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模式探索

2023-04-19 09:45劉文學李華平
關鍵詞:愛國主義民族時代

劉文學,李華平

(蚌埠醫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蚌埠 230030)

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國家強盛和民族振興提供強大支持。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是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是其基本內涵。探索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應時而變、應勢而變的要求。

一、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背景

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在不同歷史時期都發揮了引領中華兒女愛國愛民、團結奮斗的重要作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從其指導思想、國內外形勢、教育主體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一)黨的指導思想產生新的偉大成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帶動了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指導思想的新發展,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規律性、本質性、主題性進行了新的闡釋,深刻指出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本質、主題和基本內涵,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和實踐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鑄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取得顯著成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論述,站位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1]。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二)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

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國家關系間的意識形態斗爭日趨嚴峻,地區沖突帶來的國際安全局勢的動蕩,種種因素都給我國帶來了新挑戰。從國內來看,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上都取得了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走進了強起來的新時代。但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2]。新時代社會矛盾的轉化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了新的問題。

(三)教育主體呈現新的特點

教育主體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量的變化,據教育部全國教育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數字,2022年,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4 655萬人,教育主體的數量提高必然帶來教育生態環境的新變化。其二,新生代大學生成長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總量全球排名不斷躍升發展的黃金歲月,“他們成長得太快,由此導致他們根本就沒有長大。他們獲取信息、思想、圖像和聲音,與此同時他們被孤立、被安排。他們過早感受到世俗,并且早熟:一邊高度參與虛擬的同伴生態系統,一邊享受至少來自父母、老師和輔導員的保護和指導?!诰€的一代’、‘直升機式’的教育經歷、成長過程中的過度保護教育帶來了這一代人特有的‘心靈嬌慣’、‘知識內卷化’等問題,這些都使新生代大學生面臨與以往世代截然不同的教育體驗和成長難題?!盵3]教育主體背景的時代性變遷是探索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路徑的根本原因。

二、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意蘊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當代大學生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有助于厚植大學生愛國情懷,也有助于筑牢大學生理想信念,抵御不良社會思潮的沖擊。

(一)凝聚思想引領,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石

青年大學生思想處于發展期,這決定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形成需要引領。愛國主義思想引領要做到教育內容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其內容包括價值引領、信念引領和情感引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了新時代愛國主義價值、主題、本質和途徑,著力思想教育就是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中去,引領青年大學生們堅定愛國主義時代信念,堅持中國特色強國之路,勵青春之志,讓愛國主義思想在他們成長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升華。

大學生理想品質是其思想素質的核心內容,是國家民族軟實力的基礎,其之于國家民族的意義較之于物質力量則更具有決定性和根本性。大學生個體的理想信念和國家民族的理想信念高度相關。中華民族理想信念是助力大學生個人理想信念的前提基礎,個體理想信念是成就民族夢想的根本力量。用新時代理想信念凝聚大學生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大學生在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放飛自己夢想,參與構建民族的夢想。

(二)聚焦時代主題,積極促進“四史”邏輯性認知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盵1]這一主題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無數仁人志士用生命和鮮血凝就的夙愿,為了實現這一夙愿,無數先行者舍生忘死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用生命鑄就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精神贊歌。主題教育的使命就是要激勵新時代大學生們接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旗幟,把融入無數愛國主義志士鮮血和生命的中國夢作為扎緊新時代青年們學習奮斗的精神紐帶。要引領青年積極抱負志存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使命,負起時代賦予的神圣職責。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為深厚的歷史情感。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斗爭的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其中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感天動地,既有氣吞山河的壯懷激烈,也有涓涓如水的傾情敘事。這是大學生了解國情、培育情感、凝聚愛國主義精神的源源不竭的歷史和文化資源。但是,我們現在處在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依然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統一大業尚未完成,敵對勢力時而猖獗。講好中國故事,用“四史”教育筑牢大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家國情懷是根本著力點。

(三)把握時代脈搏,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新時代愛國主義本質是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統一。中國共產黨締造了新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改革開放,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偉大夙愿。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實踐的必然。本質教育的宗旨就是用黨的初心使命、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去堅定大學生們青春之信仰、愛國之本心。

“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它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盵4]中國歷史上燦若星河的愛國主義敘事是滋養大學生心靈的源頭活水。文化要傳承,更要創新,把優秀文化與黨的領導相結合,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與愛國主題相結合,推陳出新,與時俱進,讓中華優秀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激濁揚清,發揚光大,在愛國主義行為中凝聚成新的創造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

三、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路徑

大學生愛國主義品質是知情合一、知行合一的精神結晶。探索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品德的培育體系,要遵循大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著重從構建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體系、建立情感教育體系、完善愛國主義教育載體體系三個方面著手,形成“三位一體”的實踐路徑。

(一)構建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體系

1.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學科建設

上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與法治”等思政課程,把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同思政課程緊密結合,尤其要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通起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成就融通起來,把握好思政課程愛國主義教育內生性路徑,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發展,增進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全面性、系統性和整體性。

2.重視師資力量培養

開展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思政課教師隊伍是主導力量?!案咝=虒W不僅在于課程設置,更在于教師們的言傳身教?!盵5]師資隊伍建設要突出學科背景和學緣結構的豐富性,統籌教師政治能力、專業能力建設,著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強、愛國情懷深、育人本領精的理論課教師隊伍,讓信仰引領信仰、情懷感動情懷。師資隊伍建設需久久為功,需要科學化、系統化的政策支持,這是百年樹人的規律使然。

3.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手段

愛國主義教育要有好的內容、好的教育方法。一方面要著力提高教育內容的思想性、系統性、融合性、親和性;另一方面要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根據內容靈活使用教育方法。要有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教育內容的生動性、感染性和共鳴性。建立愛國主義教育話語體系。適應青年人的語言特點,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語言方式,啟發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內生動力,于靈魂處涵養他們的國家意識、愛國情懷。

(二)建立新時代大學生情感教育體系

1.開展中國近現代歷史教育

“故欲知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以往之歷史有深厚的認知?!盵6]加強中國史教育。歷史是培育大學生國家身份歸宗的文史基礎,有助于大學生形塑民族歸屬感、因果感和責任感。突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思政課程教育,增進大學生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指導思想的理性把握。推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融通教育,深入引導大學生全面厘清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改革開放之間的本質關系,為愛國主義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

2.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一個民族的文化,始終閃現著該民族靈魂的搏動,以巨大的向心力吸引著該民族的各類成員,因而,文化認同構成民族認同的核心?!盵7]探索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認知模式,一要有科學文化觀。引導大學生系統了解中國文化發展史,深刻領悟中華優秀文化蘊含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高貴精神品質,用優秀的文化基因衍生出時代愛國主義精神。二是增進優秀文化體系建設。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做好中國通史、斷代史、優秀作品的出版工作。加大愛國主義作品支持力度,突出經典文化的再提煉。深化網絡文化工程體系建設。豐富愛國主義網絡作品,提升主題作品的生動性、共情性。如中央電視總臺的《非遺里的中國》《經典詠流傳》《詩畫中國》等節目。

3.開展當代中國基本國情教育

國情教育是培育愛國主義知識和情感覺悟的基本路徑。堅持實事求是教育原則,既要頌揚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也要對這些領域依然存在的阻礙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上好國情教育課。把國情教育融進課程教學中,引領學生認識中國發展趨勢,把握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肩負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培養大學生奮斗精神、堅忍的意志和無畏的勇氣,在斗爭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大學生走進建設一線、革命老區和邊疆民族地區,開展社會實踐調研,了解國情,堅定愛國主義追求。

(三)完善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體系

1.構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教育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盵1]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布展品是國家歷史、民族精神品質的具象表現,蘊含著民族精神的歷史性和神圣性。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愛國主義基地教育之于凝聚人心、培育家國情懷的精神價值。推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制度化、常態化,真正發揮基地愛國主義教育作用,不走過場,不搞形式。其次,與課堂教育協同推進,基地教育是課堂教育的延伸和補充,要和課堂教育密切配合,有序開展。最后,注重基地教育的計劃性、系統性,明確基地教育主題,突出儀式感、實效性,促進其愛國主義精神升華。

2.構建國家禮儀教育機制

國旗、國徽、國歌是國家的莊嚴象征,凝聚著國家意志,是國家神圣性、權威性、崇高性表現。一是提高思想認識。引導大學生深刻認知國旗、國徽、國歌的象征性意義,積極增進他們關于國旗、國徽、國歌的禮儀知識。二是推進國旗、國歌、國徽禮儀制度化。學校重大活動、國家重要慶典,升國旗、唱國歌,在禮儀莊重感、虔誠感中積淀大學生的家國情懷。三是過好青年學生政治生活。入團、入黨是大學生人生重要的政治生活,加強入團入黨儀式涵育青年學生的國家意識和國家情懷。

3.構建國家紀念日教育機制

國慶節等一系列國家紀念日是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資源,國家慶典節日反映了中國革命進程中重大歷史事件,蘊含深厚的愛國主義知識和愛國主義情感。組織大學生開展讀書、觀影活動,用豐富方式讓大學生緬懷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崢嶸歲月,銘記民族的深重災難,珍惜當下國泰民安幸福時光,樹立起愛國主義自信心和自豪感,為民族和人民奮發有為。銘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國家公祭日,警醒大學生勿忘國恥、牢記歷史、居安思危、面向未來,以此凝聚大學生愛國主義奮進力量。

4.建構民族節日教育機制

“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盵1]中華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結晶,是文化品質符號化、具象化的表現。春節、中秋凝聚了幾千年來中華兒女向往豐衣足食和家國安泰的精神祈盼,凝結了中華民族敬天地、敬自然、重感恩的高貴品質;重陽體現了中華民族敬老愛老、觀照民族血脈賡續的高尚情操;端午是中華兒女愛國主義的精神圖騰。構建節日教育機制,一要深入淬煉傳統節日蘊含的自然情懷、人文關懷;二要推動傳統節日內蘊的時代繁華,把優秀節日內涵現代化、時代化,實現以文化人的功效;三要烘托民俗節日氛圍,貼春聯、看燈會、賞明月、登高山,讓經典文化光輝引導大學生們感悟中華文化,增進家國情懷。

5.構建自然山水、文化遺產和工程建設教育機制

鼓勵大學生去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組織大學生參觀祖國建設偉大工程。用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文化瑰寶去堅定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猜你喜歡
愛國主義民族時代
我們的民族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