大,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檔案登記為漢墓,但無進一步的勘探、調查資料。由于上述三墓披露信息有限,十方村神獸與三墓的內在關聯尚不得而知。

據文物普查資料記載,吳村神獸遺存地點北約100 米處有一座古墓,封土直徑達60 余米,很可能與吳村神獸有關。該墓位于吳村西南150 米處,西南距十方村神獸出土地點約2 千米,于1984 年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時命名為“韓厥墓”。1970 年吳村農民在修水渠時破壞了該墓墓室南側的磚砌甬道,露出青石質墓門,進入墓室后發現墓葬用磨制光滑的青石塊錯縫砌成,整體呈“羊”字形,由南北向通道和分別位于東、西、北側的8 個拱券式墓室組成。墓中出土有陶器碎片、殘銅鶴、金絲、玉片以及殘碎的銅車馬飾件、五銖錢等器物(現均存內丘縣文保所)。從墓葬形制和出土物看,該墓具有漢代墓葬特征,而韓厥系春秋時期晉國人,生卒時間不詳,歷經晉靈公、晉成公、晉景公、晉厲公、晉悼公五朝[6],與墓葬時代不符,應非墓主。

該墓在方志中有載,明崇禎《內丘縣志》載:“飛燕墓在吳村西,俗稱搟面臺?!盵7]清代《內丘縣鄉土志》基本延續了這一說法,并增加了“相傳為晉韓厥墓,候考”內容。查飛燕其人,史料記載中時代、地點與之相匹配者僅見張燕。張燕,生卒年月不詳,東漢末年常山真定人,原為褚姓,張角起兵反漢時燕聚眾響應,推張牛角為帥,后牛角被創將死,命眾奉燕,故改姓張,因其剽悍過人,在軍中號稱“飛燕”,“其后人眾寢廣,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諸山谷皆相通,其小帥孫輕、王當等,各以部眾從燕,眾至百萬,號曰黑山”。曹操定冀州時,張燕來附,拜平北將軍,封“安亭侯”[8]。張燕自中平二年(185)起兵,至建安四年(199)降漢(曹操)封侯,雖然占領了真定以南至鄴北的廣大地區,但卻多活動于常山、趙郡一帶,而內丘漢末地處趙郡,正在其活動區域之內?!秲惹鹂h志》載:“黑山故城在青山村,漢靈帝時黃巾賊張牛角死,命其眾奉張飛燕為帥,浸眾幾百萬,遂城黑山”[7],與正史所說基本相符。而黑山故城所在的青山村就位于吳村以西4 千米,張燕自起兵以來多活動于此,死后可能亦葬于此,所以才有“飛燕墓”之說。漢代盛行厚葬之風,結合張燕的王侯身份來看,墓前很可能設置神獸,而吳村神獸遺存地點位于其墓葬南側僅100 米處,基本可以判定是該墓的墓前石雕,故而這對神獸的制作年代亦應為東漢末年。十方村出土神獸與吳村神獸特征相同,應屬同一時代。

綜上,內丘扁鵲廟所藏的十方村石雕神獸的制作年代應為東漢末期而非六朝時期。

目前河北境內還未見到其他石雕神獸出土的有關報道,十方村、吳村的石雕神獸當屬河北省首次發現,填補了相關資料的空白,對研究我國北方地區早期墓前石刻的區域分布、發展演變以及古代墓葬制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據內丘縣文保所的同志介紹,在內丘鳳凰村、中豐洞村也發現過類似的神獸殘塊,說明除十方村、吳村之外,內丘境內很可能還有同時期的同類遺存,但這有待今后進一步的考古發現和研究予以證實。

致謝:本文所使用的內丘相關文物資料為內丘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賈永祿先生提供,在此深表感謝。

猜你喜歡
神獸石雕文物
文物的棲息之地
話說“神獸”不簡單
如果《山海經》里的神獸被喚醒了?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野保糗事之守護『神獸』
為一只石雕小鳥而歌
文物掉包案
曲陽石雕作品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