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2023-04-22 07:33佘藍天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新鄉賢鄉賢教師隊伍

佘藍天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

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著重強調“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通過教育助力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移風易俗行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教育部等六部門于2020 年7 月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要“注重發揮鄉村教師新鄉賢示范引領作用,塑造新時代文明鄉風,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從這一角度來看,“新鄉賢”教師是指心系鄉土、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的新觀念和新技能傳播者,以形塑鄉風文明為基準,側重人才教學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培育[1-2]。 面向鄉村振興內在要求,2022 年5月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業教育法》)提出,要“支持舉辦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組織開展農業技能培訓、返鄉創業就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培養高素質鄉村振興人才”。 這一論述以培養高素質農村專業人才為著力點,突出強調了農村職業教育的重要性,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政策依據。 農村職業院校是深耕于建設農村、服務鄉村現代化發展的教育機構,包含縣鄉村農業職業教育、農業成人教育等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承擔著打造優質鄉村人才隊伍的時代重任,對“新鄉賢”教師隊伍提出更高要求[3]。 因此,農村職業院校需根植于鄉村振興發展總體要求,切實承擔培養優質鄉村振興人才的時代重任,加快推進“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打造具備示范引領作用的高質量教學團隊。

一、動力源: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價值

鄉村振興視域下,“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是農村職業院校構建良好鄉村教育生態的根本舉措,具有厚植鄉土教育情懷、形塑鄉土文化自信、重塑鄉村結構秩序、維系鄉村基層治理等顯著優勢[4]。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落實,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在主體驅動、資源賦能與主場厚植作用下,能夠實現鄉村治理主體多元化、鄉村文化建設現代化、鄉村公共生活有序化發展。

(一)主體驅動:鄉村治理主體多元化發展的時代訴求

2022 年1 月,《關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支持辦好涉農高等學校和職業教育。 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專業人才和鄉土人才”。 這為推動鄉村基層治理主體多元化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目標指明道路。 而“新鄉賢”教師隊伍與高素質鄉土人才培養緊密相關,可在鄉村振興視域下提升群眾參與度,打造社會治理共同體[5]。 就這一角度而言,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能夠培養高質量鄉土人才,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是鄉村治理主體多元化發展的時代訴求。

一方面,打造“雙軌”鄉村自治格局。 自古以來,鄉村教師始終承接“敦親睦族”重任,是開展鄉村治理、維系社會穩定安寧的根本保障。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落實,農村職業院校教師逐步成為“新鄉賢”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自身在地方教育事業領域的引導作用,以獨具的鄉村價值觀為基礎,從政治與文化層面打造“雙軌”鄉村自治格局。 實質上,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是傳承鄉村文化印記、維系鄉土社會秩序的關鍵主體,可依托文化與社會資本,參與鄉村自治全程,輔助鄉村治理主體開展糾紛調停、矛盾化解等活動,為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夯實基礎[6]。 在此情形下,農村職業院?;卩l村振興目標,以教師具備的公權批判性、宗族獨立性、知能結構優越性等優勢,逐步推進“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可在有機傳承傳統“鄉賢”文化的基礎上,豐富基層治理主體。 另一方面,強化鄉村協同共治效能。 傳統郡縣制社會結構下,鄉村多以鄉紳、士族為主導開展基層治理工作[7]。 而在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不僅能夠以知識教化為核心,強化鄉村文化建設,還可依托自身體制內身份優勢,通過普法宣傳、人才培養等行動強化鄉村協同共治效能。 具體來看,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立足學習優勢,通過提供事前指引、法律咨詢等服務,與鄉村居民協同參與治理進程;依托體制優勢,通過傳達政令、反饋意見暢通信息交互渠道,聯合鄉村居民、地方政府協同開展基層治理工作,逐步打造鄉村多元共治格局。 綜上所述,農村職業院校以傳承與踐行中華傳統文化、維護鄉民社會效益、實現鄉村社會隱性治理為基準建設“新鄉賢”教師隊伍,不僅可提高村民認可度,還能打造政府、公民與院校協同治理格局,繼而服務于鄉村振興規劃。

(二)資源賦能:鄉村文化建設現代化發展的現實吁求

立足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內容,國家基于鄉村文明建設目標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陌l展方針。 作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載體,農村職業教育圍繞這一目標要求,從“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角度擘畫資源高效聚合、鄉村文化建設現代化發展的宏偉藍圖。 可以知悉,“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是致力于培育文明鄉風、推進鄉村現代化發展的根本途徑,可以充分協調專業教學與社會服務之間的關系,在確保專業育人的前提下,參與鄉村建設進程,以驅動鄉村振興發展[8]。

第一,推動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 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能夠完善現代化農村教育體系,通過聚合鄉村教育資源提升農村居民文化水平,逐步培養適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新農民,為推動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目標提供人才支撐。 《意見》聚焦“三農”問題,提出“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的戰略決議,同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基礎,強調要“統籌配置城鄉師資,并向鄉村傾斜,建好建強鄉村教師隊伍”。 此情形下,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核心,調整涉農專業教育資源,創新農民教育模式。 這可在顯著激活鄉村農民生產生活資源價值的同時,有力強化其綜合素養,打造現代化鄉村教育生態,推動鄉村教育復興,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筑牢基石。 第二,助力鄉村產業現代化發展。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不僅能顯著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鄉村發展提供優質人才支撐,還可以打造鄉村產業生態,通過聚合資源要素推動鄉村產業現代化發展。 一是創新鄉村產業載體。 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以提高文化經濟效益為核心,有機聚合鄉村特色文物資源,通過打造鄉村文旅基地創新現代化鄉村產業載體,有利于實現鄉村振興目標。 二是優化鄉村產業結構。 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以涉農專業為基準,立足民族文化、技藝傳承與創新目標,整合鄉村特色文化資源,通過制定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打造現代化產業結構,服務鄉村振興發展。 三是完善鄉村產業配套設施。 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充分整合鄉村特色服務資源,通過設置鄉村經濟管理教育體系、加大鄉村產業設施投入經費等舉措,打造產業發展公共示范基地,逐步完善鄉村產業配套設施,打造現代化鄉村產業體系,加快鄉村振興發展進程。

(三)主場厚植:鄉村公共生活有序化發展的殷切期盼

國家以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為基礎,結合農村職業教育辦學定位,提出推進“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目標。 農村職業院校立足教育主場,培育“新鄉賢”教師隊伍服務鄉村事務的“公共精神”,通過宣講、咨詢等舉措提升鄉村居民綜合素質,打造文明鄉風,推動鄉村公共生活有序化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助力。

其一,有利于搭建公共生活共享平臺。 依托信息化時代的數字技術紅利,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以院校公共服務系統為媒介,搭建具備建言獻策、周報公示等功能的生活共享平臺,塑造關注公共生活、改善公共生活的發展思維,推動鄉村公共生活有序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建設。 同時,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可根植于院校場域,廣泛收集院校教師意見與反饋信息,充分挖掘教師公共生活體驗感,引導其以“公共人”角色承擔改善鄉村公共生活、促進鄉村振興的主體責任。 由此言之,農村職業院校以發揮院校主場優勢、提升公共理性為關鍵,通過搭建公共生活共享平臺,形塑職校教師“公共精神”,助力教師向“新鄉賢”教師轉變,為改善公共福祉形塑行動邏輯,最終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其二,有助于優化公共生活管理機制。 從鄉村振興內在要求角度而言,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是培養自主服務鄉村社會發展需要、具備“公共精神”人才的長期性工程,對農村職業院校師生提出更高要求。 面向鄉村振興,建設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是院校公共生活主場下培養師生“公共精神”的內在需求。 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將公民品格培養與社會技能實踐訓練有機結合,逐步優化“新鄉賢”教師公共生活管理機制,通過培養師生參與鄉村生產生活的意識與能力,推進鄉村公共生活有序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建設[9]。 換言之,國家通過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可引導職校師生形塑“公共精神”,發揮院校育人主場優勢,切實參與并改善鄉村公共生活,從而契合鄉村振興內在要求。

二、薄弱層: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困局

(一)“理念人”與“執行人”:“新鄉賢”教師制度規范之困

一是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支持政策缺失。 所謂“新鄉賢”教師隊伍支持政策,是以法律文本形式對教師發展進程統籌部署的權威性制度,能夠為農村職業院校推進“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服務鄉村振興目標提供基礎保障[10]。 然而,由于支持政策缺失,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產生無章可循問題,難以切實承擔“新鄉賢”角色職責,逐漸成為鄉村發展的“理念人”。 特別是鄉村振興視域下,我國尚未就如何開展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形成具化、可行方案,致使支持政策制度缺失,使得“新鄉賢”教師對鄉村振興發展的引導、推動作用不顯。 據《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20—2022》數據顯示,城區、鎮區與鄉村教師獲得職稱的機會分別為5.3%、4.0%和3.5%,且農村教育經費投入雖呈持續增長趨勢,但總體仍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彰顯出支持政策缺失弊端。二是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規范政策缺失。 國家創新性提出“新鄉賢”教師概念以來,眾多教育主體陸續就“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進行實踐探索,以期激發教師引領作用,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但受限于農村職業教育重點偏移誤區,國家層面以及教育部門更側重于構建農村職業院校專業發展制度體系,缺乏對于“新鄉賢”角色擔當、行為標準等方面的規范制度。 這使得“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規范政策缺失,最終致使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整體效果不佳,難以轉換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執行人”。

(二)“鄉村人”與“異鄉人”:“新鄉賢”教師角色認同之困

一方面,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空間分離傾向明顯。 長期以來,我國多以全日制、封閉式管理模式為基礎開展農村職業教育。 然而,在以往過于強調閉環式管理的認知誤區下,農村職業教育多將院校與鄉村社會分離,逐步形成離村、去農的“孤島”,呈現空間分離傾向[11]。 受此影響,部分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將育人定位聚焦于技術技能訓練領域,使得其逐漸成為孤立于鄉村建設場域的“異鄉人”,鮮有參與鄉村振興工作。 據2020 年“90 后”教師現狀調查數據顯示,縣鎮和農村教師認為擁有成就感的占比分別為53.06%和51.83%,且對鄉村學習歸屬感一般、較低與無歸屬感的教師占比合計為32.6%。 這意味著部分“新鄉賢”教師尚未形成角色認同,成為鄉村發展環節的“異鄉人”。 在此過程中,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所具備的“公共智者”標簽逐步退化,使得其權威性隨之消解,難以獲得鄉村人角色認同,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推進作用不顯。另一方面,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向城性”心態突出。 農村職業院校教師以涉農專業為核心展開教學,旨在為社會輸送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培育信息職業農民,對于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但就現實情況來看,由于代際更迭的加速推進,“80 后”“90 后”乃至“00 后”青年學生逐漸成為農村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 據教育部公開數據顯示,我國鄉村教師年齡在40 歲以下的教師占比達58.3%。 在此背景下,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多由招聘機制下的師資隊伍組成,使得傳統熟人社會時代下鄉村本土教師結構逐步改變。 需要注意的是,以此為基礎組建的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多暫居于教職工宿舍,這使得部分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在改善生活的思維下衍生出“向城性”心態,導致該類教師參與鄉村建設的意愿與行動有所欠缺,難以獲得鄉村人對于其“新鄉賢”標簽的角色認同,為鄉村振興造成阻礙。

(三)“熟悉人”與“陌路人”:“新鄉賢”教師文化剝離之困

其一,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鄉村熟悉度較低,文化歷史感被剝離。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逐漸摒棄以傳統鄉村子弟為主流的結構體系,引入大量城鎮地區教師。 據2020 年全國調研數據表明,在鄉村特崗教師中,擁有城市戶口的教師占比高達80%[12]。 這一數據表明,相較于以往的熟人與半熟人社會結構,鄉村教師群體多來自城鎮地區。而作為鄉村教師的關鍵分支,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已不再是根植于鄉村社會的“熟悉人”,其價值取向、生活空間也逐漸有別于鄉村人,呈現出“陌路人”的典型特征。 受此影響,鄉土社會結構逐漸由傳統的“熟悉人”社會演變為“陌路人”社會。 該背景下,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未能充分了解鄉村發展的演變歷程與運行邏輯,在現代性、離土性沖擊下,與鄉村文化歷史感相剝離,導致鄉村振興進程難以有效推進。這使得部分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被動甚至抗拒參與鄉村事務,對鄉土人情和鄉土文化選擇漠視,逐步成為鄉村社會中的“陌路人”,無意承擔“新鄉賢”身份的社會責任,阻滯鄉村振興發展。 其二,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鄉村參與度較低,文化歸屬感被剝離。 在國家著力提高師資質量的背景下,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大多由以往亦耕亦教的“半農”身份轉入“體制內”,加速鄉村教師的角色異化,逐步弱化了其存續的社會功能與公共情懷,使得文化歸屬感被大幅剝離,不利于鄉村振興發展。 據湖南農村中職專業教師的綜合能力調研數據顯示,在2022 年接受培訓的12592 名農村中職專業教師中,有4 名教師入選國家“萬人計劃”,6 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受限于此,部分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片面追求專業化發展,與鄉村文化歸屬感剝離,成為鄉村振興建設過程中的“陌路人”。 由于“熟悉人”與“陌路人”的交織沖突,部分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陷入文化剝離窘境,難以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使得鄉村振興發展受阻。

三、著力點: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路徑

(一)完善制度規范,健全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激勵機制

“新鄉賢”教師是國家立足鄉村振興戰略,創新提出的新型概念,旨在發揮鄉村教師示范引領作用,推動鄉村社會高質量發展[13]。 作為鄉村教育的關鍵場域,農村職業院校亟須推進“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以全面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圍繞鄉村振興建設需求,國家明確提出要培育“新鄉賢”文化,通過積極“引資、引智、引教、引文”,引導鄉村教師參與鄉村治理與精準扶貧,發揮惠澤百姓、傳承文明的獨特作用。 立足當前“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制度規范困境,農村職業院校需以鄉村振興發展方針為首要原則,加快健全合理性、獎勵性“新鄉賢”激勵機制,扭轉“理念人”與“執行人”沖突的現實局面。

第一,健全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合理性政策制度。 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應明確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內涵,通過健全合理性政策制度,引導教師將自身定位由“理念人”轉向“執行人”,高效參與鄉村發展進程。 具言之,我國應以“治理有效”為行動指南,參鑒《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通知》等政策成果,制定合理性制度,以引導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承擔鄉賢職責,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立足農村職業院校推動產業興旺、協助鄉村治理、助力鄉民富裕的鮮明時代價值,我國立法部門應以“新鄉賢”教師發展為核心,制定、修改并完善教育法律法規,從政策文本層面為教師參與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合理性制度支持。

第二,健全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獎勵性政策制度。 根植于“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政策規范缺失的現實境遇,農村職業院校需以復歸教師公共身份為根本主旨,從提升教師薪酬福利與營造公共空間角度制定獎勵性政策制度,服務鄉村振興發展。 一方面,農村職業院校應加強“新鄉賢”教師生活與工作保障制度建設,通過搭建鄉村教師利益訴求平臺傾聽教師建議,逐步提升教師話語權,實現由“理念人”向“執行人”轉變,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另一方面,農村職業院校應結合個體價值觀取向復雜化、問題咨詢途徑多元化發展趨勢,制定職稱評審、福利待遇、評優評獎等獎勵性政策制度,激發“新鄉賢”教師的示范作用,引導其承擔“執行人”角色職責。

(二)明晰角色定位,提升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身份自覺

2019 年6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強調,“加大農民技能培訓力度,支持職業學校擴大農村招生。 深化農業系列職稱制度改革,開展面向農技推廣人員的評審”。 這一論述將職業教育置于鄉村振興的關鍵地位,為農村職業院校明晰“新鄉賢”教師角色定位提供了邏輯支撐。 以建立角色認知為根本內核,提升教師身份自覺是推進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建設的現實需求,亦是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基本向度。 針對“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凸顯的角色認同困境,農村職業院校需以明晰角色定位為核心,通過強化“新鄉賢”教師認知,提升教師身份自覺,助力鄉村振興建設。

一方面,尋求教育職業認知與社會發展認知的一致性。 立足當前“新鄉賢”教師空間分離傾向,農村職業院校應以有機締結教師空間與鄉村空間為辦學指示,尋求教育職業認知與社會發展認知的一致性,推動“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以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第一,農村職業院校應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趨勢,面向“新鄉賢”教師空間分離傾向,深化教師職業屬性、職業角色、職業作用、職業功能等方面的認知,對標社會發展需求。第二,農村職業院校應結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泥l村振興傾向,深化對鄉風建設、“三農”發展、基層治理等層面的認知,對接教育職業發展需求。 整體而言,農村職業院校需立足鄉村振興戰略內容,遵循與時俱進原則為“新鄉賢”角色賦予時代內涵,通過尋求教育職業認知與社會發展認知的一致性,破解“新鄉賢”教師空間分離難題。

另一方面,尋求個體認知與公共認知的一致性。 基于“新鄉賢”教師“向城性”心態突出的現實境況,農村職業院校應以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為邏輯理路,明晰“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角色定位,尋求個體認知與公共認知的一致性,扭轉“新鄉賢”教師“向城性”心態。 其一,農村職業院校應提升“新鄉賢”教師地位。 農村職業院校應以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為核心,通過規范各級各類規章制度的授予條件、評審程序、實施辦法、監督措施,增強“新鄉賢”教師的權威性與社會公信力,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 其二,農村職業院校應明確“新鄉賢”教師重任。 農村職業院校應以傳播知識、塑造人才為己任,對鄉村振興視域下“新鄉賢”教師的時代內涵進行深入剖析,明確界定教師傳承思想、指導技能、打造現代核心價值觀的歷史重任,有力扭轉“新鄉賢”教師“向城性”心態。 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強教師自律及他律能力,培養承接時代重任的“新鄉賢”教師隊伍,在實現教師個體自我認同的同時,著力強化公共認同,服務鄉村振興發展。

(三)聚合文化資源,培育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鄉土情懷

“新鄉賢”教師不僅是對“鄉賢”角色的改進與創新,更是對鄉村文化與倫理社會的傳承與發揚。 這就要求農村職業院校以鄉村文化、鄉風文明為核心,建設“新鄉賢”教師隊伍,通過了解、認同與引領鄉村社會本土文化,驅動鄉村振興發展??梢悦鞔_,熟悉鄉村發展狀況、具備充足鄉土知識、切實了解鄉村文化是建設“新鄉賢”教師隊伍的根本要義。 傳承與發揚鄉村文化是農村職業院校以“文化振興”為戰略導向,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關鍵舉措,促使“新鄉賢”教師隊伍建設成為驅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強大引擎。在此背景下,農村職業院校應以聚合文化資源為核心,合理審視鄉村振興視域下“熟悉人”與“陌路人”的文化剝離之困,培育“新鄉賢”教師鄉土情懷。

一方面,重塑“新鄉賢”教師隊伍鄉土依戀感。 農村職業院校需立足鄉村振興建設進程,以鄉村經濟發展、文件淵源、歷史演變與城鄉學情差異為基礎,聚合鄉村基礎文化資源,對“新鄉賢”教師隊伍展開職前培訓,以重塑鄉土依戀感,厚植教師鄉土情懷。 同時,農村職業院??山柚袄蠋隆蹦J?為“新鄉賢”教師介紹鄉土文化、民風民俗,促使教師由傳統“陌路人”向“熟悉人”角色轉變,為形塑其鄉土依戀感、培育鄉土情懷筑牢根基。 此外,農村職業院校應在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嵌入當地特色和鄉土文化資源,使其切身感受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教育與鄉村社會發展現狀,提高鄉土文化認同,培育教師鄉土情懷,以助力鄉村振興建設。

另一方面,形塑“新鄉賢”教師隊伍鄉土歸屬感。 農村職業院校應以“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為發展準則,有機聚合鄉土人情文化資源,通過構建互惠共生的同事與公共生活關系,形塑農村職業院?!靶锣l賢”教師隊伍鄉土歸屬感,切實推進鄉村振興建設進程。 在此過程中,農村職業院校應以構建學習共同體為核心,對“新鄉賢”教師進行人文關懷,通過邀請教師與鄉鄰參與各類風俗活動、開展特色交流日、舉辦公共交流會等舉措,逐步建立校村人際網絡。 這可在為“新鄉賢”教師提供人文關懷,使其快速適應新環境的同時,逐步發現鄉土之美,形塑鄉土歸屬感。 進一步而言,農村職業院??少x予“新鄉賢”教師充足自主權,通過組織實踐體驗活動搭建自我展示舞臺,使其體會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感與愉悅感,進而形塑鄉土歸屬感,為促進鄉村振興發展夯實基礎。

猜你喜歡
新鄉賢鄉賢教師隊伍
“蜀”潤鄉賢,“陶”享美好
讓新鄉賢助力鄉村組織振興
宋澤平:當代鄉賢賦能鄉村振興
務實求真的長春高新第二實驗教師隊伍
尚德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思考
如何避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中的“搭便車”
新鄉賢治村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德潤永川“新鄉賢”
南安鄉賢再發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