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問題透視和增效策略

2023-05-29 03:07孔祥云
公關世界 2023年8期
關鍵詞:高職學生核心素養

孔祥云

摘要: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通過對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學校機制層面和學生認知及現狀層面的問題診斷,解析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時代內涵,提出系統構建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理順核心素養課程治理機制、創新分眾化教學模式、打造核心素養不斷提升的教師隊伍等增效策略,為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適應性提供思路和借鑒。

關鍵詞:高職學生,核心素養,問題透視,增效策略

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首提核心素養這個概念。2015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強調職業技術能力基礎上對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內涵的豐富和提升。

本文通過開展高職學生核心素養專題問卷調查,梳理高職學生的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基于問題導向,對照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時代內涵,試圖通過問題透視,剖析現狀、揭示癥結,進而提出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增效建議,為高職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升新時代高職教育培養質量和社會適應性提供改革路徑優化方案。

1.高職學生核心素養認知和現狀問題診斷

通過對聊城職業技術學院護理、機電一體化等十余個專業的學生開展專題調查,共發放問卷1500份,實際有效回收1488份,調查對象為高職在校生,2019級和2020級學生各占約50%,學生生源類型涵蓋對口高職、普通高職、專本貫通、五年一貫制等。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針對高職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方面。90%以上的學生認為身心健康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是應具備的核心能力,按比例其次為專業技術能力、科學方法能力、職場規劃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以上能力均占到80%以上。但超70%的學生核心素養自評分集中在50-70分之間,有13.2%的學生自評分在50分以下,顯示高職學生在核心素養方面自我評價偏低,

針對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影響方面。97%的被調查者認為核心素養對于學習的重要影響表現在豐富知識,增長閱歷,其次表現在陶冶情操,修身養性以及開拓思維,積極進取。

人文素養方面。超過一半的學生自評得分在50-70分,處于中等偏低的程度。在素養發展和培育方式上,有超40%的學生對于專業知識類和文學歷史類書籍感興趣,但閱讀量低,獲取途徑限于網絡,且期待增加人文素養類選修課程。

科學素養方面。80%的被調查者在看待事物或者問題時自認為具有批判性思維與獨到見解,但對于什么是批判性思維的文字表述呈現出模糊不清、表意不準等普遍特點;95%的被調查者對于從未接觸過的新事物,有意愿和動力去了解探索,但同時認為缺乏相關的課程和校園活動;94%的學生認為培養科學精神,個人方面需要加強。也有部分調查者認為學校和老師、家長、新聞媒體和社會機構的力量也需要加強。

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方面。46%的被調查者對于自己的學習有清醒理性的認識,認為學習是為職業生活做準備和愉悅身心。47%的學生對于學習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意識。

國家意識方面。87%的被調查者認為不愛惜公共財物和在公共場合有不文明行為最能體現社會責任感缺失。90%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做好本職工作、提高個人文明素質、樂于助人等是愛國的具體體現。

職業素養方面。43%的被調查者有很強的意愿提升創新和實踐能力,19%的學生認為一般或者無所謂。83%的被調查者認為自身綜合素質不夠是制約自己提升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因素。30%多的學生對于目前無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

綜合調查分析顯示,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無論從高職院校機制層面,還是學生對核心素養的認知、現狀都存在諸多問題,體現出重視程度不高、理念更新滯后、融入人才培養目標不充分、“重技術技能、輕核心素養”的特點,對核心素養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偏差,需要引起高職教育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2.高職院校發展核心素養的機制問題診斷

高職通識課程設置現狀亟待改善。我國高職院校課程設置表現在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化設計還不成熟;通識課程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需求;課程目標不清晰,總體目標與課程設置目標的關聯性不強;通識課程評價辦法有待實證研究。

承擔素質教育功能的公共基礎課或者通識課數量不足、質量良莠不齊。職業教育基本屬性決定了高職院校注重把資源向專業建設傾斜,與之相比,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重視程度相對較低,與新時代大國工匠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所需要的素養能力相匹配的課程建設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教師隊伍本身核心素養水平亟待提高。人才培養目標取向的職業教育知識結構制約教育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培養的實際效果。承擔素質教育的公共基礎課程類型眾多,文理兼具,相比之下,職業院校更多的人才引進政策為專業課教師設置,文史哲藝等相關專業教師占比很少,由于受學科背景、學習經歷、知識儲備和相關素養水平影響,都一定程度制約了核心素養培養效果。

合作企業的核心素養培訓水平有待加強。校企合作企業在和高職院校深度合作中主動承擔育人職責的意識和功能在現階段實現的并不完善,甚至有些企業偏重于技能標準選人,有些則是限于企業自身文化不健全,從而忽略素養培訓環節。

“核心素養”源自西方教育學理論范疇,自引入中國后即應用于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因此核心素養并不是一個新概念。2016年教育部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報告,該成果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形成了一套系統設計的核心素養框架。[1]但具體到不同類型的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該研究成果尚未呈現融合職業教育屬性的系統闡釋,而且從一些發達國家提出和不斷完善核心素養內涵的歷程來看,核心素養并不是一成不變的。[2]因此,本文以該核心素養框架為依據,結合時代背景和職業教育屬性,基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根本出發點,解析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時代內涵,豐富和完善高職育人目標框架。[3]

人文素養。人文素質是指人類種族和個體在一定發展進程中所積淀的,關于文史哲、真善美的基本常識、意識價值觀和行為品格的總和。[4]人文素養是支撐一個人精神、思想和道德情操的內核力量。但高職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術技能、輕人文素養現象,大學語文等人文課程一度被邊緣化甚至被削減。高職學生生源質量參差不一,入學前的基礎學科底子薄弱,在職業標準、職業資格和就業能力系統之外,從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增強文化自信等多個角度看,新時代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效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健康審美素養。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更加豐富多元,健康生活理念更加廣泛地深入人心,同時,審美能力不斷提高,審美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年來我國出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健康中國建設,《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針對“五育并舉”中“體”“美”相對較弱的現象強化了對人的素質結構整體優化的系統考量。

科學素養。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比2015年的6.2%提高了4.36個百分點,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目標任務。[5]但是在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整體提升的同時,發展不平衡和薄弱群體等問題依然存在,作為未來產業工人和技術革新的中堅力量,高職學生加強科學素質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現代化強國的大勢所需,是適應未來新生產新技術的必要準備。

職業精神。職業的基本呈現形式是勞動,尊重勞動、樂于勞動始終是職業精神的基本表達。新時代職業精神已經從僅僅為了把事情做好、把產品做好的傳統意義轉變為職業人個體對職業意義的精神性反思,并在職業活動中不斷追求卓越,表現為帶有鮮明時代性的工匠精神,“為社會提供更精細的工業產品和生活服務,也使職業人獲得自身的職業情感的滿足,實現社會和個人的價值”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職業精神的具體詮釋。

國際理解?!吨袊鴮W生發展核心素養》報告把國際理解素養概括為,應具有全球意識、開放心態,尊重并對世界多元文化有一定了解。全球化和現代化導致世界日益多樣化和錯綜復雜,個體要理解和應對這一世界,需要掌握多變的技術,理解海量的信息,他們還要面對社會共同的挑戰,在這一背景下,實現目標所需的素養日益復雜,不再局限于某些狹隘的技能[6]。這種時代要求反映到教育領域中,決定了基礎教育要能夠通過合理的方式,培養學生靈活的、能夠適用于多樣化情境的能力或素養。

1.課程構建:系統構建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

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首先應解決課程載體主渠道的問題。針對職業院校公共基礎課薄弱的特點,緊密結合核心素養內涵要求,解析素養對應能力,探究聚焦高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構建功能完善的公共基礎課課程體系,做到課程載體“質”“量”兼具。

明確不同素養維度下的課程模塊。從核心素養與課程設置的邏輯對應關系確定不同維度下的支撐課程,打造哲學與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科學、職業規劃與素養3個固定模塊以及1個跨學科的開放模塊。確定模塊下的課程,從學習內容和領域劃分,開發相匹配的選修課程,豐富完善公選課程超市。改革學時學段設置,開展教學實踐,需要頂層設計層面更新觀念,破舊立新,重塑課程體系模型。

解決課程評價方式單一,手段僵化弱化等問題。改革傳統的課程評價方法,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實施課程難度系數設置等辦法突破素質評價量化瓶頸;二是開發信息化評價實施辦法,引入大數據分析手段,建立學生核心素養檔案,作為課程質量的物化依據。

2.課程治理:理順核心素養課程治理機制

建設基于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和學生自主學習、教學管評研一體的高職公共基礎課治理機制,充分發揮公共基礎課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育人職能,樹立“大公共課”理念,組建多部門聯動治理機構,強化制度、資源等建設和保障,實施教師“1+n”主輔課管理辦法等,逐漸形成科學合理的治理體系。

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職業核心素養培訓模塊。企業深度參與到人才培養中,分學段、分專業(分崗位)融入素養培訓課程,融合優秀企業文化蘊含的教育資源,校企共同開發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和學分制改革有機結合,形成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核心素養培育新機制。

3.模式創新:創新實施分眾化教學模式

教育不是“大而全”的工程,而應是“少而精”的技藝。[7]公共基礎課引入“精準”理念,將分眾化教學法運用于具體教學實踐中。分眾概念由美國學者阿爾文·托夫勒在他的著作《未來的沖擊》提出,根據受眾不同的特點和需要,將其細化為具有某些共性的同質群體,對不同類型的受眾群體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實現實踐活動效果的最優化。[8]精準細分受眾的具體差異,實施有效教學,激發情感共鳴、價值認同,以達成特定目標。面對現實、承認現實、從現實出發,尊重學生基礎教育現狀、尊重個體差異,詳細做好學情分析,這是核心素養通過課程實現提質增效的基本條件。

4.隊伍建設:打造核心素養不斷提升的教師隊伍

核心素養培育得以在公共基礎課堂中發揮作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主動適應新角色,超越傳統的思維模式和工作范圍,接受必要的教學訓練來提高自己的課程勝任能力,在課程規劃和實施過程中學會自我反思、自我成長。[9]

教師教學能力需要提高應對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和產業發展的能力以及拓展適應社會變革的視野和眼光,并不斷豐富個體知識體系,以適應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學校層面,應構建校內專職教師為主、校內兼職為輔以及校外兼職為補充的師資團隊,培養對核心素養內涵理解深刻、把握準確的專家型教師團隊,讓教學設計深度融合素養目標,并形成長效機制,實現穩定傳承。[10]

參考文獻:

[1]《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J].上海教育,2016(27).

[2]傅維利.論核心素養的認識誤區與關鍵素養體系的中國化構建[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08).

[3]寧琦.我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中的國家意識與國際意識[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21(6).

[4]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

[5]邱晨輝.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發布[N].中國青年報,2021.01.26(教育).

[6]李松林,賀慧.整合性:核心素養的知識特性與生成路徑[J].教育科學研究,2021(1).

[7]劉福才,王發明.新時代核心素養高質量落地的困境與突破[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01).

[8]唐一山,唐智松.理論·實踐·政策:核心素養“冷熱”現象的三重審思[J].教育發展研究,2020,40(Z2).

[9]杜雪嬌.分眾化視閾下的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J].社會科學家,2021(3).

[10]楊向東.關于核心素養若干概念和命題的辨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10).

(作者單位:聊城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聊城 252000)

(責任編輯:姜秀靚)

猜你喜歡
高職學生核心素養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探索與實踐
職業院校創業法律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化途徑分析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