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西部地區鄉村產業振興的問題及優化路徑探析

2023-02-07 19:12余倩何麗胡際蓮
村委主任 2023年12期
關鍵詞:產業振興西部地區數字經濟

余倩 何麗 胡際蓮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多主體有效參與西部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研究”(KJQN202201227)。

作者簡介:余倩(1988-),女,漢族,重慶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管理學、農業發展。

何麗(1986-),女,漢族,重慶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鄉村振興與農村發展。

胡際蓮(1966-),女,漢族,重慶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為區域財稅理論與政策、農村經濟。

摘要: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國已經進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階段,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其關鍵在鄉村產業振興。文章通過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文獻進行梳理,對比我國東西部地區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發現,與東南沿海等地區的鄉村產業振興相比,我國西部鄉村地區幅員遼闊、資源富集,但存在著產業發展不均衡、主體參與力度不強、產業效益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西部鄉村產業的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因此,在此基礎上提出多主體參與鄉村振興,利用政府政策、社會企業資金、社會公共資源和農村自有資源綜合協調發展鄉村產業的建議,以期為推動我國西部地區鄉村產業振興建言獻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產業振興;西部地區;數字經濟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12-0046-04?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 ? ?文章標識碼:A

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其核心在于鄉村產業振興。鄉村產業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心系西部地區、重視西部地區、支持西部地區,黨中央、國務院對西部地區工作的重視與支持,為全面推進西部地區鄉村振興,實現西部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契機。

1? ?鄉村振興相關文獻綜述

在歐美國家沒有確切的鄉村振興一說,主要是關于農村產業發展的相關研究。在亞洲地區,中日韓研究鄉村振興和鄉村發展文獻較多。20世紀90 年代,日本的今村奈良臣提出了產業鏈融合的發展理念和“六次產業化”理論,他認為提高農民收入應采取產業鏈整合的方式,認為農業發展要走農村一二三次產業融合之路[1]。這一理論被日韓農業專家的廣泛認可。2013年后,日本政府不斷提出以農業競爭力為新定位的農政規劃,陸續出臺多項產業政策、地區政策來提高對農業競爭力的支持。同時,在鄉村產業發展方面,也有韓國農業學家提出要在農村地區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通過一二三產業的“整合”來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農民實現增收更適合推進六次產業化。

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是產業體系建設。城郊類鄉村發展城市配套服務、文化創意、旅游服務;拓展農業價值鏈;構建人力資源支撐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人才市場等建議均能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李曉東、何宏蓮(2020)[2]提出了特色產業主導、線上平臺提升、三產融合互動、鄉土人才創業的政策建議,探索轉型期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現實路徑。

筆者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將參與鄉村振興的主體和要素投入歸納為三個方面,分別是政府資金、社會資本和農村資源。政府資金,多指政府財政資金和涉農資金。張海鵬等(2018)[3]提出政府財政資金支持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支撐。溫鐵軍等人(2020)[4]認為政府涉農資金作為鄉村資源集中和新型集體經濟構建的杠桿,核心問題是促使集體經濟組織形成足夠的可自由支配的資源、資產和資金,并且完成經營管理體系和增收機制的初步建立。社會資本,多指社會企業的資本投入。戰振海等學者(2020)[5]社會資本下鄉是鄉村振興的新動能。杜濤等人(2020)[6]認為國家政策導向對工商資本的投資方向具有較強的指引作用,因而可以制定政策激勵社會資本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并進一步深化農村要素市場改革,建立健全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鄧國勝,李彥巖(2023)[7]認為“一窮二白”的資源貧乏型鄉村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通過社會資本共建機制,重新認識和發現鄉村的隱形資源,建立出鄉村產業起點,后期在此基礎上吸引增量資源推動鄉村產業擴張、成熟。農村資源,多指農村土地資源。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六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的指導意見》,鼓勵農戶自愿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龍頭企業和農業合作社,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利潤,拓展農民財產性收入來源。桂拉旦等人(2019)[8]認為土地制度的城鄉聯通,有利于社保、服務制度等方面互動,實現城鄉生產要素充分利用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朱鳳凱等人(2017)[9]認為宅基地居住功能向經營功能的轉變,采取出租或入股經營等模式盤活宅基地,都是農村土地資源投入鄉村產業振興的優秀案例。

西部地區是我國資源富集區,同時也是生態環境脆弱區。郭俊華、王陽(2022)[10]認為西部地區在發展中的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日益突出,仍需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但采用何種政策亟待深入探討。毛中根、伍駿騫(2019)[11]認為依托鄉村產業振興,西部地區可能會擁有區位劣勢向區位優勢轉變、稟賦約束向稟賦特色轉變和通過制度創新趕超中東部地區的機遇。和明杰,劉曉姝等人(2018)[12]在對西部財政支農支出的研究中發現,盡管西部地區財政支農支出在不斷增大,但是仍然不能滿足當下農業發展的資金需求,除了擴大財政涉農資金規模,還應優化涉農資金的投資結構,同時轉變涉農資金投資方式,例如,建立以獎代補、先建后補、PPP等合作方式,積極發揮涉農資金的引領作用,帶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鄉村產業,讓鄉村產業振興有資金支撐。

2? ?我國西部地區產業發展現狀

從2000年的西部大開發戰略開始,我們國家一直致力于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生態和文化建設。經過20多年的建設,西部地區的建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各項基礎建設、文化建設有效地促進了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從1999年到2022年,西部地區的生產總值從2.4萬億元增長到了28.6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1.5%[13]。當前,西部地區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城市地區發展速度較快,但與東部地區的發展相比,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我國西部地區幅員遼闊,占地680多萬km2,占全國的71%,包括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44個民族,但是人員稀少,僅占全國總人口的28%[13]。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村發展水平顯著低于東部沿海地區。首先,西部地區普遍存在經濟規模偏小、產業結構層次較低的問題。受地域、地形和人口限制,西部地區勞動密集性產業生存困難,第二、三產業發展受限,產業結構嚴重不合理。但西部地區的第一產業發展也很薄弱,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為輔,缺乏特色農產品。其次,西部地區尚未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西部地區地形差異大,變化大,山地、丘陵、高原、沙漠等極端氣候和地形導致西部地區的農業機械化難以實現。排除掉極端惡劣地形后,西部地區可耕種面積低,且分布不均,規?;髽I化農業生產難實現。最后,農業人才成為西部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需求,但西部地區的農業從業人員呈逐漸縮減的趨勢,大量適齡勞動力外流,造成西部地區人口“老齡化”、“空心化”嚴重,且現有的農業從業人員平均文化水平不高,難以推動產業的發展。

同屬于西部地區的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也存在著明顯差異。西部地區城市化進程加快,但西北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明顯高于西南地區。在西部地區中經濟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別是四川、陜西和重慶,從地域上可以明顯看出這三個省市距離東部地區更近,由此可見,西部地區的發展受到地理位置和對外開放程度的影響。

3? ?西部地區鄉村產業振興存在的問題

3.1? ?產業發展規劃不明晰,創新性不足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各項戰略決策部署,西部地區各級政府均出臺了地方鄉村產業發展規劃,但在實際落地過程中,多數鄉村的產業規劃跟風性太強,照搬其它地區的產業發展模式,對實際情況考慮不足,未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結合鄉村的特色資源及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規劃,缺乏針對性、創新性和可行性。例如,西部地區某鄉村跟風種植獼猴桃,但當地土壤和氣候并不是獼猴桃的最佳種植環境,結果導致結產出的獼猴桃果實個小、味道酸、銷量差,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3.2? ?產業發展缺乏資金保障

首先,政府主要提供涉農資金和各種產業振興規劃建議,而在實際整合協調過程中,部分鄉村并未完全明確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的具體標準,沒有形成科學系統的項目資金整合流,沒有合理的產業發展規劃。例如,鄉村各相關職能部門在年初制定項目預算時,大多、沒有很好地進行溝通協商,導致項目重復或者預算不足等問題。其次,涉農資金的監管難度大,項目驗收困難,資金支出受阻。涉農資金屬于專項資金,需要接受國家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的監督和檢查,在實際過程中由于鄉村的項目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和農村工作人員操作不規范等問題,導致上級部門監督和核查項目進度困難,進而導致涉農資金支出困難,影響項目進展。最后,在西部地區,由于鄉村產業的投入產出比太低,導致社會企業的參與意愿嚴重不足。西部地區本身就缺乏有實力的企業,企業資本來源缺乏,對口支援項目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愿意投資到西部地區的企業資本多為“情懷投資”,即部分西部地區走出去的企業領導投資西部地區的農業項目并不是為了掙錢,而是希望為自己的家鄉貢獻一份力量而進行的投資。其根本原因是,西部地區的鄉村產業投入產出率太低導致社會資本的投入沒有可持續性,往往是類似捐款性質的一次性投入,難以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目的。

3.3? ?多元主體協同參與鄉村產業振興的力度不足

多元主體參與力度不足導致西部地區的鄉村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產業發展規劃難以得到有效落實。鄉村產業的發展單靠政府推動是缺乏可持續性的,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想實現鄉村產業的興旺、要素資源的激活、農民的增收,就需要整合農民資源,加強社會企業的參與,完善相關制度,為多元主體提供資金、技術、信息、市場全方位的服務,形成一個政府與農民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企業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

4? ?西部地區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路徑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先進的信息技術為西部地區的鄉村產業振興帶來了新的機遇。數字經濟推動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數字化是鄉村產業未來發展的新方向。為此,筆者結合數字經濟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以推動西部地區的鄉村產業振興。

4.1? ?因地制宜亮特色,創新思路見成效

數字經濟時代,西部地區鄉村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通過創新,真正把鄉村產業發展做出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拉長產業發展鏈條。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和地大物博的優勢,結合大數據和新媒體平臺等數字手段宣傳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將農業產業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融合,推出有特色的創新民族文化農產品,如民族服飾、民族傳統小吃等。二是可利用物聯網、互聯網電商和直播平臺,增加農產品銷售方式和銷售渠道,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三是宣傳西部地區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優美的自然風光,大力發展旅游業,促進二三產業在西部地區鄉村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中二三產業收入的比重;同時,還可以利用VR技術,開展云旅游等創新型鄉村產業。

4.2? ?完善資金投入與管理制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一是完善鄉村產業的項目管理制度和資金管理制度,促進現有涉農資金的合理支配,使其能夠盡可能投入到鄉村產業發展中去,提高產出效率。二是提倡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解決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金問題,可以通過現代數字化技術實現對鄉村產業的可視化管理和精準化管理,幫助銀行、其他金融機構和社會投資企業提高對涉農貸款的風險管理能力,實現精準化的普惠貸款。三是利用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不斷開發新工藝、新技術,創新創造中小型、特型農具,推動西部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現代化。將數字技術與氣候變化、病蟲災害、農產品生產周期等結合,科學預測,合理安排農業生產,提高農村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改善“情懷投資”的情況,提高鄉村產業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和融資能力,使社會資本投入能夠得到可觀回報,并推動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

4.3? ?鼓勵多元主體協同參與鄉村振興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不僅僅是政府和農村相互作用,還需要社會企業、公益團體和農業人才等其他主體的參與,促進政府、社會、農民多主體的要素融合。一是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引入社會企業資金,結合農村自有資源,合力推進鄉村產業發展。二是將鄉村特色文化、產品與社會企業產品進行創新性結合,加強鄉村產業與企業發展的緊密聯系,通過提高鄉村產業的報酬率,促進社會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利用現代化數字技術,增加社會公益團體對偏遠鄉村地區的關注。例如,數字經濟創造了大量便捷的農業信息共享平臺和農業知識學習平臺,可以通過此對西部地區開展遠程幫扶模式,加大對當地的產業發展資源的投入,以更好地解決西部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受限而導致的資源缺乏的問題。三是鄉村產業振興不僅需要外部力量,內部力量更重要。鄉村振興是為農民而興,要堅持以民為本,以農民為主,不斷提升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要積極培養既懂農業又懂市場和金融的復合型新農人,吸引更多人參與到振興鄉村的事業中。

5? ?結束語

經過對我國西部地區鄉村產業振興的分析可以發現,我國西部鄉村地區雖然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但存在著產業發展規劃不明晰,創新型不足、產業發展缺乏資金保障、多元主體協同參與鄉村產業振興力度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因此,需要采取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完善資金投入與管理制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鼓勵多元主體協同參與鄉村振興等措推動西部地區的一二三產業的均衡發展,提高鄉村產業收益率。把農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促鄉村產業振興,將是筆者后續研究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今村奈良臣,吳京英.世界各主要國家中的政府與農民的關系問題[J].中國農村經濟, 1992(10): 59-64.

[2]李曉東,何宏蓮.新時代鄉村精神養老背景下傳統敬老文化的培育困境及策略[J].理論觀察,2020(09):128-131.

[3]張海鵬,郜亮亮,閆坤.鄉村振興戰略思想的理論淵源、主要創新和實現路徑[J].中國農村經濟,2018(11):2-16.

[4]溫鐵軍,羅士軒,馬黎.資源特征、財政杠桿與新型集體經濟重構[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7(01):52-61+226.

[5]戰振海,姜會明.社會資本下鄉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J].東北農業科學,2020,45(06):95-99.

[6]杜濤,孟瑤,滕永忠,等.鄉村振興戰略下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偏好、意愿及訴求[J].農業經濟,2020(03):6-8.

[7]鄧國勝,李彥巖.資源貧乏型鄉村產業發展的演化機制研究——以陜西袁家村為例[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3,63(01):38-53+235-236.

[8]桂拉旦,周小芳,孫潤艷.脫貧攻堅政策與實踐的互動經驗和行動邏輯——基于廣東省鄉村旅游扶貧視角的思考[J].南方農村,2019,35(05):45-50.

[9]朱鳳凱,柯新利,張鳳榮.轉型期農村宅基地邊際化的內涵、特征與診斷指標[J].地理科學進展,2017,36(05):549-556.

[10]郭俊華,王陽.中國式現代化視閾下農村生態政策優化調整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2 (06):147-161.

[11]毛中根,伍駿騫.新時代西部地區的鄉村:在開發開放中探尋振興之路[J].中國西部,2019(05):12-25.

[12]和明杰,劉曉姝,董祎垚,等.雄安新區建設背景下的河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方向探索[J].品牌研究,2018(06):217+220.

[13]任保平,師傅,茹少峰,等.《西部藍皮書:中國西部發展報告202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

猜你喜歡
產業振興西部地區數字經濟
論如何促進當前景德鎮陶瓷產業振興
“兩南”臨夏定西脫貧攻堅與城鎮化建設中產業興旺和特色小鎮建設研究
鄉村振興戰略下江蘇特色小鎮建設問題研究
產業振興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西部地區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資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區環境保護實效
影響西部地區承接轉移產業的原因分析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