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作市博物館總分館制的探討與實踐

2023-02-11 15:06
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館制焦作分館

劉 峰

(焦作市博物館,河南 焦作 454000)

游客來到博物館不僅是為了視覺上的愉悅和知識上的滿足,更多的是獲得精神上的歸屬和心靈上的凈化[1]。為了持續推進我國博物館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國家文物局等9部門于2021年5月24日發布了《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35年我國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形成更加成熟的中國特色博物館制度,博物館社會功能要更加完善?!吨笇б庖姟愤€指出,我國將實施中小博物館提升計劃,通過加強機制創新,有效盤活基層博物館資源。因此,博物館應更加關注博物館體制機制的創新改革,將豐富文化服務供給與提升城市文化、促進社會變革結合起來。針對當前基層博物館普遍存在的藏品、場地、人員力量薄弱,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問題,連鎖化、集群化發展成為整合博物館資源,提高博物館資源利用率,提升博物館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發展方向?;诮棺魇形幕l展現狀,焦作市博物館通過對總分館制度進行了實踐與探索。

一、博物館總分館制發展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博物館發展勢頭迅猛,故宮博物院通過網絡走進千家萬戶,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爆紅網絡。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對博物館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館總分館制的提出,不僅是要突破地域區劃和行政級別的限制,建立博物館藏品和博物館資源交流共享平臺,形成博物館資源共享機制,同時也是結合人民群眾的需求與發展地方特色,賡續博物館健康發展的有效探索。2015年,國家文物局將“總分館機制”寫入全面提升博物館陳列展覽質量的指導意見中[2],引發地方政府的關注,重慶、四川、青海、南京等省市先后通過博物館總分館制建設,開發建設了一批博物館,在資源共享、提高藏品利用率、展覽策劃、學術研究、文化創意、產品研發等方面,有效提升了博物館影響力,其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功能正一步步展現。

南京市博物館總館率先實行總分館制,將南京市博物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等市屬文博館所匯聚起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總分館模式[2],在博物館創新發展方面起到了帶頭作用。重慶三峽博物館總分館制則采用聚合模式,將巫山博物館、云陽博物館、忠州博物館、開州博物館以及重慶師范大學博物館等五座博物館先后掛牌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分館,把當地特色以及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相結合,提煉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貫穿和運用到展覽、教育活動、文創產品之中,研發出具有統一文化基因和文化品位的展覽、教育活動、文創產品,實現了總分館下的“大文創”[3]。聊城市通過整合市直文博單位資源,建設了一系列專題性博物館[4]。大同市博物館通過全面盤活館藏文物資源,在古城內建起了8座主題性分館,形成了“總館+分館”的發展模式,將大同的歷史面貌、城市肌理、歷史記憶更加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5]。

二、焦作市博物館基本情況

焦作現存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有府城早商遺址、山陽故城、漢獻帝陵等古跡遺址,孕育了司馬懿、韓愈、李商隱、許衡、朱載堉、“竹林七賢”中的山濤、向秀等歷史文化名人,留下了豐富厚重的人文遺存[6]。焦作現有2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焦作市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也是焦作市唯一一座地市級博物館,館區建筑面積10 500平方米,展廳面積5 000平方米,現有藏品15 598件,其中一級文物28件,二級文物178件,三級文物2 444件,主要類別有陶器、瓷器、銅器、書畫、錢幣、雜器以及近現代文物。特色藏品為漢代陶倉樓。

焦作近代工業遺產博物館(焦作市博物館分館)位于焦作市中心城區解放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在距今已有100多年的英商福公司錢莊舊址上籌建而成。在福公司錢莊舊址上建立博物館,充分利用了歷史建筑的特殊空間,將舊址本身作為展示主體,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城市記憶。

1896年,意大利人安杰羅·羅沙第(Angelo Luzzati)以代理牧師的身份,以“調查中日戰后情形”之名,到中國勘測豫晉陜三省煤炭資源。1897年3月,他在倫敦勘農街110號組建英意聯合公司,命名為英國福公司。1898年6月21日,《豫豐公司與福公司議定河南開礦制鐵以及轉運各色礦產章程》(簡稱《河南礦產章程》)在北京簽訂。其中第一條是由吳式釗等組織豫豐公司,秉奉河南巡撫批準,向福公司借款一千萬兩,將懷慶左右,黃河以北,諸山各礦60年的權利交由福公司。英國開始全面掠奪焦作礦產,福公司隨即派員到焦作進行勘測,向清政府提出開礦要求。1902年初,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諭令河南巡撫妥辦福公司事務,福公司開始在焦作各處購地開礦[7]。英商福公司適時在新華街征地,建起了這座東西長43米,南北寬28.7米的中西合璧的兩進跨院,房間60間,房屋面積768.98平方米,占地面積1 231平方米的英商福公司錢莊,并配套建造了地下金庫,擔負起了商家、煤礦、鐵路、居民們的資金匯兌、現金儲備等業務,從晚清到民國年間,福公司錢莊始終是焦作的金融中心。

錢莊現有建筑面積1 0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500平方米。2019年,全面改造為焦作市博物館分館——焦作近代工業遺產博物館。館內以焦作煤礦工人階級“特別能戰斗”的精神為主線,介紹了焦作城市的形成與發展。2021年5月11日,正式免費對外開放,逐步成為游客學習近代文化、開展紅色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場所。

三、焦作市博物館分館效用

(一)擴大博物館對外輻射作用

2020年前,焦作市博物館年平均接待游客量達到30萬余人次,受疫情影響,2021年累計接待游客17.4萬人次,而分館自2021年1月運行以來,累計接待游客接近6萬人次,有效增加了博物館客流量。尤其在疫情期間,在擴展博物館展覽內容的同時避免客流聚集,起到了疏解主館客流壓力的作用,緩解博物館疫情防控壓力。

(二)利于文物的保護與開發

福公司錢莊為中西合璧式的二進四合院式建筑,始建于1919年,現存中廳、后院主樓及左右配樓,是焦作市區保存較為完整的近現代建筑,是焦作近代金融業發展的代表和縮影,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博物館室外空間以“道清鐵路”為串聯,室內空間采用文字版面、照片、展柜等形式展出檔案資料、石刻拓片、相關文物及歷史場景,四個單元分布于不同的室內空間,但處于通暢參觀的線路內,從而形成室內、室外相呼應、相協調的格局。由河南省檔案館提供的《河南礦產章程》《一九二六年工人罷工條款合同》等珍貴文獻,特別是反映焦作工人大罷工的資料,更是彌足珍貴,也展覽在此。游客踏入大門就如同穿越了時空,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焦作近代工業發展的盛況和焦作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的精神。

(三)展示城市發展脈絡

焦作近代工業遺產分散市內各個地方,比如道清鐵路遺址、焦作路礦學堂遺址、焦作早期各大礦井遺址相距甚遠,游客想要了解此方面內容,需要走訪很多地方。焦作近代工業遺產博物館整合了焦作近代工業發展的歷史,方便了游客。

(四)開展紅色教育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焦作近代工業遺產博物館以毛澤東同志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稱贊“特別能戰斗”的焦作煤礦工人大罷工為切入點,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焦作工人階級抵御英日帝國主義侵略、掠奪,推動焦作城市化發展為主線,推出了的陳列“豐碑——‘特別能戰斗’焦作工人階級的奮斗史篇”,被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物局確定為河南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覽”,被河南省文物局評為2022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優秀展覽項目,被中共焦作市委組織部命名為“焦作市紅色教育基地”,被焦作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命名為“焦作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基本陳列“豐碑——‘特別能戰斗’焦作工人階級的奮斗史篇”以“特別能戰斗”的焦作工人階級在煤炭開采、城市發展中的突出貢獻為主線,全面反映19世紀末至新中國成立這一段焦作發展歷史。分四個單元:外資入侵——抵御英國資本侵略、特別能戰斗——焦作工人階級的崛起、中流砥柱——抗戰的巨大貢獻、近代豫西北重鎮的形成及現代都市的雛形。前三個單元是時間遞進關系,第四單元是焦作近代城市雛形形成的小結。通過對英福公司侵入焦作開始煤炭掠奪至新中國成立這段歷史的梳理,突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在反抗外來入侵、礦產開發、城市建設中作出的巨大貢獻。

對外開放以來,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小學生在此開展黨史教育及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共計700余場,發揮了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五)參與社區文化建設

分館內部還建設了一座城市書屋,藏書近5 000冊,集閱覽、借閱、休閑于一體,市民在這里可以借書、看書、學習、開展活動。還設置有少兒閱讀專區,為滿足社區開展青少年素質教育和開展第二課堂提供了便利。

以書為媒介,博物館與所在社區共同推動社區的文化建設,開展專題講座和閱讀活動,不斷增進居民對家鄉文化的了解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四、對地區總分館制建設的思考

(一)總分館制建設應該以增強群眾文化自信為目標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8]。我國有深厚的歷史積淀,悠久且優秀的文化可以增強國民的文化自信。地區的特色文化更能增強本地區群眾的文化自信。博物館總分館建設應該充分體現本地區的文化內涵,讓本地居民深刻了解本地文化,進而讓本地文化走進更多人的視野,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二)總分館制建設應該以本地特色為依托

各地的特色文化是各地最大的優勢,例如焦作是中原地區工業發展的搖籃,福公司、福中公司、中福辦事處給焦作留下了20多處極具地方特色的近代工業遺址。對特色文化的挖掘與利用能夠有效擴大地區的知名度,從而吸引外界游客的觀光。博物館依托本地特色開展總分館建設,可以利用總館在展覽、社教等方面的優勢,指導分館開展專業化運營,利用分散在城市各處的本地特色文化形成具有地區特色的文化體系,同時總分館之間可以進行互相推介,相互促進,不斷擴大博物館影響力,形成多元化的博物館文化格局。

(三)總分館制建設應該以盤活文物資源為導向

習總書記說:“要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薄盎钇饋怼本褪琴x予遺產以生命,不是讓游客走馬觀花的欣賞,而是要讓文物帶領著觀眾走過那段她經歷的歷史,切身感受她的生命。古建筑本身就是一座“活的”博物館,讓文物自己“講”故事。焦作市博物館分館的發展目標是要將各處近代工業遺址串連起來,打造工業遺產博物館集群。

(四)總分館制建設應該以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為指引

博物館發展已經逐漸由以“物”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為群眾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成了博物館工作的重點。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為博物館適應新時代發展指明了方向。博物館總分館的建設應以優化公共文化服務為指引,拓展公共文化服務內容,融合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滿足群眾高水平的文化需要。

(五)總分館制建設要協調好總分館之間的價值定位

博物館總分館制的建設要根據不同博物館的資源稟賦和價值定位去開展??傪^與分館之間在保持人員、藏品、運營經驗交流共享外,既要形成一個統一的對外品牌形象,同時總館與分館之間,分館與分館之間,也要結合自身實際,在價值定位上有所區別,通過一同建設,形成更為豐滿、形象、內涵深厚的品牌文化。

(六)總分館制建設可以以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為切入點

博物館與社區有機結合,已經成為博物館發揮自身職能,為社會公眾服務,參與社會建設的重要體現。國際博物館協會認為博物館要在社區的參與下運營和交流[9]。博物館建設分館要讓社區參與其中,激發博物館發展活力,以打造博物館特色優勢,推出精品展和社教活動,為博物館的持續發展打牢基礎。

猜你喜歡
館制焦作分館
65歲,《焦作日報》正青春
關于圖書館分館建設的思考
民族地區博物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思考與實踐——以青海省博物館為例
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推進實施路徑研究
淺談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模式
臨軒聽雨
商務印書館雙甲子
焦作:政府買服務的簽約之路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焦作將建中部最大綠色涂料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