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拿來主義》到“博物館熱”

2023-03-31 05:48陳亞娥
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下旬 2023年12期
關鍵詞:拿來主義本班佳作

陳亞娥

當下,高考作文題給出的材料往往切合社會現實,要求學生就某一社會現象闡述自己的看法,以考查其思維品質。由此,我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寫作訓練,發現不少學生存在思路混亂的問題。也難怪,初中三年以記敘文訓練為主,導致他們對議論文的謀篇布局缺少認識。那么,該怎么辦呢?

記得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痹趯懽鹘虒W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借鑒教材中經典文章的結構進行寫作,培養其謀篇布局的能力。對此,我選擇了《拿來主義》這篇課文?!赌脕碇髁x》是魯迅先生針對國民黨政府一味“送去”這一社會現象所寫的雜文。我要求學生以“博物館熱”為話題,針對最近掀起的“博物館熱”這一現象來寫作。都是針對社會現象發表看法,學生在寫作中可以借鑒學習《拿來主義》的寫法。而且,部分學生的習作與《拿來主義》的行文結構有相似之處。所以,在講評作文時,我們可從《拿來主義》的行文思路入手,啟發學生學以致用,并結合本班學生的佳作,修改、升格各自的文章。具體的教學過程如下:

一、引導學生概括《拿來主義》的行文思路

《拿來主義》是破立結合的雜文名篇,結構完整,展現了魯迅先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了幫助學生較快地找到議論文寫作的抓手,我們可以引導他們概括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先由學生各自閱讀課文進行提煉,再以小組為單位加以概括,最后在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的意見出現了分歧。有的小組將文章分成兩個部分,認為一至六自然段批判了“送去主義”,七至十自然段提出“拿來主義”。有的小組將文章分成三個部分,認為一至七自然段批判了“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和“送來主義”,提出“拿來主義”這一觀點;八至十自然段先破后立,指出“拿來”的具體方法;最后回歸論點,總結全文。還有的小組將文章分成四個部分,認為一至六自然段概述“送去主義”的表現、實質和危害;第七段提出了要實行“拿來主義”的論點;第八至九自然段采用比喻論證的方法,批判了三種不正確的態度(面對外來文化和中國文化遺產時),并提出了三種正確的方法;第十段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條件和意義。

可以看出,以上每個小組的看法都有道理。在全班討論后,大家將全文分成三部分:第一至七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概述了“送去主義”這一不良現象,揭示其嚴重危害,引出對外來文化和中國文化遺產要“拿來”的論點;第八至九自然段為第二部分,批判了“拿來”的錯誤態度,指出了“拿來”的正確方法;第十自然段為第三部分,回歸“拿來主義”這一論點,總結全文。

為了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我們又將第一部分進行了細化,將全文的思路簡化為:概述現象——揭示危害——提出論點——探尋方法——回歸論點??梢詫⑵鋵懙胶诎迳?,為后面賞鑒本班的優秀習作提供“學習支架”。

二、帶領學生賞鑒本班同學的佳作

在講評作文時,我們一向強調以本班學生的習作為例文。將本班學生的佳作展示出來,作者心情愉悅,會感受到寫作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讀者看到佳作就出自本班,榜樣就在身邊,會減輕他們對寫作的畏難情緒,激發其寫作興趣。而且,在作者與讀者的互動中,他們能探尋到寫作的有效路徑,拓展思維的廣度,增加思維的深度?;谝陨峡紤],我們從本次的作文中挑選了兩篇,遮住作者的名字(以免學生先入為主,在賞析時有失公正),要求他們自主閱讀、圈點評析,給佳作打分,說說自己更喜歡哪一篇,并從行文結構的角度說明喜歡的理由。

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他們一方面想知道兩篇佳作的作者是誰,期待自己名列其中;另一方面想看看佳作到底“長什么樣”,自己的文章離佳作的“距離”有多遠。帶著好奇心,他們進入了閱讀與鑒賞之中。

十分鐘后,出現了以下對話:

生1:我推薦《探尋文化之根,堅守文化自信》。我給它打54分(滿分60)。這篇文章開篇概述材料,引出論點——“博物館熱”透露出的是我們對歷史文化探尋的熱情和對民族文化的自信;接著分析“博物館熱”中“只見游客,不見文化”的實質是民眾想接觸、了解、探尋中華文化之根;再分析文化尋根、文化自信與“博物館熱”的關聯;提出將“博物館熱”持續下去的方法;最后回歸論點,深化主題。

生2:我也推薦這一篇,除了以上原因外,我感覺作者提出的方法十分具體,切實可行。就是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到這些好點子的。

我適時請作者趙同學解答這位學生的疑惑,他回答道:

我擔心“博物館熱”如曇花一現,所以覺得有守正創新的必要,使這一熱潮持續下去,如采用數字技術開放博物館,更好地賡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再者,現有的博物館多建在城市里,而美麗富饒、氣象萬千的農村卻很少有博物館。所以,我在文中寫道:“要依據各地特色,創建新型博物館,如鄉村博物館、小鎮博物館等,留下我們這個時代的風姿……鑄牢中華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堅定文化自信,在探索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作者與讀者的互動中,我們進行了總結歸納,并請趙同學寫下了他的行文思路:概述材料——引出論點——探尋實質——分析原因——指出方法——回歸論點。

也有不少同學推薦另一篇佳作《探尋“博物館熱”》,理由是條理清晰、具有感染力。全文有三個部分:首先,提出論點——國家期待在“博物館熱”中傳承優秀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接著,概述材料,分析“博物館熱”形成的原因,闡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中華民眾期待獲取能給人以深思的文化產品;最后,指出在“博物館熱”中傳承優秀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具體路徑,如:創設兒童博物館、在博物館中講好中國故事等。

我們引導學生將這兩篇佳作與《拿來主義》的結構進行了比對。他們恍然大悟:名家名篇的行文結構雖值得我們借鑒,但不能完全照抄、生搬硬套;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思路,這樣才能寫出好文章來。

三、鼓勵學生修改各自的習作

通過分析《拿來主義》及兩篇學生佳作的結構,學生對現象類材料作文的行文思路有了總體了解,知道了寫這類文章不可缺少以下幾個要素:概述現象、引出論點、分析原因、回歸論點等。

行文的總體思路只是頭腦中的認知,是他們在語文課上探討、交流后所獲得的知識。只有適時運用,才能形成寫作能力。所以,我們要趁熱打鐵,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修改各自的習作。

經過修改后的習作幾乎都升格了。如沈同學修改后的文章:首先概述材料,引出論題——文化與旅游相遇會碰出怎樣的火花;接著舉例分析;最后提煉出中心論點——會碰撞出愛國熱情和守護中華文明、優秀文化的絢爛火花。修改后文章的亮點在舉例分析的部分。沈同學以前不久火遍全網的短視頻《逃出大英博物館》為例,分析幻化為女孩的小玉壺逃離大英博物館尋找黑眼睛、黃皮膚的“家人”,最終回到祖國懷抱的故事,引出了列強侵略中國、搶奪中國文化的屈辱歷史,水到渠成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全文條理清晰,感情充沛,展現了強烈的家國情懷,獲得全班同學的一致夸贊。

可見,在寫作教學中用好教材中的“例子”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要把教材與學生的佳作結合起來,引導他們讀教材、悟結構、賞佳作、改文章,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在無形中將課本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完成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消除其畏難心理,激發其寫作熱情。

猜你喜歡
拿來主義本班佳作
佳作欣賞
佳作展示
佳作精賞
魯迅《拿來主義》讀后感
關注文本解讀淺談《拿來主義》背后的現實意義
行走50國深思對西方“拿來主義”
“生導制”在教學中的奇效
——在教學中轉化學困生之行動研究
《拿來主義》教學案例
合力營銷“八步法”
校園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