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建設世界一流集團公司中貢獻北重力量

2023-02-09 00:09文=李
現代國企研究 2023年12期
關鍵詞:科技發展

文=李 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北敝丶瘓F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集團公司“1+5”戰略實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打造主業突出、技術領先、數字強企、健康發展的新北重,在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集團公司新征程中貢獻北重力量。

胸懷“國之大者”,不斷增強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

科技興則國家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大國博弈日益激烈,科技越來越成為大國之間競爭勝算的“籌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北鞴I是建設強大國防力量、提升國家戰略地位的重要支撐,作為集團公司重要成員單位、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北重集團始終胸懷“國之大者”,依靠一代又一代北重人拼搏奮進,依靠先進的設計研發,依靠持續實施科技創新發展戰略,不斷提升武器裝備技術水平,打造出適應時代需求的先進武器裝備,為壯大國家國防實力、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從公司發展成效來看,堅持創新引領,在轉型升級中實現重點領域“破圈”。近年來,公司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市場需求,研發技術投入比、自籌研發費用增長率始終保持4.9%、9.5%以上,科技創新取得長足進步。持續加大南京研發中心“人才飛地”建設力度,科技引領作用進一步彰顯,打造具有行業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人才鏈、技術鏈、創新鏈。實踐證明,科技創新不僅引領公司實現重點領域的“破圈”,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公司在國防建設、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從公司發展基礎來看,依靠科技創新做強核心業務,在承載使命中積淀了厚實的競爭“流量”。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在科研生產方面具備了較強的核心優勢。軍品,具有多種武器裝備的研制能力,擁有武器系統多項核心工藝技術,是我國唯一的坦克炮研發單位,承擔了我國所有主戰坦克和裝甲突擊裝備坦克炮的研發工作。特種鋼,已成為國家高強韌炮鋼研發生產基地、高端厚壁無縫鋼管及特種材料加工制造基地、高端模具鋼重要供應商。生產的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已應用于國內近三百臺亞臨界、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的四大管道,是國家能源局確定的國產化示范產品。礦用車,作為軍轉民產品,建成了載重從28噸至400噸,全系列機械傳動和電傳動非公路礦用自卸車的制造基地,是我國首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連續11年入選全球工程機械制造50強,是國內唯一實現無人駕駛礦車批量應用的礦車企業,國內市場占有率始終保持80%以上,銷量居全球前三。實踐證明,公司在承載國家國防重任的歷史進程中,具備的這些優勢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不斷的、持續的科技創新中積淀了競爭“流量”,通過科技創新推動公司實現強身健體。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明確科技創新總思路

2009年8月2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北重集團視察,總書記在現場觀看了3.6萬噸擠壓機生產無縫鋼管的過程和“巨無霸”產品礦用車后,勉勵我們要結合自身優勢拉長產業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國防經濟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公司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堅決貫徹集團公司黨組部署,全面落實集團公司戰略和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全面貫徹實施集團公司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并堅持“一、二、三、四”的科技創新總思路:即,實現一個目標,做到兩個聚焦,實現三個創新引領,踐行四條路徑,堅持謀體系、強核心、深合作、建機制,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地,體系化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技創新的生態發展。

聚焦國家需求優化頂層設計,加快構建系統性、全鏈條的科技創新體系。軍品,堅持把“中國最大火炮研發生產基地”地位體系化強起來,貢獻率提起來,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火炮及裝甲武器系統創新發展的引領者。特種鋼,堅持走“高端化、精益化、特色化、綠色化”發展之路,推進火電、核電及石化用高端管材北重化進程,成為國內重要軍用特種材料供應基地、高端厚壁無縫鋼管引領者、特種材料研制創新推動者,步入專精特新小巨人行列,成為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單項冠軍”,積極打造特種鋼原創技術策源地。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路線,持續踐行高效、低耗、全生命周期運行成本最低戰略,加快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兵器化—北重化進程,成為國內礦用車產業鏈鏈長。

聚焦三大核心突出市場驅動,加快構建深層次、前瞻性的科技創新牽引。要堅定實現火炮創新引領,逐步形成新一代壓制火炮等火力打擊裝備優勢產業,有效鞏固主戰坦克火力系統、突擊裝備武器系統創新引領地位。要堅定實現特種鋼創新引領,緊緊抓住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的重大機遇,圍繞新型高端材料、自主可控等領域,推進高壓聚乙烯裝置用超長超高壓鋼管國產化進程,加快實現超長超高壓鋼管產業化、規?;l展;要有效推進耐蝕不銹鋼、核電、化工領域鎳基合金管材研究,推進粉末高溫合金擠壓棒材技術研究和規?;a,滿足核電、化工、航空領域市場化需求;加速鎳基高溫合金棒(管)材技術研究,超前布局化工、石油、特種裝備耐腐蝕不銹鋼產品新領域。堅定實現礦用車創新引領,以AT150純電動無人駕駛智慧礦車為契機,推進整車設計制造、電驅動系統、新能源系統、無人駕駛及自動運輸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實現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打造兵器工業樣板工程。加快推進礦用車氫能、混合動力等動力多元化研發,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礦用車系列產品,為國內外智慧礦山用戶提供自動運輸系統解決方案。堅定推動軍民融合產業有效提升,加快完善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實現新型高端材料研發等“軍轉民”“民參軍”項目關鍵技術突破。緊緊抓住自治區、包頭市打造百億級、千億級產業集群,創建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基地、應急救援裝備制造基地的有力契機,在礦用車遠程監控診斷數據平臺、快速滅菌方艙等應急產業上深化合作,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新路子。堅定推動裝備綜合試驗能力有效提升,全力打造新一代突擊裝備體系綜合試驗基地、國內最大的無人機無人車試驗基地。下一步,要加快推進無人機飛行試驗產業鏈深度融合。

聚焦創新資源加強多元合作,加快構建寬領域、開放式的科技創新協同。深化協同創新實現資源共享,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強化與201所、202所等院所合作,加快推動火炮武器系統信息化、遠程化等發展;聯合電子科大、中科院、兵器一院等院所加速推動礦用車動力多元化系列產品開發,實現創新資源共享。建強創新平臺構建創新生態,聯合202所、南理工等單位,重點在身管壽命等陸??栈鹋谘b備研制上取得新突破。建強兵器精密塑性成形工藝中心,重點在全尺寸應力分布檢測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積極創建國家國防重點實驗室、國防科技工業高性能液壓部件創新中心,增強核心功能、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多元合作增強整體創新能力,加大創新平臺開放程度,組織聯合申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建立創新聯合體、組建聯合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合作模式;要加強兄弟單位之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創新資源整合,打造多元合作的產業鏈創新鏈。

聚焦管理創新激發機制活力,加快構建多維度、立體式的科技創新生態。持續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加快落實集團公司科技30條(2.0版)、人才發展30條(2.0版)政策,制定公司落實舉措,持續完善公司《科技獎勵辦法》《科研項目人員激勵辦法》等科技管理制度,更大力度推進協同創新產學研用模式。持續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機制,重點圍繞創新投入、創新能力、創新產出、創新環境、政策保障等完善評價機制,把科技進步和創新成效與年度責任書或任期考核相結合,完善科技創新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結果評價應用。持續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全方位健全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機制。要進一步發揮好南京研發中心“人才飛地”作用,依托“人才飛地”高校資源豐富優勢,采用“校企聯合、共引共用、以才引才”等多種引才模式,以“軍令狀”“賽馬”等方式,鼓勵高層次人才“掛帥出征”進行核心技術攻關和難題求解,加強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創新能力建設,打造具有兵器特色的創新高地。

立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支撐作用,推動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薄拔覀儽仨氃鰪姂n患意識,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這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奔瘓F公司戰略和科技創新大會提出“加強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打造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倳浀闹匾撌?、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的重大部署為公司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根本遵循,集團公司黨組的部署要求為公司推動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著力加強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公司深度融入集團公司產業規劃,不斷充實《北重集團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方案》,加快大尺度極端擠壓制造技術、礦用車無人駕駛等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抓住集團公司建設重點項目庫機遇,在現有項目入庫基礎上,推動更多項目進入重大項目庫。堅持軍民融合發展,圍繞公司“十四五”軍民融合發展規劃,加大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力度,補齊基礎能力短板,實現全要素效率提升。借助包頭市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發展區域機遇,實現區域、產業、技術融合,提升核心競爭力。堅持人才創新驅動,加快落實集團公司人才發展30條(2.0版)政策,聚焦核心器件、關鍵材料、關重工藝、關鍵技術、數字化等“卡脖子”領域,加強原創性、引領性、顛覆性拔尖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在行業內有影響力的高端領軍科技人才,以高素質人才隊伍支撐公司“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著力推動產業化協同發展。強化系統內外合作,加強“鏈式發展”“生態發展”,增強產業協同能力,強化與高校院所合作,加快推動火炮武器系統、極端擠壓制造技術等領域的創新引領。融入區域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全方位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融入自治區、包頭市打造裝備制造業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堅持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大力推動協同創新,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聯合北理工、南理工等知名院所,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抓好重大工程、創新平臺、前沿科技、基礎能力建設,集聚力量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實現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著力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持續推動聚乙烯裝置用超長超高壓鋼管等新領域新優勢,突出戰略導向,打造細分領域核心優勢,積極推動核電用TP316H不銹鋼管、超長超高壓鋼管產業化進程,加快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更多突破。提前布局未來產業,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下功夫,推動特種鋼、礦用車等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構建引領發展的新興產業生態,打造支撐長遠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能力。要以高端化實現轉型升級,圍繞公司三大核心業務,加強公司核心技術攻關和重點技術研究,加快引進和培養中高端人才,加快應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提高高端制造水平,拓寬優勢產業品質化品牌化升級空間,培育質量和品牌競爭新優勢,提升產業能級。以智能化實現數字賦能,重點在數字設計、數字工藝、多學科仿真、工程數據管理、數字化試驗測試等領域加大投入與能力建設,加快推廣智能制造模式,實現技術路徑再造,釋放智能化發展潛力。要以綠色化實現低碳發展,持續推進在新能源、新材料、氫能等高科技產業的戰略布局,推動新能源礦用車、純電動無人智慧礦用車等新產業發展等一系列任務形成北重獨有的技術路徑、技術標準和技術體系。

猜你喜歡
科技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筆中“黑科技”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科技助我來看云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科技在線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