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山西省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

2023-02-13 20:54李飛飛郭海清
現代農業研究 2023年11期
關鍵詞:山西省農產品農民

李飛飛,郭海清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呼和浩特 030043)

引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柱。新農村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大戰略任務,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山西省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悠久的農業歷史,但也面臨著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農村基層治理能力有待提高、農民收入增長方式單一等問題。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提升山西省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促進山西省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開展此項研究。

1 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山西省農業經濟管理的意義

1.1 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山西省實施農業“特”“優”戰略,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培育了蘋果、核桃、葡萄、棗、花生等特色優勢產業,提升了農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山西省的有機旱作農業不僅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和福祉,也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貢獻了力量。同時,山西省加強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了農業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標準化,提高了農業的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同時,山西省建立了健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和追溯監管體系。通過這些措施,提高了農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1.2 增加農民收入和福祉

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山西省農業經濟管理的意義不僅體現在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更重要的是增加農民收入和福祉。為此,山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深化農村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第二,激發農民創新創業活力,拓寬增收渠道。第三,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強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扶持。第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等。通過這些措施,幫助農民拓展收入來源和增加收入水平,提升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1.3 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

為了提高農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增加農民的收入和福利,促進農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山西省以縣域為重點,發揮園區承載作用,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完善供應鏈。同時,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業態,促進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拓寬農民的就業渠道和收入來源,增強農村的吸引力和活力,促進農村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和創新。通過這兩方面的努力,山西省可以實現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1.4 增強鄉村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山西省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遺產,培育和打造鄉村文化品牌。這些舉措不僅有利于提升山西省的文化軟實力,增強鄉村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還有利于激發農民的文化自豪感和歸屬感,增強鄉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引導廣大農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這些做法有助于促進農民的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推動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因此,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山西省農業經濟管理應該重視鄉村文化建設,以文化引領發展,以發展促進文化,實現農業經濟與鄉村文化的協調發展和共同進步。

2 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山西省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

2.1 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不足

山西省農業產業結構仍以糧食作物為主,特色優勢產業占比較低,農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根據《山西省“十四五”農業現代化三大省級戰略、十大產業集群培育及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規劃的通知》,2020 年,山西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424 萬噸,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35.7%,而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的總產值僅占16.5%。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2186億元,比2015年增長47.6%,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盡管山西省實施了農業“特”“優”戰略,打造了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和品牌,如有機旱作農業、中藥材、干果、肉禽蛋奶等,但在產品質量、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與全國先進水平相比,山西省農業產業結構還有較大的優化空間和提升潛力。

2.2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滯后

山西省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較弱,農業科研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農業人才隊伍建設缺乏激勵機制。這些問題導致了山西省農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的下降,制約了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山西省現代農業體系建設還面臨著基礎設施不完善、標準化水平不高、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農業生產的安全和質量,增加了農業生產的成本和風險,阻礙了農業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因此,優化山西省農業經濟管理,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水平,是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山西省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挑戰。

2.3 農村基層治理能力有待提高,數字鄉村建設滯后

山西省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受到集體經濟薄弱、村干部素質不高、村民自治意識不強等因素的制約,難以有效解決農村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體經濟薄弱導致農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資金來源,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福利水平。同時,山西省數字鄉村建設方面存在著信息基礎設施覆蓋不足、信息服務供給不足、數字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一是農村寬帶網絡、移動通信網絡、物聯網等的普及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限制了農村信息化發展的基礎條件。二是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農民教育培訓、醫療衛生等領域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低,難以滿足農民對優質信息服務的需求。三是農村政務服務、社會治理、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數字化改革落后,難以提高農村治理效率和效果。

2.4 農民收入增長方式單一,城鄉差距仍然較大

山西省農民收入主要依賴于種植業和外出務工,缺乏多元化的增收渠道。種植業收入受自然條件、市場波動、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不穩定性較高。外出務工收入受經濟形勢、就業機會、人力資本等因素的制約,增長空間有限。山西省農民在發展其他農業產業、鄉村產業、非農產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和障礙,如資金缺乏、技術落后、市場不暢、制度不完善等。這些因素導致山西省農民收入增長方式單一,難以實現多元化發展。盡管近年來山西省農民收入增長較快,但與城鎮居民收入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根據山西省統計局數據,2020年,山西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878 元,同比增長7.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700 元,同比增長6.5%。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5∶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4∶1)。城鄉收入差距的存在反映了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也影響了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

3 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山西省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

3.1 完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

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山西省農業經濟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和農業發展需求,必須完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第一,構建符合市場經濟和自然規律的管理制度。這意味著要建立健全農業法律法規,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規范農業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同時,要充分考慮山西省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農業政策,引導農民合理利用土地、水資源和其他生產要素,防止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第二,充分調動農民的主觀能動性。這意味著要加強農民的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和參與意識。同時,要完善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和福利水平,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第三,優化農業生產組織和資源配置。這意味著要推動農業產業化、規?;?、專業化、社會化的發展,促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壯大,形成有效的產供銷一體化模式。同時,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化手段,實現精準農業和數字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第四,推進土地流轉和集約化利用。這意味著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轉市場機制,保障土地承包權、經營權、收益權的分離和流轉。同時,要鼓勵土地適度集中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第五,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這意味著要結合山西省的區域特點和資源稟賦,培育和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林果產業、畜牧業、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形成具有區域特色和市場需求的產業鏈條。同時,要加強品牌建設和質量監管,提高產品附加值和信譽度。

3.2 完善農業金融扶持體系

為了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山西省應該逐漸完善農業金融扶持體系,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首先,建立健全農業金融服務網絡,拓寬農民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增加農業投入。這樣可以有效解決農民的資金困難,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收益。山西省應該加強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和監管,提高其服務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同時,鼓勵發展互聯網金融、微信貸款、眾籌等新型金融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為農民提供更便捷、更低息、更靈活的融資服務。此外,還應該加大對財政補貼、貼息貸款、信用擔保等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入和使用,降低農民的融資門檻和成本,增加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其次,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這樣可以促進農業規?;?、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增強農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山西省應該加強對種植養殖基地、加工制造企業、物流配送企業等各個環節的扶持和引導,形成穩定的上下游合作關系和利益聯結機制。同時,鼓勵推廣有機認證、地理標志保護、綠色食品標準等質量管理體系,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水平。此外,還應該加大對品牌建設、市場開拓、電子商務平臺等營銷手段的支持和培訓,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銷售渠道。最后,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創建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品牌,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這樣可以保護農業資源和環境,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山西省應該加強對節水灌溉技術、循環利用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等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時,鼓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業務、文化創意產業等多元化經營模式,增加農民的收入來源和增值空間。此外,還應該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教育和引導,提高消費者對綠色生態農產品的認知度和偏好度。

3.3 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為了適應市場變化,提高農業競爭力和效益,山西省應該采取以下優化策略:第一,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根據本地區的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減少糧食作物的比重,增加特色優勢作物的比重,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例如,山西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可以利用煤炭灰作為肥料,發展煤灰蔬菜、煤灰花卉等特色農產品。同時,山西省有多種地理標志農產品,如平遙牛肉、呂梁核桃、五臺山蜂蜜等,可以加強品牌建設和推廣,提升市場占有率和溢價能力。第二,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規?;?、市場化。實現農作物良種全覆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通過建立統一的生產標準、質量檢測、認證體系,規范農業生產過程,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通過發展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形式,促進農業規?;洜I,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通過加強市場信息服務、培訓指導、政策扶持等措施,提高農民的市場意識和能力,拓寬銷售渠道和方式。第三,拓展農產品加工和銷售渠道。創新生產、加工、運輸、儲存等方式,降低成本和損耗。通過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和技術,增加農產品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通過利用互聯網、物流、電商等平臺,實現農產品的快速運輸和儲存,減少中間環節和損耗。通過開展網絡營銷、電視直播、線下體驗等活動,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范圍和影響力。

3.4 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

為了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必須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實現農業生產、流通和消費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著手:第一,加大對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提高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覆蓋率和普及率,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信息支撐。通過建設光纖網絡、無線網絡、衛星網絡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傳輸渠道,實現農村地區的寬帶接入和移動互聯。通過建設農業信息服務平臺、農業物聯網平臺、農業大數據平臺等多種形式的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農業生產、流通和消費的信息采集、處理和應用。第二,利用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和價格變化,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生產活動,避免盲目種植或過剩供給。通過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智能設備等多種形式的信息獲取工具,及時掌握國內外市場的供求情況、價格走勢、消費偏好等信息,為農業生產決策提供依據。通過利用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多種形式的信息處理技術,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土壤、氣候、水肥、病蟲害等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為農業生產指導提供支持。第三,開展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等新型互聯網經濟模式,拓展農產品銷售市場,增加收入來源。通過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社交媒體平臺、短視頻平臺等多種形式的網絡營銷工具,打造農產品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拓寬銷售渠道。通過利用區塊鏈、物流追溯、電子支付等多種形式的網絡交易技術,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4 結語

通過完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完善農業金融扶持體系、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生產技術等策略來優化農業經濟管理。這些策略旨在促進山西省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福祉,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增強鄉村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猜你喜歡
山西省農產品農民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山西省右玉縣的生態建設及其啟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山西省打開農產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大水網工程建設如火如荼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