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影之舞:數字媒體藝術與舞臺美術的融合

2023-03-26 02:48董立程
視聽界 2023年6期
關鍵詞:美術設計舞臺數字

董立程

當今社會,數字媒體技術發展速度空前,為數字媒體藝術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持,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舞臺美術設計中融入數字媒體藝術,其虛擬性、互動性和創新性等優點,使舞臺美術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使舞臺的演出風格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為觀眾帶來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

一、數字媒體藝術的概述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數字媒體藝術將傳統數字媒體的設計、處理、生成和傳播等與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并充分利用了信息處理——技術設備的高效計算和視覺輸出功能,將缺乏想象力的抽象藝術概念轉化為直觀可感的信息。數字媒體技術需要藝術設計、交互設計和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等相關知識,這些技術包含了數字音頻、數字視頻、數字圖像、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多媒體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隨著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通信技術等的不斷發展,數字媒體藝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和完善,從最初單純的數字音頻和數字影像技術, 發展為新的技術形態,如數字視頻、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

二、數字媒體藝術與舞臺美術的融合特征

舞臺美術設計為表演提供了更好的展示空間,傳統舞臺效果呈現不夠理想,主要體現的是靜態特征,在呈現方式上難以調動觀眾情緒。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舞臺美術設計融入數字媒體技術后,展現出新的活力,呈現出動態特點,更好地渲染了舞臺氣氛,也為舞臺表演贏得了良好的條件。

數字媒體藝術的場景空間是借助數字建模、交互技術和虛擬現實等高科技手段,將人的感知和運動能力與機器的感知和運動能力相結合,從而創造出虛實結合的全新體驗,是人類與機器共同創造的數字空間。數字媒體藝術空間所具有的虛擬性和交互性的基本特征,使得觀眾可以在數字光影效果中感受到多重影像的虛實疊合、交互,拓展空間縱深感。數字媒體藝術和舞臺美術融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寫實空間的營造更具沉浸感

傳統舞臺空間,往往局限于舞臺表演的實際物理空間,讓舞臺敘事具有局限性。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舞臺空間的切換和樣式更加豐富多彩,由靜態到動態,對寫實空間的營造更具沉浸感。在“永遠跟黨走”——江蘇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型歌詠文藝演出現場,占地 4500 平方米的舞臺猶如一艘“巨輪”,裝配了充滿科技感的1000 平方米環狀高清 LED 屏,通過開合式的變換營造出動人心魄的視覺美感,令現場觀眾為之震撼。另外,400組手持LED 屏和1200 組小球矩陣的加入,讓本次演出的舞美設計富含科技感與藝術性。這些“黑科技”的靈活運用,讓觀眾完全沉浸于場景中,視覺震撼油然而生,而數字媒體藝術與實景舞臺的創新結合讓舞臺煥發新的活力。如在歌曲節目《英雄贊歌》中,一位志愿軍戰士揮別父老鄉親、跨過鴨綠江、披荊斬棘、頑強拼搏的故事就呈現在了現場。歌曲《英雄贊歌》作為電影《英雄兒女》主題曲,它的旋律更是時刻激蕩著心靈的顫動。數字舞美結合觀眾席鳥瞰視角,在1000 平方米高清 LED 屏中真實還原了戰火硝煙彌漫,槍林彈雨,志愿軍戰士們翻山越嶺手持紅旗,倒下的志愿軍戰士們重新屹立在氣吞山河的戰斗前線場景,令人震撼?!盾囕啙L滾》舞蹈中,背景環形高清 LED 屏和地屏呈現的支援前線場景,結合400 組手持LED 屏呈現的小推車元素,將中國革命戰爭勝利成果是“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生動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二)意象空間的營造放大戲劇沖突

舞臺美術設計除了需要營造一種寫實的真實場景增強觀眾的沉浸感和沖擊力外,有時還需要聲光電的緊密配合,通過光影關系、視覺化元素等放大戲劇沖突,營造出跳脫現實的意象空間。以舞劇《紅樓夢》為例,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伴隨著中國文化歷史的長河,日日夜夜,陪伴著無數讀者。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基于原著,是關注當下社會、貼近現實生活、追求藝術真實性的戲劇。在第一章“幻境”片段,判詞通過投影投射在白簾上,簾下的人起舞訴說自己的命運;賈寶玉與白簾上秦可卿黑白投影影像的互動,是賈寶玉的夢,同時也是給現場觀眾營造的夢,云煙霧繞的布景,是虛幻夢境和現實命運的互相拉扯,這一幕幻境卻又在暗示家族敗落、金銀散盡的可能,一面相聚,一面別離,始終是悲喜相伴的基調。在第五章“游園”片段,十二釵在舞臺下層空間,生動演繹喂魚、放風箏、插花等動作,與舞臺上層空間中黑幕中金色工筆風三維空間動畫遙相呼應,巧妙結合,在有限的時空中,展現大觀園的繁華與熱鬧。在第七章“元宵”片段,璀璨而模糊的煙花在金光閃閃的大幕上綻放,模糊的煙花元素映射在十二釵的臉上,折射出青春韶華的稍縱即逝。煙花屬性的增強,讓曹雪芹筆下那些女性,愈發令人憐憫。

(三)虛擬空間的營造帶來全新視聽感受

舞臺是一個多變的空間,它所呈現的現場感、所營造的特殊氛圍,只要有人表演,只要有人觀看,就很難通過各種電子屏幕端口傳遞出去,它可以是任何物理空間,也可以是太空、大海、山川、大漠等等。而虛擬空間將在線觀眾參與交互設計融入舞臺敘事中,是戲劇影視從業人員對當今業態的探索……數字媒體舞臺藝術不只是對傳統舞臺藝術的一種補充和擴展,更是通過全新表現手段去呈現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能夠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感受。在數字媒體舞臺上,藝術家運用多種數字媒體技術,在滿足舞臺演出需求的同時,滿足觀眾的觀演需求,創造出極富想象力和表現力舞臺效果?;优c沉浸式是當今數字媒體藝術的鮮明特征,將數字媒體藝術融入舞臺藝術中,可以使舞臺呈現出互動模式,演員與導演、演員與觀眾、演員與舞臺之間產生互動,富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舞臺藝術的魅力,其發展過程是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混合現實(MR)—擴展現實(XR)。

大型通俗理論節目《中國智慧中國行》創新應用數字媒體技術擴展現實(XR) 技術,相比傳統虛擬場景制作手法,XR 技術具有效果呈現即時性、畫面細膩真實、沉浸感強、渲染速度快等特點。此次XR 虛擬拍攝場地有近200 平方高清LED 大屏,幾百個跟蹤點位,能夠增強跟蹤穩定性和擴展多角度跟蹤機位的活動展現空間,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技術手段創新性地展現出來。

節目策劃階段,XR 執行團隊就提前參與到節目呈現形式設計中,根據文稿內容策劃如何用更具代表性和藝術性的形式來呈現。如在春秋時期魯國蠟祭的宗廟大典情景演繹部分,選取炫麗朝霞、紅色立柱、丁達爾光效等關鍵元素,運用廣角視角、夸張比例,刻畫和描繪出了一幅理想而美好的“天下為公”的畫卷;在為政以德中青年代表介紹文物“豳公盨”片段部分,通過對文物、銘文、西周建筑進行三維建模、動畫、渲染,觀眾能夠迅速穿梭至這一超現實沉浸式空間,理解大禹治水中的德治理念;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反彈琵琶舞片段中,通過UE 虛幻引擎系統復原了敦煌莫高窟112 窟的真實場景,巧妙勾連壁畫“反彈琵琶”形象和舞蹈演員,“反彈琵琶”形象從壁畫中跳脫幻化為舞蹈演員。此外,通過運用九色鹿、流沙文字、特征地貌等元素展現,讓觀眾能夠沉浸式參與節目。

三、數字媒體藝術與舞臺美術的融合對策

(一)加強理論和實踐研究

舞臺演出市場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的日益追求而更加紅火,對舞臺美術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設計舞美時,設計師們應用數字媒體技術,以加強舞臺效果和觀眾體驗。但是,設計人員往往過于依賴技術,忽略了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導致舞美設計缺乏完善的理論支持和實踐經驗,影響了技術應用的效果。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強數字媒體技術與舞臺美術設計的融合研究,探索適用于不同劇種、不同文體的戲劇演出的數字媒體技術應用方法, 避免舞美設計人員僅憑主觀經驗在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實踐中進行舞美設計,也需要總結經驗教訓和實踐方法。

(二)科學應用數字媒體技術

與舞臺最終呈現效果緊密相連的舞臺美術設計,對觀眾的觀賞感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舞美設計融入數字媒體技術后,舞臺的表現形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傳統的靜態形式轉變為多元化的動態元素,如圖像動畫、變幻空間等,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視覺呈現形式和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單純堆砌數字媒體技術,或是在具體實踐中運用數字媒體技術不夠恰當合理,沒有遵循技術與藝術融合的規律,都將導致舞臺最終呈現效果不夠理想。因而,在舞美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數字媒體技術在具體節目中的優勢與不足,理性分析、科學判斷數字媒體技術的魅力,并在表達和轉化上有新意。

(三)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舞臺美術設計是與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密切相關的一項綜合性、復雜性的工作。舞美設計不僅要充分考慮內容要求,而且舞臺整體視覺呈現質量的提升和設計效果的有效優化,都需要從業人員提高綜合素質。舞美設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需要加強教育培訓,重點加強專業技能的鍛煉和數字媒體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更要提高責任心和職業操守,形成舞美設計的高素質團隊。

四、結語

數字媒體藝術與舞臺表演藝術相結合,為觀眾帶來更為豐富、多彩、生動的觀演體驗,是一種充滿創新與發展潛力的新興藝術形式,為舞臺藝術家提供一個全新的創作與表演平臺。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為舞臺表現力帶來諸多可能,有理由期待在今后更大范圍內的應用,為觀眾帶來互動、體驗俱佳的視覺效果。但同時,追求技術生成的華麗視覺效果,也不能忽視創作與表演內容的結合,以及設計美學的特點。技術賦能,回歸數字媒體技術在舞美設計中增光添彩的初心,才能更好地實現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發展。

猜你喜歡
美術設計舞臺數字
美術設計作品欣賞
軍迷大舞臺
軍迷大舞臺
《忠魂曲》舞臺美術設計創意
答數字
繪畫構成藝術與美術設計的思考
美術設計在游戲軟件開發中的應用研究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數字變變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