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改造提升的策略研究——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為例

2023-02-13 20:54王偉利王心語鄭喜群賈永全
現代農業研究 2023年11期
關鍵詞:農業院校升級應用型

王偉利,王心語,郭 丹,鄭喜群,賈永全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黑龍江,大慶 163319)

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的改造提升,以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建設應用型農業大學為目標,以新農科建設為引領,全面提升涉農專業建設水平,探索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改造提升的策略,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1 涉農專業改造提升的背景

近年來,隨著國家引導高校向應用型轉變,一大批院校向應用型轉變。如何向應用型成功轉型,是很多大學面臨的理論和實踐課題。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明確了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農業大學的辦學定位,按照黑龍江省對涉農學科專業進行調整的戰略性部署,以此為背景開展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的改造提升研究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1]。

1.1 把握政策機遇,開展應用型本科示范校建設

2019 年,學校被黑龍江省教育廳確定為黑龍江省特色應用型本科示范建設高校。在學?,F有的50個本科專業中,農科專業有11個,而涉農專業卻有38個,占比高達76%。其中涉農專業的改造升級也是學校建設應用型本科示范校的重點工作[2],也為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改造提升提供良好實踐。

1.2 立足學校實際,總結專業淘汰和新設專業的經驗

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學校根據產業需求變化,淘汰了招生和就業都不好的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專業,對草業科學實施隔年招生。同時,根據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需求,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學校已在專業淘汰、退出和改造升級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為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改造提升提供了實踐基礎和理論支撐[3]。

1.3 學校專業集群建設初見成效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系列重要指示,結合黑龍江省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學校面向黑龍江墾區優勢種植業和養殖業,依據現有的10 個大類共25 個專業的按類招生與培養實際,構建了“優質安全農產品專業集群”和“安全高效畜產品專業集群”,為學校涉農專業改造升級提供了支撐。

2 涉農專業改造提升的原則

構建“三結合-一創建-一體化”的涉農專業改造提升原則,為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的改造提升提供策略探索。

2.1 將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的改造提升與“十四五”規劃編制相結合

在“十四五”規劃中對傳統涉農專業改造提升進行頂層設計,圍繞學校辦學定位,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結合特色應用型示范高校建設要求,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指導,建立傳統涉農專業改造提升的原則和思路[4],以編制“十四五”規劃為契機,推動傳統涉農專業的改造提升。

2.2 將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的改造提升與“雙論證”相結合

結合《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人才培養戰略定位論證及專業結構優化調整論證工作實施方案》,解放思想,擔當作為,協同發力,在人才培養戰略定位論證和專業結構優化調整論證中對傳統涉農專業改造提升進行頂層設計,扎實推進“雙論證”工作落實落靠,切實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助力傳統涉農專業的改造提升。

2.3 將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的改造提升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

深化產教融合,建設專業集群。以產教融合為導向,圍繞區域產業發展需求,調整與設置專業結構,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建設專業群,提高專業與區域產業結構的契合度和匹配度,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體現學校涉農專業的優勢和特色。聚焦農業強省建設,持續推進專業優化、調整、升級、換代和新建工作,進一步優化涉農專業布局。

2.4 圍繞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的改造提升創辦產業學院

發揮學院學科專業基礎和優勢,“十四五”期間重點建設北大荒農產品加工產業學院、騰訊大數據產業學院、航空產業學院和康養產業學院4個產業學院,積極推進其建設,爭取3個產業學院納入省重點建設行列,把產業學院打造成傳統涉農專業改造提升重要抓手和平臺。

2.5 圍繞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的改造提升開展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

圍繞學校學科與專業銜接不緊密,學科對專業的支撐度不高等問題,開展學科專業一體化設計,建立學科與專業間的密切聯系。結合辦學定位,建立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配套措施。把學科教育融入到本科教學中,明確建設任務,發揮學科優勢,助力涉農專業結構調整和特色打造。

3 涉農專業改造提升的思路

涉農專業改造提升是高等教育變革的內在需要、農業農村發展的客觀需求、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任務要求,圍繞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從理念、路徑、模式、方案等維度進行創新性研究,全面推動應用型農業院校的涉農專業淘汰、改造、優化和整體提升[5]。

3.1 做好頂層設計

以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為引領,做好學科專業布局的頂層設計。深入分析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的發展趨勢、社會需求和服務面向,辨析制約傳統涉農專業發展的瓶頸。在此分析基礎上,集中有限資源,制定專業分級分層分類改造提升計劃,實現專業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

3.2 分層分類建設

優化專業布局,服務國家戰略。升級傳統專業,適應產業需求。通過專業認證,建設一流專業。形成優勢特色,提升辦學實力。以辦學服務面向定位為依據,做好專業發展的面向定位。創新涉農專業的組織模式。優化專業結構和實施專業改革。根據學校的辦學使命,創新培養體系,培養服務龍江全面振興的落地式應用型人才,實現“人才培養、專業實力、學科特色”的整體提升。

3.3 明晰優化路徑

修訂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方案,確定傳統涉農專業升級的具體路徑。確定新技術、新課程引入的標準和方法。確定涉農專業退出和新增、新技術引入和新課程培育建設的標準、方法和運行機制。集成涉農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方案。創新新農科建設背景下涉農專業改造升級的實施路徑,形成可應用、可復制和可借鑒的涉農專業改造提升方案[6]。

把新農科建設作為高校長遠發展的全局性工作和改革突破的引領性工程進行整體布局。根據社會產業發展的需求和區域特點,結合高校的服務面向,探究應用型農業院校傳統涉農專業改造提升的發展路徑,并進行比較和優化研究,確定適宜的發展路徑。實施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與“雙一流”建設緊密結合一體推進,以學科建設支撐和推動專業建設。

3.4 優化專業結構

在產教融合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應對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的變化,通過“改造、拓展、淘汰、優化”等方式推進涉農專業的改造和提升。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改造現有涉農專業,圍繞智能農業、大數據、休閑農業、綠色康養、生態修復、數字經濟等新產業拓展涉農專業發展方向,淘汰不適應農林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變化的老舊專業。全面改革和優化傳統涉農專業,形成符合社會和產業需求的涉農專業格局[7]。

3.5 細化改革措施

根據改造提升的路徑和專業結構,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具體細化的涉農專業的改造提升舉措,積極構建優勢專業群、特色專業和潛在優勢專業并存的發展格局,積極打造具有顯著區域特色的優勢專業群和特色專業,構建和發展新的專業體系。

3.6 提升服務能力

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優化專業發展,提升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能力。因地制宜的培育農林特色優勢專業集群和特色專業,積極為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同時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發展[8],解決區域農業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問題,為區域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撐。

4 涉農專業改造升級的舉措

4.1 完成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

涉農專業完成2020 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傳統涉農專業的改造提升提供思路、理念、路徑、舉措和根本遵循。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保障涉農專業的持續和健康發展。

4.2 完成涉農專業優化調整

淘汰非需專業,實行動態調整。完善專業設置“負面清單”制度,對因教學質量不高、人才培養與社會匹配度低、市場滿意度不高、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相符的專業實行減招、隔年招生直至停招,逐步裁撤環境科學、食品營養與檢驗教育、政治學與行政學、物流管理等本科專業。

依據產業需求,布局急需專業。擬增加智慧農業、農業智能裝備工程、風景園林、智能飛行器技術、工程造價、土地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動植物檢疫、數字經濟等本科專業,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新興行業產業應用人才,助推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

高質量建設學校涉農學科專業集群。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按照我省對涉農學科專業調整的戰略部署,構建了“優質安全農產品專業集群”和“安全高效畜產品專業集群”,以專業群建設為依托,助力我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區域轉型發展。打造五大學科專業集群,以作物學科為主干,構建作物生產學科群;以獸醫學科為主干,構建動物健康養殖學科群;以農業工程學科為主干,構建農業工程與智慧農業學科群;以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為主干,構建綠色食品加工與安全學科群;以農林經濟管理、工商管理2個學科為主干,構建現代農業經濟與管理學科群,構建學校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4.3 圍繞服務面向,制定涉農專業改造升級的方案。

深入研究學校服務龍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和國家農業現代化的服務面向定位,圍繞服務面向,針對龍江振興、鄉村振興和國家農業現代化制定涉農專業改造升級的方向、路徑和舉措,使涉農專業的改造和升級以服務面向的需求為導向。

4.4 圍繞產業需求,明確涉農專業改造升級的重點。

產業需求是涉農專業改造升級的導向,服務產業是專業人才培養的落腳點,圍繞產業轉型升級特別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來改造和升級傳統涉農專業。圍繞我省4567 現代產業體系,特別是圍繞墾區和大慶的產業發展規劃改造、升級和設置涉農專業,提升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深度支撐和服務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

4.5 圍繞文化傳承,打造涉農專業特色。

增強文化育人功能。將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八一農大精神融入涉農專業建設、改造和升級的全過程,深度實施“北大荒精神育人工程”,充分發揮北大荒精神展示館暨“黑龍江省北大荒精神學術交流基地”“黑龍江省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的育人功能,打造具有學校落印的專業特色和質量文化。

猜你喜歡
農業院校升級應用型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小投入,大升級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農業院校遙感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互聯網+”背景下高等農業院校分析化學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回暖與升級
淺談農業院校學生的道德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