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對高職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

2023-03-10 03:13薛濤
互聯網周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學習行為移動互聯網高職學生

薛濤

摘要:伴隨移動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移動設備已變成人類生活、學習中的貼身利器,而通過移動終端接收資訊、娛樂、社交等已成為年輕群體最常見的生活必需,特別是對于高職學生群體而言,移動互聯網正在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模式與生活方式。目前,針對移動互聯網對普通高校影響的探討,大多聚焦于對大學生在文化活動、上網沉迷、生活模式等方面產生的影響。關于移動互聯網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行為方面的作用,還缺乏全面和系統的研究。本研究力圖通過全面而完整的資料,研究移動互聯網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行為方面的作用,并對高職院校教育研究提出全新的觀點,在移動互聯網語境下,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課堂模式的革新提供一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高職學生;學習行為;影響

引言

2022年8月31日,國家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50次《國家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秷蟾妗分兄赋?,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數量約為10.51億,網絡普及率達74.4%;短視頻用戶規模上升情況較為突出,達到9.62億,比2021年12月上升了2805萬,占網友總體的11.5%[1],而6~19歲網友數量達到1.58億,占網友總體的15.7%。

為了更好地指導青少年合理健康地使用網絡,共青團中央持續三年發布了《全國未成年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為青少年上網保護提供了參考。據調查數據顯示,高職院校學生是移動互聯網重要的用戶群,移動通信終端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日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大學生們利用手機設備連接移動網絡,進行信息溝通、情感交流、休閑娛樂等。這些互聯網活動給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行為帶來了巨大沖擊,也受到了國內有關專家學者的普遍關注。高職學院內部教師間,已經通過手機等互聯網終端,初步達到了無障礙交流。高職學生思想較活潑,對網絡學習積極性強,也愿意自主學習,但對網絡工具的利用率不足,尤其是對知識網絡與學術論壇的重視程度不夠[2]。

本文以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行為為切入點,從微觀角度深刻認識高等職業教育,挖掘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探尋解決方法和對策,進而更好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運用數據論證的方法,使結果更具有科學性和準確性,進而將高職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當今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探討移動互聯網對高職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及對策。

1. 移動互聯網下高職學生學習行為的主要變化

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作為支撐獲取知識信息的手段,使得信息的生成、儲存和傳遞的模式產生了巨大變化,因此教育思想和方式的轉變刻不容緩。隨著電子信息化的存儲要求,信息商品化的出現,學習不再神圣,知識的記憶也不再重要,主要是怎樣迅速地發現并獲得必要的信息。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利用網絡查找某課題所要求的所有網絡信息并進行復制粘貼,以此來應付老師所布置的課程作業,這不但銷蝕了學生的獨立復習能力和創造性,還使學生思維枯竭。從另一個意義上講,這也是一個學業的不端行為。當然,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既極大地豐富和激活了知識資源,同時又極大地推動了知識空間的轉換。

綜上所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出現嬗變,對這一嬗變的研究和評價,以及提出合理的對策措施,便成了一項緊迫的教學問題。高職職業教育既是中國職業教育的最高階段,同時又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主要部分,在我國整個高等教育結構中具有獨特作用。高等職業學院(高職)則是我國從事高等職業教學的主體,目前全國共有1200多所高等職業學院。在當今信息時代,高職專業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移動網絡的干擾與威脅。這些因素之間既有正向積極的正面影響,又有負面的消極影響,因此對于前者需要引導和利用,而對于后者則需要抑制和避免[3]。

2. 移動互聯網對高職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

2.1 調查與結果

2021年12月,在網上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278份,回收率為92.6%,并利用SPSS工具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調查表明,所有高職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手機,其中約98%為智能手機,4G上網手機的持有數量較多,為85%。手機開機情況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學生的手機絕大部分時間處于開機狀態,全天24小時開機的占到72%。由此可見,學生對手機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對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頻繁程度進行調查,所有調查對象均表示每天都使用手機,其中約85%的大學生表示每天使用手機較為頻繁??梢姛o論是用于交流聯絡,還是信息瀏覽等,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必需品。有72%的大學生經常使用手機登錄QQ和微信,另外分別有40%多高職學生常利用手機查詢相關資料[4]。

2.2 積極影響

移動互聯網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移動網絡的廣泛應用可以促進高職學生獲得學習資料的渠道擴展,并為其提供了表現自己興趣和互動溝通的平臺,以及“互聯網碎片化教學”增加了對大學生專業知識的消化吸收。過去,大學生基本上通過老師及書本獲取內容,查找信息往往只有在圖書館才能進行。由于高等教育招生人數迅速擴增,各院校圖書室資料也非常緊缺,壓力巨大,而且圖書館過了下班時間便會閉館,使得不少大學生很難及時檢索到所需信息,而移動互聯網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數字圖書館的問世,大學生們不但能夠更便捷地找到自身所需資料,而且還能及時掌握國內外重大活動和學院的重要事項安排。

2.3 負面影響

移動互聯網是一項尖端的復合科技,正對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其中包括學生教育。移動互聯網對學生學習活動產生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而且也不難看出這個影響的雙重性,有正向的或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反向的或消極影響。這需要正確面對與闡明,同時又必須提供合理的解決措施。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一個主要的高教類別,移動互聯網對學生學習活動產生的負面影響在高職學校同樣存在。研究發現,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廣泛持有移動電子設備,但出現了課堂觸屏比例較高、對移動網絡依賴性強等問題,而學生對移動電子設備的依賴性主要是出于社交需要、獲取信息要求與休息娛樂需要等幾個方面的因素。

2.4 利用互聯網有效學習的途徑

形成這些影響的主要原因,除了技術本身的影響以外,還有校園管理和高職學生自身方面的影響,所以應該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干預。首先,在學校管理方面,要提升高職學生的互聯網技術素養和對信息的甄別能力。教師須運用移動網絡資源進行更有效的課堂教學創新,以及利用文化教育活動調節學生的學習生活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應用和遠程教育,所有人都能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從任何書本里入手學到各種課程。除此以外,學習者還能自行掌控課程時間,同時老師可以結合線上或移動教育的網絡平臺,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手段遠程了解并管理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課堂時間控制的問題。學習者則須采取自主約束,減少對移動互聯網的過分依賴,通過進行深度閱讀補充碎片化學習的缺失,并運用移動學習技術,來豐富個人學習空間等舉措,實現必要的自主干預。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時期的教學改變,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影響下的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等,是一項正在敞開的科學研究范疇,因此必須開展更廣泛而系統的研究。

3. 解決途徑

3.1 家庭教育的引導

將家庭教育作為對高職學生學習行為影響的重要因素進行剖析。政策的改變、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新一代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手段與以往大相徑庭,這也導致高職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與之存在極大相關性。在此研究基礎上,探索家庭教育引導途徑以合理運用上述研究成果,把不利因素轉換為有利因素,從而利用互聯網來改變高職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將為教育改革指明未來的方向。通過家庭教育的引導,借助移動互聯網,努力形成豐富、全面與快捷的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充分發揮高職學生愿意主動學習的優點,并通過資源共享、互動學習來提升高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進一步拓寬網絡教學視域[5]。

3.2 互聯網平臺的正確應用和學校引導

高職學校應借助互聯網平臺,在硬件投入方面,建設電子閱覽室與電子文件信息數據庫,進一步完善校園學科與專業網上知識數據庫建設工作,使學習者能夠有針對性地查找有關信息,從而方便、迅速、有效地掌握移動互聯網知識信息。當然,對于移動互聯網學習,高職學校必須重視學生學習行為的養成,尤其是對班主任也要做到監控、指導,并結合高職學生在互聯網學習中的突出現象,積極指導高職學生互聯網學習活動,以提升高職學生的移動互聯網學習質量與效果。

移動互聯網最關鍵的一項功能就是具備強大的互動性功能,通過學習者和教師的授課和練習,使用平臺進行互動、回答問題、完成題目、測試等,與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比較,更加強調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老師與課堂、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電子課堂也不再是以往教學中的以老師為中心、以班級為中心,而是以學習者為中心。

借助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老師可以制作生動而豐富的教學視頻來進行課堂教學,從而消除以往教學方法給學生們造成的疲勞感和乏味感。網絡的發達促進教學互動新方式的形成,這一新方式把學習環境、學習群、學習時間延伸至課堂教育之外。在這種發展模式下,“伴隨式”教學已成為在線教育的一個明顯特征,借助網絡教學的高時效性,學生們可以做到與教師隨時隨地交流和答疑解惑。

以北京十方科技旗下專注于音樂職業培訓的北京梨花音樂研修學院為例,為了適應學生們隨時隨地的教學需求,學院組織了300多位在音樂培訓行業中有著豐富教學與實戰經驗的教師,以互聯網為平臺,從課程開發到教學指導全程跟進,為大學生們進行了特色化、差異化的網絡教育培訓[6]。教師及輔導員應在主動參與活動并嚴格管理的同時,做好交流和互動,密切關注學生的一切動向,如果發現學生沉迷移動互聯網,就要主動積極地與學校交流,建立心理咨詢中心,并對個別沉迷移動互聯網的學生提供特別指導,進行專業的心理健康指導,積極引導其參加多姿多彩的學?;顒?,解除學生對移動互聯網的心理依賴,使學生主動、正面、積極地應用移動互聯網。另外,學校對于圖書室、課堂教學、自習室等學習地點,須建立明確的管理規定,不允許學生使用手機。

3.3 從學生個人層面進行自我約束

高職學生是移動互聯網的直接用戶,應合理地在自身學業中運用移動互聯網,應自己制定嚴格的移動互聯網使用方案,自主控制上網行為,防止沉迷上網,管理好自己在教室及其他公共場所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時間,制定好學習方案,利用移動互聯網提高自身的學習意識與學業能力,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并利用移動互聯網的積極正向作用。

結語

目前,在我國規模巨大的移動互聯網使用人群中,以廣泛使用移動智能終端網絡的目標人群青年居多。高職院校學生尚處在成長時期,容易接觸新鮮東西,對移動電子設備尤為垂青,他們的日常生活、認知方法與思維行動等也深受移動電子設備的影響,“觸屏”行為給他們的心理狀態帶來了微妙改變。怎樣吸引大學生的目光,重拾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抬頭率,成為高職教師教學任務中的常見問題?!坝|屏”社會所帶來的高職課堂教學困境、高職學生的學習困境等許多方面均有待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廖蓓芬.從學習動機探討高職教育的管理創新和發展方向[J].現代職業教育,2017,(27):217.

[2]胡宇剛.高職移動教育與高職學生移動學習行為調研分析—以常州大學城為例[J].高教探索,2017,(1):117-118.

[3]時光.高職學生手機依賴行為對策研究[J].南方農機,2018,49(14):11-12.

[4]侯艷芹,張淑敏,張煜桐.高職高專學生手機依賴現狀及對學習拖延的影響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19):115-117.

[5]黃甄汝.“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的學習力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智庫時代,2021,(12):189-190.

[6]王婧如.網絡暴力行為對高職學生的影響力研究[J].法制博覽,2022,(21):12-15.

作者簡介:薛濤,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課題項目:河北省職業教育科學研究所項目——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行為研究(編號:JZY22360)。

猜你喜歡
學習行為移動互聯網高職學生
大數據思維下教學過程數據分析及應用研究
基于學習行為數據的在線學習時間規律探析
網絡遠程教育學習行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鍵智能報警系統設計與實現 
職業院校創業法律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化途徑分析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