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視域下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任務及應對策略

2023-02-20 20:13王元元
濰坊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雙減家庭兒童

王元元

(濰坊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近年來,家庭教育在教育系統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從家庭教育在兒童早期發展中的作用,到促進家庭功能良好轉變的教育政策,目的都在于支持家庭教育,達成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雙減”背景下,國家要求“減輕作業量和課外補習負擔”,旨在凈化教育生態環境,培養具有多元能力的綜合性、復合型、適應性人才,培養人格健全、潛能充分發揮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人本主義視角來看,“雙減”旨在啟發和引導兒童的自主自由發展,實現個人獨立性和力量感的增強?!半p減”政策的推出,打破了以往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對兒童學習、成長、發展唱主角,家庭起輔助作用的態勢,給家長被動參與兒童成長、放任教育、只關心作業和成績的家庭教育模式帶來極大挑戰?!半p減”政策對兒童成長目標定位的變化,給兒童謀取了更多自由成長的時間與空間,這種自由的時空也給傳統的家庭教育帶來了職能、功能和角色的變化,對先前較為成熟、被動的家庭教育模式造成沖擊,令傳統家校社協同共育的模式效果大打折扣,這種負面效果又反過來影響“雙減”目標的達成?!半p減”引領和呼喚家庭教育的人文性、情感性、內核性回歸,重塑家庭教育新秩序、新形態、新功能迫在眉睫。因此,澄清“雙減”政策下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新問題,提出促進家庭教育功能和角色調試的應對策略非常重要。

一、“雙減”視域下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家庭教育功能亟待重塑

良好的家庭功能與兒童心理健康、行為表現、自我控制、社交技能、語言能力的發展有著密切關聯[1],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堅實后盾。良好的家庭支持可以幫助兒童更好地面對生活中出現的逆境或轉折,減少因貧窮[2]、同伴關系不良、慢性疾病等帶來的負性影響[3]。在長期應試教育思潮的影響下,家庭教育功能遵循功利主義模式,過于追求“分數”,功能趨向偏狹、單一。家長更多關注兒童的學業問題,忽略品德教育與人格教育。家長與兒童的溝通幾乎僅限于學業,對兒童情緒、情感等其他方面的發展持淡漠甚至忽視態度,輔導兒童功課或者將兒童送入課外補習班一度成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這種模式下,家庭教育功能逐漸單一化、偏狹化甚至喪失,家長對兒童的認知和評價缺乏全面性,甚至完全依賴于學校教師對兒童的反饋,僅僅用成績、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來評價和衡量兒童發展,兒童在學業以外的興趣及發展得不到認可。甚至有些家長會打壓兒童除學業以外其他方面的發展,導致親子溝通張力太強,親子沖突猛增。因此,傳統的家庭教育過度關注“學業”,使得家庭關注道德、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應有教育功能走向邊緣化,家庭教育功能重塑的問題亟待解決[4]。

(二)家庭教育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育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涉及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等諸多元素的共同參與,這些元素之間時刻發生著物資、信息、能量的交換,互相牽制、共同發力,制約著教育平衡,為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在應試教育環境下,教育系統的主流價值觀是“唯分數至上”。在這一價值觀的籠罩之下,學校教育和校外培訓機構對教育內容、教育資源、教育時間的大量占有,幾乎表現為對兒童教育的絕對占有,家庭教育則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屬。甚至有些家長“統統把兒童的教育權交給學校和培訓機構”,家長對兒童教育的影響逐漸弱化,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被動,家庭教育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逐漸喪失。

很顯然,應試教育下的教育生態平衡已經被打破,“雙減”要求以學校為主陣地,家庭、社會協同發力,共同抵制兒童過重的學業負擔,修復教育生態。相比學校教育的系統性和一致性,家庭教育具有差異性、獨特性、滲透性、深遠性等特點,在生活教育、即時教育、因材施教等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利于發現和發揮兒童所長,實現兒童潛能的自由發展和人格的健全發展?!半p減”雖然以學校為主陣地,追求高品質的教學質量,促進兒童全面健康發展,然而學校教育仍然以系統的間接知識傳授為主,兒童自由成長和差異化成長的時間和空間也不多,兒童用于建造、創造和積極探究的工廠、實驗室、材料、工具尚缺乏。在學校中,獎懲評價機制也非??贪宥到y,具有獨特才能的少數孩子很難在其擅長的領域獲得成就感,教育的社會化意義很難彰顯。相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具生活化、個性化和社會化,不僅在塑造兒童內在品質方面具有關鍵影響,而且能充分考慮兒童發展的多個維度,在實現“雙減”目標方面具有獨特性優勢。

因此,不管從身體教育、品德教育還是人格教育方面來說,家庭教育必須發揮其教育方面的獨特優勢,培養出具有時代適應性的、人格獨立完善的人,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提供支持和準備。只有重新認識家庭教育在“雙減”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才能保障家庭教育功能的良好實現。

(三)家庭教育內容的重申

人本主義認為,心理健康的個體會在適應環境的基礎上謀求成長和發展, 增進自我與他人在情感和理性潛能方面的充分實現。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品德教育和做人教育,是幫助兒童認識自我、確立自我意識,構建兒童對未來發展的應對方式,對兒童內在品質的發展起著關鍵和決定作用。

“雙減”在全面壓減兒童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之后,帶來的最直觀后果是兒童放學后“閑暇時光”增多,隨之親子共處時間增加、互動頻率增多。家長如何看待兒童在“閑暇時光”中的成長?采用哪些科學有效的、健康的家庭教育活動來填充“雙減”后的“閑暇時光”?當家長由于工作無暇監控兒童的“閑暇時光”時,如何規避兒童沉溺于電視、手機小視頻或網絡游戲?如何在不以“學業”為抓手的情況下與兒童和諧相處,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因此,未來家庭教育的內容該涵蓋哪些具體內容?如何撫平家長的焦慮?親子活動該涉及哪些主題?是雙減后家庭教育內容調整應該考慮的關鍵話題。

二、“雙減”視域下家庭教育的任務與擔當

(一)目標:塑造全面發展的人

塑造全面發展的人,是“雙減”堅定不移的目標。作為“雙減”的發力方之一,家庭教育應挖掘其應有的獨特功能和價值,以家庭為單元,突出家長在教育改革中的參與與決策權,借助家長在能力、才華、機會、視野、價值觀及期待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增強家庭教養能力,促進兒童成長與發展的社會化。

生養和教育是家庭的本然功能[4]。家庭是兒童成長發展的最初環境,對兒童身心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家庭功能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5]。不健康的家庭功能(比如低水平的家庭支持、父母沖突、親子關系不良、專制的教養模式等)容易引發青少年抑郁、沖動行為[6],增加青少年自傷、自殺風險[7];而良好的家庭功能,如家庭參與感強、開放的情感溝通和交流、高水平的愛與支持則能為青少年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8],幫助青少年形成積極正確的自我認知,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護因子。

在社會化進程推進過程中,家庭教育要實現“雙減”提出的育人功能困難重重,但家庭教育卻有著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所沒有的獨特優勢。家庭教育集撫育、養育、監護功能為一體,涵蓋兒童的人格養成、親密關系建立、安全感形成、生活習慣養成、道德品質發展、學習興趣培養等內容。在兒童的教育生態環境中,家庭教育先入為主、細致入微、并有著輻射面廣、影響力強等特點,能根據不同兒童發展的差異定制差異化成長方案,并長期跟進。家庭教育的初始功能是養育,父母能否及時感知并回應嬰兒的需求,與嬰兒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是嬰兒對世界產生信任的基礎;父母對幼兒的喂養、如廁訓練、焦慮與憤怒等情緒的處理方式,會直接決定兒童良好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本身的人格特質也會對兒童人格產生影響,形成人格的“代際傳遞”;家庭是社會文化的媒介,兒童會在很大程度上內化父母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完成自我的社會化過程。在“雙減”視域下,家庭教育緊盯促使兒童人格和潛能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回歸家庭教育本位,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社會性發展、人際關系建構,為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社會建設服務。

(二)角色:家校社協同共育中的主體責任

現代的家庭教育,在功能上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著對立統一的關系?!凹倚I纭眳f同共育,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給兒童和社會發展帶來多元化收益。高品質的學校教育會滲透到家庭和社會,影響家長的教育理念,促進社區的文化和精神風貌,引領社會風尚;良好的家庭教育會為學校和社會輸入健康的兒童,他們可以通過創造充滿關愛、朋輩支持的心理環境, 緩解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塑造輕松合作的校園和社會氛圍;社會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崇高期待,會幫助兒童建立“大我”情懷,從心理、生理和道德層面建立理想自我,明確兒童在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中的發展目標,激發其動力。家庭、社會、學校三者協同,幫助兒童確立貼近現實、貼近自我又富有理想的人生形象,并引導兒童努力成為獨特的自己。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雙減”為家庭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責任。家長既要明確在兒童教育中自身的主體責任與主體意識,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又要善于借助各方力量、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兒童全方位成長。家長不僅要提升自身素養、積極學習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論以保障兒童健康成長,而且要主動配合學校的各項教育活動,支持或帶領兒童參加社區、社會組織的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發揮同學、鄰居、朋友、社會公眾人物等對兒童的正面影響作用??傊?,家長要站穩家庭教育的主體位置,善于凝聚合力,共同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三)依托:豐富多元的家庭活動

“雙減”為兒童爭取了自由成長的時間,但在兒童自制力差、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情況下,如果家長監管不到位,很多兒童會將時間用于打游戲、刷視頻等無效成長活動上,甚至會引發網癮等負面行為,違背“雙減”的初衷。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家庭教育活動如何設置是“雙減”后面臨的重要問題。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自然延伸,其形式為生活化教育[9],在全日全方位的教養實踐中培養“完整的人”?!半p減”之前,家庭教育活動趨于“功利化”,而“雙減”呼喚家庭教育活動的內核性回歸,關注“人的成長”。家庭教育涵蓋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勞動教育,財商管理,生涯規劃,職業教育等多個方面,涉及親子閱讀,親子游戲,營養健康,意外傷害急救,人際溝通等家庭活動,其實質是人格教育。因此,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家庭教育活動必須包括完整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和生涯規劃教育。

三、“雙減”視域下家庭教育的保障策略

(一)教育政策護航

家庭教育功能的保障與實現雖然依托于家庭,但并非家長單方面的責任,需要家校社協同發力。家庭教育是國家人才培養體系的一部分,與國家、民族和社會的利益緊密相連。家庭教育的功能定位必須依托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雖然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態不同、著力點不同,但教育的最終目的卻殊途而同歸。因此,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國家教育政策的落地。如果沒有國家政策的引領,家庭教育僅僅為了撫養兒童長大,家長如何撫養就容易過于個性化。更有甚者,當家庭教育游離于國家監管范圍之外,一部分家長無力或不愿承擔家庭教育責任時,則會損害兒童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因此,只有國家教育立場堅定,明確家庭教育的功能定位,才能實質性地統領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建構起家校社協同發力的功能共同體。

家庭教育事關社會和諧和國家發展,具有教育的公共事務屬性和很強的公共價值[15],促進家庭成員主體性、專業性發展,是國家和政府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家庭教育功能的實現和目標達成,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支持,政策缺乏會導致家庭教育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支持不足或效果不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重視家庭建設并持續推進家庭取向的教育政策改革,但以支持家庭并促進家庭發展能力為目標的教育政策還未完全建立[10],以家庭為視角的政策規范與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尚有所匱乏,具體表現為教育政策結構與內容體系較零散、不系統。比如,“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雖然為我國家庭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據,進行了權責劃分,但同時也促進了一批“家庭教育”培訓或指導機構的涌現。政府部門如何嚴格規范、整治、甄別、評估,在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的同時,保障家庭教育指導的科學性、合法性、合理性?如何通過積極拓展家庭教育的可行性方式與創新途徑,構建家、校、社區、政府聯合一體的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凝聚合力?

“雙減”視域下,促進家庭視角的教育政策,應該把支持家長育人能力、增進家庭成員幸福置于關鍵地位,重點建立以家庭生命周期、兒童心理與社會性發展理論為支撐的教育政策結構,完善涵蓋兒童權益保障、不良兒童救助、特殊才能兒童促進、家庭教育服務與指導等不同類型的教育政策內容,并從指導服務、綜合管理、跨學科研究等視角強化對家庭教育政策創新體系的保障。首先,通過教育性社會政策投資,將支持家庭教育發展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從根本上突出家庭教育在社會發展與變革中的重要角色,并制定涵蓋運營機制、主體責任、權利義務、工作內容與評估在內的政策體系。其次,構建綜合性的政策服務體系,將家庭教育、家庭管理、服務指導機構、科研機構、工會等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合作和運營關系,確保家庭教育的良性發展。整合婦聯、就業保障機構、共青團、社區等社會資源,激發教育市場形成合力,最大程度發揮教育政策的增進和促進效應。再次,政策可幫助統合跨學科研究,以研究促實踐。我國家庭教育的研究本身就比較落后,政策研究更加薄弱,甚至有時候政策落后于實踐而出現,推進以家庭教育政策為依托的研究,可以整合社會習俗、社區文化、公共衛生、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成人教育等內容,實現多學科的跨學科研究,為促進家庭教育的協同化、時代化緹供科學依據。

總之,新時代推進我國家庭視角的教育政策體系創新,必須發揮政府的牽頭優勢,擴大家庭教育的影響力、受眾面,解決家庭教育實踐中隨機性強、內容零散等系列難題,才能發揮教育政策對家庭人力資本優化的重要影響,滿足家長參與學校和社會治理的現實需要,共同保障兒童在“雙減”后獲得全面發展。

(二)專業知識武裝

雖然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家庭教育回歸的重要性,但大多數家長僅僅憑借個性化的理解、社會輿論和新媒體的影響履行家庭教育職責,甚至有些家長習慣性地通過購買服務來實現家庭教育功能。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知識、家長角色定位不當、父親參與意識不強、教養方式錯誤,這種教育現狀不能支撐“雙減”目標的達成。系統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論與方法,把握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是“雙減”對合格家長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家庭內部的教育,還包括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拓展,這對家長的溝通能力和合作意向也提出一定挑戰。因此,用專業知識武裝自己,做學習型家長是達成“雙減”目標的基礎。

第一,正確認識早期親子關系的重要性。早期親子關系會決定兒童的行為模式,塑造日后的一切行為。親子間的互動具有雙向性,家長如果停滯不前,采用消極無效的教養模式,往往會導致兒童不當行為的強化與升級[11]。家長自主學習積極的教養策略、提升教養能力以改變家庭中消極的互動模式,是改善早期親子關系的關鍵[12]。研究表明,早期親子談話、養育風格以及豐富的觸覺經驗能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與被觸摸較少的兒童相比,接觸母親較多觸摸刺激的兒童表現出更多的社會性行為和更積極的社會取向[13],并緩解母親焦慮對兒童攻擊行為的影響[14]。早期良好的親子關系可以幫助兒童緩解探索的焦慮和恐懼情緒,促進其與環境的進一步交互,而威脅強迫、體罰責罵、過度保護等消極的養育行為,會導致兒童社交退縮、攻擊行為增多[15]。因此,良好的早期親子關系是學齡期兒童的學業和人格發展的基礎。

第二,科學認識“閑暇時光”?!半p減”帶來的最直觀效果是兒童自由發展的時間增多,家長只有正確科學地認識“雙減”對兒童全面發展的重要影響,用系統的專業知識武裝自己,才能保障“雙減”目標的順利達成?!伴e暇”是兒童擺脫了外在功利目標的自由自在狀態,是一種積極主動進行自我建構的生活狀態。兒童在“閑暇”時間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動進行選擇、行動和建構。閑暇時光可以引導兒童放松身心、體驗學習樂趣和感悟生活的意義。由此可見,“閑暇”時間對兒童創造力、非認知能力、性格等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雙減”為兒童自由生活狀態的實現創造了條件,是兒童全面發展的前提。首先,“閑暇”為兒童發展完整的生命體驗提供了基礎。閑暇讓兒童擁有自由的時空去思考、交流、實踐和探索,嘗試與外部環境(人、事、物等)建立具有自我解釋意義和社會鏡像功能的關系,在“無拘無束”的個性化環境中探尋發展的多種可能,體驗生命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其次,“閑暇”可以幫助兒童建構自我意識。閑暇可以幫助兒童進行自我意識構建,實現自我反思、成長與超越,體驗自我的“主體性”,在游戲與娛樂中,規則與自由的張力中確立自我邊界,體驗自我力量。再次,閑暇可增加兒童的幸福感?!伴e暇”可以幫助兒童從持續的被動學習中解脫出來,遵從內心召喚,通過休息與游戲獲得繼續活動的“能量”;而積極的休閑活動,又反過來幫助兒童獲得內在素養以及外在能力的提升。

第三,家庭功能的實現取決于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成長。家庭系統是一個整體,家庭成員的人格完善與分化程度、情緒穩定程度、溝通方式、多邊關系、與原生家庭的鏈接都會彼此交互影響,形成家庭穩定而特有的溝通模式,并通過親代和子代的交互實現家庭模式的代際傳遞。因此,家庭功能是否健康完好,取決于家庭系統中每一個人的成長。首先,“雙減”環境下,家庭功能的重塑與建構不應簡單求助于具體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更應以人為中心,強化家庭成員的主體責任與自覺行動意識,通過激發所有家庭成員的成長動力和發展潛力來重新認識子女的教育問題,從自我成長、自我修復、關系修復等角度出發,實現家庭功能的實質性飛躍。

(三)實踐反思并行

家長只有在對家庭教育的功能、歷史進行充分認知的基礎上,才能發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實現家庭教育之于“雙減”的重要使命。但在家庭教育實踐中如何根據兒童發展的不同階段改善調整家庭教育策略?如何評價兒童的成長方向是否正確?如何評價自己的行為對兒童發展的利弊?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是足夠好的父母?家長需要不斷進行反思,才能及時糾正和調整家庭教養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實現家庭功能的良好運作。就目前來看,成人教養的困難性、缺乏系統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家庭教育效果的評估是家庭教育良好實現面臨的難題。

第一,成人教養的困難性,是家庭教育功能難以轉型的絆腳石。相比兒童成長,成人的“適應、成長與可持續”發展的可塑性更差,“內力不足”,刻板性思維嚴重,對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渴求欲低。通過讓成年人意識到個人在歷史與社會環境中對兒童進行科學撫養的重要性,體驗經由學習發展所帶來的成就感和自我實現的“心流”體驗,是幫助成人學習家庭教育理念的前提。

第二,成為“學習型父母”,卻遭遇缺乏系統專業指導的瓶頸?!半p減”的提出,“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促進了家長對家庭教育知識學習的熱情,與此同時也發現了家庭教育專業和系統指導體系存在的缺陷,具體表現為家庭教育專業人才缺乏、家庭教育專業人才的培訓支持力度不夠,甚至在大學里,都沒有專門的家庭教育類院系或專業,社會上與家庭教育相關的行政管理方案、家庭教育培訓機構、咨詢機構都處于“準空缺”狀態,家庭教育概念視角下的家庭教育市場尚未形成,家庭教育實體缺乏生存空間。因此,渴望學習的家長只能跟著百度、抖音進行家庭教育的碎片化學習,很難實現專業化成長。

第三,鑒于兒童的個性化發展路徑,家庭教育效果是否良好難以評估。開展對家庭教育效果的評估是推進家庭教育落地、保障家庭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但目前對家庭教育實施效果的評估內容零散、標準不一、覆蓋面小,不足以幫助家長對自己的教育成效進行科學的動態監控。未來家庭教育效果評估如何涵蓋兒童發展的全面性和差異性,如何從國家層面出發層層落實落細,發揮督導和引領作用均是家庭教育效果評估面臨的問題。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家長首先從自身出發,結合兒童發展的獨特性與差異性,對自身的教養方略進行反思,適時調整,方可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因家庭教養方式不當給兒童造成的傷害,保障兒童健康成長。

四、結束語

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全球的城市化進程,在解決溫飽之后人們開始關注精神健康與個性化發展?!半p減”是提升整體國民素質和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一大舉措,旨在培養具有創造力、國際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半p減”政策的落實落細,需要社會、學校、社區、家庭聯合發力,但家庭作為兒童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主陣地,承擔著前所未有的重任。但在家庭教育功能的轉型過程中,也會遭遇諸如專業指導匱乏且不系統、家庭教育實效難以評估、成人教育理念轉變困難等問題,希望在后續的研究中,能著重探索家庭教育指導推廣如何落實落細、效果如何實現動態科學監控等問題。

猜你喜歡
雙減家庭兒童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家庭“煮”夫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戀練有詞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