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夢視域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四重邏輯

2023-03-04 11:47潘可涵趙善慶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共同體中華民族意識

潘可涵 趙善慶

(大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3)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是激發人民同心同德、同頻共振的強大力量,是民族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指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各族人民的身份認知和情感認同,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條件,更是中華民族抵御風險挑戰的強大武器。實現中國夢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是新時代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政治實踐。

一、理論邏輯:中國夢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辯證統一

(一)馬克思共同體思想是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為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指導,如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等文章中指出,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本質剝削的“虛假的共同體”[1],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論述了“現實的人”和“共同體”的關系[2]154-211,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共同體”即“自由人聯合體”[2]399-433,人的個性自由只有在“共同體”中才能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這代表著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到達了成熟階段。在馬克思描述的“自由人聯合體”中,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資料極度豐富,人們的勞動不再是被迫謀生,而是因為真正的興趣,擁有真正的自由,人們可以得到真正全面的發展,并且這種“真正的自由”打破了世界民族之間的封閉的狀態和所有的隔閡,真正實現世界民族之間的平等與聯合,這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倡導“在多元中鑄就整體、在整體中百花齊放”[3],確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在理論上具有一定的相通之處?!白杂扇寺摵象w”是帶有一定理想色彩的單一藍圖,但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卻是一個契合國情的帶有中國特色的現實方案。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馬克思共同體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大一統”理念的有機契合,二者既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又指導了中國實踐,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時代視角下關于偉大復興和民族問題的創新性回答。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基因

馬克思在《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通過對異化勞動的分析,確立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共同體的最高階段。[2]49-63由于共產主義在現階段還無法實現,于是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開展社會主義國家的共同體建設,就成為走向共產主義的必要階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此過程提供了可以生存與發展的沃土。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4]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造就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二者能夠結合的前提是擁有相通的文化基因。首先,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現實要求是要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與共產主義所指向的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屬于同向追求;其次,中國夢的本質之一是人民幸福,中國夢重視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與共產主義中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要求不謀而合;最后,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指明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是要通過實踐取得的,而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指出:“共產主義是用實際手段來追求實際目的的最實際的運動”[2]154-211,實現中國夢和追求共產主義都是講求務實的實踐行為,二者在實現路徑上亦是相通的。民族復興中國夢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是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東方話語表達,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進步與發展。

二、歷史邏輯: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出同源

(一)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脈源相通

費孝通先生指出,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是自古有之的。[5]478-479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各民族雖已形成“你來我往、我往你來”的格局,但“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概念卻并非自古有之,而是隨著各民族在社會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而來的。在“中華民族”這一概念的基礎之上,費孝通先生把56 個民族納入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邏輯格局之中,56 個民族單元是“多元”, 中華民族的整體格局是“多元一體”。[6]隨著民族之間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加深了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理解和認識,使各族人民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大同社會”作為古代中國最高社會理想的初始藍圖,最早可追溯到《禮記·禮運》大同篇,孔子把治理社會的準則稱為“大道”,把治理國家的主張稱為“天下為公”,勾勒出一個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合和的“天下大同夢”,引得無數先賢推崇,對古代中國歷朝歷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公元前221 年,秦王嬴政統一疆域,將“六國”百姓視作是與秦民平等的普通百姓,體現出多民族共同體的理念,并統一法度、文字和度量衡,造就思想文化上的“共同體”,進一步為大一統王朝服務。自秦開大一統王朝之先河,中華民族便始終追求團結統一,將建立一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政權視為最高政治追求,此后無論是漢族政權還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都將其他民族視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1271 年蒙古族入主中原,忽必烈建立了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大一統王朝,史載:“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盵7]從元朝政權之建立,可見大一統思想根深蒂固,從元朝國號之由來,可見天下一家、華夷無別的大同社會理想。忽必烈還全面推行“漢法治國”的政策,以此來緩解“華”“夷”對立的矛盾。建立多民族政權的統一意志,來源于多民族對政權的認同,這種認同便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中國夢的歷史淵源。

歐洲自從古羅馬帝國滅亡后,便再也沒有建立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政權,而中國雖從秦漢之后分分合合,但到隋唐之后基本處于大一統狀態,后至元明清,不管是從政治上還是從思想文化上來看,中華民族始終擁有共同的社會理想,并處于共同體狀態?!疤煜麓笸瑝簟痹杏丝淘谌A夏兒女骨血里的“共同體”理念,正是這種“共同體”理念鑄就了大一統王朝的精神根基,而大一統王朝的興盛又為華夏兒女追求“中國夢”提供了強有力的現實依據。處于古代中國“自在”階段的“大一統王朝”與“大同社會”理想已交融互鑒,可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中國夢有趨同的歷史文化根脈。

(二)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展軌跡相聯

費孝通先生指出,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在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5]478-479“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盵8]中華民族共同體受到了嚴峻的挑戰,“自在”階段由此終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遂進入“自覺”階段。

“中華民族”在近代中國最先表現為單一的民族國家方案,后梁啟超提出只有將全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才能“振興中國,保全種族”,[9]經孫中山先生倡議“務使滿、蒙、回、藏同化于我漢族,成一大民族主義的國家”,[10]而逐漸演進為中華民國“五族共和”的建國主張?!按笸鐣崩硐虢涍^千年傳承,在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艱難道路中,最早由李大釗把“大同社會”與“共產主義”相連,構建了一個具有社會主義色彩的“青春中華觀”。毛澤東、周恩來等人深受李大釗的啟迪,亦懷有“大同”之志,毛澤東曾言:“大同者, 吾人之鵠也。立德、立功、立言以盡力于斯世者, 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盵11]五四運動后,伴隨著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理論也被共產黨人接納和吸收。瞿秋白認為:“民族主義是中國要求解放,脫離帝國主義的壓迫,更具體地說,中國要關稅自主,要取消租界,要撤退外兵,要反抗外國資本家的壓迫?!盵12]早期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傳統的中華民族觀念融合,并根據近代中國的實際情況,形成了中國共產黨最初的“中華民族觀”。

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爆發,中華民族危在旦夕,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呼吁階級矛盾應讓步于民族矛盾,充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谷彰褡褰y一戰線進一步強化了“中華民族”這一概念,并使之成為普遍意義上各民族的統稱,這無疑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在近代以來得到的最為明確而廣泛的認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拯救中華民族于危亡之中,把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上升到了歷史新高度,徹底打破了以往各民族對立的狀態,“中華民族”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歸屬和共同身份。

近代以來的中國夢帶有反侵略反壓迫的底色,使渴望民族獨立和解放的中華兒女緊緊團結在一起,鑄造了帶有強烈家國意識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在民族危難之際,是救亡圖存的中國夢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不屈的靈魂,“一個天下國家,只要文明的魂魄不散,即使國家體無完膚,也會重建起來,破鏡重圓”,[13]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便是這文明的魂魄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使滿目瘡痍的舊中國仍存有希望的火種。

三、實踐邏輯:實現中國夢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頻共振

(一)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根基

歷經二十八年,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戰,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近代以來內憂外患、任人宰割的局面,[8]這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追求中國夢的熱情,為中國夢贏得了深厚的群眾基礎。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了和平穩定的政治環境,這是中國夢得以扎根生長的沃土?!豆餐V領》總綱中第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14]277第六章強調要“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各民族友愛合作的大家庭”。[14]286-287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締造、鞏固“中華民族大家庭”為制度依歸,旨在建立平等團結、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確保各民族共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新中國通過施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現了構建多民族國家歷程中的真正飛躍。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加深,形成了一個緊密相連的中華民族大家庭。黨和國家把各個民族都視為中華民族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員,這便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真實展現,而新中國的成立不僅為中國夢的實現掃平了道路,更是幾千年來中華兒女所追尋的大同夢升華為中國夢的實證。中國夢的進階之路便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鑄牢的過程,二者共生于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偉大的實踐之中。

(二)改革開放夯實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經濟基礎

1978 年12 月,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改革開放推動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并逐步實現由點到面、由沿海到內陸的全方位開放,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經濟基礎,同時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從根本上保障了經濟社會在穩定的環境下順利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15]改革開放真正意義上打破了民族地區閉塞不通的狀態,極大地改變了我國人民的生活圖景,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調動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隨著各民族之間的密切往來逐步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所堅持的共識。改革開放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實現中國夢提供了客觀物質條件,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中國夢為改革開放凝心聚力,成為其強大的精神動力。改革開放作為一次成功而偉大的實踐,在其實踐歷程中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中國夢緊密相連,使二者相互促進、交融共生。

(三)十八大賦予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歷史新方位

隨著黨的十八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時首提中國夢,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16]。弘揚中國夢的過程,非畢其功于一役,而是全體中華兒女群策群力的曠日工程,必須要匯聚、整合大眾的力量,以全體中華兒女的磅礴合力托舉中國夢。十八大后,為順應各族人民都要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望,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民族工作,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不斷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重要基礎。

黨的十九大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既落腳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擘畫了實現中國夢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斷,并強調“加強各民族交流、交融, 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兒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 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4],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了新時代黨和國家的歷史使命,昭示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為之奮斗的堅定決心和堅強信心。2019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深刻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盵17]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夠最廣泛地凝聚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能夠最大程度地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共筑中國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18]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中國夢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聯結紐帶,費孝通先生曾指出,“沒有少數民族的現代化,就談不到中國的現代化,在振興中華的共同事業中,各民族都將做出自己的貢獻”[19]。中國夢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中國的現代化伊始便交織在一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具體實踐,推動著中國式現代化朝向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方向前進;中國夢是價值導向和目標導向,要求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二者凝聚共同之力量,組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格局,追求共同之目標,推動著中國的現代化演進。

四、價值邏輯:全球視野下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歸旨同向

(一)世界夢融匯民族復興與人類大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的實現帶給世界各國人民的將是機遇而非威脅,是和平而非戰爭,是共贏而非獨贏。[20]隨著全球社會共同價值和共同利益的逐漸交匯,長久和平和共贏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夢的基礎上提出了世界夢的新理念,既為中國開拓出更大的國際發展空間,又指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夢與世界夢在人類進步發展過程中密切相通,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國際形勢的準確把握、應對全球風險挑戰的卓越智慧和為世界謀大同的國際胸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盵18]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突遭全球疫情,世界面臨著更加突出的不確定性因素,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堅持著為世界謀大同的純粹初心,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踐行準則,“和平發展”道路是黨和國家的一貫堅持,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和恐怖主義;遵從“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建立多邊外交,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一帶一路”為沿線各國開放共享發展機遇;在全球疫情風險中積極為其他國家提供抗疫援助,在聯合國中積極承擔大國責任,努力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世界夢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融匯于全人類的發展愿景之中,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目標的完美詮釋,體現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國際胸懷和人文關懷。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貫通中華民族與國際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并持續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指出兩者是中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時代重大命題,其中蘊涵著中國共產黨人深沉的民族情節和博大的人類情懷。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密不可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球視野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度發展,是深厚的中華文明、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復雜的國際環境的有機結合。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8]人類命運共同體囊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即“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21],政治上要求構建一個平等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政治共同體,擁護聯合國和國際法,維護世界的公平正義;經濟上要求構建一個開放創新、合作共贏的經濟共同體,引導經濟全球化向普惠的方向發展,真正實現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富裕;文化上要求構建一個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文化共同體,在面對不同的文化時應堅持平等和尊重的原則;生態上要求構建一個清潔美麗的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即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現代化發展。

在新冠病毒感染全球大流行之際,中國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新的內涵——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倡議匯集全球智慧、凝聚全球力量,保護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彰顯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直面時代難題的魄力和與時俱進的強大生命力。疫情之下經歷數載風雨,此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比任何時候都更深入人心,并日益成為中國引領人類進步的鮮明旗幟,促使中國夢演進為具有崇高人類情懷的世界夢,讓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緊密相連。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格局下,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為出發點,為中國夢走向人類大同的世界夢搭建了互動的橋梁,使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在全球化背景下構建出人類文明新形態。

五、結語

實現中國夢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目標歸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國夢的現實途徑,二者上承中華民族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成果,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融入了中國國情,指導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并在全球背景下重塑世界格局。中國夢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起指向作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起支撐功能,二者發展互助并共融共生于民族復興偉業的對象性實踐之中,為各民族展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普遍認同的底氣,明確了各民族始終堅持中華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精神,將民族精神合力轉化為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度認同,其對于維持一個多民族國家的穩定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猜你喜歡
共同體中華民族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共同體的戰斗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