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民生與抗戰:太行抗日根據地施政研究

2023-03-07 04:47李瑞峰
晉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政權根據地抗日

李瑞峰

(西安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西安 710128)

政權問題是革命的根本問題。在無產階級革命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向來重視革命政權建設。土地革命時期,中共在蘇區積累了豐富的工農政權建設經驗。全面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政權建設理論和實踐得到進一步發展??箲饎倮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政權遍地開花,解放區地域覆蓋遼寧、熱河、察哈爾等將近二十省,包括九千五百五十萬人口。[1]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領導開展民主和民生建設,組織和動員了廣大民眾走上抗日戰場,使根據地成為堅持抗戰的堅固堡壘,“它像一座鐵的長城,站立在抗戰的最前線”[2]。當前學界關于中共抗日根據地政權的研究,較多關注戰時中共各根據地政權建設方面,對抗日民主政權施政方針及效能研究不多。太行根據地位于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戰時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等中共黨政軍領導機關以及朱德、彭德懷、鄧小平等中共高級領導人在太行指導敵后抗戰,是中共在華北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有鑒于此,本文以太行根據地為例,在相關研究基礎上,從抗日根據地政權組建及施政理念出發,結合檔案及相關資料對全面抗戰時期太行根據地抗日民主政權施政狀況做出分析,探討中國共產黨在特殊時期局部執政的有益經驗,展現紅色歷史的當代價值。

一、政權的性質與組織

全面抗戰爆發后,八路軍挺進華北抗日前線,以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抵抗日軍進攻。八路軍進入太行山區后,將創建根據地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作為根據地創建中的重要一環,掌握地方政權開展抗日工作,得到中共的高度重視,“我們共產黨人,只要機會允許,要當仁不讓地掌握臨時的地方抗日政權”[3]22。1937 年11 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就政權問題做出指示,指出共產黨要以華北最大政黨的資格出面,去建立統一戰線的民主的抗日政權與新的抗日武裝部隊,“在各根據地成立邊區政府、軍區司令部,改造與建立各縣、區、鄉政府”[4]96,并且在八路軍與游擊隊收復的游擊地區亦要重視政權工作,“在河北、河南境內,共產黨是應該積極地正式地參加地方政府各方面的工作”[3]335。為此,中共晉冀豫地方黨組織積極配合八路軍工作團開展工作,發動群眾建立各級抗日民主縣、區政府。

隨著晉冀豫根據地創建工作的推進,各地相繼成立了抗日政權。為了盡可能爭取同盟者參與抗戰,中共在政權組織中堅持統一戰線方針,以期“團結各階層、各黨派、各宗教團體,爭取廣大群眾在我們周圍”[3]152-153??谷崭鶕卣嘈再|區別于蘇區工農政權,是堅持統一戰線方針、實施民主政策的抗日政權。為體現政權性質,在政權組成上中共要求,“人民參加政府的范圍要擴大一點……容納各樣進步分子”[3]128-129。對于參加政權人員,以抗日與民主作為選擇的主要標準,即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員都可以參加政權,工人、農民及小資產階級構成了政權的主體成分,但不拒絕進步士紳、名流、學者等中間力量參加。1940 年1 月,毛澤東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明確抗日民主政權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權。隨后,中共中央就政權建設中的重大方針和政策發出指示,規定政權實行“三三制”政策:在政權組成中共產黨員占1/3,代表無產階級與農村雇農的利益;進步分子占1/3,代表小資產階級的利益;還有不左不右的分子(士紳、名流、學者、中等資產階級、富農)占1/3,漢奸與頑固分子則不能加入政權。[5]同年12 月,毛澤東對蘇北政權組織指示中,再度指明根據地政權應當是“組織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聯合政權”[6]320。按此組成規則,中共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權,政權團結各階層成為各階層的聯合組織,“真正起旗子作用”[7]。在敵后復雜的軍事環境中,為了應對戰爭,需要提升政權行政效率。針對舊有政權形式的弊端,中共對舊政權組織形式加以改造,明確了各級政權的組織職能。其中:村政權作為直接動員群眾、深入法令、實現政策的組織,是縣政權與區政權的基礎;區政權是縣、村政權的聯系紐帶,任務在于幫助村政權具體實現縣政權的決議,并加強村級政權的教育;縣政權為政權領導及執行的單位,任務在于幫助區政權掌握政策,加強區和村干部政策教育,負責上級決議在縣級范圍內具體實施。[5]顯然,作為各級政權的基礎,充實與改造村政權是建立縣、區政權與村政權正確關系的必要步驟。因而,在根據地政權各級組織上,中共著力劃小行政區域,建立單獨行政村組織?!皠澬⌒姓^域可使政權更與人民接近,人民也更便于監督政權工作?!保?]如襄垣縣劃分前有5 個區,51 編村;劃分后10 個區,123 編村。劃小區村后,工作深入,干部多,克服了官僚作風,能接近群眾。[9]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從1941 年開始,日軍發動“治安強化運動”,自上而下配置了道、縣、區、村的一套偽政權系統,強化殖民統治,打壓抗日武裝生存空間。[10]893為了更好貼近民眾服務抗戰,中共認識到有必要對最基層的村級組織形式和職能加以強化,在“政簡民勤,擴大民主,統一領導”原則下,使政權組織形式服從于戰爭、生產與民主。為此,將民意機關與執行機關分設,采取代表會制度,正副村長兼代表會正副主席。村公所大多設民教、抗勤和財糧三個委員會,另設公安員1 人,此外“看小附村之多少,酌設村副若干人”[8]243。此外,還加強村代表會,要求每月開會一次,選舉最有威信的人任代表會主席,使代表會能夠成為集中群眾意見的民意機關,通過代表會來統一推動全村工作。對于村戰爭領導機關指揮部,除原規定者外,另增設政治主任1 人,由支部書記兼任。對于600 戶以上的大村,一是村政府與農會可設黨團,二是公安員設1 至3 人,第三是街的組織不算一級政權,設街長。[11]768,770在臨近根據地的游擊區,政權的組織關系到中共力量的隱蔽和發展,中共以靈活方式創造條件爭取與掌握“兩面政權”。[12]其中,在村級組織上,主要是利用偽組織機構,“除部分編村長協助員是不兼敵偽村政權職務外,其余大部分村干部是與敵偽村政權是結合的”,通過敵人村政權組織系統來落實抗日政府的法令與工作。[13]對于有群眾工作基礎的村莊,建立群眾代表會支持“兩面派”的政權。村長代表偽組織公開岀面,代表會對外保密。

對于兩面政權職能,主要在于領導群眾進行合法斗爭,發動群眾以便組織群眾,并發動便衣武裝斗爭及秘密的群眾武裝斗爭。對敵人的各類任務,采取拖延政策,爭取時間,以便徹底破壞敵人計劃。[14]820至于非維持村政權組織,形式上靈活多樣:一是村政委員會由村長、副村長、抗勤委員、財糧委員1 人或2 人組成,其他委員會一律取消。二是強化指揮部,政權干部應與民兵結合活動,指揮部由村長、武委會主任、民兵指導員與農會主席組成,隨民兵活動并同時做好本村的工作。此外,遇有群眾逃亡的居住稠密區設流動村公所,由副村長與財糧委員依據情況加強管理。[14]883-884如壺關一區為接敵地區,政權組織即分為三種:根據地系村政委員會與代表會;游擊區多半仍用村副與閭鄰制度,有個別村設有各委負責抗日政府工作;在敵占區采取革命的兩面政策,委派一名脫離生產的主村村長來掌握偽組織維持會為抗日服務。[15]

根據地及游擊區政權的組織理念和結構,均體現出鮮明的戰時及統一戰線特質。正如太行區黨委書記李雪峰所言:“革命的抗日民主的政權,是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各階級的聯合政權,是各界各階級及一切人士的觀感所系?!保?]99同時,抗日民主政權的民主特質,亦使其區別于敵對方政權。如在太南,政治形勢極為復雜,存在日、國、共三方三種制度的對立。其中:日軍在占領區實施殖民制度,對民眾殘酷壓榨;國民黨頑固派在統治區行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以專制統治壓迫民眾;中共根據地政權實施民主制度,倡導民主政治。[14]728可見,中共以包容的民主制度相號召,對抗戰動員有著重要作用,是戰爭中淪陷地區的“民主之光”。正如晉察冀政權建設經驗所說的,“三三制的政權是武裝斗爭的武器,是鎮壓敵偽漢奸活動抵抗民族侵略的武器,同時也是在政權中占優勢階級能夠用作階級斗爭的武器”[16]。

二、政權的職能與任務

1937 年11 月,太原失陷后,太行山區各地一度出現軍事和政治真空局面?!耙磺信f的政權都在瓦解……迎面而來的是一個嶄新的時期?!保?]40日軍在其占領的交通線及兩側組織偽政權,企圖迅速控制占領地區。戰敗撤出的國民黨軍也在倉促調整部署,如蔣介石的嫡系主力湯恩伯部移至豫北地區,衛立煌部準備退守黃河。[17]22-23因此,在戰亂地區組織臨時政權是中共的首要任務之一。對于臨時政權所擔負的職責,中共認為應當包括:一是動員全體民眾,參加與支援戰爭;二是武裝民眾,參與自衛和配合軍隊作戰;三是給予人民以集會、結社、言論等自由與民主權利,便于組織民眾;四是實行抗日警備,動員群眾戒嚴,逮捕敵探,鎮壓漢奸;五是實行減租減息及救濟、優待政策,改善民眾生活;六是實行國難教育,訓練教員、學生參加宣傳、教育;七是實行戰時財政政策;八是進行防空防毒宣傳和組織。[3]23-24隨后,中共冀豫晉省委在對直南特委的指示中,進一步說明了政權的獨特作用在于實施賦稅征收時的合法性,“要經過公開名義、政權力量去動員,而千萬不可由武裝槍桿去代替”[3]83??芍?,對于臨時政權的作用,中共對其定位主要在于安定秩序,動員民眾服務抗戰方面。

八路軍進入太行山區后,通過游擊作戰,分兵發動群眾,很快在太行山區站住了腳跟。為了促進根據地的發展,勢必需要借助公開政權來推動工作?!爸挥腥〉谜嗟膱绦袡?,有政權做依靠,才能夠站在行政系統內執行工作?!保?8]5801938 年,冀豫晉省委在建立太行根據地會議的報告中,進一步明確了根據地政權的施政內容:一是財政方面,“革命政府亦有正當稅收”,要求廢除苛捐雜稅,并經統一戰線征收正當捐稅,同時裁汰冗余、肅清貪污。二是經濟方面,在土地、商業及糧食政策上均有規定。三是教育方面,推行教育,提高民眾民族意識。四是民生方面,政府應調節地主與農民關系,保障各方利益。五是維護抗戰秩序,政府要懲治漢奸與組織鋤奸。[3]158-159此外,在臨近根據地的游擊區,政權的作用亦相當重要。游擊區的“兩面政權”,其任務包括與敵斗爭、實施司法管理及懲惡揚善。[12]

具體而言,作為中共領導下的民主政權,根據地政權根據黨的決議、方針來制定和落實政策?!罢呤墙ㄔO根據地的有力武器,工作是在執行各種政策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保?0]742換言之,政權主要在組織對敵、實施民主、改善民生、經濟建設等政策實施上支持根據地的發展和鞏固。

第一,組織對敵斗爭?!皩扯窢幨腔镜闹匾?,搞不住敵人,空談組織建設是不行的?!保?9]太岳區黨的領導人王一新就認為,政權在執行統一戰線與堅持戰爭時有很大作用,主張利用政權幫助工作開展。[18]714-715對政權的戰時作用,八路軍總部、一二九師和晉冀豫區委都認為,“要開展堅持戰爭的工作,政權作用非常大”[3]417-418??芍?,在戰時組織斗爭、團結群眾是政權的重要任務。

1938 年武漢失守后,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回兵華北進攻中共根據地,在軍事上采取囚籠、碉堡戰術,政治上以“治安肅正”大肆掃蕩,根據地面臨嚴峻的斗爭形勢。在與敵斗爭中,根據地政權積極發揮作用。首先,政權向群眾宣傳抗戰的道理,“日寇對我根據地進行連續反復的掃蕩,到處殺人放火奸淫掠奪,使我父老兄弟陷于饑寒之中,父母喪命妻子死亡天寒無衣無食無住”[20],堅定群眾的信心,鼓舞群眾斗志?!罢嗪玫牡胤?,都能領導群眾參戰,支持局面,維系人心;政權壞的地方,群眾驚惶失措,無所適從,工作隨著塌臺?!保?8]564同時,政權還對軍隊提供軍備和武裝支持,武裝游擊隊與自衛隊配合作戰。[3]159如潞城縣政府發出指示,為了幫助軍工建設,要求發動群眾獻銅,多收銅圓、制錢(小麻錢)便利軍隊制銅。[21]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為了攫取戰爭資源,加緊了對根據地的軍事進攻,根據地的困難空前加重。1942 年起,太行區將對敵斗爭作為中心工作,各地相繼開展反“蠶食”反維持斗爭。根據地政權積極貫徹共產黨政策與決議,在對敵斗爭中發揮重要作用。各級政府和大批干部分散在鄉村和民眾共同作戰,如左權第三區村干部戰時帶領群眾對敵偵察,在山溝領導群眾分散轉移。[22]平順縣區村指揮部在戰時確定干部任務,由干部負責掩護群眾,“組織群眾生活,組織當地群眾情報聯絡、分析情報、廣播情報”,形成村指揮與群眾生活不脫節,掌握群眾情緒支持戰爭的良好局面。[23]襄垣縣組織了戰時指揮機構,區組織指揮組,村有工作組,統一力量與指揮適應對敵斗爭。[24]可見,政權的動員和組織堅定了民眾信心,對克服根據地困難、保衛和發展根據地創造了重要條件。[25]

第二,實施民主。根據地政權在制度上開展民主建設,作風上與組織上均體現出民主精神。民主特色成為民眾動員的重要優勢?!罢畱谡紊嫌杳癖娨宰杂?,使之廣泛建立群眾抗日團體及武裝?!保?]159“政權要真正依靠群眾”,為貼近民眾,根據地政權實施普遍的民主選舉。據此,為保障民主實現參政自由,中共晉冀豫區委從政權民選、健全行政會議、建立政權巡查制度等方面做出安排。按照要求,中共太岳區政府積極推動民選村長工作,健全各級行政會議,選舉真正的民眾代表,尊重并執行行政會議的決議。[18]56同時,在改選村長時,將村長優劣和群眾的利益聯系起來,爭取群眾參與,以此選舉真正代表民意、愛護民眾的村長和依靠群眾的政權。[18]715如襄垣第二區通過村選建立了村政代表會,發揚了村政民主集中制,團結了村中各階層。[26]

此外,開展民主斗爭亦是政權民主實踐的重要環節?!懊裰鞫窢帉㈠憻捳喑蔀檎嬲裰鞯摹啤??!痹诿裰髡蜗麻_展政治斗爭,不僅是統一戰線政策下的階級斗爭,還是為實現共產黨政策的群眾斗爭。在“有理有利有節”“一打一拉”的斗爭原則下,政權組織開展民主斗爭,以孤立少數、爭取多數的原則,加強統一戰線建設,團結一致對付敵人,實現“三三制”從政治上與組織上鞏固政權。[10]346-347如潞城政權發動群眾斗爭154 起,參加者達2 萬人以上,四區群眾都能自動起來斗爭,群眾都敢說話,與黨政軍的關系亦更密切,他們說“政府真是給老百姓辦事的”[27]??梢?,政權通過推行民主,貼近了群眾,加強了自身政治合法性和執政威信。

第三,改善民生。民眾是根據地中的主體力量,根據地政權推行民生政策,改善民眾生活,以鞏固和發展根據地。中共晉冀豫區委就要求,抗日政府實施所頒布的各種改善人民生活的法令,是迫不及待的任務。[3]470在豫北,民眾長期處于日偽政權和國民黨頑固派政權的壓榨之下,中共中央北方局就此要求,“凡是政權力量所能達到的地方,首先廢除一切捐稅,反對敵偽掠奪,減輕人員負擔”[28]68。因此,無論是根據地政權抑或游擊區政權,實施民生政策改善民生,是題中之意?!疤貏e重要的是安定民生,發揚民力,力求進步?!保?8]707

為了動員各階級力量參加抗戰,勢必需要合理的負擔政策。根據地政府推行民生改善的首要舉措,在于減租減息政策?!盀橹柟谈鶕?,解除貧民困苦,深入群眾工作,廣泛動員人民參戰,減租減息改善民生實在是頭等迫切的問題?!保?]131,1221940年12 月,毛澤東就兼顧各階級利益做出指示,在地主和農民中應堅持適度原則,既要減輕農民負擔,也應保證地主土地收租權,“不要減得太多”[6]320。

1943 年11 月13 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就減租執行工作發出指示,要求有四:一是依法減租,扶植群眾自己起來積極爭取,“講清楚而不是強制農民無條件執行”;二是依規定訂立契約,不能不訂契約或亂訂契約;三是租佃雙方的糾紛通過仲裁委員會辦理或調解;四是支持扶助赤貧的勞動農民,“一小部分赤貧農民是農村中生活最困者”。在具體實施上,不同地區因地制宜提出了有關不同的要求,一方面保障了農民利益使其積極生產,另一方面保障了地主權益使之放心擴大生產經營為生產運動提供保障。[29]通過組織與發動,根據地減租減息政策得到了貫徹,推動了民生改善。如黎城、平東、臨城、和東、偏城、壺關、黎北、太谷、武安九縣共解決問題13 012 件,其中租佃問題占54.2%,其他土地債務等問題占45.8%。[30]武北二區在減租運動中共解決問題765 件,重訂租約119 件,延長典期或復典共340 件,官地訂約141 件,其他債務、惡霸、訴苦159 件。[31]此外,根據地政府亦積極開展救濟民眾工作。如遼縣政府在救濟工作方面,“1940 年貸款1萬元,借糧1 400 石,募糠1 萬斤、豆餅500 塊、麻餅2 131 斤、救濟糧2 000 余斤。1942 年年關撥糧170 石,5 月撥糧26 石”。[14]851-852

第四,進行經濟建設。財政經濟建設是根據地政權的主要工作?!罢叩木C合的表現,依靠財政經濟政策,這是牽連到每個人的生活的?!保?]735根據地政府設立財政經濟管理處,有計劃地管理經濟建設。經濟建設主要內容有:一是商業貿易。根據地不實行完全的統制政策,但對重要貿易事項要展開幫助、管理和推動;幫助私人貿易,提倡民眾辦合作社;游擊區則禁止必需品往敵占區流通,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政策,禁止敵人對貿易的掠奪。[32]二是銀行管理?!氨WC銀行成為建立根據地工作的核心和心臟?!便y行關系著根據地整體經濟運行,銀行要與工商業發展相結合,并可舉辦或協辦煉鐵、造槍、熬鹽、紡線、造紙等各種工業,爭取實現經濟自給。三是工業生產。推動煤鐵、肥皂、煙草等的工業生產,同時提倡發展手工業。四是稅收管理。征收商業貿易稅、所得稅、土地稅等正當稅收,免除苛捐雜稅。[3]331,322-323

第五,發展文化教育。中共認識到,提高民眾文化水平是提高民眾抗戰意識的主要途徑。政府作為根據地施政部門,負有加強文化教育工作、扶植與指導民運工作、與敵人奴化教育及封建教育作斗爭的責任。[18]571940 年4 月,鄧小平在黎城會議上提出,每縣辦一所兩級小學,晉東、太南每區辦一所中學,收取一些學費,補助貧苦學生。[5]251在黨委和政府的推動下,根據地文化教育得到發展。受學校及社會教育人數為數不少,如遼(縣)東共有55 012人,其中入農民學校的27 686 人,占全人口55.5%;學齡兒童共9 682 人,就學的占72.2%。[5]7221943年,太行區政府將加強國民教育作為年度施政方針,進一步從培養師資、改進小學教育、適當提高小學教師待遇等方面提出要求,以期提高根據地教育水準。

為堅持敵后抗戰的戰略基地建設,針對根據地所面臨的戰爭、生產與建設的多重困難,根據地政權充分發揮自身職能,擔負起組織戰爭、發展生產、教育及改善民生等諸多重要任務。

三、政權的施政效能

中共在敵后堅持抗戰,勢必需要以公開與合法的政權名義動員民眾支持與配合。在中共的領導下,根據地政權秉持統一戰線方針,明確職責與任務,普遍實施民主制度,工作取得很大成績。其中,在民主組織建立、干部作風民主化、民主政策實施上成效顯著,進而改善了民眾生活,提高了民眾的抗日積極性。[33]如涉縣政府的政策法令,隨著群眾運動的發展開始為群眾所掌握,政府和群眾的關系也進一步密切,“政府的統治威信在群眾中大大的提高了!”[34]可見,積極有效的政權建設,樹立了中共敵后抗戰的良好形象。不過,政權運行中仍存在進步空間,“政權的設施與發展不平衡,政府法令的具體實現太微弱,政權對戰爭的領導還很差,就是民運工作,工作的配合還表現不好”[18]167??傮w而言,根據地政權的建設績效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政權改造??谷諔馉幨蔷韧鰣D存的全民族戰爭,為了團結各階層力量,中共積極推行民主制度,改造各級國民黨舊政權。太岳黨的工作檢查報告中就提到,太岳區政權在改革政治機構、建立民意機關、實行民選村長、肅清貪污分子等方面都有初步成績,尤其群眾有了民主教育與鍛煉對參政會議的建立有大的推動作用。[3]398-399在太行區,成績亦較突出。如晉東南地區和順、遼縣、平順、壺關等縣政權,經初步民主改造后,都能夠同情工人運動,積極幫助工運工作。[18]87隨后,山西“十二月事變”的慘痛教訓,促使中共加快了對晉東南舊政權的改造步伐,政權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許多頑固分子與反共分子被洗清了,許多貪污分子被驅逐了,許多為合法主義所凝固而喪失階級立場的‘先生們’也被調換了”[5]110。如遼縣1941 年8 月村選,68村參選者23 895 人,占總人數的68%,選舉結果為:村選代表共2 211 人,成分中工人9%、貧農42.5%、中農40%、富農7%、地主3%、商人1%。村政委員成分為:工人4.3%、貧農35%、中農46.5%、富農13.1%、地主4%、商人4%。[14]851又如壺關村政改造中,群眾用民主方式罷免了壞干部,選出自己的組織和領導,主村會議會報制度得到健全,每月都能檢討布置工作,村長主任經常深入副村督促檢查工作,并按時向區作報告。[15]可見,工農分子和進步人士等先進階層被吸收到縣區政權中去,民主的新制度得到建立;同時,政權貼近民眾,積極開展民生改善工作,群眾對政權的觀念有了好的轉變。

其二,政權的組建。身處敵后殘酷的戰爭環境,中共在戰爭中建立了從邊區級至村級一整套政權機構,并建立了強固的系統領導,政權具有能夠適應戰爭、服務于戰爭的經驗與能力。太行區黨委認為,政權組織功效不論縱的與橫的方面,組織的戰斗力量都能夠達成其所擔負的工作任務。尤其是民財建教、司法公安各個部門的組織與工作,對完成如財糧征收、保證軍隊及行政的需用、災荒之時的救災度荒和生產工作都作用重大。如政權在新開辟的豫北地區調動成百的負責干部,抽出數百人的突擊力量,支援新區建設。經過持續不斷的組織建設,根據地政權建立起了獨立的干部制度,培養和鍛煉了一批骨干干部。在主要的工作環節上,一定的崗位均有一定干部來擔任。如太北6 個專區,干部可以做到自給。[35]又如遼縣建政后村政委員會普遍建立,有1 324 人管理村政,其中工人占3.6%、貧農占35%、知識分子占9.02%、中農占34 %、富農占11.2 %、地主占1.08%、商人占0.9%,黨員只占27.9%,政權的民主組織形式已然呈現。[5]718

其三,政府行政作風的改善。貫徹群眾路線發動群眾后,政府工作逐漸走向深入。如晉東南各級政權干部工作上已有些改變,干部對群眾問題的了解、認識和關心有顯著的進步,逐漸克服了過去政府的“衙門”作風。[36]壺關常家池的群眾運動中,政府切實照顧了群眾利益,老百姓即這樣說:“今天的縣政府與咱老百姓成了一氣”[37]。尤其是經過三次的簡政,建立了新的政府工作制度,政府與群眾的關系進一步密切了。如1943 年日偽軍對根據地的進攻空前猖狂,加之遭受自然災害,各級政府依靠群眾,先后戰勝了困難,堅持了斗爭。[28]25-26可見,由于政權民選與“三三制”執行,政權工作有了明顯進步,與群眾關系有了改善,政權的組織力和執行力提高了,對經濟和公安部門領導亦有加強。

盡管如此,政權在建設和政策實施方面尚顯遜色,仍然存在進步空間。一方面,在政權組織方面,如左權縣政府對群眾所發生與存在的問題了解非常之差,“只是坐機關做工作,形成脫離群眾”[38]。壺關政權干部對業務學習一貫忽視,“好多同志不愿研究法令政策,以為這是老一套的行政命令”[37]。另一方面,政策實施上,“改善民生,一般說還做得不夠。有些地方似乎把改善民生與抗日隔離起來了”[3]553。政權不善于依靠群眾,實施抗戰法令工作有與群眾脫離的現象。[18]26如壺關一區在執行減租減息政策上,未對群眾深入動員,只是單純地用行政命令去執行,使主佃雙方不了解土地政策,出現了明減暗不減現象,群眾未發動起來。同時,減租方法多樣,或者只單純進行減租,忽視債務關系。[15]政策執行不到位,對敵斗爭及根據地建設都有不小的影響。尤其在混亂的戰爭環境里,政權工作受到了不小的考驗,一些地區縣級政權表現不好,影響根據地黨政軍民力量的發揮。[18]548對此,中共推動政權檢查和執行政策,以保證政策的切實實施,主要做法有三:一是大量翻印政策法令廣為流傳,向民眾解釋政策法令的內容,民眾據此監督執行。二是加強干部動員與教育,聯系實際情況解釋工作原則,反對教條主義。三是執行政策法令要自下而上發動群眾斗爭。[14]238如涉縣政府要求開展整頓三風運動,克服干部思想上作風上的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轉變干部思想,恢復工作情緒加強群眾觀念。[34]

四、結語

“七七事變”爆發后,八路軍挺進太行山堅持抗戰,在根據地組建抗日政權成為急迫要求,“只要機會允許,要當仁不讓地掌握臨時的地方抗日政權,執行抗日救國的革命綱領”[3]22。由于根據地所處國、共、日三方力量博弈的特殊環境,中共認為根據地政權應實施統一戰線方針,以聯合各方抗日力量,進行政治改革與有益于抗戰的工作?!艾F在的政權,是執行抗日民族自衛戰爭任務的杠桿機關,它同漢奸的政權是對立的?!保?0]502

作為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權,區別于日偽政權、國民黨頑固派政權,以抗日民主和改善民生為政策導向,執行貫徹對敵斗爭、改善民生、實施民主等任務,是中共在敵后堅持抗戰的重要輔助力量?!包h靠政權組織全面斗爭,政權占領自己的崗位,發揮自己的權力?!保?0]295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抗日根據地政權實施進步的社會經濟政策,推動根據地社會革命性地轉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由此,抗日民主和為民服務成為根據地政權的顯要標志。

全面抗戰時期根據地政權的施政狀況,為中國共產黨積累了局部執政的歷史經驗。此后無論是解放戰爭時期抑或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將為人民服務作為各級政府的根本宗旨。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不論政府職能怎么轉,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不能變?!保?9]15民主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思想及實踐,業已成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汲取民主革命時期有益的歷史經驗,深入發掘其內在的紅色價值,對于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大有裨益。

猜你喜歡
政權根據地抗日
抗日小英雄楊楊
黨的七大擘畫建立新型國家政權的藍圖
彭明治馳騁抗日戰場
閩北革命根據地從這里走來
抗日英烈馬威龍
太行山第一個蘇維埃政權
中共根據地反纏足依據的演變(1928—1949)
馬士英與弘光政權
徐向前重視川陜根據地有線電通信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