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高階能力的課堂提問設計

2023-02-10 21:37張娜娜
語文世界(小學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楊氏梅蘭芳探究性

張娜娜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提出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理解和把握文本內容與表達,而且能夠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建構語文素養。值得重視的是,語文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關鍵不在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夠提出指向高階能力的問題就是高質量的提問。那么,如何設計指向高階能力的提問呢?

一、設計整體性提問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喜歡滿堂問,這個現象遭到人們的反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重視設計整體性提問,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如《摔跤》一課主要描寫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的系列動作來表現人物的不同性格。教學這樣的課文,教師如果提出先怎么樣、接著怎么樣、后來怎么樣、最后怎么樣等多個問題,看上去有針對性,實際上就把一系列動作肢解了,學生能夠一一回答問題的結果,卻不能看出這些結果背后的人物性格。因此,筆者從全部動作出發提出一個帶有整體性的問題:“畫出課文中描寫小嘎子和胖墩兒摔跤動作的詞語,看看不同之處在哪里,想想他們的動作能不能換過來寫?”這樣的問題指向每個人的所有動作,引導學生分析、品讀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語。

二、設計探究性提問

在閱讀教學中,有些教師在提出問題時關注的是靜態的、客觀知識理解,屬于表層的解釋性問題,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對此,教師要調整方向,針對文本中復雜的內容提出帶有探究性要求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對文本進行梳理、延伸與評價中開展高階思維活動。

如教學《楊氏之子》一課,課文在楊氏之子回答孔君平的問話中結束,筆者設計的問題是:“以楊氏之子的回答結束全文是怎樣體現作者對楊氏之子的態度的?”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探究性問題,學生在這一問題驅動下,對文本內容進行一系列探究。首先是楊氏之子所回答的問題是怎么來的。學生通過研讀課文前面的內容,發現孔君平想趁著主人楊氏不在家,試試楊氏之子是不是真的聰明。其次是這個問題中包含著怎樣的陷阱。學生通過品讀孔君平發問時的語境,體會到孔君平提問的時機抓得好,更重要的是問題本身提得很巧妙,即把楊梅的“楊”與楊氏之子的姓“楊”混在一起,突然之間提出來,既讓楊氏之子渾然不覺,又讓對方沒有辦法長久思考與求援,進而達到考驗的目的。再次是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學生綜合分析全文,發現楊氏之子的回答非常巧妙,這從“兒應聲答曰”這一提示語能夠看出他的反應十分敏捷,幾乎是孔君平的話一出,楊氏之子跟著就回答了,似乎連想都沒有想;而楊氏之子的回答中,把孔雀的“孔”與孔君平的“孔”姓像對對子一樣聯系在一起了,看上去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但最難能可貴的是楊氏之子竟然十分委婉地說“未聞”,把話語中原本的鋒芒藏起來了,顯得得體而有禮貌,符合人物身份和特點;用這樣的回答結束全文,既意猶未盡又自然巧妙。

三、設計思辨性提問

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具有思辨意味的問題,使學生從思維定式中走出來,進入辯證思考,進而獲得對問題的全面認識。

如教學《梅蘭芳蓄須》一課,有些學生認為梅蘭芳“深居簡出、蓄須明志、裝病打針”等并不是什么難事,結果就無法體會梅蘭芳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對此,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進行引導:“那個期間梅蘭芳放棄了很多,你認為他是自愿的還是被逼的?”這個問題學生無法按照思維定式進行回答,需要深入文本的字里行間,通過品讀、分析、判斷、詮釋,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學生抓住文本中的“不堪其擾”“不能……不能……”等詞語所在的句子,體會到梅蘭芳是被逼無奈的;抓住“斬釘截鐵”“寧可……決不……”等詞語所在的句子,品讀出梅蘭芳是自愿放棄。經過這樣的梳理分析與綜合判斷,學生懂得梅蘭芳在那個特殊的環境中蓄須明志既是被逼無奈的又是自愿選擇的,被逼無奈是惡劣環境造成的,自愿選擇是內心的高尚情操決定的,由此更深刻地認識了梅蘭芳的人物形象。

總之,在課堂上,教師要減少碎片化提問,要通過精心設計,多提出一些帶有整體性、探究性、思辨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入語文深度學習。

猜你喜歡
楊氏梅蘭芳探究性
立足核心素養 發揮育人功能——執教《楊氏之子》之點滴思考
梅蘭芳評傳
中華獼猴桃新品種‘楊氏金紅50號’在河南的引種表現及關鍵栽培技術
高中英語探究性學習的初步實踐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梅蘭芳家族:國重于家,德先于藝
一個壞官員導致冤假錯案
淺談探究性閱讀教學
《針灸大成》中“楊氏醫案”的灸法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