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協同背景下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建設思考

2023-03-08 15:54倪小芳
科技風 2023年5期
關鍵詞:工業互聯網專業建設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智能制造中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已成為實現國家及地方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的建立是解決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中面臨的人才短缺問題的關鍵措施。我校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建設,通過走訪調研蘇州工業園區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改造企業以明確專業建設定位,以培養更多高職層次能服務地方與國家的工業互聯網應用技術技能人才為導向,思考推動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開展課程體系改革與課程建設,推進實訓基地建設,從而開展職業教育改革。

關鍵詞:產教協同;工業互聯網;專業建設

一、高職院校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建設背景

(一)國家及地方對工業互聯網的戰略需求

工業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近年來,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紛紛推出各類先進制造業發展戰略,積極將信息技術引入制造體系。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轉型升級。工業互聯網是智能制造的關鍵載體,是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融合應用的產物[1]。我國工業制造企業智能化生產管理系統需求旺盛但普及率低,部分企業智能化生產管理應用仍停留在可視化描述與監控診斷層面,無法滿足制造企業信息化智能化生產管理的迫切需求[2],所以進一步的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十三五”期間,蘇州工業園區提出了“2(電子信息、裝備制造)+3(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1(高端服務業)”的產業規劃。在政策推動下,蘇州工業園區政府大力促進信息化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全面布局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以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構建起由制造業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服務商以及各類協同方為參與主體的“3+X”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生態圈,全力支持園區制造業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作為高職學校,需要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開發新專業來對接區域支柱產業之一的電子信息和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二)產業升級對工業互聯網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隨著蘇州工業園區全力助推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工業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改造將相繼落地。工業互聯網生態企業將需要大批愛崗敬業,既精通信息技術又懂制造業的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為制造業“智改數轉”及未來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運作服務。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發布的《工業互聯網產業人才崗位能力要求》,工業互聯網的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網絡、標識解析、平臺、工業大數據、安全、邊緣計算、行業應用、運營等八大領域,涉及了四十余個主要崗位,人才的需求量巨大。

職業教育承擔著為企業培養急需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而蘇州目前極少有五年制高職院校開設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如何規劃建設工業互聯網應用新工科專業,從而培養出應用型、技能型工業互聯網高層次人才,顯著提高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解決工業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所導致的技能型人才短缺狀況,更好地支撐新一代智能制造中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是迫切需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二、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建設定位

(一)專業建設指導思想

根據《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辦法(試行)》精神,五年制高職專業設置需以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為導向,調研企業需求,依托行業,融合市場,促進學生未來就業,建立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主線,強化學生技能操作訓練,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我校建設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需針對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需求,圍繞區域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主動適應智能制造和產業變革,走上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創新特色之路,滿足行業企業對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時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將本專業建設成為適應園區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五年制高職專業,實現本專業的可持續發展,以賦能蘇州工業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本專業的初衷。

(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工業互聯網是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產物,隨著對蘇州工業園區工業互聯網生態企業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入,發現企業對應用型崗位的需求呈現出工業制造業與數字化復合、網絡與應用復合、知識與技能復合等多維度的要求,需要員工愛崗敬業、踏實在企業一線工作并持續學習不斷進取。因此,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適應蘇州工業園區工業互聯網應用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三、對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建設規劃的思考

針對國家及地方對工業互聯網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的戰略需求,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根據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建設定位,將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改革及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幾方面展開思考,以學校和企業協同的方式改革創新,探索專業建設路徑。

(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思考

工業互聯網發展帶來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使人才的培養過程與企業需求密切相關,需由校內外各方互動,共同參與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3]。需要明確蘇州工業園區智能工廠改造、數字化轉型實際對人才的用工數量、崗位需求,從服務園區、自貿區企業需要的人才培養角度出發,細化崗位工作職責,梳理崗位所需知識和技能,探索理實一體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同時通過召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及企業專家組建的論證會,進一步論證專業教學計劃、人才培養規格的科學性、合理性。

通過走訪企業調研發現,工業互聯網人才缺乏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工業互聯網提供者,缺乏大量精通工業互聯網研發、銷售、服務、管理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工業互聯網應用者,企業同樣缺乏精通工業互聯網使用、維護、管理的人才。這種情形對工業互聯網落地帶來非常大的挑戰,因此,專業人才培養必須不斷拓展專業方向,堅持專業持續發展。查閱資料和企業調研發現,工業互聯網對OT(運營技術)、IT(信息技術)領域復合型人才,專業技術、企業管理等多層次、多維度的人才需求量較大。工業互聯網應用崗位涵蓋了工業網絡工程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研發工程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系統集成工程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平臺開發工程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APP開發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維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安全工程技術人員等崗位[4]。

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要積極與蘇州工業園區工業互聯網生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落實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實踐,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與區內知名工業互聯網類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實現資源共享共用,并將企業課程、企業技能鑒定等與學生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除了關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提高學生政治思想水平,注重課堂與實踐相銜接,專業課與思政理論相結合,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水平,推進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創新人才培養評價方式,實現評價方式多元化,廣泛吸收學生、家長、行業企業多方面的質量評價體系,制定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

(二)師資隊伍建設思考

工業互聯網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應用場景,其應用技術人才需要“精信息、懂制造”的復合型知識技能結構,這使得本專業教師需要有更高的專業能力及一定的工業互聯網應用現場過程實踐經驗,教師團隊組建需要跨專業融合,打破專業間隔離[5]。針對現有的專業課程教師情況,師資隊伍要選擇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校內跨界、校外鍛煉、校企合作進行專業能力建設,并引入合作企業的工程師任兼職教師實現專兼職教師融合。

鼓勵教師通過自學、培訓、進修等多層次多方面的學習,加強師資梯隊建設,實現知識跨界、學科跨界。以制度保障教師每年至少到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的企業鍛煉兩個月,進一步了解產業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要求和技術技能需求。通過現代學徒制、企業學院建設,引進和聘用企業工程師、高水平專業人才參與技能教學,優化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師資隊伍結構。建立學校老師和企業工程師結對關系,培養教師的工程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強化教師“雙師”素質的培養。培養專業帶頭人和核心課程負責人,建立起完善的教學師資梯隊。

推進制度化促進教師的教科研活動,研究和探索先進的、適合新工科的新型教學策略與方法,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鼓勵教師申報專業相關課題,發揮教師的專長,開發教學資源,使教師在產教協同培訓中的所知所學沉淀下來形成成果,并積極做好專業相關成果應用推廣工作。鼓勵一線教師與企業骨干開展橫向課題研究,鍛煉隊伍,提高業務,促進教學,服務社會。

(三)課程體系改革及課程建設思考

貫徹《省教育廳關于推進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進行課程建設,聚焦課堂教學,建立“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任選課程+其他教育活動”的課程體系。工業互聯網應用過程需將信息傳輸與物理生產等多個領域的各種技術綜合起來運用,同時對人才專業素質、職業素質等核心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需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場所、教學隊伍、教學時機和教學方式六個維度出發,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6]。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普遍開展項目教學、情景教學、模塊化教學,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中廣泛推廣產教融合下的“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實踐探索,結合學生在知識、技能、素養等方面的學習結果,完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和學生發展。

依托產教融合,遵循“注重基礎、強化訓練、加強綜合、培養能力”的原則,積極構建與理論教學、社會服務、就業創業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進教學內容與教材,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開發模塊化、系統化的實訓課程體系,完善“課證賽”綜合育人機制,及時更新教學標準,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典型生產案例納入教學內容[7]。把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證書所體現的先進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積極開發建設地方特色教材、行業適用教材和校本專業教材。推行“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提高崗位適應能力。

修改課程教學大綱,組織課程教學資源,編著適應培養目標和滿足教學大綱的新型教材。組建課程開發團隊制定工業互聯網應用、智能裝備基礎、工業管理軟件應用、工業互聯網安全等多門專業課程的課程標準。開設工業以太網與現場總線技術、工業數據采集與標識解析等課程,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就業可塑性。模塊化課程主要加強各模塊核心課程的難度和實際應用性,引入企業真實項目,以縮短與實際崗位的差距。開發電工工藝與技術訓練、工業互聯網網絡運維實訓、工業互聯網綜合應用實訓等校本教材,結合學校、學生、企業實際,做到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教學實踐。

(四)實訓基地建設思考

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以實踐教學為核心,本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環節。實訓基地建設應立足信息化技術,緊跟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現狀,著眼工業互聯網產業鏈的需求和人才培養的需求,緊密圍繞工業互聯網的關鍵技術和最新技術進行建設。故實訓基地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以“任務引領、項目驅動、創新教育、服務社會”為宗旨,建設集“教學、實訓、體驗、創新”于一體的工業互聯網實訓基地,突出智能化制造能力,與工業制造環境相適應的實踐教學平臺。

我校積極推動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實訓基地,與區內知名企業通富超威半導體有限公司等企業深度合作,讓企業在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實訓基地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創造更大社會價值,讓企業在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培養人才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方面起到引領示范效應。雙方共建產業(企業)學院,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共用,為在校生培養和后續接力培養創造條件,提供平臺。

圍繞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實訓基地服務功能定位,對校內原有實訓室資源進一步整合與提升,圍繞專業建設的要求進行升級改造。同時加大課程及課程資源開發力度,總體設計工業互聯網應用實訓基地,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新建工業互聯網實訓基地,涵蓋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維、網絡互聯集成、設備數據采集、標識解析服務、APP應用、安全防護等內容,并力爭打造成區域公共實訓基地,擴大服務覆蓋范圍。

結語

綜上所述,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建設,離不開“產”與“教”雙方的價值共識,只有充分了解產業需求,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打造知識結構復合、教學理念先進、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師隊伍,建立“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場景,構建全面的課程體系,通過產教融合,以專業技術應用場景作為實訓基地建設的切入點,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建設。

參考文獻:

[1]鐘志華,臧冀原,延建林,等.智能制造推動我國制造業全面創新升級[J].中國工程科學,2020,22(06):136142.

[2]吳文君,姚海鵬,黃韜,等.未來網絡與工業互聯網發展綜述[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7,43(02):163172.

[3]葉春曉,朱正偉,李茂國.融合創新范式下的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5):6570

[4]趙敏.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六個支撐要素——解讀《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J].中國機械工程,2018,29(08):10001007.

[5]高迪,申林山,張立國,等.基于協同育人的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路徑研究與探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05):110112.

[6]徐開元,何玉安.智能制造技術架構及其應用型本科課程體系的建設[J].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2017,34(04):317320.

[7]陳克香,趙宇明.基于課證賽深度融合,中職物聯網專業教與學的規劃與實施[J].福建輕紡,2021(06):4042.

基金項目:蘇職學會〔2022〕5號,蘇州市職教學會部省共建都市圈項目研究課題“產教協同工業互聯網應用專業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研究”(課題編號Szzjlx202169)

作者簡介:倪小芳(1982—),女,漢族,江蘇蘇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猜你喜歡
工業互聯網專業建設
工業互聯網推動工廠網絡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對智能制造內涵與十大關鍵技術的系統思考
引企進校實施項目教學新載體
淺談職業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作用
高職院校新開設無人機專業的探討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內容探析
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互聯網+”的三個重要發展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