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實踐生成與內涵深化

2023-02-12 04:25石宇童柳澤民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共同富裕現代化

石宇童, 柳澤民

(安徽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32)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當今中國接續發展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之變,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關鍵階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性成就,歸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踐探索邏輯中不斷地加以生成深化。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盵1]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發展為時間分析維度,深刻剖析與領悟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演進邏輯,對于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性、真理性與必然性,順利推進現代化國家建設具有重要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出場背景

梳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出場邏輯,把握其出場背景,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接續發展的理論前提。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探索進入新階段,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期,新時代的十年,黨和國家領導人民把握國內國外兩個大局,經歷了“三件大事”,中國式現代化取得了世人矚目的發展成績,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則日益顯現出自身發展矛盾與重重弊病,東升西降成為世界發展大勢。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仍需直面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實踐問題。

(一)立足國情: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必然選擇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正確把握國內外局勢環境,找準了中國自身的歷史定位。黨在革命戰爭時期與建設發展時期分別基于中國與世界的社會主義革命大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與美蘇冷戰對立局勢,提出實事求是的發展戰略與現代化發展思想。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從中國實際出發,提出一系列現代化建設的原創性論述。他主張借鑒西方和蘇聯的現代化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一切國家的好經驗我們都要學,不管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2]?!拔艺J為最重要的教訓是獨立自主,調查研究,摸清本國國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制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盵3]強調要走自己的路,毛澤東同志對現代化的思考與探索集中體現在《論十大關系》中,他深刻分析了中國現代化建設需要正確處理的十個問題,涵蓋了中國內政、國防、外交各方面,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推進中國的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4年9月,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4]。1964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周恩來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即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并把實現現代化的時間定在20世紀末。但是,到1976年,我們的現代化并沒有發生巨大改變,反而與世界差距更大。鄧小平及時抓住問題關鍵,從中國實際出發,及時調整現代化目標。1979年,鄧小平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盵5]“中國式的現代化”是反對冒進,反對照搬西方,從中國具體情況出發的現代化。鄧小平指出:“我贊成勁可鼓不可泄。但是要強調一點,我們需要的是鼓實勁,不是鼓虛勁?!盵6]提出“小康”目標,降低國民生產總值的目標,這些舉措都是在實踐中逐步調整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穩步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走自己的路,制定“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設立經濟特區,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等現代化發展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之后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接續指導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得以不斷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也有新要求,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一系列創新性突破。從“兩個大局”出發,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局勢,認清中國自身發展實際與全球發展的戰略方位,才得以把握工作重心,掌握中國于世界范圍內的動態發展進程,因時而變、隨勢而動。就國內發展大局而言,黨中央對國家發展的歷史方位做出了新的科學判斷。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我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五大文明”協調發展。我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正是在一步接著一步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新的發展成就。

就世界發展大局而言,當今世界正處于急劇變化與調整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世界發展前景與趨勢面臨許多未知。首先,經濟全球化趨勢與資本主義國家逆全球化政策激烈碰撞。各國之間經濟交織日益密切,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發達國家則意圖抑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采取一系列逆全球化發展舉措,這種擾亂世界市場運行、違反歷史發展規律的行為,只會加劇全球經濟動蕩,不利于世界和平穩定。其次,美蘇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綜合國力領先于其他國家。美國一家獨大、企圖掌控世界局勢的野心不利于各國共同發展進步,伴隨新興國家的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趨勢顯著,全球需要更加公正合理的政治經濟新秩序來主導未來發展。在資本主義生存發展出現重重危機與矛盾之時,發展中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在世界現代化進程發生變革之際,中國以其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展現出不同于資本主義的更具光明前景的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以其鮮明的科學性閃耀著真理光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在中國實踐探索中一步步摸索出來的,是在世界變局中應運而生的人間正道。

(二)前車之鑒:西方現代化日益顯現重重弊病

就世界范圍而言,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存在根本區別。公元16世紀以來,伴隨資本主義的出現,西方社會逐漸進入工業文明發展時期,工業革命迅速推進資本主義現代化,“資本一出現,就標志著社會生產過程的一個新時代”[7]。不可否認,資本邏輯主導下的西方現代化在現代化發展初期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進步與變革起到了促進作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推動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百Y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變成世界性的了?!盵8]404現代化演變成世界性的歷史活動,一切落后的國家都以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過程為模板,世界演變為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格局。馬克思深入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現實,分析揭示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導下社會運行的本質,揭露了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對工人赤裸裸的剝削與壓迫,資本主義世界是在少數人謀利的前提下資產階級主導的資本游戲,無產階級必須反抗資產階級對勞動者身心的壓迫,尋求一條爭得全世界人類自由解放,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就是以人的解放為出發點,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經過百年實踐探索走出的一條非西方現代化的可行之路,打破了現代化的唯一性。

從世界現實發展狀況來看,資本主義現代化已進入不可扭轉的瓶頸困難期,西方現代化模式日益暴露出種種矛盾以及一連串現代性危機。首先,以私有制為前提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導致勞動者只是資本家剝削其剩余價值,實現資本不斷增值的工具,勞動成為異化勞動,人被異化掉了。社會出現持續加重的貧富兩極分化現象,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引發一系列沖突動亂,在社會化大生產趨勢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無法實現社會健康持續發展。其次,物質主義膨脹下的西方現代化,周期性經濟危機頻發,在資本中心下,人過分看重金錢與物質世界,對財富產生極端追求心理,導致人的精神世界極度空虛,物質與精神發展極不協調。在物質欲望的籠罩下,人不能探尋自身生命的本質價值,實現物質與精神的協調發展。再次,在資本逐利性之下,人的一切活動都以創造最大化利益為基礎,大肆浪費自然資源,破壞自然環境,使全球性生態危機蔓延,人類生存遭到嚴重威脅。

資本主義現代化是殖民擴張掠奪下的現代化。為獲取全球資本利益,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全球范圍內的殖民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輸出,企圖讓整個世界按照資本主義發展范式運行,以殘忍的剝削手段來達到自身的現實目的,這種與人類的發展進步相背而行的價值理念使整個世界動蕩不安、危機四伏。在此背景下,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必然需要探索出一條新路,破解西方現代化發展困境。在西方現代化漸漸失去生命力的今天,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日益退出主導地位,世界東升西降的發展趨勢越發明顯,科學社會主義不斷表現出自身強大的優勢。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吸取西方現代化的經驗教訓,創造出另一種現代化發展圖景,為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探索提供了重要借鑒。

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也存在著需要解決的發展問題,人口規模巨大使得完成中國的現代化任務更為艱巨。地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差距大、貧富差距大,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形成,鄉村振興事業需要持續推進,實現共同富裕面臨系統難題。人們生活所需物質資料逐漸豐富但精神逐漸匱乏的現狀急需改變;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態文明發展亟待推進;世界大變局下中國如何肩負自身的使命責任,維護國家安全與世界和平?這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問題等待我們在現代化發展中解決。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現代化進程面臨的實踐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世界局勢與中國自身情況要求我們必須把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戰略主動。新時代具有新特點,新情況需要新應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面臨的重要時代課題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在實踐創新中找尋答案,回答時代之問。如何使巨大的人口規模轉化為現代化的發展優勢?如何系統推進共同富裕目標,滿足人民群眾的期盼與訴求?如何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如何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永續發展?如何持續穩定中國發展的國內外大局環境,營造和平的國內外發展局勢?回答好這些時代問題,是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創新的基本遵循。

(一)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史無前例的歷史性難題

巨大的人口基數是我國典型的國情事實,人口規模巨大使得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獨有的困難挑戰。人口規模的發展變化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人口多意味著社會承受壓力大,社會資源承載力的有限性使得社會發展面臨各個方面的問題。首先,中國國土面積大,人口居住有分散有集中,地域文化差異顯著,鄉土社會形成的固有思想觀念難以在短時間內發生根本改變?,F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一切實踐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人的全面進步,而在由56個民族組成的獨一無二的特殊國情之下,要使全體人民勁往一處使,為中國的現代化貢獻力量,需要“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9]13。其次,西方現代化實現的是少數人的現代化,而中國式現代化致力于全體人民的現代化,在這樣的國情與使命下,需要付出巨大的現代化成本,尋求屬于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再次,在人口基數巨大的條件下,中國人口結構出現比例失衡,性別結構不平衡、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城鄉發展差距顯著。性別失衡易致社會犯罪率增加,人口老齡化造成養老負擔加重、社會壓力增加,城鄉發展不平衡則會進一步阻礙鄉村地區的建設發展。

人口基數巨大也有其自身的優勢,抓住人口帶來的發展紅利與機遇是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方面。根據 2021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據,我國總人口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記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人口共 1411778724人,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724852人相比,增加72053872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10]。我國人口的年均增長率雖然呈下降趨勢,但人口數量仍處于不斷增長中,全國人口約為世界總人口的18.6%,人口規模大。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發展生產力需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占世界總人口約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國要實現現代化,不僅對于中國自身具有重大意義,對世界也影響深遠。人口規模大意味著蘊藏了巨大的市場潛能與消費動能,現代化的推進離不開堅實的經濟基礎,善于利用人口基礎帶來的潛在市場優勢,激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長動力,需要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同時,重視教育與人才培養是推動現代化持續發展的基礎,對人的培養與人自身發展的全面提升,不斷創造現代化新動能,是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因此,把巨大的人口規模轉化為現代化的創新、創造之源至關重要。

(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一項長期的經濟政治任務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的理想追求,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共同富裕也具有新的時代內涵。相較于之前,新時代的社會與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落后的社會生產”已不能代表中國的發展情況,社會生產力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相應提高,相對單一的基本物質已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的生活需求。馬克思指出:“人們之間一開始就有一種物質的聯系。這種聯系是由需要和生產方式決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樣長久的歷史?!盵11]人的需要以及對需要的滿足就是創造歷史的前提,新時代具有新需求,推進共同富裕需要做出新判斷新舉措。

首先,過去粗放式發展導致資源浪費、環境污染、金融泡沫加劇,而如今人們強調的是生活的美好與幸福感,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水平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成為時代要求。其次,人們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多層次化,所涉及的內容領域更加廣泛,滿足人民群眾更高層次的現實需求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再次,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顯著,貧富差異較大,兩極分化較為嚴重。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沿海內陸之間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各地區間的生活條件、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方面差距較大,共同富裕面臨巨大挑戰。

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改變以往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的各個方面,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發展水平,平衡地區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過大差距任務艱巨。共同富裕不僅是解決經濟發展難題,也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一項重大政治問題。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始終的奮斗目標與價值追求,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構想的堅定信仰,是中國共產黨始終為了人民,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鮮明體現。實現共同富裕將進一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更加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一長期性任務需要我們持續努力、系統推進。

(三)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系統艱巨的實踐性命題

現代化是全方位的變化。在工業化的推動下,現代化滲透到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引起社會整體性轉變,單一的物質財富積累達到現代化不能稱為真正的現代化,真正的現代化要最終落腳到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上。中國現代化發展前期,生產力水平較低,物質極為匱乏,首要任務是讓人民群眾吃飽、穿暖,快速提升經濟發展水平,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探索初期需要解決的問題。站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已經不同于過去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狀況,國家總體經濟水平提升,人們生活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社會保障日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給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曾經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已成為歷史。2020年,黨和國家莊嚴地宣告我們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了脫貧攻堅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這是中華民族載入史冊的時刻,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實現了質的飛躍。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程度集中反映社會現實狀況,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意味著物質文明的高水平發展,人的精神世界同樣要富足。在現代化進程中,人們難免會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隨著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方面對我國采取各種滲透,資本市場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思潮不可避免地在我國社會中出現。極少數人把社會關系物化為金錢關系,認為財富是一切快樂的源泉,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嚴重影響了極少數人的精神思想,不利于社會長期和諧穩定。在思想文化方面,西方試圖強行輸出自身的文明觀,企圖破壞中國人民自身的文明與信仰,不顧歷史事實,惡意抹黑中國,渲染中國“威脅”論、崩潰論,大肆宣揚事實上漏洞百出卻看似“完美”的資本邏輯。因此,推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引領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任務。

(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刻不容緩的現實性問題

中國式現代化超越西方現代化的方面之一,就在于走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道路。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人類不能永無止境地利用自然,瘋狂掠奪自然資源最終只會自取滅亡。馬克思強調:“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盵8]146人的存在是人類創造自身歷史的前提,同時,人無法脫離環境孤立地存在,環境對人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自然賦予人類延續生命的環境基礎,人在自身所處環境中從事對象性活動,人是自然性、社會性的統一,人與自然是共存共生的。以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發展事實為依據,西方幾百年的現代化發展對全球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破壞,資本主義國家不顧自然環境惡化,浪費大量自然資源進行工業生產,始終以獲取利潤為目的,向自然界排放大量工業殘渣、有毒污染物,破壞生物多樣性,破壞動物與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大量生物種類瀕臨滅絕,人類出現更多流行疾病,給后代留下一系列生存難題。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經濟與生態建設雙贏,區別于傳統現代化模式的進步之處。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的發展方式已顯現出自身局限性與嚴重后果,無休止地向大自然掠奪資源,換來的是大自然加倍的報復,資本主義工業化發展使自然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人類自身犯下的錯誤最終只會加速使人類走向深淵。忽視生態環境問題是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缺陷與狹隘之處,中國式現代化從人與自然平衡發展的角度出發,破解資本主義現代化中人與生態環境的發展矛盾,堅持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生態治理,構建更加持續、合理的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生態文明建設賦予中國式現代化積極深刻的價值內涵,也為世界現代化提供新的發展思路,推進人類現代化更高質量發展。

(五)實現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是道之所趨的世界性課題

當今世界正處于動蕩變革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際格局正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v觀世界歷史,在資本主義國家崛起的過程中,伴隨著的始終是殖民掠奪剝削。冷戰結束后,世界呈現一超多強的發展局勢,以美國這一超級大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試圖控制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秩序,廣大發展中國家與落后民族地區面對資本主義國家對自身廉價資源的剝削毫無優勢可言?!皣鴱姳匕浴钡倪壿嬘^念讓人們一直相信強國之間無法逃脫“修昔底德陷阱”,面對中國的不斷強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采取一系列舉措抑制中國發展,以鞏固自身的大國地位,甚至把自身的“國強必霸”邏輯強加給中國,這無疑是錯誤的?,F今,俄烏沖突等世界局部沖突威脅世界和平發展進程,中國始終堅持自身立場,秉持合作共贏邏輯,竭力維護中國與世界的和平與安定。面對美國等西方大國的挑戰,中國積極維護自身安全利益,堅持自身原則,以正當的方式保護自身權益,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的發展理念,中國式現代化正以新的進步理念引領現代化發展新思路。

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事實證明,封閉必然落后,要和平共處更要開放包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維持自身的國際地位,抑制中國的崛起,企圖通過關稅政策壓制中國,使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受到影響,這種行為無疑不利于世界發展進步,并阻礙世界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國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主張大國之間友好相處,主動彰顯大國責任與擔當,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面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威脅,中國立場堅定、毫不動搖,在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社會矛盾不斷被激化,而中國正迎來自身的發展機遇期,在資本主義國家竭力阻止中國復興背景下,中國自身積極應對一系列困難挑戰,奉行科學合理的方針政策,積極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引領世界共同發展進步,建設美好世界。

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內涵深化

面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解決的時代課題,黨中央積極制定一系列方針政策,在現代化實踐中給予時代之答案、人民之答案。中國式現代化是基于自身國情實踐的經驗總結與現實擘畫,理論上不斷深化指導方針,實踐中一步步踐行初心使命。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系統科學論述,為新征程下如何推進現代化確立了鮮明的指向標,以5個重要特征協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歷史與人民的選擇。

(一)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推進現代化無法繞過的基本國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和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國情與使命,決定了我們只能走自己的路?!盵12]29擁有十四億多人口的東方大國實現現代化的路程注定是艱難的,中國共產黨始終深刻認識中國自身獨特的國情,治理這樣領土遼闊、區域差異大的國家,必須腳踏實地搞清楚各方面的現實狀況,把握全局、重點突破,尋找人民共同的認同點,找出“最大公約數”,團結全體人民共同奮斗。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中指出:“現在,中國基本國情仍然是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根據聯合國標準,中國還有1.28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盵12]309這一時期,我們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懈奮進,為解決貧困問題不斷努力。隨著實踐發展,我國貧困人口數量日益減少,中國式現代化是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的現代化,通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實到每家每戶每個人,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從各個方面幫助農村地區、深度貧困人群擺脫貧困,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加。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取得“人民生活不斷改善”“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13]5等一系列階段性發展成就,展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式現代化從各方面惠及民生需求,統籌兼顧,促進區域之間協調發展,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堅持各項政策落實到人民群眾生活中,2020年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從黨的十八大脫貧攻堅序幕的拉開到十九大精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部署,再到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和人民共同努力打的一場持久戰。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盵1]這是人口規模巨大最直接的體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讓中國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路,艱難前所未有而意義深遠重大,充分發揮人口規模優勢,以戰略性、全局性發展把握現代化進程,推進現代化建設,全體人民仍需共同奮斗、穩步前進。

(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追求共同富裕是黨始終踐行的初心使命,改革開放以后,“先富帶動后富”的探索使得民生條件得到發展改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發展戰略致力于平衡協調區域發展格局。進入新時代,共同富裕擺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強調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朝著共同富裕方向前進,從經濟發展、收入分配等方面穩步邁向共同富裕。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將共同富裕的扎實推進作為‘十四五’時期的核心內容?!盵14]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不斷促進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從2020年至2050年分兩個階段安排,2020年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13]28,2035年至21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13]29。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盵15]他指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闡釋了共同富裕需要把握的原則與總思路,強調從全局上、在動態中不斷發展。隨后,黨的二十大報告正式論述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一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與本質要求,更加突出共同富裕在現代化中的重要性。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在黨的長期實踐中深化發展的,共同富裕是實現民族復興的物質保障,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新觀點、新實踐,不斷推進共同富裕邁上新的發展層次。過去十年,我國取得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新征程上,要接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平衡經濟發展結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優化公共服務,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優化提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推動因素,破解阻礙共同富裕的各方面結構性失衡問題,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當前,我國在推進共同富裕發展中已取得一系列階段性進步,但還有更加艱巨的難關需要突破,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目標需要接續奮斗。

(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推進現代化的內在規定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進步才得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穩步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在新發展理念中,不僅強調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的協調,而且強調物質和精神相協調,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部署協調發展時也強調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重要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不協調是現代化進程中存在且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16]至關重要,由此促進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堅持推進“五大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9]10。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1]。物質與精神哪一方面貧乏都不能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要實現物質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筑牢物質基礎,又要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推進精神文明發展,從而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推進現代化發展進程。

在中國過去十年的實踐發展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境界不斷提升。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快速提高,科技創新創造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在物質條件不斷完善的同時,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黨和國家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堅持推進“兩個結合”,重視理想信念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入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現實要求,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人民不斷推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新境界,印發促進文化發展的規劃與指導文件,開展文明城市建設,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創建活動,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大力提升精神文明發展水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新飛躍。

(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與標志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綠色發展的應有之義。綠色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在綠色低碳發展上尋找新經濟增長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設美麗中國。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批示時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盵17]397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民族長久發展之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時提出的科學論斷,之后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這一科學論斷,“兩山”論這一創新理論的提出,對中國乃至世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9]360-361。這充分體現出建設生態文明、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特征之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用較大的篇幅對如何推進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做了具體論述,從“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1]4個方面論述如何推進生態發展,為之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實踐指明了具體方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需要系統把控、協調推進,超越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局限,不斷破解人類現代化難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達到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五)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外部條件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主張和平、講求大同是中華民族歷來崇尚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自身蘊含著追求和平的基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始終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大的國防和軍隊實力是維護和平的重要前提,國家強大、人民幸福,才能維持長久和平。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盵12]247我們深知和平來之不易,所以更加清楚和平環境對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性。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強調,“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17]508。隨著世界各國聯系日益緊密,美好生活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人民的愿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始終堅定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世界美好的未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盵1]國強未必稱霸,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1],始終堅持和平開放、合作共贏,并致力于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面對國內外復雜形勢,中國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例如在香港局勢動蕩問題上妥善處理,依法實施全面管治權,保持對港澳地區的穩定治理,維護和平。面對“臺獨”分裂勢力的挑釁,中國始終進行反分裂斗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掌握主動,穩定局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面對復雜多變的局勢,中國始終維護國家根本利益,掌握自身發展的主動權,竭力為維護世界和平安寧做出貢獻。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符合歷史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現實證明,“國強必霸”對中國從不適用,中國式現代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既為中國也為世界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盵18]新時代在實踐中提出來的問題,黨領導人民在實踐中不斷回答、不斷解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實踐成果是在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中不斷深化發展的,以問題為導向、以實踐來探索,才能不斷總結經驗、取得進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猜你喜歡
中國式共同富裕現代化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