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港澳臺青年文化認同意識的培育

2023-03-07 04:47杜文華
晉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大陸交流政治

杜文華

(晉中學院人事處,山西晉中 030619)

與中國大陸的青年一代一樣,港澳臺青年是港澳臺未來事業繁榮的中堅力量,是實現中國夢與國家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但是,由于歷史與文化等原因,港澳臺青年在我國屬于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面向港澳臺青年的統戰工作是我黨統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新媒體時代多元文化相互沖擊已經成為常態的背景下,港澳臺青年的文化認同工作必須納入統戰工作的重點內容,還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做好。這既是現實工作的需要,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一、港澳臺青年文化認同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實現了文化認同,才能談得上其他的認同?!保?]文化認同是形成社會集體良知的基礎,不僅能夠使社會群體形成內在凝聚力,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物質力量。如果一個國家或民族沒有文化上的認同,就必然在文化歸屬上缺乏“身份意識”,更談不上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從而會為四分五裂埋下伏筆??v觀中國歷史,雖然民族眾多、人種也不盡相同,但在長期的碰撞與融合過程中,文化上大致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文化體系,并進一步形成了以中華民族文化為主的地域文化圈,即以漢文化為主、55種民族文化為輔的中華文化圈。為了保衛這塊具有相同文化的土地,我國歷史上各民族更是結成了同甘苦、共患難的命運共同體。

近代以來,港澳臺地區分別受到過殖民統治,英、葡、日等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當地青年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一般而言,殖民文化生態環境都是由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融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文化,具有多元性特征。同樣,港澳臺青年的成長與文化觀念的形成也必然會受到中華文化與以英國、葡萄牙為代表的歐洲文化以及日本的大和文化的多重影響。他們一方面普遍接受過一定的西方文化熏陶與西式教育,見多識廣、視野開闊;另一方面由于長期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無論是生活方式上還是民風民俗上,他們都生長在一個與傳統中華文化有一定差異的文化背景下,其思想和心理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某種特殊性。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樣:“不同的個人或群體之間,不僅具有多樣的宗教和文化傳統,其道德觀念和哲學價值也會大相徑庭,人生追求和政治信仰也各具旨趣?!保?]因此,與大陸內地青年相比,對港澳臺青年的統戰工作也必然有其特殊性。

文化認同首先表現在政治文化認同上?!掇o?!穼Α罢J同”的解釋是“承認同一”。所謂政治文化,就是“作為被內化于該系統居民的認知、情感和評價之中的政治系統”[3]。換言之,政治文化包含著認知、情感和評價三要素。從認知層面來看,政治認同是指個體對于某種政策制度、執政黨和政府、意識形態等政治生態系統的了解與掌握。從情感層面來看,政治認同即個體對于此種政治生態系統的認可程度,認可程度越高,則政治情感傾向度越高。從評價層面來看,政治認同是指對于某種政治生態系統中的內容、觀點以及價值觀的理性思考后所做出的判斷及所持有的見解。

面對港澳臺青年這樣一個多樣化的群體,我們很難要求他們能夠與內地(大陸)青年有著完全一致的人生追求和文化修養。但是,在現代社會尤其是新媒體時代,只要存在共同的政治利益,就存在整合與合作的可能,這也是青年政治行為的基礎。有研究者指出:“利益是指處于不同生產關系、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們由于對物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種利害關系?!保?]169從人類社會的形成來看,人類之所以能夠形成社會,其中最主要的紐帶就是利益的驅使。當然,本文所謂的共同利益主要是指政治利益,因為政治利益滿足是青年作為政治行為主體在政治層面的需要,其內在邏輯表現為政治行為主體出于自身的需要產生了政治行為主體的政治活動,而系統性的政治活動,就會產生各種政治關系?;ヂ摼W時代,新媒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最廣泛的信息載體與青年人獲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新媒體的傳播方式與傳播內容,不僅對港澳臺青年的生活狀態和學習模式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深刻地影響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港澳臺青年雖然與內地(大陸)青年的成長環境有很大不同,但他們對于祖國統一后的其政治利益的考量卻是真實存在的。因此,統戰工作必須注意媒體傳播中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充分利用新媒體這種有效的表達方式,只要我們從其政治利益入手,以趣味性、創新性吸引港澳臺青年去接觸和了解國家的情況,在了解的基礎上實現其自我利益并轉化為其自己的情感態度,實現港澳臺青年在文化上的認同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港澳臺青年文化認同工作的現狀

(一)港澳臺青年注重自身價值的實現

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幾乎所有現代人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欲望都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這也使得一些年輕人逐漸異化為“物質人”的存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加速了這種思潮的傳播速度。相對而言,內地(大陸)商品經濟起步較晚,經濟發展程度與港澳臺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使得曾經處于殖民統治之下的港澳臺青年有了一定的物質上的優越感,加之長期受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他們或多或少會被境外勢力這一“異質”因素所滲透。一些港澳臺青年或許會認同內地(大陸)近年來經濟、科技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對政治文化與國家的認同度并不盡如人意。一些港澳臺青年愿意到內地(大陸)發展正是看中了內地(大陸)迅速發展和日漸成熟的市場與自己的發展機會,他們希望與內地(大陸)能夠進一步加強交流,以利于個人更好地發展。

(二)青年文化交流效果有限

認同是一種情感上趨同或同化的過程,文化交流的重點是心的交流、情的交流與人的交流。從當前我國所舉辦的交流活動的實際效果來看,一些政府部門并沒有充分發揮好文化主導權與話語權的作用,沒有充分利用好新媒體這種有力的媒介,文化傳播與影響力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

此外,交流的過程還存在交流內涵不足與交流活動的目標指向不明的問題,無論是內地(大陸)青年去港澳臺還是港澳臺青年來內地(大陸),交流形式一般都是先會議后座談,最后進行參觀,往往把“文化交流”辦成“集體旅游”。這種相對固定的內容程式與港澳臺青年個性化心理特征、心理期待以及接受習慣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距離,并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即便那些“主題宣講”,也往往流于形式化、表面化與空洞化,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青年并沒有真正進行情感上的交流,也就難以在感情上真正拉近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青年的距離。

(三)統戰干部隊伍的素質亟待提高

隨著近年來內地(大陸)經濟的不斷發展,港澳臺青年與內地(大陸)的交流也越來越趨向多層次、全方位,這就對我們的統戰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實現港澳臺青年的文化認同,我們的統戰工作人員就必須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理論素養與文化修養,不僅要對我國傳統文化、文化精神、地域文化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與掌握,還要對新媒體、新技術、新科技的發展與運用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能夠利用新媒體與港澳臺青年實現線上線下立體式交流。這樣,才能在工作過程中滿足港澳臺青年對于文化的需求,并進而實現文化認同。然而,從目前我國統戰工作的干部隊伍來看,政府對于統戰干部隊伍的培養力度還有待加強,經費投入有限、重視程度不夠、建設不足是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比如,一些主要分管領導對業務并不熟悉,尤其是縣、鄉、鎮、街道等基層組織更是缺少從事港澳臺青年統戰工作的專職人員,不能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與港澳臺青年進行交流。因此,加大對統戰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的培養,提高其責任意識、理論修養、文化素養以及新媒體技術的掌握,并通過各種方式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三、港澳臺青年文化認同的培育對策

(一)根植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認同

《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堅實根基”,我們要“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通過國民教育、民間傳承、禮儀規范、政策引導和輿論宣傳等各個方面,傳承中華文化基因”[5]。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競爭逐漸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主要內容,如果不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文化競爭與碰撞的過程中便無法有效抵御外來文化侵略,最終會釀成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由于歷史的原因,港澳臺與內地(大陸)在文化上存在著一些差異,但是,我們同屬華夏文明,尤其是共同的語言文字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我們在交流合作與增進共識、推動行動等方面更為容易。

新媒體時代,港澳臺的統戰工作不僅要大力推進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青年的文化交流,精心組織具有家鄉風土人情、體現祖國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特點的“文化尋根之旅”等活動,更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以文化為載體通過制作宣傳傳統文化的文化片、短視頻,講好中國故事,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堅強有力的支撐,讓港澳臺青年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祖國和家鄉的魅力,從心底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之“根”的偉大,進而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通過深度融入實現文化認同

所謂深度融入就是讓港澳臺青年有機會參與到內地(大陸)的文化建設中來,充分了解我國的政治體制、“一國兩制”的政策、優秀的傳統文化等內容。

首先,要圍繞黨中央及地方政策對港澳臺工作的要點與重點展開,讓港澳臺青年深度融入內地(大陸)社會經濟文化、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大局。我們可以邀請港澳臺青年參與文化創意產業,充分發揮他們發展起步早、經驗豐富的優點,與內地(大陸)青年進行諸如智能硬件、數據運用、云端計算等新媒體的開發。其次,政府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在資金、推廣渠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盡量建立常態化、制度化、基地化的高端合作交流基地,努力尋找彼此交流的熱點與興趣點。比如依托我國豐富的中醫藥資源與中醫文化積淀,舉辦港澳臺青年中醫藥文化交流參訪團等。再如,以基地為中心,大量吸引港澳臺青年創業者,促進經貿、技術特別是文化創意方面的專業化交流與合作。這樣,就能使港澳臺青年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個深度了解與融入,增加港澳臺青年交流活動的存在感,有利于文化上的認同。

(三)通過實踐參與實現文化體驗

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保?]501針對港澳臺青年對內地(大陸)社會生活、民生、經濟、政治等認識了解不多,甚至存在片面、負面認識的現象,統戰工作應該注重實踐參與。比如,一些政府部門,尤其是鄉鎮、社區、街道等基層部門,可以吸收一部分港澳臺青年參與日常管理,從而增強其文化認同。有研究者認為,“一個人如果想要致力于政治活動時,他相信他能夠與其周圍的其他人進行合作,那么,這樣的公民對于政治的見解,與那種把自己視為單一的政治角色的人不一樣”[7]185。因此,在對港澳臺青年進行統招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讓其深入到內地(大陸)民眾的生活中(比如街道、社區、工地、菜市場等現實生活),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內地(大陸)民眾的日常生活、了解內地(大陸)尤其是內地(大陸)青年真實的生活與情感,消除基層交流中的文化差距。政府要鼓勵港澳臺青年與內地(大陸)青年一起感受民情,一起參與“鰥寡孤獨老人精神撫慰”“農村留守兒童”等活動,并利用新媒體把這些項目以及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普通民眾生活制作成紀錄片、短視頻,讓更多的青年了解各地的真實生活,從而接通地氣,化解心結,消除心理隔閡與文化上的距離。

(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統戰工作隊伍

馬克思指出:“人作為主體是通過他自身的實踐活動來參與和接受客觀的影響,從而獲得主體自身的發展?!保?]因此,做好對港澳臺青年的統戰工作,統戰干部自身建設與發展是重中之重。新媒體時代,統戰工作者必須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通過認真、系統地學習,把黨對港澳臺的統戰政策真正理解透,在工作中提高對交流話題的掌控力和引導力。政府要制定長期規劃對統戰干部進行針對性培養,尤其是那些與港澳臺青年年齡相仿的青年干部,鼓勵他們掌握靈活多變的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新媒體建構立體化交互通道,推進媒介雙向交互傳播,整合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的社會熱點問題,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引導港澳臺青年通過信息頻繁接觸,關注國家的發展與文化的傳播,共同分享國家發展的巨大成就,把竭誠為港澳臺青年服務作為港澳臺青年統戰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新媒體成為雙方互相交流的有效物質載體,從而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猜你喜歡
大陸交流政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IQ大陸
北方大陸向
冰之大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