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敖逃R與能力”課程的混融式教學模式建構研究

2023-03-15 22:27劉青姍
懷化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教學模式能力課程

謝 晶, 劉青姍, 廖 霞

(湖南理工學院,湖南岳陽 414006)

一、文獻綜述與問題的提出

線上教學因MOOC 興起而引發學界熱烈探討,也因某特殊時期而廣泛施行。早在2009 年,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成為普遍通行的教學新范式。[1]學界對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也有頗多探討。有學者認為單純線上教學的質量令人擔憂,傳統線下教學可以彌補線上教學的不足,所以教師應促進線上線下教學的融合。[2]

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模式融合了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雙重優勢:一方面,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模式利用了線上教學的便利性和個體性優勢,便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更靈活地利用時間進行學習,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另一方面,線下教學又彌補了線上教學師生間互動不足和學生學習監管不足的缺陷,提升了教學效果和質量。因此,高校教師也在探索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在具體課程中的運用,其中又以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在思政課程中的運用探討較多。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的運用[3],還有學者基于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銜接[4]、教學模式研究[5]教學模式建構[6]以及教學模式的優化路徑[7]等問題展開研究。而關于“教育知識與能力”課程的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探討較少?;诖?,本文通過探索“教育知識與能力”課程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模式,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教學效果。

二、高?!敖逃R與能力”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教育知識與能力”是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必考科目之一,自2015 年實行全國統一考試以來,教師資格考試內容逐漸增多,范圍逐步擴大,理論含量逐年加深。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陸續開設“教育知識與能力”課程,以幫助學生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考試。然而,該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不少問題。

第一,教學內容多而學時少,課程淪為短期突擊式應試課程。一方面,該課程在各大高校中多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一般安排30 或32 個學時,授課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育知識與能力課程相關知識的教學,任務繁重,課時量不夠,教學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另一方面,教師資格考試時間一般在某學期內。為了防止上課時間和考試時間的錯位導致知識遺忘,大部分學生選擇在與考試時間相對接近的同一學期內選修該課程。學生大多學習其相關知識以應對考試為目標,存在明顯的功利性,這給教師教學內容的展開和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進一步造成阻礙。

第二,教學方法單一,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難以進行有效的互動和討論?!敖逃R與能力”課程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教學中教師主要采取講授法教學,教學形式比較單一。而學生往往采取考前臨陣磨槍、死記硬背、突擊記憶等學習手段來應付考試。如此,學生掌握和理解教師職業所必須具備的教育教學知識是短暫性、不牢固的。

第三,學生知識水平和選課需求不一?!敖逃R與能力”課程在全校性范圍內開設,既包括了師范專業學生,也包括了非師范專業學生,學生的前期知識和選課需求存在較大差異。一般來講,師范專業學生已經學習或正在學習“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等課程,他們選修“教育知識與能力”更多是為了獲得教育教學能力,提高未來從事教師職業的必備素養;而非師范類專業學生更加傾向于獲得教育教學的基本知識,以通過教師資格考試為主要目的。因此,學生水平的差異和他們不同的選課要求,需要教師們在授課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區別教學。而突擊式上課方式難以滿足上述差異化需求,而導致課程效果大打折扣。

三、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能夠為學生節省時間成本,便于學生更自主地選擇和構建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和環境。[8]混融式教學不僅強調線上和線下教學在形式上的混合,更突出線上線下教學的內容、方法、評價等各個維度的融合[9],最終在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上實現融合[10]?!敖逃R與能力”課程的教學正需要教師巧妙設計與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式,對不同知識程度的學生以及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進行差異教學,而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方式的引入,比較好地滿足師生的這種合理需求。

第一,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方式相對靈活,能夠滿足不同教學方式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非師范類學生對于教育基本知識的了解和記憶等低層次認知目標可在線上學習完成,而有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基礎的師范類學生主要通過線上學習鞏固已學知識。不同學生通過線上自主學習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前期學習的差異性,而線下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好地針對深入認識和理解問題等高層次認知目標組織教學。通過教師提供的線上網絡公開課、視頻、慕課、電子書、PPT等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隨需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線下課堂中,教師通過精講知識,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重點、難點,搭建更完整的知識體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活力。

第二,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評價多元化,促進學習評價從單一知識評價向多元化評價轉化。傳統線下教學往往以知識掌握程度為評價核心,教學評價目標較為單一。[11]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通過驅動式過程性考核方法、實時可量化的數據分析,可準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評估學習效果,有利于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策略和教師進行個別化指導。

第三,線上和線下教學互相補充,分層次實現不同教學目標。由于學生的線上自主學習為線下師生、生生互動教學爭取了更多時間和創造了更多機會,便于教師采取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因此線下教學中學生更容易獲得更多高層次的社會知識和技能。因此,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促進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維交融互動,能夠有效規避當前“教育知識與能力”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模式探索

(一)概念與理論基礎

在互聯網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今天,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已成為高校重要的教學模式,推動著高校教育教學的改革。因此,本文試圖探索和構建以互聯網為媒介,通過師生線上、線下交互和融合,讓學生獲得具有建構性體驗及知識的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模式。

本研究基于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該理論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創立的現代教學理論。[12]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基于辯證唯物主義的系統觀,綜合考慮教學系統各要素的有機聯系,制定最優教學方案,從而有效實現教學任務并優化師生互動的時間。巴班斯基認為,應按“提問—講解—鞏固—檢查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復習已學過的知識—概括這些知識并使之系統化”的順序安排課堂教學。[13]具體實施包括:教學任務的綜合化和具體化,教學內容的優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優選,教學形式的優選,創造教學的最優條件,學生學習活動的控制與學生自我控制的最優結合,教學進程的靈活調整和及時修正,用最優化的兩個標準分析教學結果和時間消耗量。[14]

根據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利用超星學習平臺,本文結合“教育知識與能力”課程任務與教學實踐,構建了“教育知識與能力”課程的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模式,如圖1。

(二)教學程序

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強調教學既要考慮教學過程的基本成分,也要考慮教學論的基本原則。因此,本研究依據教學論的循序漸進等基本原則,將教學條件、內容、方法、評價等教學過程的要素圍繞線上線下平臺的特點進行設計,將“教育知識與能力”課程教學分為前期準備、教學實施、評價反饋三個基本環節。

1.前期準備

第一是創設教學環境。教師通過學校教務管理系統與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課程關聯和課程建設,譬如,在章節內容中插入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教學資料,包括文檔、文字、圖片、音頻以及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圖書、學術視頻等。根據不同教學計劃,每個章節可分別設置為開放、定時開放、闖關模式及隱藏模式,教師將建設好的課程內容發放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或者課前預習,亦可設置成任務點要求學生完成,并且可通過后臺監測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和學習進程。學生可以在任何有網絡覆蓋的地方隨時、隨地、隨需地進行學習,這突破了傳統教學教室、學校所限的局面,保證學生能夠在最佳時間、最佳地點進行學習。這種自主性學習模式,既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也符合教育要順應自然的規律。

第二是建設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考試大綱內容搜集優秀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微課教學資源、題庫等。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優勢,滿足學生不同需求。比如教師課前首先要對近幾年的教師資格考試真題按照不同的知識點逐一歸類;然后在課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自主進行薄弱知識點的練習,并通過云端考試系統進行過程考核或單元測驗,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最后師生再根據評級反饋系統進行查漏補缺和個性化指導。

2.教學實施

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認為,每一位老師要意識到每一種教學策略和手段都有其優點與不足,因此為了最優化實現綜合性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應有多樣化的考慮。[15]就“教育知識與能力”課程而言,學生不僅要學習教師資格考試必備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而且要建立一種面向學校教育改革的教育知識體系,從而為將來的教師職業生涯奠定基礎。在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實踐中,學生在線上自主完成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在線下課堂主要側重于針對教育現實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探討,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合作、尊重、分享、創新等高階能力發展。

此外,教師利用學習平臺功能發起投屏、簽到、投票、選人、搶答、主題討論、隨堂練習、問卷等課堂活動,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使教學向網絡化、信息化、自動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3.評價反饋

根據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要以動態的觀點來看待教學方案,根據學生學業成績變化來改進教學方案及教學過程。[16]因此,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模式要結合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兩種考核方式,來及時檢驗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效果,必要時改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校教育的內部活力。這種考核方式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全面地對學生學業成績進行評定。因此,本課程采取“課程總成績=考勤(占比10%)+課堂表現(占比10%)+作業(占比10%)+單元測試(占比20%)+期末終結性考試(占比50%)”的方式進行。形成性考核占學期總成績的50%,由考勤、課堂表現、作業、單元測試四部分組成。期末終結性考核占學期總成績的50%,是從考試題庫中隨機抽取1 套試題,采取教師資格模擬考試的方式進行,除了考查學生教育基礎知識和運用教育規律分析、解決教育問題的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熟悉教師資格證考試流程、了解試題構成,以更好地應對教師資格證考試。

(三)教學策略

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對利用既有教學條件來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方面具有重大意義,但其作為上個世紀前蘇聯時代的產物,也有其局限性[17]。在信息化時代,需要采取針對性教學策略彌補其對課外課程資源不夠重視、對學生主體性的無視、對人文因素的嚴重忽視等方面的不足。[12]

1.促進優質線上資源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機融合

線上教育資源豐富,但是學生篩選、鑒別信息的能力有限,當學習軟件中的課程資源與新聞、娛樂、游戲等處于公平競爭的時候,如果教學資源不能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則容易導致整個教學過程的虛化。因此,一方面,我們需要全方位建設課程資源,做好教學資源質量評估和優化,向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優質的課程資源;鼓勵教師在授課中引進境內外高校優質課程資源,并自建課程資源庫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另一方面,很多高?;旧弦呀浲瓿苫蛘谶M行數字化校園建設,信息化設備整體較為完善,基本實現校園網絡全覆蓋。學生大都能夠熟練地使用和操作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因此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在網絡上實現自主的、個性化的學習。教師也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們自我學習、自我探索,促進學生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辨別、合理利用有效信息。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有效實現自主線上學習,進而提高學習能力。

2.促進先進信息技術與教師課程教學的有機融合

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本不是一個新生事物,但由于很多老師對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利用程度尚屬有限,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并沒有真正學會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在某些特殊時期,教師們“被迫”快速地進入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時代,在線上線下混融教學背景下,教師教學勝任力面臨著新挑戰。[18]為促進先進信息技術與教師課程教學的有機融合,學??刹扇〔煌拇胧處熯M行信息化培訓,比如,借助云計算、大數據、學習分析、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智慧教室等技術賦能教學,并鼓勵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實時跟蹤與監測學生的學習過程,獲得其學習情況和掌握程度數據,從而及時、有效地調整教學策略,查漏補缺學生的知識缺陷,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此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個人學習報告、班級教學日志、課堂活動報告、學情統計和成績統計的數據分析結果等為學生“定制”課程,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一鍵督學,實現教師精準教學與學生自適應學習的匹配。此外,學校通過配套建立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服務與保障設施,制定教學技術支持方案,可以為混融式教學的開展與實施提供條件支撐。

五、結語

經過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實踐的檢驗,“教育知識與能力”課程教學效果明顯優化。一方面,其形成了一套豐富的課程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大綱、考核大綱、教學設計、教學錄像、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典型案例、試題庫、電子教材、網絡課程資源等,這些資源成為教師和學生終身學習的材料;另一方面,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自主學習研究專家齊默曼認為,只有在學習動機、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學習環境、學習的社會性等維度上,學習者均能自己做出選擇或控制,其學習才被認為是自主的。[19]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可塑性,可以經過系統培養而形成,但是需要教師創設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并且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性教學中去開展和體驗?!敖逃R與能力”課程作為選修課,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自我驅動的。學生通過線上資源庫,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自我管理學習時間、監控學習方法,并通過動態的監測獲取個人學習情況數據,明確取得的進步和有待提高之處,進一步對自己的學習結果做出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其學習能力、積極性和興趣得到提高,而教師也較好地實現了從傳統的“教”到學生自主的“學”的轉化。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對網絡平臺的熟練操作和運用自如,以及藝術性地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和組織還需要系統的研究和頻繁的實踐,此外還需要進一步激發教師追求持續發展的專業自覺,并加強信息技術與教師教育的深度結合,這才能真正實現線上線下混融式教學。

猜你喜歡
教學模式能力課程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