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會議新聞“富礦”

2023-03-26 02:48周存軍
視聽界 2023年6期
關鍵詞:富礦海安南通

周存軍

如何認識和處理會議、寫好會議報道,是新聞報道繞不開的一道題,也是媒體融合轉型過程中的一道必答題。筆者認為,即便在信息蕪雜的新媒體時代,會議依然是新聞的一大源泉。時政會議及活動,不論規格大小,其實質都是決策層對國家及地方當前重大事項的分析、判斷和部署,與社會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系,這就需要記者用獨到的眼光去分析和判斷。

一、打破形式感,透過現象看本質

打破會議活動的形式感,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有所為有所不為,傳播有價值的信息。

第一,打破形式感,要從會議活動的本體出發,才會有主有次報出干貨。每年3 月是學雷鋒活動月,海安市融媒體中心曾采訪過一次“學雷鋒活動啟動儀式”,如果僅僅按照會議活動議程報道,可以處理為“某月某日,由海安市文明辦主辦的學雷鋒日啟動儀式在某地舉行”,然后介紹一下現場參與學雷鋒的情況,做個志愿者采訪,再深一點,采訪到文明辦負責人,介紹組織學雷鋒活動具體內容。然而記者沒有把眼光局限在眼前人、眼前事上,而是通過了解,挖掘了一年內開展各類志愿服務100 余場次的國稅局125 志愿服務團的故事,不僅寫出了第一現場,還寫出了第二現場,故事性、可讀性更強。

第二,打破形式感,要從會議活動看到異常之處,才會與眾不同獲得升華。會議活動如果從其本身來講按照原有的既定議程報道,是新近發生的事實,有一定的新聞價值,但真正更有價值的新聞往往藏在更隱蔽處。作為新聞報道者,如果能夠敏銳地抓住會議的不同處,挖掘出以往都沒有發現的東西,才算得上是真正獲得了更有新聞價值的新聞。如獲得中國新聞獎的《聽證會上的驚天一“拋”》就是一個打破常規報道方式的經典案例。如果記者順著形式去報道的話,可能就是《水價是否漲,黑龍江哈爾濱市政府召開聽證會》……然而記者敏銳捕捉了聽證會常開成聽“掌”會的怪現象:即便有不同聲音也不會得到表達的機會,有了表達的機會,也會淹沒在“掌”聲之中,所謂聽證會只是一個形式而已,“逢聽必掌”已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只是把“不同聲音”象征性地邀請到現場,在主持人的“把握”下,并沒有發言的機會。在這次看似突然的背后,是創作者對必然的把握:聽證會上,不同意見的代表——退休教師劉天曉久久得不到發言機會,憤怒地把一瓶礦泉水砸向了主席臺,表示抗議,并爭取到了發言機會。黑龍江廣播電視臺記者之所以能敏銳捕捉到了這一現場新聞,不是來自偶然,而是來自準備,這個準備就是對會議認識從現象到本質認識的升華。由于現場報道的獨家性,成為一篇不可多得的立意深刻、主題重大新聞。此報道被多家媒體轉載,獲得第二十屆中國新聞獎。同樣獲得中國新聞獎的湖北廣播電視臺記者采寫的《書記遞上小紙條》是一則旁聽會議收獲的“大新聞”。2018 年12 月20 日,湖北省仙桃市紀委、監委主辦2018 年度第2 場全媒體問政直播活動舉行,湖北臺記者也坐在觀眾席旁聽。會上播放了兩部短片,面對短片反映的不作為、亂作為現象相關負責人對責任與整改避而不談,大大方方做起工作成績匯報。記者當時覺得很失望。這時,坐在觀眾席上的仙桃市委書記通過工作人員向主持人遞上一張小紙條,主持人當場宣讀。會議一結束,記者就快速趕到仙桃市電視臺回看全程素材、剪輯有效同期聲、撰寫文稿、合成畫面,第一時間通過網絡將文稿與畫面傳到了湖北廣播電視臺,形成該篇報道并配發短評,成為意見踐行“四力”的新聞佳作。

二、找到方向感,挖掘有價值報道素材

第一,找到方向感即是善于披沙瀝金。筆者認為,成熟的會議記者一定是一個善于聽會、披沙瀝金的人,能從茫茫會海中始終保持清醒,找到方向。2021 年10 月,江蘇省政府召開三季度例會,這次會議是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到縣級,時任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許昆林剛從上海調任江蘇,在這次會議上,他對全省當前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講話信息含量很足。其中,一個表述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在談到加快創新轉型發展時,他說要推動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加快企業上云步伐。之前,一直在說“全程自動化”“機器換人”,海安不少企業也在采用機器換人的做法,實行“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還是第一次聽說,很新鮮,因為會議的很多部署將是今后工作的根本遵循,而一些新提法、新表述更是重中之重,是方向標。筆者一直關注著“智改數轉”方面的動態。2022 年7 月,省工信廳公布了2022 年度首批星級上云企業和兩化融合貫標示范企業培育對象擬認定名單,海安36 家企業上榜,其中,五星級上云企業3 家,新增及總數均居南通首位。筆者迅速跟進進行報道,揚子晚報紫牛新聞、現代快報、南通廣播電視臺南通新聞等媒體進行了轉發。

第二,找到方向感要善于吃透會議。所謂吃透會議即當記者參加某個工作會議之后,要能從會議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比如,2022 年第12 號臺風“梅花”是第一個登陸江蘇且影響最大的臺風。省、市、縣高度重視,在臺風生成之后、影響之前召開了多次會商會,從會議當中透露出的各項部署信息,其實就是應對臺風新聞采發的方向、重點,包括臺風來臨之前各部門的防御,臺風過境第一現場,以及災后搶險等。記者留意會議傳遞出的涉及海洋漁業安全生產、設施農業、建筑安全、高層圍擋安全等信息,并及時關注這些領域的突發情況以及應對措施,獲得大量的一手信息。海安市融媒體中心在第一時間與相關部門聯系采寫預防舉措,及時關注梅花過境情況,第一時間與供電等部門聯系采寫白甸鎮數根電線桿被風刮斷。這些消息第一時間發布,不僅滿足了市民信息需求,也獲得上級媒體青睞。

三、練就靈感和敏感,提升新聞報道立意及影響

所謂會議靈感、敏感,歸根結底還是會議“形”與“質”的關系,只不過這種關系處理不僅體現在會內,更要延續到會外。

一是要能會內靈感提問、會外實踐求證,深刻把握并充分利用好身邊會議。2022 年3 月,上海暴發疫情,南通作為上海的北大門,在此輪疫情中是首當其沖,由菜市場人員感染造成貨車司機感染,進而發生了社區交叉傳播的疫情。先后有數十例感染報告,一度導致南通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關閉停業。南通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如何保障、上海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怎么供應,疫情防控如何進行?這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海安作為南通的北大門雖然暫未發生疫情,但疫情牽動著生產生活方方面面。3 月29 日,海安市開展農業農村疫情防控檢查,檢查點有大公鎮、李堡鎮兩個蔬菜流通點及規模禽蛋生產企業。記者抓住防疫保供這個主題,深入現場了解海安重要農產品基地防疫保供情況,由這次檢查活動發現的兩個現場線索深入采寫的報道《海安繃緊防疫弦,打好蔬菜保供戰》在央廣《全國新聞聯播》播出。

二是學會從會議中確立“站在天安門上看問題,到田間地頭找感覺”的意識。2020 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列為經濟工作八大重點之一,提出“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黑龍江廣播電視臺記者敏銳捕捉到會議精神的不尋常之處,第一時間采寫評論《守住農業“芯片”,端牢中國飯碗》獲得了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同樣,獲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的“呼格案”系列報道,是新華社記者湯計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得到的靈感,報道推出后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2022 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結合近年來海安大力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推廣技術區域資源整合打通服務農民“最后一公里”以及實施國家農業社會化綜合改革試點等,海安市融媒體中心先后采寫了一系列報道,登上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學習強國、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南通廣播電視臺等上級主流媒體,產生了廣泛影響。

四、結語

抓好會議、跳出會議、挖到新聞,如果說打破形式感、找到方向感是記者在會議中挖新聞的基本功,是第一步和第二步,練就識會的靈感敏感則考驗記者成熟與敏感,是做好新聞報道“上接天線、下接地氣”三部曲的關鍵一步。

猜你喜歡
富礦海安南通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福建省海安橡膠有限公司
藍印花布:南通獨具特色的非遺傳承
非遺南通
南通職業
淺談到社區新聞富礦里撿金子
文化遺產是“價值富礦”
海安:聯手開展“雙隨機”執法
南通中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女女性藝術家作品是座富礦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