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思政”視域下高職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探究

2023-04-19 15:57
南通職業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大思大思政培育

顧 鋒

(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南通 226010)

2022 年8 月,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拓展工作格局,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1]?!按笏颊n”理念不僅對踐行“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遵循、新思路。近年來,高職院校持續擴招,生源復雜,加上各種因素影響,學生人文素養參差不齊,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更多挑戰。強化人文素養培育是高職院校堅持立德樹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與任務。近年來,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對人文素養培育認識不足、頂層設計不夠等問題,直接影響了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各有側重,但根本目的都是立德樹人,二者相互滲透,也相互促進。在“大思政”視域下,進一步厘清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間的關系,找到二者相互融合的有效路徑,對形成“大思政”育人合力,全面促進學生成長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人文素養內涵

人文素養是指個體所具備的品位、道德、文化等內在素質及其影響下的思想、行為與情感特征等。人文素養在客觀上體現著個體對社會與自我認知的態度,通過個體文化素質、價值取向、品德修養、觀念意識來展現,是個體長期學習、生活與社會實踐能力的體現,也是個體內在品質和外在風貌的綜合反映。人文素養是提高道德感和責任感的基礎,對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很強的影響力和滲透力。

2 高職院校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關系

2.1 思想政治教育對人文素養培育具有引領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人文素養培育就是通過學習優秀文化成果,特別是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科學知識,陶冶情操,升華心靈,從而培育人文精神,養成人文行為,最終培養成有修養、有道德、有素質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涵蓋了黨的指導思想、路線、方針、政策,體現民族精神、中國精神和中國先進文化及傳統美德,反映國家的法律法規。思想政治教育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幫助學生系統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主要途徑,也是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無數先輩們在革命奮斗中創造的優秀文化和革命精神等,兼具先進性和時代性,為人文素養培育奠定了先進的價值基礎,并明確了內容標準與培育尺度。只有將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作用,才能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2 人文素養培育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內驅作用

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題班會等形式開展,內容集中于社會學、政治學等方面。傳統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內容偏具理論性,教學手段相對單一,不易激發學生興趣。長期偏重理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了對學生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審美能力的關注,導致忽略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人文素養包括人文知識(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知識)、人文精神(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崇高理想追求等)、人文情感及人文方法等層面。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都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誠信”“友善”“敬業”等,與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的“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即是一脈相承。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鮮活的人文精神和內涵,汲取傳統文化智慧與養分,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載體和方法,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

人文素養培育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幫助學生從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以問題為導向,在加深學生對黨的政策理論理解的同時,豐富學生的人文精神,激發學生的內驅動力,引導學生自覺汲取人類一切優秀文化成果滋養,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成為學生的自覺選擇。同時,用人文關懷內驅思想政治教育,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 高職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實踐存在的問題

目前,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意識到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意義,但實踐中仍存在“兩張皮”現象,未能充分發揮其協同育人作用。

一是對兩者相融合的認識不足。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形成相對統一完備的體系,而人文素養培育則“百花齊放”,因校而異。長期以來,一些高職院校沒有充分認識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只視其為點綴或第二課堂活動內容,作為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補充,學生仍處于被動接受人文知識或人文理念的境地,影響了育人實效。另外,高職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建立平等交流、雙向互動的人文關系,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人文素養,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但實踐中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把學生當作接受人文知識的“容器”而單向灌輸,并未真正用人文情感、人文精神、人文關懷打動、感染學生,大大削弱了“人文載思政”的內驅價值。

二是對二者相融合的頂層設計不夠。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往往更注重學生的技能性和實務性操作訓練,忽視了人文素養培育。表現為部分高職院校注重設計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方案,人文素養培育僅限于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缺乏兩者相融合的頂層設計,未建立融合育人的體制機制,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表達欠豐富,教育活動形式僵化。未能充分發揮人文素養培育的感染力、內驅力,未能設計出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校園文化活動載體,弱化了融合育人效應。

4 高職院校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

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標一致,內容交叉滲透,決定了二者融合的必然性。同時,探索兩者融合路徑,是提升“大思政”教育實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需求。

4.1 提升師資人文素養,強化“大思政”育人認識與能力

高職院校要不斷轉變觀念,深刻認識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大思政”育人功能。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并非將人文知識直接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簡單疊加,而是需要結合思政課程的特點,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思想碰撞、心靈溝通,將與之相匹配的人文知識、情懷、精神滲透其中,有機融合,從而增強思政課程內容的豐富性、趣味性,提升其育人效能。因此,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要求打造一支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師資隊伍。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言行直接影響教育的成效,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人類與民族的命運?!盵3]因此,高職教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不斷提升人文素養,以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經驗,去啟智、增慧,以過硬的專業知識、深厚的人文修養與高尚的審美情趣,贏得廣大學生的認同與效仿,潛移默化地將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4]。

高職教師還要堅守初心,深入貫徹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大思政”協同效應,將課程思政落實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實現大綱修訂、教案編寫,以及五課(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教研全覆蓋。要找準課程思政切入點,不斷深入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黨精神、抗疫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家國情懷、勞動教育、文化素養、醫德修養等一系列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教師應充分發揮榜樣和示范作用,強化人文關懷,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舉止行為產生積極影響,實現技能培養、知識傳授、人格塑造相融合,教書育人有機統一。高職院??蓢@“課程思政”“思政課程”開展“大思政”育人實踐探索,如舉辦課程思政學術沙龍、課程思政育人講座、課程思政示范課、人文道德講堂等,不斷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和“大思政”融合育人能力。

4.2 加強校園文化活動設計,打造人文“大思政”育人品牌

校園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四個層面。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是體現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活動應能使學生體驗快樂、感悟人生、提升素養。校園文化活動設計應考慮學校的辦學特色與校園文化積淀,要將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校園文化活動的“大思政”育人價值得到升華。

比如,南通職業大學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引,大力弘揚建黨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遵循職業教育發展特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頂層設計,積極構建并力行“五文化”育人模式。大力倡導走正道、做正事、養正氣的“正”文化,樹匠心、踐匠行、鑄匠魂的“匠”文化,融入學校、融入行業、融入社會的“融”文化,強化安全、追求健康、恪守規則的“安”文化,以及講仁愛、重和諧、擔責任的“家”文化。通過建設“正、匠、融、安、家”的校園“五文化”,孕育校風、教風和學風,以文化人,化人以強,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賦予廣大師生始終不竭的前進動力,充分展現了人文“大思政”育人的強大品牌效應。

再比如,南通衛生高等職業學校結合衛生職業院校特點,將理想信念、公益思想、安全意識、傳統文化、心理健康、身體素質、公民素養、生態文明、勞動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等融入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并按照活動特點,分別融入“愛心天使”“慧心天使”“健心天使”“雅心天使”“匠心天使”的“五心天使”培育,以立德樹人為主線,強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養成和人文素養培育。其中:“愛心天使”培育對標德育,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公益活動,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慧心天使”培育對標智育,融入傳統文化和安全文化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健心天使”培育對標體育,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心態和強健的體魄;“雅心天使”培育對標美育,包括公民素養和生態文明教育,關注學生文明高雅行為的養成;“匠心天使”培育對標勞育,包括勞動教育和職業素養培育,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和過硬的實操技能[5]。實踐表明,通過精心設計并實施“五心天使”培育,用思政元素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將人文內涵融入“大思政”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育人文素養,能使學生在自覺行動中弘揚正氣、提升素質,形成了人文“大思政”育人的品牌效應。

4.3 注重社會實踐教學,構建“大思政”教育新格局

人文知識是人文素養培育的基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內化的關鍵,人文行為則是人文知識、人文精神的外化,是人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人文素養要通過長期的人文實踐養成,而社會實踐是人文實踐的重要途徑之一,社會實踐教學則是“大思政”教育理論與人文實踐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重要環節。要注重社會實踐教學,改變高職院校傳統的理論灌輸模式,通過開展紅色文化之旅、“非物質文化”傳承、走出校園服務社會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讓學生體驗紅色先進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增進民族自豪感,提升思想文化修養,堅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和毅力。

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專業服務社會為特色,采取校級、院級和個人三級聯動形式,組建主題實踐服務團隊開展人文實踐育人??山M建理論普及宣講團、黨史學習教育團、鄉村振興促進團、發展成就觀察團、返家鄉實踐團等,組織動員大學生志愿者奔赴全國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實踐育人作用,引導和幫助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例如:南通職業大學組織“‘中國博物館’講好‘中國故事’”社會實踐項目,走訪調研各地博物館,探究構建文物古跡保護、開發與利用的長效機制;組織“黨的故事我來講”黨史學習教育團,深入地方革命軍事場館和紀念地學習,并赴企業、社區舉辦宣講活動,幫助更多人了解革命歷史,傳承革命精神;組織鄉村振興促進團,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走訪鄉鎮,進行問卷調研、社區墻繪、鄉村視覺形象設計等,并開展紅色課堂、紅色實踐交流分享會,聚焦鄉村振興及“三農”改革,引導青年學生深入鄉村看振興;等等。實踐證明,通過扎實有效的實踐舉措,將知識傳授的小課堂與社會行知的大課堂相結合,可實現人文與思政、理論與實踐、育人與育才、專業與社會的大融合,構建起“思政促人文、人文載思政”共生共贏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5 結 語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將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為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需深入研究高職院校人文素養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不斷提升師資人文素養,強化對“大思政”育人功能的認識及融合育人能力;通過有效的校園文化活動設計,打造人文“大思政”育人品牌;強化社會實踐育人作用,構建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這些舉措將有助于拓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進一步提升“大思政”育人成效,更好地培養德智體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大思大思政培育
同心協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學習《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
淺談大思政視域下有機化學課程“金課”打造
“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輔聯動”育人機制探賾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創新性研究
“大思政”改革視角下的教學資源整合研究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