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國時代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呈現樣態和實踐遵循

2023-03-07 04:47
晉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數字化數字政治

周 偉

(晉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晉中 030619)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宏偉目標和戰略安排。黨的二十大報告立足于當代中國現實需要,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明確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主題,作出了到21 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實現了社會發展目標由“全面小康”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性轉變和提升?;谶@一時代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生命線”和重要法寶,以“數字化”存在形式的變革為邏輯起點,逐步實現了自身發展形態的全面轉型。

一、強國時代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邏輯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觀念性存在,是社會上層建筑的必要構成,長期以來在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居于“傳家寶”“生命線”的重要地位,發揮著引領政治方向、凝聚人民力量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等重要作用。在新階段新征程,進一步提升人民美好生活質量進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接力奮斗的新目標。在實現這一目標的社會發展全局中,科技創新居于核心地位,推動著社會發展實現了數字化轉型,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事業的推進業已發揮著戰略性的支撐作用。這一社會客觀存在的變化迫切地要求教育步入數字化發展形態,從而以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態這一社會上層建筑的變革適應社會存在的發展,這已成為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客觀現實: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內含著科技強國建設的要求。在新時代,伴隨著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借助5G、AI 和XR 等技術實現數據之間的無縫鏈接。由此,虛擬與現實交融、人工與智能結合,促使人們參與到場景切換所帶來的沉浸式體驗中。在這一體驗中,人們的社會生活面貌得到了技術支持下的全面勘察,其對于人們各類生活需要、訴求等的準確收集,為政黨體察民情進而制定方針政策等提供了客觀參考。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中國共產黨聯系和服務人民的政治手段,在數字技術的驅動下實現了自身的數字化轉型,呈現出強國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內在訴求和必然趨勢。

一方面,數字環境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一體化。具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以數據為核心,在引入強算力的基礎上能夠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及其規律進行精準把握,在經過數據追蹤、整合與分析后,個體思想和行為的變化外在地呈現為數據變化。在技術賦能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發起、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等環節的一體化特征更為突出。這是因為在大數據、算法等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教育主體能夠即時體察教育對象的思想變化趨勢,精準有效地把握教育對象的需求及其變化,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目標和內容,并在教育活動完成后進行科學的評估。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密切了教育活動中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是一系列構成要素協力合作、共同作用的結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數字化轉型通過技術驅動,發揮信息、技術和網絡疊加的總體效應,能夠在特定價值的引領下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這與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二)當前任務: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有學者指出,現代化是一個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在內的綜合發展進程,中國式現代化是涵括社會發展各領域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基本內容,蘊含著實現社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價值意蘊,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導向性特征,滲透、貫穿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全方位、各領域和整個過程,在價值目標上與中國式現代化一同將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最終目標,二者具有高度一致的價值取向。與此同時,二者的密切聯系還體現在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引領政治方向、匯聚思想共識、激發精神動力等政治功能,使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成功實現均離不開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助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16。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形態,內含著助力實現這一中心任務的使命?!蛾P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是推動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保?]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特殊的治理活動,已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開展“中國之治”的重要途徑,其在數據和信息等的儲存、整合和匹配上具有的技術優勢,能夠最大限度地為黨的治理實踐提供理論支撐、價值引領和聯動機制。與此同時,伴隨著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的轉換,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態和內容等也將得以不斷地完善等等,由此彰顯出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之于推進國家治理、實現更高政治目標的價值理性。

二、強國時代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呈現樣態

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有其特定樣態,以此表征著自身的本質和特征。在強國時代,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其生成到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衍生出豐富的呈現樣態,對其進行全面的闡釋有助于總體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進程,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其內在優勢。

(一)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準化樣態

思想政治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準化素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有其標準化要求。當前,在云網融合的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數據+”和“算法推薦”的加持下,實現了教育全過程和全要素的數字化轉型,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創新發展。然而,在海量數據信息的裹挾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所運用的數據資源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卻難以保證,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消極影響。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在2022 年11 月底出臺了《教師數字素養》標準,明確了教育者運用數字技術優化和變革教學活動的認知、能力等評價標準,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借助數字和技術優勢提升教育能力和水平提供了規范和依據。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可通過對不同社會群體的一般性需要和特殊性訴求、個體需要和普遍需要進行多維的數據甄測,把握不同社會群體對黨執政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的需求及其特征并對之進行概括、凝練和提升,進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打造出滿足不同社會群體切實需要的智慧育人服務模式。在此基礎上,將智慧育人理念、方法和技術融入群眾思想政治教育的數字化探索實踐全過程,凸顯出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便捷性和普惠性,助力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這一過程通過采用跨界聯網、協同共進的育人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明確的方向指引下實現了與智媒體的深度融合,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標準化發展的領域,提升了其深度。

(二)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化樣態

精準化樣態是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存在樣態,對于提升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效能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精準思維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在區域間均衡開展分類施教、打造教育特色,以及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等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從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進路看,數字技術的精準引入能夠有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改革難點的攻克。具體來說,“精準化”與“數字化”的存在均以數據為前提,二者功能的發揮均離不開對大量數據信息的占有,這是二者利用技術優勢實現智慧聯動、精準預測的必要前提。由此可知,“數字化”賦予了“精準化”的實現以必要的技術支撐,“精準化”直接呈現著“數字化”的功能。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唯有準確解析教育對象之間的具體差異,精準預判不同教育群體的需要、期待和要求,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資源和問題上實現優質供給、智能匹配和有效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對貧困區域困難人群的精準發力,以此體現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特性對于建構數字教育體系高質量品質的積極作用。

從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看,數字技術的精準引入有助于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和發展的成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數字化發展進程中,通過打造“數理文明”和“數據智慧”,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改造和功能升級,是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可預見的發展趨勢。進而言之,在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場域中,教育的對象、目標和手段等均被印上數字技術的底色,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真正實現了可感知、可計算、可協同的運行機制,由此建構起思想政治教育精準化發展理路,彰顯出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

(三)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數智化樣態

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對社會各領域和社會就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這一過程中,“數智化”概念伴隨而生成并不斷發展。對這一概念的把握,是闡釋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樣態的基本前提。具體而言,“數智化”不同于“數字化”,兩者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對技術的推崇是“數字化”的鮮明特征和顯著優勢,崇尚應用則是“數智化”的重要取向。由此可知,盡管二者的出發點和根本目標不同,有著完全不同的指向,但二者均以數據為基礎的相同點,構成了數據整合分析與智能決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完整過程,可見“數智化”和“數字化”有著密切的聯系。

在新時代,數據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已使其成為新型的社會生產要素,繼而在戰略意義上上升為影響人類存在與發展的重要資源。就教育領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數字化轉型與數智化升級是這一時代背景下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其有著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所不具備的社會功能和現實意義。具體來說,數字時代的海量數據及其規?;牧鬓D,為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優勢。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發展過程中,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貫穿于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和每一環節。譬如,在教育環境的優化上,可通過數據生態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進行總體性的評估與解讀,破解育人實踐中的薄弱之處,進而協調數據供需實現教育資源與供需的平衡,推動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層次發展;在教育本質的把握上,明確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數字技術、數據信息、教育活動的智慧聯動實踐活動;在教育手段上,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對數據的有效轉化,有利于打造、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數據文明;在教育目標上,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過轉化、再生數據資源來實現數字智慧育人的目標,均體現出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數智化樣態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改革提供了強大動能。

三、強國時代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遵循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社會發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黨的二十大在肯定這一歷史性成就的同時,清醒認識到前進征程中仍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較大等諸多問題。破解當前社會經濟領域存在的各種風險和問題,以此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多重訴求,必須借助思想政治教育這一黨開展群眾工作的傳家寶的新形態。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凝心聚力、激發群眾精神動力和引領群眾實踐方向的教育新形態,要在新征程中繼續發揮其強大政治功能,首要的是厘清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問題、基本規律。

(一)厘清“術”與“道”的關系:實現數字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

“講好思政課不僅有‘術’,也有‘學’,更有‘道’?!保?]換言之,單一的治道和治術均存在著其自身難以突破的局限性,“‘術道合一’是突破治道和治術局限的融合發展”[4]25。數字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必須處理好數字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問題,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發展的必要性前提。

一方面,基于社會結構的理論認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數字技術是生產資料的新型要素,屬于經濟基礎的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上層建筑中的政治活動。數字技術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關系的形成和調和,遵循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規律。另一方面,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體角度,數字技術是作為外部因素與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鏈接的,其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必須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部環境來體現。這就啟示我們,必須在遵循社會基本矛盾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本位認識和規劃思想政治教育的數字化發展。這是因為,在數字時代,經濟基礎的不斷發展必然沖擊上層建筑,進而引發社會意識形態的滲透性、總體性變化,從而誘發上層建筑的消解和斷裂。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履行社會上層建筑防御技術帶來社會沖擊的政治手段,能夠有效甄別和阻止數字技術對人的精神世界、思想觀念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意味著,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不是把數字技術作為教育評價的指標,而是注重秉持批判性的態度,發揮并力避數字技術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優勢和局限性,實現二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的結合,由此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和數字技術的主與次、本與輔的關系問題,“使傳道之術更加符合人們的接受需求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規律”[5],從而實現數字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

(二)明辨“術”與“人”的本末:以“人本”原則解構“物本”意識形態觀念

強國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又一階段,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是這一時代的顯著特征。然而,在數字技術為人們帶來生活便利、提升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一系列的社會異化現象也隨之產生,集中體現為數字技術對人的馴服。這是因為,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數字技術內含的工具理性逐漸衍生出現代社會的文化特征和思維模式。譬如,以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等為典型體現的行為趨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們對于事物的批判性和主體性態度,人與數字的矛盾由此開始顯現出來。對此,有學者曾直截了當地指明,技術邏輯已演變為統治邏輯。簡而言之,在現代社會,數字技術并非無立場的中性產物,而是資本統治的手段,其政治目的“早已包含在技術設備的結構之中”[6]45。有鑒于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既要積極而合理地適應和利用數字技術,在教育活動中開展數字素養教育,不斷提升教育者的技術知識、素養和能力,同時又要警惕數字技術潛存的對人的窺探、束縛和掌控的風險,切實做到“人選擇數字技術,數字技術服務于人”,在思想層面不斷提升人們的主體意識,幫助人們擺脫數字技術的束縛,使數字技術的發展致力于人的全面發展。

(三)實現“虛”與“實”的結合:構建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態

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是虛擬與現實相融合的育人新模式。從長遠來看,其生成和應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具有不可逆的里程碑意義。因此,以數據和數字技術為驅動要素,打造虛實相融的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態,是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其對于營造虛擬和現實彼此支撐、相互融通的教育場景,借助教育主客體、內容、過程和途徑等提升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有重要價值理性。

為突顯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及其虛實相融的特征,就要明確數字化技術應用于教育活動過程中的虛擬現實、混合現實等技術手段,并不是獨立于教育活動的技術場景,而是融通虛擬和現實的橋梁。它使虛擬場景與教育活動相互激發立體呈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敘事樣態,從而建構出沉浸式育人模式。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所構建的育人模式,并非刻意于追求虛擬場景所達成的淺層次感官刺激的體驗,而是以實現主與客、史與今、靜與動的多重融合為目的,通過發揮增強數字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的交互性、開放性、扁平化功能,進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調動和激發全體社會成員積極投身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實踐。從這一意義上說,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生態虛實相融的特征,突出了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交互式和雙向性互動的高度重視。具體體現在,在以革命歷史檔案資料為紅色資源的數字化場景中,教育者借助多維立體的教育場景打破了說教式、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壁壘,真正實現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鏈接,并將虛擬體驗轉化和上升為受教育者改造自身社會生活的動力,有效增強了其對于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和踐行。

猜你喜歡
數字化數字政治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政治攀附”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答數字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