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互助式養老服務的體系構建

2023-02-20 16:47許劍鳴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服務體系養老老年人

許劍鳴

(青島科技大學法學院,山東 青島 266061)

我國正處在由傳統社會步入現代化社會的過渡轉型時期,養老保障制度及其對應體系一樣到了要發展變革的地步,這就意味著不僅要在城鄉之間相互包容,還要考慮正式與非正式因素以及制度與習俗之間的關聯,因此,養老體系改革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遠。我們也應該考慮到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在面臨深刻老齡化這一社會問題的沖擊中,我國老年人群的組成部分較為多元化;譬如,不同經濟能力、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的家庭人際關系網絡等背景復雜的老年人群共同生活在老齡化社會中,這也導致了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注定多樣[1]。過去幾年,在國務院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倡導下,互助式養老服務這一新興養老模式在全國慢慢發展起來,作為一種新出現的養老模式,它的優點在于結合了傳統家庭養老和當代社會養老這兩種主要養老模式的長處,但同時也有著發展不夠成熟、缺乏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等不足?;ブ金B老服務的體系建構仍寄托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社會大眾的廣泛參與,以此來補充社會當下運行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促進我國老年人群體邁向“老有所伴”和“老有所依”這一共同目標。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

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增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 年末,全國人口中60 歲及以上人口為264 018 766 人,占18.70%,其中65 歲及以上人口為190 635 280 人,占13.50%。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0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 個百分點,65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 個百分點[1]。我國經濟發展的進程已然落后于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未富先老”已成事實。由此可見,銀發潮正在迅速席卷中國社會,費孝通所總結的中國傳統反饋式養老模式,即傳統的父母養育子女,子女長大后給父母養老這一贍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中國當下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的社會需求了。

我國老年人口今后將長期快速增長,而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長同時也將導致養老服務需求的急劇增加。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國家政策的轉變,城鎮化進程加速,并促進了城鄉間的人口流動,也導致了人們對于養老觀念的改變,而家庭結構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趨于核心化、小型化,使得獨居老人的現象越來越常見。在國務院頒布的“十三五”和“十二五”綱要中,表明了我國政府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任務,統籌推進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用改革創新的思維來尋找解決養老難題的方法,從而構建新時代下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居民間自發互助這一組織形式在當下的中國社會看來,依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實踐價值,深度開發互助中的人力資源,不斷深化改革互助的模式與服務同樣是解決中國老齡化危機的重要手段。

二、互助式養老服務的內涵和優勢

(一)互助式養老的內涵

作為一種養老互助思想和實踐,互助式養老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的互助式養老實踐主要是基于血緣家庭中親友的互助。家庭養老的主要載體是義莊。它的經濟基礎是“族田”和“義田”,由家族中有權勢的血親捐贈,老人是義莊的主要救濟對象之一。近現代以來,義莊作為一個傳統的民族養老組織失去了作用。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觀念和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谘?、地理和情感聯系的親戚、朋友、鄰居和熟人網絡仍然是一個社會支持網絡,在老年人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持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朱傳一指出,互助式養老是當下社會新興的一種養老服務體系,這種養老模式集現代社會主流養老模式的優點于一身,例如家庭養老、機構養老以及居家養老等?;ブ金B老依靠于老年人所熟知的家庭環境中,并通過其所在的社區與街道,運用團體的能力去化解所面臨的困境。這種互助式服務體系在構建的過程中極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群體的互助感與幸福感。同時,在這一服務體系的開展過程中,老年群體在得到關心的同時還能夠學習到很多平日里所接觸不到的知識與技能?;ブ金B老服務小組的建立依賴于那些社區中能干、樂觀開朗并富于同情心的老年群體,而那些健康聰明的老人會去幫助有需要的老人。這也體現了互助友愛是老年人互助的基本準則[2]。

基于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本文認為互助式養老服務模式起源于民間社區中,受政府引導扶持與老年群體自發選擇等因素影響,它是老年人群體中友誼、互助、互信、共管相結合的產物?;ブ金B老服務體系的構建是基于社區間老年群體的共同管理、共同運作,同時它也是我國今后促進城市與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至關重要的一環?;ブ金B老服務本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志愿服務精神,將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老人集中到一塊,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在解決了老年人養老需求的同時,也使得這些老人心理上與人溝通、與人交流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從而促使他們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二)互助式養老的優勢

首先,能滿足老年人對于養老的精神慰藉?;ブ金B老模式,可以讓老年人“足不出戶”,不遠離自己的社區,生活在友好、自在的環境中,不改變原先的生活方式與居住習慣,還能和自己的親戚朋友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得到精神層面的滿足。在與子女溝通層面,能夠最大限度得到兒女們的關心與支持,既方便了子女對于老年人的照料,也維系了原有的家庭關系不做大幅度的調整,對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來說同樣是有益的。

其次,緩解了老年人長期缺乏醫護保障的問題。志愿者團體、社會非營利組織等愛心機構可以通過社區街道這一渠道,為那些有生活照護需求的居家老人提供或協助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輔助、精神慰藉、文教體娛、法律維權等社會化服務。這就極大地緩解了我國城鄉中醫療服務短缺的問題,同時互助式養老服務能提升養老服務的現狀幫助老年人群排憂解難,使得社會能夠更加接納這些有需要的老年人群,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第三,有利于構建和諧融洽的鄰里關系。大力倡導互助式養老,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的重要途徑;同時,互助式養老也是對社區養老工作進行補充的有效形式,它將有利于培育公民團結互助的精神,營造和諧友善的氛圍,融洽鄰里關系,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3]。

三、我國互助式養老服務的現實難題

(一)傳統養老意識濃厚,互助式養老認同感低

人們常常將家庭比喻為國家,樹立起家國同構的思想觀念,以血緣基礎為紐帶,將個人、家庭與國家統一結合;這種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家庭養老文化往往就具有明顯的宗族性與排他性[5]。這種思想就造成了很多老年人會覺得住進養老院是一種不光彩的事或是孩子不孝順的體現,而部分成年人也認為,把自己的父母送進養老院或是讓別的人代替自己照料是一種沒有盡孝道的作為,會被人恥笑。這種思想觀念就導致目前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和中年人,對養老文化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工業化與城鎮化之前那種保守落后的層面,中國人特有的“好面子”文化及古代傳統孝道的觀念便制約了當今中國社會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的建構與發展。

(二)法律法規、配套政策及行政監督不到位

當前,互助式養老相關法律法規及配套政策缺失。國家層面尚未出臺有關互助式養老的實施細則,造成各地地方政府有關政策五花八門,亂象叢生。而法律法規的缺失導致了互助式養老的有關執行部門不明確,社會聯動機制沒有精確落實,社會大眾對于互助式養老服務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缺乏維權意識。另外,國家宏觀政策的扶持與行政部門的監督不夠協調,地方政府不能有效落實互助式養老的實地開展,而有的地方在開展服務的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僅僅是應付性地開展工作。這些問題都阻礙了我國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的推行與發展。

(三)資金扶持力度不夠

當下,我國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所需要的大部分資金都來自政府財政支出,少部分設施由社會力量的支援所得??傮w上看互助式養老服務的資金來源相對單一,缺乏多元化的資金投入,而這樣只依靠于國家及公共力量投資和支持發展的模式,無法滿足于我國社會急劇增加的養老服務需要。長此以往,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必然面臨著嚴重的問題,譬如缺乏一定規模的資金就沒法引進高質量的技術人才,進而導致服務水平低下,繼而又喪失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從而陷入了這一循環中,并最終使得互助式養老服務這一體系崩潰。同樣,缺乏穩定、長期的資金來源,也使得互助式養老模式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推行步履維艱[4]。

(四)養老服務水平偏低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互助式養老服務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開展水平很有限。主要集中表現為下面幾點。第一,僅僅維持在提供老人基礎照料的水平上,無法切實有效開展其他服務,譬如關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排解老年群體的精神慰藉,以及提供生病老人的醫療護理等等。第二,缺少具備一定知識技能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互助式養老都急需相應的護理人員,很多老年人不得不依靠自己充當管理人員,或者招募一些社會上的志愿者及非專業人士,這就使互助式養老模式的效能大打折扣。因為這些非專業人士欠缺社會工作及相關學術知識等經驗技巧,其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難以有效關注,能力有限,無法適應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對高質量人才的渴求。第三,一些地區在開展互助式養老服務時,受到了地理位置、資金及當地基建等因素的影響,房屋簡陋、軟硬件設施缺失,在服務難以開展的同時也導致了老年群體難以安享晚年,一定程度上給互助式養老帶來了負面影響。

(五)民間組織與社會參與力量較弱

互助式養老作為當下我國社會新興的一種養老方式,依然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運行與維護,然而如果沒有其他多元化社會力量的有效介入,這一養老模式可能無法進一步在我國大中小城市乃至農村地區推廣開來?,F在的情況是,我國許多地區都缺乏相應的老年人互助團體,即便建立了也缺失有效的組織力量加以運行。除此以外,由于相關溝通渠道的不健全,社區中的互助團體也沒有與社會上的有關民間力量達成有效的配合,部分民眾對互助式養老模式沒有一定的認知,對其也存在進一步探索與認同的空間[5]。

四、我國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路徑

在我國各地城鄉中試推行互助式養老模式對于未來養老模式的轉變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而在互助式養老模式推行的過程中,不同的地區都可以靈活地開展其服務的方式,比如說有的地區可以以老年人互助團體為基礎開展互助式養老,有的地區則可以通過社會力量的引導使民間資本參與到其中來。顯而易見的是,不論互助式養老服務如何發展,它都需要國家、社會與民眾等多方面的有效溝通與協調,這樣才能進一步拓寬互助式養老的資金來源,讓互助式養老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從而增進公民與社會的凝聚力,促進社會發展,達到減輕政府養老成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

(一)加快互助式養老模式的制度化建設

我國目前都是以政府為主導,通過相關民政機構來開展互助式養老服務,但是開展服務的同時,我們也能發現有關法律法規嚴重缺失,尤其是沒有形成制度化的法律體系。所以,政府及有關部門應該加快互助式養老服務的法治化建設,不斷完善與配套相應的法律規章,要盡快依法制定貫徹落實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的保障法律;并進一步健全規劃管理網絡,落實監督管理機構,切實確保法律的實際執行。因此,互助式養老服務的開展離不開配套的法律法規與制度規范,只有做到相關法律的合理授權、規范授權,增強法規授權的科學性與規范性時,才能在保護受助者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的同時也可以對施助者提供的服務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進一步擴大互助式養老模式的發展空間。

(二)加大資金投入,促進可持續性發展

國家財政部門應發揮財政職能作用,進一步加大對互助式養老的資金支持,完善相關服務體系建設。首先,有關部門應加大各類資金統籌扶持,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其次,還要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帶動社會上的良性資本有序進入互助式養老服務產業,運用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設施,完善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除此之外,政府還應該運用輿論媒體開展相應的宣傳,倡導社會力量去關注互助式養老模式的發展,正確引導志愿者團體、國有企業及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個人更多地參與到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中來,同時也要幫助互助式養老模式與現行的經濟市場相適應,在幫助社區居民開展互助式養老服務的條件下,不斷拓展相應的資金來源渠道,以保障互助式養老模式能夠健康、可持續的在城鄉各地有條不紊地實施[8]。

(三)加強養老服務隊伍人才建設,培育專業化養老人才

養老服務隊伍是相關養老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培育和建設一支數量多、水平高、專業性強的養老服務隊伍是提升互助式養老服務質量的關鍵因素,也是解決我國現階段養老需求難題的重要手段。政府首先要完善相關政策,營造好養老服務人員積極參與的就業氛圍,吸引優秀的適齡人才參與到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中,為打造一支專業化養老服務隊伍做出系統性的制度安排。其次,教育部門要鼓勵和支持有關院校開設互助式養老等相關專業,加強本科甚至碩博層面的高級養老人才培養,構建養老服務隊伍的多元化供給格局。政府和媒體輿論還應該加大宣傳,打造互助式養老褒獎平臺,同時建立誠信監管制度,引導互助式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樹立良好形象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職業認同感。

(四)完善激勵制度,推進互助式養老持續發展

地方各級政府應該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相關會議精神,落實好互助式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配套政策。第一,要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薪酬待遇,增強互助式養老相關領域的人才吸引力;此外,要將績效與薪酬相掛鉤,提升養老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變相促進互助式養老服務質量的提升;有關機構應建立健全養老從業人員薪酬保障機制,保障相關從業人員依據工作績效提升自己的酬勞。第二,互助式養老服務機構要學會尊重員工,養老產業作為不同于一般行業的特殊職業,需要從業人員具備極大的耐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老機構應該給予他們更多人文關懷,開設心理輔導機構幫助其疏導負面情緒,同時也要對優秀的養老服務人才給予相應的表彰,提高他們對于互助式養老行業的職業自豪感與職業榮譽感。

(五)深度開發資源,搭建互助式養老服務平臺

深度開發資源,多元化搭建互助式養老服務平臺,使互助式養老的觀念在民眾中傳播開來。第一,要最大限度發揮基層社區的主體作用:大力發掘老年人的潛力,在老年人群中培養一定數量的社區領袖,還要對互助式養老的開展流程做出一定的規范化處理,為社區中有需要老人開展服務的同時做到親民、多元化。第二,要利用好現有的社會資源:引導社會大眾貢獻自己的力量,捐贈一定的物資或是在老年人口眾多的社區建設一定規模的養老服務中心,不定時地開展令人民大眾賞心悅目的社區文化活動,讓老年人樂在其中的同時,也更好地排解自己所面臨的困境,達到精神層面的慰藉。第三,社會上的非政府組織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些民間組織應在當地社區的指導下,動員起居民的力量,建立組織一系列的居民自助互助團體,巧妙地化解居民所面臨的養老難題。而這些參與到居民互助團體中的老年人,也能夠切身體會到由原先被人照料到居民間互幫互助的角色轉變,并逐漸在互助過程中學會自助,更進一步實現助人自助目標。第四,社區管理者應開設居民互助式養老的網上平臺。面對互聯網時代,養老事業也應該搭上這班順風車,通過建立起數字化、信息化的社區互助式養老服務網絡,老年人在互聯網這一虛擬現實中也能結識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化解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真正享受到互聯網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切實實現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幫互助[9]。

猜你喜歡
服務體系養老老年人
認識老年人跌倒
智慧出行,智繪未來——新一代出行服務體系構建與實踐探討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三效合一”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最后一公里”
養生不是養老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養老更無憂了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