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化與融合:智媒時代播音主持藝術創作思路

2023-03-11 21:35付子瑞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3年22期
關鍵詞:智媒時代主持人

付子瑞

【摘要】隨著各大媒體平臺對其生產方式、傳播形式和內容創新等多方面的變革,“AI主播”以其智能語音技術和機器算法等特點,在媒介技術中逐漸完成對播音員主持人身體的“消解”。本文從“進化”與“融合”的視角進行分析,提出AI主播與播音員主持人的發展策略,以求達到“人機協同”的目的。

【關鍵詞】智媒時代;AI主播;主持人;創作思路

中圖分類號:J9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22.037

1. 緣起:創作思路的生成機理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AR/VR和5G通訊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標志著傳媒業正式進入智能化的時代。在智媒時代,傳統媒體的邊界繼續被淡化,傳統媒體與自媒體的同臺競技,全民參與大眾傳播活動,傳媒業迎來了萬物皆媒的時代。

媒介智能化是我國,乃至全球媒體融合發展的必然方向,人工智能是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先進技術支撐之一[1]。近年來,隨著算法技術的不斷成熟并取得突破,制作虛擬數字人的成本有所降低,智能驅動型數字人嶄露頭角,整體發展呈現出智能化、便捷化、精細化、多樣化態勢。

當前,人工智能參與到新聞傳播、短視頻行業等領域,而其中又以語音技術和機器算法為主的AI主播成為經?;钴S在熒幕前的技術。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媒體開始著手于此技術,同時主持人自身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主持人在面對機遇與挑戰的過程中,要思考播音主持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 沖擊:AI主播的傳播表現

2.1 AI主播的優勢

2.1.1 準確高效,節約成本

AI主播播報文字的準確性、處理信息的速度性等特點是人類無法到達的。它可以保證語音發聲的規范,避免了播音事故;機器還可以連續工作,無需休息、備稿、準備造型等;AI主播進行雙語,甚至多語種播報已不再是技術難題。相比較學習成本較長的人類而言,這有效節省了節目成本,大幅提升了節目的制作效率。

2.1.2 人機合一,協同分工

在電視節目中,AI主播可以與真人在一個場景下協同工作,各施所長。AI主播可以配合播音員主持人進行簡單的輔助,比如提問、計算等簡單任務。而人類作為節目中的主體,則負責現場情況的掌握、突發事件的應變、事件進度的調控等。例如,在央視《渴望現場》節目中,機器人“小渴”充分發揮AI主播優勢,從節目要求的六個維度進行打分,與真人主持人分工協作。人機協同分工不僅給主持人提供了一個可以并肩作戰的“戰友”,還可以增加節目的關注度,吸引受眾的眼球。

2.1.3 引發圍觀,增加關注

AI主播作為傳媒領域的新事物,無論它呈現的形象與真人播音員主持人多么相似,都難以磨滅大眾對它“機器人”身份的認知。但對于屏幕前的受眾來說,AI主播在熒幕上的出現是一種華麗新奇的視覺體驗,這無疑會引起受眾的“獵奇心理”,從而增加電視節目本身的關注度。

2.2 AI主播在電視媒介中的困境

2.2.1 缺乏開放場景下對話的互動性

開放場景是指條件負責、具備多種變量的現實場景[2]。在節目中,播音員主持人需要應對來自開放場景中各種因素的突發狀況,進而把握節目流程,保證播出效果。而AI主播雖然具備連續工作、播出無誤的特點,但它仍舊在開放場景中無法與真人播音員主持人一樣隨機應變,也無法根據現場的復雜因素做出最佳的共情反應互動。

例如,董卿曾在節目中采訪96歲高齡的許淵沖老先生,為了照顧老人家,她選擇了跪在地上進行采訪。同時她在與老先生對話時,充分考慮老先生的現實狀況,盡量保持與老先生的眼神交談高度。真人播音員主持人會通過對現場細節的把控進行判斷,進一步作出合乎大眾常理、符合社會價值觀的現場互動。

2.2.2 播報形態單一,擬人化水平低

此前研究機器人的專家學者提出的“恐怖谷”理論認為,類人仿真物仿真程度的增高將引起人類的好感和親近感,但當仿真程度達到一個較高臨界點時,好感和親近度會陡然降到谷底,取而代之的是困惑、排斥、恐懼等負面心理,動態仿真物引起的人類情感變化要比靜態仿真物強烈得多。

在播報新聞中,AI主播只能進行簡單的“見字發聲”播報,無論是它對于稿件內在語的把握還是播出稿件時的語言樣態,都給人一種“不盡如人意”的感覺,說明AI主播在此方面尚有短板。真人播音員主持人與AI主播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真人所表達其獨特的個性化傳播方式。真人有著比AI主播更為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從業經驗,在專業實踐中慢慢形成了獨具個性化的風格。而AI主播只能進行單純的朗讀新聞,受眾無法捕捉到新聞背后的含義及感情。如果受眾長時間收聽、收看此類播報,不但會產生生理上的排斥,更會產生心理的排斥。

2.2.3 無法支撐起節目信息的有效性

相較于真人主播,AI主播在新聞節目中的應用空間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些平臺將AI主播技術作為展示其先進技術的窗口,并未達到作為新聞傳播平臺應有的職責,傳媒技術的先進表現不應僅僅停留于表面,而要傳達出背后的人文關懷以及新聞專業度。同時AI算法的背后有著大數據及算法的運行,受眾對于真假信息的辨別能力較弱,其在宣傳新聞信息的過程中會有所折扣。

3. 重構:播音主持藝術創作的價值之歸

中國播音學創始人張頌老師認為,播音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播音,創作主體是播音員主持人。在廣播電視傳播中,播音員主持人是傳播機構的重要成員之一。傳播過程就是傳播者將信息附載于媒介之上傳遞給受眾的過程?!靶沃诼暋痹趶V播傳播中是“聲情并茂”,在電視傳播中是“聲畫和諧”。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播音主持藝術的創作價值仍然存在,真人播音員主持人在人機關系中有著絕對的競爭優勢,但更深層次的人機博弈將長期存在。

笛卡爾的哲學基礎身心二元論中強調身體的離身性。大部分研究學者認為傳播是精神的傳播和精神的互動,基本拋棄了身體,故稱之為“離身性”。而“具身”一詞最早是被梅洛·龐蒂所討論,他則強調身體在傳播過程中的第一性。他認為,身體及其體驗是人們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基礎,同時強調身體與精神的不可分割性。

3.1 具身傳播的基本路徑

具身性是指將理智、知覺等精神因素與具體的身體相連接,在身體結構與身體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特殊的感知形式,是對傳統身心觀念的思考與批判[3]。具身傳播中的具身性是指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傳媒技術手段將身體或人類部分的感知融入虛擬空間中去,突出身體與感官對信息的理解程度,更新信息傳播的方式,而在具身傳播的發展進程中,信息的生產、傳播、呈現等方式都有著相應程度的變革。在這種“求變”的更新背景下,具身傳播不斷與AI主播、播音員主持人相結合,為播音主持藝術的創作思路帶來機遇和挑戰。

雖然AI主播目前的形態尚不完美,但媒體的海量信息傳播、社會對個性化和全天候內容的需求必然推動AI主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AI主播目前對于播音員主持人而言,“身體不僅在生理意義上是人類存在的基礎,而且與人類的政治、文化、經濟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多重的象征意義[4]?!边@也決定了具身傳播對于真人而言更為重要。

3.1.1 擺脫身體作為展示的困境

在以往的傳播過程中,播音員主持人只與節目中的鏡頭交流,受眾難以清晰地理解傳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就使得播音員主持人在身體上是“離場”的。與此同時,播音員主持人在傳統節目當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在傳播過程中屬于“我播你看”的關系,受眾接受節目內涵是單向度的,這種方式很難使得受眾具有節目黏性。而AI主播也具備在鏡頭前、熒幕上的自我展示功能,這就存在播音員主持人有被AI主播替代的風險。而在當今的傳播過程中,真實的播音員主持人與觀眾進行積極的互動才能凸顯出身體“在場”的重要,例如在“大小屏聯動直播”中,出鏡記者通過與直播間彈幕的實時互動來共同探索節目主題、解答受眾困惑。這種互動不僅使得身體成為信息的載體,也讓每一個所外放表達的細節成為節目的“閃光點”。

3.1.2 完成身體在傳播中的轉變

由于播音員主持人在演播室等封閉的環境中進行自我展示,造成播音員主持人身體的長期“離場”。如果播音員主持人要完成身體在傳播中的轉變,首先要更加貼近觀眾,勇敢邁出演播室等自己的“舒適圈”,通過每一次與受眾積極地交流、對視,讓腳下沾滿泥土、貼近人民群眾,搞清楚作為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操守與工作本質,讓身體不再只是展示的工具,而是具有靈魂與精神共生的載體。這樣使得身體不是空虛的“擺設”,而是成為交流與溝通的樞紐。播音員主持人對內容進行傳播,受眾積極接受并做出反饋,再通過反饋進行深度傳播,以此來達到傳播的良性循環。

3.1.3 實現身體展示與意識的共存

播音員主持人外在的呈現即為身體,這種外在呈現包含了人的思想與精神。雖然技術的革新是對傳播者身體的一次次“剝奪”,但是主持人作為節目的主體,通過發揮自身的優勢來提升傳播效能。正如勒內·笛卡爾所言:“我不僅僅住在我的身體里,就像舵手在船上一樣,而是與身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可以說與身體密切混合在一起,以致我似乎與它構成了一個整體[5]?!敝鞒秩恕霸趫觥币庾R與身體恰如笛卡爾所說的“舵手和船”的“密切混合關系”,真人播音員主持人要明白AI主播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存在的挑戰,更要注重儀式上存在的挑戰。

3.1.4 成為人機互嵌的傳播平臺

目前對于具身傳播的關注,并不是要求主持人的身體單純對抗科技的進步,而是要通過對具身性和身體“在場”的關注與探究,回歸傳播進程中“人為主體”的原本,進而思考人機關系協同發展的方向。而“這個聚合的過程,不僅意味著社會系統以人為基點的重組,而且也預示著,身體邏輯與技術邏輯的互嵌?!边@也就意味著在傳播技術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主持人不僅要注重發揮具身傳播的優勢和特色,還要注重與受眾的深層次傳播交流,更要不斷學習先進的傳播知識與設備常識,在人機互動中掌握主動性。

3.2 播音創作的基本遵循

3.2.1 二度創作的特殊性

播音主持藝術中的二度創作是凸顯個性化、避免同質化的重要因素。AI主播簡單的“見字發聲”不能稱為二度創作。因為二度創作是一個播音員主持人融入自身個性、態度的表達過程。只有這樣,才讓信息的傳遞不是空洞的數據接收與處理,而是帶有溫度的感化、教育。

二度創作的重要意義在于播音員主持人要積極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工作經歷,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創作,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播音員主持人在二度創作中所表現出的語言樣態、內在語等播音主持技巧均有差異。與此同時,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社科基礎知識、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藝術審美標準,播音主持屬于新聞傳播領域范疇,同時又屬于語言藝術領域范疇,把握好學科專業的分寸才能張弛有度。

此外,AI主播目前不能獨立處理節目的突發狀況,還可能因為相關技術性的失誤等情況進而造成播出事故,這樣的后果是對媒體公信力的重要沖擊。

3.2.2 藝術風格的唯一性

風格不僅容納形式,還塑造意涵與價值,具有可被感知的唯一性。這種唯一性既包括創作者的獨立性,也涵蓋風格自身的不可復制性。AI主播脫離于真人播音員主持人,無法擁有完整的主體性,不可能獨立于真人主播去塑造另一種藝術風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當代優秀科學文化的共同結果促成了播音主持藝術的創作價值,每個優秀的作品都蘊含著作者鮮活的業務風格與藝術審美,同時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需要不斷前進的。

此外,播音主持藝術的風格還歸屬于播音員主持人的品牌效應。在面對新媒體、短視頻平臺的異軍突起,傳統電視媒體平臺的影響力日漸減小,播音員主持人的品牌效應雖大打折扣,但作為知名播音員主持人的品牌效應依舊成立。這種風格的形成與表現是需要創作主體不斷在研究領域的深耕,并不是AI主播簡單的“復制粘貼”。

4. 結束語

科技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其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取決于我們作為主體的人是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如今的播音主持藝術創作,要逐漸回歸到“內容為王”和“人為主體”的路徑中去。不論是在傳統媒體節目中還是新媒體節目中,人與人之間的主體性交流與個性化表達,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的?!叭藱C協同”與“人機互嵌”是未來的大趨勢,而在此過程中的“進化”與“融合”,才能使得播音主持藝術長青。

參考文獻:

[1]張藍姍,任雪.AI主播在電視媒介中的應用與發展策略[J].中國電視,2019(11):13-16.

[2]徐琦,趙子忠.中國智能媒體生態結構、應用創新與關鍵趨勢[A].新聞與寫作,2020(8):51-58.

[3]強亞莉.具身傳播視角下VR新聞報道的機遇、挑戰與實踐策略[J].傳媒,2023(7):50-52.

[4]許德金,王蓮香.身體、身份與敘事——身體敘事學芻議[J].江西社會科學,2008(8):27-34.

[5]孫瑋.賽博人:后人類時代的媒介融合[J].新聞記者,2018(6):4-11.

猜你喜歡
智媒時代主持人
主持人語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智媒時代主流媒體如何構建自己的生態圈
后移動互聯時代走向智能媒體的廣播
自然災害危機的輿論引導問題研究
智媒時代機器人新聞對新聞倫理的沖擊與重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