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國智慧中國行》看電視理論節目的通俗化表達

2023-03-26 02:48趙丹軍
視聽界 2023年6期
關鍵詞:外景主持人專家

趙丹軍

2023 年夏,大型通俗理論節目《中國智慧中國行》成功破圈,成為電視理論節目的“現象級”作品。該節目從6 月18 日至7 月19 日,在全國34 家衛視以及重點網絡平臺多輪持續熱播,收視和口碑俱佳,國家廣電總局盛贊其“貫通古與今,知與行,內與外”,具有“理論高度,實踐力度,情感溫度”;業內專家評價該節目的成功推出,“是對黨的創新理論通俗化、大眾化傳播的一次成功實踐,對于選題的敏銳度、話題把握的準確性、表達形式的創新性,都走在了前列”。

筆者作為《中國智慧中國行》的主持人,見證參與了這樣一檔“現象級”理論節目出爐的全過程,對于節目組在創作過程中,聚焦創新表達,讓常人眼中“高大上”的理論更具“煙火氣”、更有傳播力而作出的探索和嘗試有著強烈而真切的感受。作為一檔通俗理論節目,《中國智慧中國行》為了能夠更生動鮮活地闡釋理論,采用了多種電視手法,多重節目架構,如“文化溯源+ 探尋者見證+ 實踐者講述+ 世界青年說+ 權威專家闡釋+ 童聲誦讀經典+ 聆聽總書記原聲”的多元結構,以及情景演繹、詩歌詠唱、現場歌舞、虛擬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但筆者認為其中最重要的環節還是訪問、交流、對話、講述。作為一名訪談節目主持人,筆者想以主持人的視角從訪談話題的選擇、訪談嘉賓的設立、訪談內容的呈現三個方面來分享闡釋《中國智慧中國行》成功的幾點經驗。

一、目光獨到,選題精準,恰逢其時

作為一名訪談節目主持人,筆者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深知選題的重要性。選題抓得新、抓得準,就是為節目成功搶占了先機,會有先聲奪人的效果。

《中國智慧中國行》節目組眼光獨到,行動迅速,在恰如其分的時間點上,從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闡明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論述中,選擇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10 個人們耳熟能詳、流傳千古的理念入手,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貫通起來,制作了10 檔節目,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召開之后立即推出。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這樣的選題讓節目一推出就吸引了受眾,從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

二、嘉賓多元,遴選得當,功能明確

《中國智慧中國行》是筆者主持過的訪談節目中,訪談對象最為多元的一檔節目,其中有文史哲專家、理論專家、外國專家、中外青年代表、新時代實踐者代表,以及現場所有觀眾。盡管訪談對象眾多,但在主持人的調度下,被訪者各司其職,表述方向明確、承載功能清晰,同時又互為補充、相互碰撞,在碰撞交流中追本溯源解讀“天下為公”等10 個關鍵詞的由來、內涵與智慧,借古開今展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契合的內在邏輯。

筆者覺得《中國智慧中國行》在嘉賓的選擇,功能的定位以及通俗化的表達上特別值得稱道:

(一)青年代表年輕態的呈現

理論節目特別需要年輕的聲音,還有年輕的思考,特別需要青年人的加入?!吨袊腔壑袊小?0 檔節目中邀請了幾十位中外青年代表和上千位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青年觀眾來到現場,他們在節目中分享故事、提出問題、表達觀點,與嘉賓交流溝通,用年輕人視角和思維去看待思考中國傳統文化,用年輕人的聲音去表達和傳遞黨的創新理論,這對于節目的年輕態的呈現,對提升年輕人對創新理論的認同感,以及在青年群體中產生引導力和向心力,都是大有益處的。他們講述的故事既有先賢典籍又有當代實踐,既有中國視角又有世界眼光,當青年代表講述《一根小竹竿》《一張借谷證》《將相和》《六尺巷》等故事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對厚德載物、講信修睦、民為邦本等綿延了幾千年的中國智慧產生新的感觸和理解。所有這些年輕的聲音成為節目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一道橋梁,連接過去和現在、文化與生活、中國與世界。

(二) 外國專家和外國青年代表的國際視角

共有四位外國專家和十幾個國家的青年留學生參與了節目的錄制,他們代表的是國際視角、世界眼光。大衛·弗格森是國家外文局專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也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的翻譯校審專家,對中國的發展有著獨到觀察與見解。在節目中他擔任多期主講嘉賓,以一個西方人的視角向世界講述他所了解的中國。他曾多次去過中國西部,對于脫貧攻堅給中國西部農村農民帶來的巨大改變深有感觸,他用自己的親眼所見、親身體驗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與付出;喜歡《易經》和中國功夫的俄羅斯漢學家漢伊理博士在《自強不息》篇中聊到自己對中國武術精神的理解,他說,中國武術恰恰是強身健體和精神上的自我完善,老子說“圣人者有力而自勝者強”,這告訴我們個人的力量的真諦在于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成為中國人重要的精神特質。然后,他又在現場表演一段中國拳,充分展現他對中國武術的熱愛和對中國人自古有之的自強不息精神的認可和欽佩。

《中國智慧中國行》當中,我們還能看到在《民為邦本》中熱愛蘇東坡、用法語演唱“明月幾時有”的法國女孩,《講信修睦》中深情講述中國援助非洲修建坦贊鐵路的坦桑尼亞小伙子王曉樂,《自強不息》中分享外國記者眼中的長征故事的俄羅斯姑娘……他們的加入讓大家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新時代的發展留給世界的印象、帶給世界的影響。他們以各自切身的感受、真誠的表達向外傳播中國智慧、彰顯中國價值、傳揚中國精神。

(三)高大上的專家,煙火氣的表達

越是精深的理論越是需要通俗的解讀。在海量專家庫里我們選擇專家的標準首先是專業素養,但作為電視訪談節目的嘉賓,他的語言風貌表達方式是否親民,是否接地氣,是否能夠讓受眾聽得懂、聽得進是至關重要的。應該說節目當中的兩大主講嘉賓——文史哲專家和理論專家的遴選還是很成功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娓娓道來的文史哲專家趙冬梅和激情澎湃的“馬工程”專家王向明。

作為一個馬克思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王向明的講述夾敘夾議,既條理清晰又激情滿滿,語言生動極富感染力,特別適合電視呈現。他在節目當中貢獻了多處讓現場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或凝神屏息或激情燃燒或掌聲雷動的講述段落。尤其是在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面對艱難困苦從容不迫的胸襟、不屈不撓的精神時,他現場即興誦讀《憶秦娥·婁山關》全篇,雄渾壯闊,氣勢如虹,現場掌聲雷動;還有革命先驅李大釗1927 年被處以絞刑在刑場的那段演講“你可以絞死我李大釗,但你絕絞不死偉大的共產主義,未來之中國必是赤旗之世界”……這樣的表述極富畫面感,代入感極強,如同一堂生動的思政課,所以王向明老師每場錄制都會圈粉無數。

趙東梅,溫婉雅致,她的語言風格平實沉靜,娓娓道來,似乎波瀾不驚,但卻在從容淡定中有著一種穿越千年而來瞬間擊中人心的力量,但同時她的表達也相當生動自然,有生活氣息,比如在《講信修睦》篇中講到中國一貫的睦鄰友好共同發展的理念時,她舉了一個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她說:“我們中國人講究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要做一鍋好菜,你需要水,需要火,需要酸的東西,需要醬,還需要鹽、梅子,你需要不同的物料。這是我們中國人非常重要的追求,追求的不是同,不是千篇一律,而是美美與共,這就是一個非常高妙的道理,就是和而不同”。她用這樣一個極具煙火氣的表達,深入淺出非常通俗化地解讀了“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實踐,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信修睦’智慧的傳承和發揚”。嘉賓通俗化的解讀、接地氣的表達、深入淺出的闡釋,還有充沛真摯的情感,讓現場觀眾聽得進愿意聽,聽得懂記得住,能共情有回味。這是我們電視理論節目特別需要的。

三、訪談內容豐富,講述方式多樣,呈現手法新穎

《中國智慧中國行》有著宏闊的主題,其豐富的文化屬性和深邃的思想屬性,使其具有極為豐厚的訪談內容,既追本溯源,深度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與流變,更借古開今,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原創性貢獻?!吨袊腔壑袊小穼τ趦热莸某尸F,除了現場主持人的訪問、嘉賓講述、交流碰撞之外,采用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外景尋訪、情景演繹、新時代文明實踐者的現場訪問、云端連線,還通過技術賦能,以360 度輸出的虛擬場景,讓觀眾和嘉賓在節目推進過程中,自由切換場景,于不同時空中來去自由,虛實結合。在這里筆者特別想說說這其中看似老套但實則在節目中至關重要的外景尋訪。

為了能夠讓實踐說話,把理論講得更加透徹,節目組在江蘇廣電總臺選出了6 名優秀的青年主持人,派出6 個攝制組,前往20 個省、市、自治區,在外景主持人的帶領之下進行體驗式采訪,拍攝了大量的尋訪短片,通過探訪一個個生動鮮活感人至深的影像故事,讓觀眾獲得了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和身處其中的沉浸感。外景尋訪和棚內交流,相互切換,一個敘事,一個求理,讓理論與實踐相互印證,讓黨的創新理論在傳播中更具接納度。

《革故鼎新》篇中,外景主持人從北京冬奧列車,到林海雪原上的高寒智能動車,再到青藏高原林芝站臺的復興號列車,一日萬里縱橫東西南北,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展示中國高鐵的速度和中國技術創新的力量。節目切回到演播廳,主持人、嘉賓、青年代表互動交流探討,用實踐詮釋理論,用理論升華實踐,充分印證了“唯有創新才有發展”“守正創新才會擁有不斷前行的速度和力量”。這樣的切換過程,使得黨的創新理論的闡釋既有思想高度,又有實踐力度,還有情感溫度。

外景尋訪還為我們帶來了2000 年前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的故事、在墨脫懸崖上建足球場的故事、“當代愚公”帶領村民鑿通“絕壁天路”的故事、山村教師劉秀祥建設教育高地的故事、閩寧鎮的“巧媳婦”的故事、王繼才堅守開山島的故事等等。對于整個《中國智慧中國行》的錄制來說,尋訪的外景主持人和棚內的總主持人,他們就如同相互交織、彼此牽引的兩條線串起了過往與現在,串起了理論與實踐,串起了思想與行動,一方面突出實踐生動呈現“中國行”,另一方面聚焦理論深入闡釋“中國智慧”,最終殊途同歸相互融合。

猜你喜歡
外景主持人專家
致謝審稿專家
主持人語
一種校園外景設備遠程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探析外景節目中的主持人應變能力
節目外景主持人鏡頭語言把握技巧分析
請叫我專家
專家面對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