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冬奧會期間熱點新聞傳播對國家形象的正向影響及啟示探析

2023-02-24 21:14胡正強石文強
關鍵詞:熱點新聞北京

胡正強,石文強

(南京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4)

引 言

北京冬季奧運會(以下簡稱北京冬奧會)于2022年2月2日至20日在中國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個賽區開賽舉行,這樣一場舉世矚目的奧運盛會,集聚了來自全世界的目光。從新聞傳播學的理論視角來看,在北京冬奧會正式舉辦期間,各路媒體的報道、網絡輿論熱議,產生了許多社會關注的熱點新聞,其新聞類別包括冬奧會賽事體育新聞以及與冬奧會開辦期間密切相關的其他周邊新聞。這些冬奧會熱點新聞的產生和引發關注,除了其本身具有新聞傳播價值,對我國的國家形象建構也會產生正向影響。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北京冬奧精神就是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1]本文回溯、摘選部分有代表性的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的熱點新聞傳播案例,結合相關理論和研究視角,嘗試剖析這些熱點新聞對于中國國家形象的正向影響;對比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舉辦期間的新聞報道歷史,分析差異,提煉相應傳播啟示,為后續其他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新聞傳播提供參考借鑒。為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層面理解,本文亦是習近平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的展現。[2]

發源自古希臘的奧運會,距今已有2 000多年歷史,在全世界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從媒介的廣義定義理解,作為一種傳播載體,“奧運會”本身就是一種媒介,與此相關的新聞信息搭載著“奧運會”媒介,可以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皣倚蜗蟆鄙形从薪y一定義,對于“國家形象”的界定,本文傾向于這樣的觀點: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在國內外受眾心目中形成的總體印象、評價與態度,這里的受眾既包括外部公眾,也包括內部公眾。國家的社會制度、民族文化、綜合國力、政治局勢、國際關系、領袖風范、公民素質、社會文明等,是國家形象的構成要素。[3]從北京冬奧會期間熱點新聞的國際傳播角度來看,此次國際體育盛會的確向世界展示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此前在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行的第三十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要求“要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通過多種途徑推動我國同各國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4]為新形勢下國際傳播工作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突破提供了思想指南。通過對北京冬奧會期間新聞傳播的回顧研究,從正向影響國家形象角度,可以作一種實踐層面的效果印證探討。

所謂熱點新聞,是指對群眾普遍關注的事物最新存在狀態的、有較大傳播價值的信息交流,具有較大的新聞價值。[5]熱點新聞,重點在“熱”,可以理解為事件聚集的熱度、民眾熱切的關注度、報道反響的熱烈程度等,但凡百姓的關注點、公眾議論的焦點等都可以是熱點新聞。[6]本文所探究的新聞案例,正是北京冬奧會期間引起人們普遍熱切關注的、具有較大新聞傳播價值的熱點新聞。作為“媒介事件”,[7]北京冬奧會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熱點,本文基于對此前主流媒體和網絡輿論反應的回顧考察,將在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引發媒體廣泛關注的報道,結合能夠對國家形象產生正向影響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報道,歸納為本文所探討的熱點新聞范疇。本屆冬奧會期間媒體報道的重要職責,即弘揚“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傳播“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早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考察調研時,就勉勵廣大媒體記者爭取第一時間把北京冬奧盛會傳播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通過辦好這樣的大型國際賽事活動,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文化傳播力、新聞影響力、國家軟實力。[8]

本文運用案例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運用傳播學、新聞學、體育學相關理論知識,對北京冬奧會期間發生的具有代表性的熱點新聞進行剖析,從正向影響國家形象的視角,探索這些熱點新聞背后所折射的深層傳播價值。需特別說明的是,本文的研究對象“北京冬奧會期間熱點新聞”是指發生在北京冬奧會正式舉辦期間(從2022年2月4日開幕到2月20日閉幕及其前后時間)的“熱點新聞”,而不是一種泛化的表述。

一、北京冬奧會熱點新聞傳播對國家形象的正向影響

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舉辦期間,以“北京冬奧會”為傳播載體的新聞層出不窮、種類繁多。本文基于對國家形象的建構和展現,選擇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值得深入探討的案例,在此時期,“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事件或社會現象的新聞”[9]作簡要分析;從新聞傳播理論的視角,闡述這些熱點新聞對國家形象正向影響的價值。按照本文對國家形象概念的理解,從政治、經濟、文化和國民四個維度來展開論述。

1.傳播主場外交新聞,塑造大國政治形象

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中國作為主辦國,邀請了以俄羅斯總統普京為代表的多國領導人和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為代表的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來華參加開幕式。無論是對習近平主席會見各國領導人的時政新聞報道,對習近平主席與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等出席冬奧會開閉幕式的報道,還是對習近平主席設北京2022年冬奧會歡迎宴會的新聞報道,以冬奧會為契機舉行的這一系列高規格的外交政治活動,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友好的大國政治形象。讓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更廣泛的共識。這些外交新聞的報道,充分彰顯中國的大國風范和大國格局,有助于提高中國對外的政治形象。

此類主場外交新聞,也是中國對外宣傳逐漸擺脫傳統的“宣傳”觀念影響,更多運用“現代公共外交”理念來展示國家形象的體現。[10]習近平主席在同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會見結束后,媒體在對阿根廷駐華大使牛望道向習近平主席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熱點新聞的報道,就是與中國能夠成功舉辦奧運盛會的背景十分匹配的國際輿論宣傳,這種外國政要友人對中國國情積極評價的報道,是提升中國國際形象最真實的印證。對于國內受眾來說,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祝福和稱贊,也會讓本國人民的國家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華誕之后,在舉辦奧運盛會的自信心加持下,這種主場外交活動所塑造的國家政治形象,會進一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國家認同感,從而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

譯文: Improve Governance Capacity Through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2]116

2.傳播冬奧設施新聞,塑造大國經濟形象

關于北京冬奧的設施籌備新聞報道,自2015年成功獲得申辦資格后就陸續出現。此處探討的范圍是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傳播的直接反映北京冬奧設施效能方面的熱點新聞,是在此前所有組織完備的冬奧設施于“實戰”中得到檢驗且取得良好成效后出現的,這些報道中所映射的中國大國經濟形象有多層含義。按照傳播學者馬克斯韋爾·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提出的“議程設置”理論,對冬奧會經濟新聞的報道,一方面展現了中國在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后經濟的進一步發展,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舉辦時恰逢改革開放30周年,新華社、《人民日報》在報道北京奧運會的時候大量運用數字來說明中國的發展成就,以展現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經濟實力、全球視野以及通過承辦奧運會與世界接軌的意愿和決心;[11]另一方面展現了中國踐行“節能減排”,積極響應《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發展“綠色經濟”的實際行動。

在凸顯中國經濟發展韌勁和實力的冬奧新聞報道中,科技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無論是對高科技應用廣泛的新建場館“冰絲帶”的報道,對聯通北京、延慶和張家口賽區的高鐵專列的報道,還是對獲得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稱贊的北京冬奧賽事轉播技術的報道,自行研制成功投入使用的智能場館、高速跟拍攝像機,5G、8K、VR、AR等技術的使用,都是國家經濟形象的展現。冬奧會舉辦前的投資預期對于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是超負荷的,盡管有國際奧委會的經費支持加上品牌商的贊助,但前期的場館設施建設需要真金實銀的經濟實力。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新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奧會在大幅帶動冰雪經濟的同時,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注入新動力。[12]此外,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簡約“點火”儀式,首鋼工業遺址開發的滑雪大跳臺的成功投入使用,循環利用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水立方改建為“冰立方”場館使用,這些有關冬奧會儀式、場館特色的熱點新聞,都與中國的“廉潔”辦奧理念和“綠色經濟”的國家形象密切相關?!氨煅┑匾彩墙鹕姐y山”,根據國家統計局 2022年1月12日發布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全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達3.46億,冰雪運動參與率超過24%,這是從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至2021年10月的成果。在2月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2022年北京冬奧會新聞中心主任徐和建說,北京冬奧會最大的遺產成果——“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承諾已經實現。[13]這為發展我國冰雪產業奠定了重要的群體基礎,讓國民對清潔無污染的“冰雪綠色經濟”有了新的認知,為實現中國經濟形象的轉型提供了幫助。

3.傳播賽事儀式新聞,塑造大國文化形象

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曾說,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國人對其文明的獨特性和成就亦有非常清楚的認識,而未來的世界是有許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并存的。[14]此處主要從冬奧會舉辦期間的體育賽事熱點新聞和相關儀式的熱點新聞兩方面報道情況進行探究,發現總結這些熱點新聞對國家文化形象產生的正向影響。

體育賽事,是一種提供競賽產品和相關服務產品的特殊事件,對社會和文化、自然和環境、政治和經濟、旅游等多個領域發生沖擊影響,能夠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15]從宏觀意義上來說,體育賽事、體育事業、體育文化也屬于文化的廣義范疇之內,因此體育新聞的傳播與國家文化形象之間有著密切聯系。體育新聞是新聞傳播的一部分,顧名思義,其定義可以概括為對“新近或正在發生的體育事實的報道”。[16]從廣義上理解,以奧運會為背景的新聞都應當屬于體育新聞;此處從體育新聞的狹義上理解,將“體育賽事類”新聞單列出來,對發生在北京冬奧會賽場上的熱點新聞進行盤點分析。

發生在冰面上的熱點賽事新聞,有為中國奪得冬奧會代表團首金的中國短道速滑隊混合接力賽。與此前東京夏奧會上楊倩通過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奪得首金不同,媒體報道北京冬季“奧運會首金”,聚焦在了團體合作、用航天科技“神器”風洞技術訓練、王濛的解說“我的眼睛就是尺”、中國短道速滑隊韓裔技術教練安賢洙等新聞點上。對團結一致拿下金牌的報道,與中國歷來推崇的“集體主義”文化相銜接;而對外籍教練的聚焦報道,則凸顯中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發展的國際視野,對來自海內外體育人才的重視,也是中國濃厚良好的體育文化環境的印證。中國冰舞組合王詩玥、柳鑫宇,在“花樣滑冰”比賽中的服裝“青山綠水”搭配,充分體現了東方文化,他們精湛的表演刷新了中國冰舞的最好成績,也讓冬奧會版的冰舞《千里江山圖》“火出圈”。對這一比賽的報道,充分彰顯了中國文化自信的一面。在有關雪上項目的比賽新聞報道中,中國選手“青蛙公主”谷愛凌取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和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場地技巧金牌的報道;“一鳴驚人”的中國選手蘇翊鳴成為中國首個單板滑雪冬奧冠軍;“四朝元老”徐夢桃、齊廣璞勇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等。這些有關中國選手打破奧運會成績的新聞報道,是對中國逐步實現“體育強國夢”最真實的記錄與傳播,對改善國內外民眾對中國體育文化形象的觀念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傳播運動場外新聞,塑造大國國民形象

新聞媒體對北京冬奧會的關注,除了宏觀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角度,也有很多展現中國國民形象的微觀視角熱點新聞,其大多發生在比賽運動場外。國家形象的建構離不開一國國民的形象,以北京冬奧會為例,媒體較多關注的國民群體有運動員、志愿者、賽事組織工作人員、開閉幕式參演人員以及擬人化的吉祥物“冰墩墩”等。在他們身上發生的一舉一動,被媒體捕捉和傳播后,對塑造中國的國民形象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在比賽之外關注人物細節的熱點新聞不勝枚舉。中國組合凌智/范蘇圓在冰壺混雙循環賽第八輪不敵美國組合佩辛格/普利斯,但賽后中國隊兩名選手親手將兩盒冰墩墩徽章贈予對手,雖敗猶榮,展現了體育精神。媒體在報道中國運動員贈予禮物的同時,也關注了美國混雙組合的官方推特賬號動態,促進了中美之間的人文交流,展示了中國體育運動員良好的個人素養,讓北京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上演的這“暖心”一幕所體現的大國國民形象為人稱贊。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共有1.8萬余名賽會志愿者和20余萬人次城市志愿者參與服務,冬奧會志愿者們的身影出現在開閉幕式、賽場、觀眾席、奧運村等各個地方。他們是賽事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默默奉獻的同時積極傳遞正能量,用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了志愿精神的實質內涵,并且作為文化、友誼、團結的使者,成為冬奧最溫暖的光和“一起向未來”的重要力量。對志愿者群體的各類人物報道,也讓中國國民的形象得以生動真實展現。疫情之下,賽事組織工作人員在保障奧運會各項工作平穩開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新聞媒體報道的有核酸檢測醫護人員,有奧運村餐廳的廚師服務人員,有雪場冰場賽道上的清理維護人員以及媒體轉播工作人員等等。他們恪盡職守、熱情洋溢的工作態度和實際行動,向全世界展示了這些幕后工作者身上所體現的中國國民形象。其中,對奧運會醫療保障團隊的新聞報道,讓人們知道了“中國第一代滑雪醫生”背后的故事:高山滑雪比賽被稱為冬奧會項目“速度之王”,卻具有較大安全風險,該項目要求醫生除了具備高超的救治技術,還要掌握過硬的滑雪技術,以快速抵達現場展開急救。美國選手尼娜·奧布萊恩在2月7日女子大回轉比賽中摔倒,滑雪醫生僅用時1分鐘就趕到傷員身邊進行救治。事后,她在社交媒體上對現場的中國急救隊員和醫護人員表示感謝?!爸袊谝淮┽t生”的事跡既是中國醫生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形象體現,又是中國醫生勇于突破、敢于挑戰的形象展示。

此外,開幕式焰火表演“迎客松”特效,閉幕式上中國人特殊寄情方式——折柳,《送別》的樂曲旋律,以及焰火表演中英文字樣的“ONE WORLD ONE FAMILY”和“天下一家”,也彰顯了帶有中國式浪漫的奧林匹克格言——“更團結”。這些新聞事件體現了中國人民好客、團結、以和為貴的善良品質,是對新時代中國國民形象的美好呈現。而媒體對年過七旬“雙奧導演”張藝謀及其團隊的聚焦報道,也足以折射出中國人民的創新意識和智慧才能。2022年2月19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國際奧委會第139次全會上,為感謝中國人民對于北京冬奧會做出的卓越貢獻,將“奧林匹克杯”授予全體中國人民。巴赫在頒獎時說,如果沒有中國人民的支持,北京2022年冬奧會不可能達到如此出色的水平,來自中國的文化界人士、藝術家、科學家、工程師、學生和成千上萬的志愿者,都非常熱情地歡迎和致力于本屆冬奧會。[19]媒體對“奧林匹克杯授予全體中國人民”的新聞報道以及對巴赫發言的播報,借助國際奧委會的權威性,展現中國人民勤勞、好客、善良、熱情、活力的整體形象。

以上從政治、經濟、文化和國民四個維度,從宏觀到微觀視角,系統回顧梳理了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的熱點新聞報道??梢郧逦匕l現,盡管這些事實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但在經過了媒體的大量報道后,其起到的傳播效應是有所不同的。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對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辦公室、北京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中心、主媒體中心運行團隊、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文化和旅游部新聞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技術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體育青少節目中心等集體授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集體”稱號;[20]對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部長、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趙衛東,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副局長趙江濤,北京日報社體育新聞部主任、高級記者袁虹衡等個人授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個人”稱號,[21]對這些新聞宣傳集體和個人的表彰,以及習近平主席在表彰大會講話上對“新聞工作者”貢獻的肯定,[22]足以說明其影響作用之大。這些傳播影響,對比2008年的北京夏季奧運會新聞報道,讓世界對中國的認知更加全面立體,也對我國如何借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新聞做好國際傳播和國家形象塑造宣傳產生了比較有意義的啟示。

二、對國際體育賽事新聞傳播的啟示

通過對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的熱點新聞傳播機制的分析,從整體上來看,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對振奮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凝聚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向世界進一步展現我國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成就等,起到了積極正向的作用。[23]通過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的熱點新聞傳播機制,并從時間軸去對比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期間的熱點新聞報道傳播情況,能夠給后續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新聞傳播正向影響國家形象方面予以啟示。下面分別從理論、內容和技巧三個層面展開論述。

1.理論層面:精妙搭建框架,主動設置議程

從本文梳理的北京冬奧會熱點新聞傳播的理論視角來看,結合對國家形象正向影響的考量,根據傳播學“框架”理論和“議程設置”理論,能夠給予媒體報道理論層面的啟示。一方面,精妙設計搭建好新聞框架,可以讓有關報道緊緊圍繞正向影響國家形象服務。新聞是框架,新聞機構通過傳播人們想知道、需要知道和應該知道的信息,不僅傳播著知識,而且規范著知識。[24]在冬奧會眾多的新聞事件中,無論是體育賽事、冬奧后勤保障還是有關開閉幕式活動的新聞事實種類繁多,媒體記者從讓國內外受眾認知中國國家形象的新聞報道框架出發,選擇和傳播能夠體現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國民素質形象的新聞事件。這種框架的搭建充分考慮到國內外環境,既要考慮國外尤其是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污名化”報道從而導致國外民眾對中國的認知偏差現狀,又要立足于本國國民對祖國形象更全面深刻認知的需求。通過對領導人會見來賓、運動員奮力拼搏、中國式浪漫開閉幕式環節等方面的新聞報道,達到讓全世界真實感知到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媒介框架效應。

另一方面,媒體根據傳播目的主動設置議題,積極引導輿論,讓正向國家形象借助奧運新聞更加有效地建構。美國傳播學者馬克斯韋爾·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在共同提出“議程設置”理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其第二層次的“屬性議程設置”理論,即大眾媒體不僅能告訴公眾“想什么”,也能成功地告訴公眾“怎么想”,完成從“贏得關注”到“形成認知”的傳播效果,大眾傳媒在影響公眾輿論的內容(議題)、形塑公共議題的價值取向方面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25]從北京冬奧會的熱點新聞案例中不難發現,開幕式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綠色節能點火儀式、谷愛凌賽后吃“韭菜盒子”、“蔥桶組合”隋文靜/韓聰15年堅守終奪雙人滑金牌、來自河北省阜平縣山區的“馬蘭花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在開閉幕式演唱《奧林匹克頌》等選題在被媒體報道之前,就提前設想好要傳遞給受眾的如中國傳統節氣文化、踐行奧林匹克精神、樸實可愛天真的中國孩童等等可以代表中國形象的特點。中國媒體通過主動設置傳播這些合適的議題,也在國際新聞傳播中產生了輿論熱議,讓部分國外媒體跟著中國媒體進行轉載報道,從而可以讓這些熱點新聞作為媒介載體在海外傳播中折射出良好的中國形象。而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方主流媒體對相關議題事件的關注,引發其他媒體同行的跟蹤報道,也讓國內受眾形成熱議,使國民在閱覽這些冬奧熱點新聞中真切地感知到國家的良好形象。這些圍繞北京冬奧會熱點媒介事件展開的新聞框架和報道議程,雖然其熱度主要集中于奧運會舉辦期間,但這些新聞的成功報道,對于一國國家形象的正向影響是可以無限延展的。

2.內容層面:賽場內外結合,聚焦人文交流

從新聞傳播具體的內容層面,通過本次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熱點新聞的傳播效應,可以發現,在媒體報道時,如果將發生在賽場內外的事件進行結合,并把報道焦點聚集在人文交流層面,對于中國國家形象的展現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正向影響。圍繞冬奧會背景,從體育新聞角度出發,應該首先做到把發生在比賽場地內和場地外的新聞進行融合,綜合考慮。體育競技賽事新聞更多是專業人員和體育迷較為關注的領域,而對于更為廣泛的一般受眾來說,他們更加關注發生在體育場外的有趣事情,這應該成為媒體報道的一個著力點。對于北京冬奧會上中國體育健兒爭金奪銀的報道自然是全民關注的焦點,因為這些奪獎瞬間本身作為一種全民關注的“媒介事件”,能夠在短時間內凝聚觀看者的情感共識,并在事后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除了對選手獲得奧運會獎牌的聚焦報道,本屆中國代表團首次實現全項目參賽:全部7個大項和15個分項都參賽,在冬奧會歷史上第一次參賽的有35個小項之多;多個項目創造“首次”“第一”“歷史最佳”的參賽成績。[26]媒體對于這些首次參賽或者取得歷史最佳成績的賽事報道,可以讓人們更好地認知中國冰雪運動蓬勃發展的現狀。最終,關注到中國代表團創造的冬奧參賽史最好成績,以9金4銀2銅位列金牌榜第三。這也讓中國體育“夏奧強、冬奧弱”的整體印象大為改觀。除了比賽成績外,對賽場上諸如“武大靖輕拍示意隊友先走”的暖心細節,對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半決賽上中國隊員意外摔倒后奮起直追的“不拋棄不放棄”團結精神,這些競賽細節的捕捉,也讓中國運動員的體育精神面貌得以凸顯。此處與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新聞有一點共同之處,都很重視對打破金牌榜和參賽歷史記錄的內容報道,因為這些與國家綜合實力形象變化是息息相關的。

賽場外的熱點新聞報道,更多聚焦在體育人文交流方面。2008年北京奧運會秉持“人文奧運”的理念,其新聞報道內容也注重體育人文交流,此次冬奧會可視為一種更有效的延伸與拓展。當西方媒體總習慣戴著“有色眼鏡”和“灰濾鏡”來報道中國的時候,利用外國運動員來華參賽的契機,可以避開地緣政治偏見和意識形態差異等因素,圍繞體育運動本身,將報道聚焦在體育人文交流上,以真實的、心與心交流的熱點新聞破除西方媒體的虛假新聞和謊言。在彰顯體育人文交流的熱點新聞中,美國選手阿什莉·考德威爾與徐夢桃緊緊相擁,祝賀她在自己家鄉贏得奧運冠軍;在挪威選手約翰妮·基利第三滑順利完成高難度動作后,中國選手谷愛凌激動地與其緊緊擁抱并由衷夸贊;日本單人滑選手羽生結弦收到中國觀眾超兩萬封信件和禮物;以及對北京冬奧會爆火的吉祥物“冰墩墩”與各國運動員互動的關注等,都展現了中外運動員良好的人文交流。此外,大會正值中國春節期間,寫福字、剪紙、過元宵、吃餃子湯圓等蘊含濃濃中國傳統春節文化氛圍的活動也在奧運村展開,將春節元素與冬奧會完美融合,讓外國運動員和記者更直觀地感受到中國的春節文化。通過對這些人文交流的報道,中國的國家形象也得以體現,對提高中國形象的正向影響來說,此類內容是十分合適的素材。這些在冬奧會上展現人文交流的報道,也契合習總書記在“5·31”講話中強調的“通過多種途徑推動我國同各國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國際新聞傳播工作指導精神。

3.技巧層面:“以小見大”敘事,“他者”視角轉播

熱點新聞的背后,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報道技巧,以幫助相關新聞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僅就技巧本身而言,有技術運用、人員安排、策劃統籌等各種要素,與2008年的傳播技術大不相同的是,當下媒體可以充分利用5G、8K、云平臺、高速攝像機等技術手段提高新聞傳播效果。此處,基于對北京冬奧會開辦期間熱點新聞的梳理總結,將技巧層面的啟示探討聚焦在敘事思維和傳播策略上。筆者通過網絡數據庫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主流媒體新聞進行了回顧,主要報道內容圍繞主場外交接待來賓、奧運會開閉幕式、醫療衛生環境、安保、電力保障、能源、飲食、交通、網絡條件、氣象服務、奧運科技、志愿者、語言服務、空氣質量、奧運轉播、奧運知識產權等方面,更多是一種宏觀層面的“自我”敘事傳達;而2022年冬奧會報道敘事從正向影響國家形象角度體現出一些明顯的不同。

“以小見大”敘事,打破固化思維,使國家形象見微知著。發生在奧運會期間的事件,其背景首先一定是宏大的,在人們已經普遍知曉奧運會新聞的宏大敘事必然存在的前提下,如果媒體只是單純地站在宏觀視角報道奧運會新聞,其傳播效果難以讓國內外受眾產生接近性和內心共鳴。相反,轉換一下思維,從微觀視角切入,從小處著手,從細節處深入,可以賦予“小事”媒介儀式感,達到情感凝聚、文化認同的效果。開幕式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入場儀式,國旗由來自56個民族各行各業的代表依次傳遞,他們皆出自普通崗位的平凡人;法國選手泰絲·勒德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失利后,中國選手谷愛凌主動上前安慰;康輝閉幕式連說3遍“請落座觀禮”……這些從宏大場面中挖掘細節的報道,之所以會成為熱點新聞,引發輿論關注,在于其背后折射的是大寫的“人”,代表中國人形象。此外,微觀視角的這些“小事”能夠產生直抵人心的“暖新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訴諸感性與訴諸理性相結合,無論是對國內受眾還是國外受眾來說,“以小見大”傳遞國家形象,其傳播信度都是可觀的。

“他者”視角轉播,摒除主觀美化質疑,國家形象不辯自明。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中國本土媒體通過新聞報道對國家形象的正面塑造與宣傳是理所應當的,也是中國以“黨媒體系”為中心的主流媒體的職責所在。本國受眾基于對國情制度的認知,大多對這樣的正面宣傳報道是理解和接受的。相比之下,在國際傳播中,國外受眾由于缺乏“共通的意義空間”,很難與此類中國媒體報道的事件產生共鳴。而從“他者”視角轉播則不一樣,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諸如《環球時報》《中國日報》等新聞媒體報道北京冬奧會相關事件新聞時,會援引美國《紐約時報》、日本廣播協會、俄羅斯電視臺等國外著名媒體的相關報道,以增強熱點新聞的可信度和傳播效度。第二,在社交媒體發達的網絡時代,人人都可擁有“電視執照”,除了借助國際傳統媒體的“他者”視角,參賽運動員本人的社交媒體賬號發文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他者”轉播視角。例如,美國運動員安娜·霍夫曼在拍攝“雪如意”的視頻中,驚嘆跳臺邊就是長城,該視頻迅速得到20多萬海外社交平臺點贊;獲得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銀牌的荷蘭選手尤塔·萊爾丹,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大吃麻辣燙的視頻,引來眾多網民圍觀……媒體對于這些外國運動員個人發布的動態信息的關注報道,一方面借這些運動員“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和流量擴大新聞傳播的效應,另一方面這種“他者”轉述的視角更加客觀真實可信,能獲得更好的報道傳播效果。第三,新聞媒體可以通過直接采訪外籍運動員的方式進行“他敘”。對這些在網絡社交媒體平臺活躍的運動員進行專訪報道,通過采訪議題的提前策劃設置,能夠達到對國家形象產生正向影響的目的。比如,《環球時報》記者對捷克花樣滑冰運動員娜塔莉·塔施萊羅娃的采訪報道,將其對冰墩墩玩偶等奧運村禮物和紀念品的喜愛、對中國春節的感受呈現給了廣大受眾。借助國外權威媒體、運動員個人社交媒體以及采訪國外運動員等“他者”視角的傳播,可以為客觀真實展現良好的中國國家形象提供有益的幫助。

除了以上探究總結的理論、內容、技巧等層面的傳播機制啟示,本次北京冬奧會期間熱點新聞傳播對國家形象正向影響的啟示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比如對新興媒體傳播技術的綜合運用,具備國際傳播綜合素質傳媒人才的選用,話語風格的轉變,傳播時機的選擇等。在今后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新聞傳播中,這些方法的綜合運用,對國家形象的塑造和宣傳將發揮重要作用。

結 語

奧運會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媒介事件,對發生于期間的熱點事件的報道,可以視作一種對主辦國國家形象的建構;借助良好的熱點新聞效應,能夠對國家形象產生正向影響。信息時代,在國際國內輿論環境復雜的情況下,通過主流媒體從有利于國家形象的正向影響層面進行報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建構良好國家形象的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舉辦期間的媒體熱點新聞梳理,探析出各類新聞對展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國民形象的正向影響;并就此得出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新聞傳播與正向影響國家形象之間的啟示,從新聞傳播的理論、內容和技巧等方面進行總結。當然,囿于相關資料數據搜集無法窮盡以及本文篇幅限制,本文在部分問題的分析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比如作為奧運會媒介事件熱點新聞對國家形象的影響探究,只是針對“正向”層面予以舉例分析,對這些熱點新聞的具體傳播效果的詳細論述有所缺乏,有待后續進一步研究。

基于本文研究的結論,2022年北京冬奧會在媒體新聞報道塑造良好正向國家形象上是成功的,從一定程度上也是對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新聞報道影響的延伸和升華,這種正向影響不僅體現在對獎牌數量和比賽競技成績的關注,還在于對中國運動員和所有北京冬奧會參與人員以及全體國民的良好精神風貌的關注,進一步向世界展示了自信、包容、進取的中國形象。借著這些有益的新聞傳播經驗,秉承北京冬奧精神,在今后本土舉辦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新聞報道中,可以繼續在建構國家形象方面積極作為。

猜你喜歡
熱點新聞北京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北京春暖花開
北京的河
社會熱點新聞全媒體融合報道的實踐和啟示——以東陽日報關注橫店通航發展為例
北京,北京
熱點新聞事件中網絡流行語產生的原因及其傳播效應
做精做深熱點新聞,提升地方媒體影響力
熱點新聞在大學生中的傳播及其對思政工作的啟示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