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DCE框架的國家一流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

2023-05-30 10:48胡新麗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3年3期
關鍵詞:專業建設行政管理

摘 ? ?要:文章基于DCE(Design-Construction-Effective)框架分析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圍繞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在課程思政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生實習實踐能力、師資隊伍建設、建設“雙百”“兩站”“兩基地”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堅持基礎能力、中級能力和高級能力“三級”能力導向,著重培養學生的辦文、辦會、辦事能力,以及領導力、協調力和創新力,實現學生高水平學業、高質量就業、高起點創業的“三業”目標。

關鍵詞:行政管理;專業建設;一流本科;DCE框架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3)03-0001-05

2018年8月,教育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教研〔2018〕5號)明確提出,“率先確立建成一流本科教育目標,強化本科教育基礎地位,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設作為‘雙一流建設的基礎任務,加快實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養計劃2.0,建成一批一流本科專業”[1]。同年10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 號),提出“大力推進一流專業建設,實施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建設1萬個國家級一流專業點和1萬個省級一流專業點,引領支撐高水平本科教育”[2]。2019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 “雙萬計劃”的通知》(教高廳函〔2019〕18號)提出,為推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做強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主要任務、建設原則和建設方式等[3]。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視角出發探討國家一流專業的建設目標、建設主體、建設機理、建設困境、建設路徑等。一是建設目標,做到“一堅持、兩著力、三突出”。一堅持,即堅持立德樹人;兩著力,即著力于健全人格培養和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三突出,即突出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實踐應用能力、突出創新創業能力[4]。二是建設主體,要“雙循環、多主體”。內循環致力于教學系統的良好運行,外循環為教學系統的有序運行提供保障。多主體,即政府、企業、學校[4]。 三是建設機理?!叭壿?、四機制”,即政策邏輯、現實邏輯、理性邏輯;生成機制、建設機制、管理機制及評價機制[5]。四是建設困境。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籠統、課程體系設置結構失衡、師資隊伍建設力度不夠三大困境[6]。培養方案與產業需求脫節、專業目錄與課程體系設計落后、學科交叉欠缺3個問題[7]。五是建設路徑?!叭窂?、四框架、六策略”,即確立專業建設多維目標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頂層設計、重構專業發展核心要素體系3種實施路徑[8];專業協同發展、完善培養體系、構建本土建設模式、打造一流專業文化體系4個行動框架[9];凸顯立德樹人、堅持校企融合、重視團隊建設、注重模式創新、實施課程延展、把握監控評價6種策略[10]。

一、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定位與特色

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前身是1951年創辦的中南民族學院政治系。2005年,中南民族大學開辦行政管理本科專業。2007年,行政管理專業開始招收行政管理碩士研究生。2010年,行政管理專業獲批招收公共管理碩士(MPA)研究生。2012年,行政管理專業被批準為校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開辦行政管理綜合實驗班。2013年,行政管理學科被批準為國家民委重點學科。2014年,行政管理專業獲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016年,行政管理專業獲批楚天學者設崗學科,并開辦西部卓越行政管理人才實驗班。2019年,行政管理專業獲批湖北省一流專業。2020年,行政管理專業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目前,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已經形成本科、碩士、MPA專業碩士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民族地區培養“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場特別清醒、維護民族團結的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的感情特別真誠”的行政管理人才。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采取大類招生、分類培養的模式,以辦文、辦會、辦事能力為導向,致力于培養具備現代政府管理理論知識和田野調查技能,能熟練運用辦公軟件,富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特色在于:(1)彰顯地方特色,突出基層特色。行政管理專業學生70%以上來自民族地區,彰顯地方特色,著力為民族地區培養公共管理專門人才?;诙鄶祵W生有回鄉就業的意愿和需求,突出基層特色,為民族地區縣、鄉級政府部門培養領導干部和中層干部。(2)突出政治引領,實現立德鑄魂。開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等校本課程,利用革命基地、傳統文化基地等平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施黨建促教風學風工程,做好立德鑄魂工作。(3)實施大類招生,推進分類培養。以實驗班建設為突破口,大類招生、分類培養、梯度推進,實施“一個專業,四套方案,自主選擇”的課程超市培養模式,并為學生配備思政導師、學業導師、生活導師和實踐導師,做到多主體施教,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4)培養“三級”能力,瞄準“三業”目標。堅持基礎能力、中級能力和高級能力“三級”能力導向,著重培養學生的辦文、辦會、辦事能力,調查研究、依法行政、公共服務、危機應變能力,以及領導力、決策力、協調力和創新力,實現學生高水平學業、高質量就業、高起點創業的“三業”目標。

二、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頂層設計

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建設基于DCE框架,從頂層設計—建設內容—建設成效3方面進行分析。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頂層設計從人才培養目標確立、培養方案制定、畢業要求確定、課程體系建設、教學質量標準體系構建等方面設計建設路線圖,其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人才目標差異化是重點。

(一)堅持需求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授課教師要基于國家需求,尤其是鄉村振興中強化基層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求,將人才供給與國家需求有效對接,培養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政治素養。遵循“以人為本、德育優先、能力為重”的理念,加強學生的政治素養,做好立德樹人工作。通過開設“政治通識教育”“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等校本課程,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利用革命基地、傳統文化基地、家史家風家訓調查、《論語》讀書沙龍、習近平知青歲月共讀等多種形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施黨建促教風學風工程,做好立德鑄魂工作。

(二)人才培養目標差異化,實現“三業”目標

實施大類招生,推進分類培養。制定實驗班、普通班、第二學位、西部班4套培養方案,實施“一個專業,四套方案,自主選擇”培養模式。在培養目標、基本規格、培養方案等方面,有效適應學生個體發展需求,立足區域社會發展要求,既堅持國家統一標準,又注重多樣化,建構分類培養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通識型的“梯田模式”。圍繞學生“三力”素質實現“三業”目標。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通過提升學生“合作力、實踐力、創新力”,開展“三力”教育教學探索。通過辦文、辦會、辦事的“三辦”能力訓練和“三力”模式探索,實現學生“高水平學業、高質量就業、高起點創業的“三業”目標。

三、 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建設內容

(一)課程思政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向學生開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程,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活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實到課堂、課程、教材、實踐等環節,讓各民族學生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五個認同”,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

2.推進課程思政與專業思政。推動師生持續深度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全面加強課程思政和專業思政,使行政管理專業師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3.培育思政示范課程和優秀教師。在推動全員、全過程思政的基礎上,注重發現典型課程和模范教師,培育思政優秀教師并申報校級、省級思政示范課程。思政教學是鑄魂育人的工作,專業課教師需要用家國情懷在課堂上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引領學生。

(二)學生實習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技能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才培養“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2018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即“新時代高教40條”,明確提出要“增強學生表達溝通、團隊合作、組織協調、實踐操作、敢闖會創的能力”。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要“強化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通過重點培養國家一流專業學生的“三力”(合作力、實踐力、創新力),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有機融合、相互促進?;趦蓚€省部級基地定期開展“百城社區調查”“百村追蹤調查”等活動,教師以項目化方式帶領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團隊,把學生的社會調查考核計入必修學分和創新學分,加強對學生報告撰寫的指導,有助于學生將校內讀書會與校外實踐結合,增強學生科研能力。同時,教師將“雙百調查”所形成的數據和案例資源運用到專業課程教學中,促進理論與實踐課程有效銜接,實現高水平學業、高質量就業、高起點創業的“三業”目標(圖1)。

1.推動學生實習實踐。支持本科生參與科研,確??蒲谢叵虮究粕_放,推動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團隊。通過“百城社區調查”“百村追蹤調查”及實習實踐等活動,提升大學生實習實踐能力。通過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合作,建立鄉村振興工作站、社區治理服務站,將駐村(社)體驗、創客實踐、公益活動等融入學生教學實踐、畢業實習實訓,提升大學生以辦文、辦會、辦事為基礎的實踐力。

2.培育學生創新創業技能。建立參與國家級、省級大學生賽事激勵、保障和扶持機制,通過導師帶研究生、本科生團隊的方式,孵化國家級大創項目、挑戰杯項目,爭取獲批大創項目和挑戰杯項目。鼓勵學生參加南風窗“調研中國”“哲尋杯”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大賽、“求是杯”全國公共管理案例大賽、全國大學生城市管理競賽、全國大學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戰大賽、“策論中國”活動、中國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賽等活動,圍繞提升學生辦文、辦會、辦事的“三辦”能力進行教育教學探索。

3.堅持課堂內外合力并舉,扎實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一是部分課程增設課程實踐環節。目前,“公共文秘”“城市管理學”“鄉村規劃”“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申論”等11門應用型課程設有12學時的課程實踐。二是廣泛開展課外技能競賽。通過申論寫作競賽、案例分析大賽、公共文秘大賽、辯論賽、談判大賽、SPSS操作技能大賽等,以賽促學,以賽提能。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教研室通過實施雙周教學研討制度、專業核心課集體備課制度、示范課集體聽課制度、師生共讀制度等措施推動教師成長。

1.注重開展各類師資培訓。建好國家民委教學名師工作室,發揮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帶動作用。依托中南民族大學教師教學發展研究中心,開展電子政務、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等課程培訓。依托MPA培訓項目,開展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公共倫理學等公共管理類核心課程培訓。

2.鼓勵教師進行國內外訪學和交流。確保行政管理專業每位教師每年參與2次以上的國內外學術交流和研討,三年內力爭推選2~4位教師參與國內、國際高水平訪學項目,拓展視野,增長見識,提升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能力。

3.引進和培育高水平師資。積極向學校爭取招聘指標,三年內力爭引進2名高水平教師,充實教師隊伍。集中精力重點支持和培養1~2名優秀教師,申報省、部級教學名師。爭取更多教師入選省、部級人才項目或工程項目。

(四)建設“雙百”“兩站”“兩基地”

1.持續發揮省、部級基地的優勢。繼續著力辦好中南民族大學中國城市民族與宗教事務治理研究中心、湖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兩個省、部級基地,做好“百城社區調查”和“百村追蹤調查”的“雙百”品牌,發揮基地在教師科研、學生培養等方面的作用。

2.建好用好實習實踐基地。繼續發揮武漢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荊州市西城街道辦事處等實習實踐基地的作用,著力建好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東街、恩施市屯堡鄉、恩施市政務與大數據管理局等新建基地,輸送更多學生到各基地實習實踐。繼續面向基層和一線興建鄉鎮(街道)、村(社區)實習實踐基地5個左右,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集中型的實習實踐。

3.建設鄉村振興工作站和社區治理服務站。依托恩施市屯堡鄉、武漢市關東街分別建設鄉村振興工作站和社區治理服務站,探索新型校地合作機制、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梯度化的實踐能力培養機制。設置多類型、模塊化的實踐課程,充分運用校內、校外實踐基地,按照基礎能力、中級能力和高級能力開展梯度化的實踐育人體系。

四、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建設成效

通過一系列探索與實踐,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先后成為國家民委重點專業、楚天學者設崗學科、湖北省一流專業、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一)師資力量雄厚

現有專任教師中國家民委首屆教學名師1名、國家民委領軍人才1名、國家民委民族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1名、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3名。學術積淀深厚,建有“百城社區調查”“百村追蹤調查”數據庫。高規格研究平臺,依托6個省、部級研究基地形成研究和實踐教學優勢。突出政治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效顯著,開設“政治通識教育”“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等校本課程,利用革命基地、傳統文化基地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施黨建促教風學風工程,做好立德鑄魂工作?!睹褡逶盒艺J同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畢業生80%以上赴民族地區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就業,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發揮引領作用。

(二)學生培養質量提升

大類招生、分類培養改革成效顯著。西部卓越行政管理人才實驗班面向全校大一學生進行選拔,熱度逐年增加。行政管理綜合實驗班不少畢業生已在“雙一流”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實現了高水平學業、高質量就業、高起點創業。能力導向、應用為主培養成效顯著。應用型行政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成熟。畢業生在各行業表現出色。高校少數民族學生“低進高出”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獲得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配備思政導師、學業導師、生活導師和實踐導師,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增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畢業生行業認可度高,社會整體評價好。畢業生中涌現出一批杰出代表,如畢業生中有人擔任湖北智點道人力資源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界晟鑫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等。同時,也有多位研究生在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山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抗疫報道《同心戰“疫”!隔離點里的少數民族兄弟》和《女大學生用行動奏響防汛路上巾幗志愿之歌》高度贊揚了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

(三)專業管理規范

實行“四合一”導師制,將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科研、實習、升學、就業4者相結合,實行全員導師制。面向學習有障礙或困難的學生,建立學業預警和幫扶制度,確保每名學生都能成才。注重構建分類培養制度體系,出臺了《行政管理系一流專業建設方案》《“西部卓越行政管理人才實驗班”遴選工作辦法》《行政管理實驗班遴選工作辦法》《課堂管理辦法》《院校兩級督導聽課制度》《實驗班管理辦法》《項目化社會實踐管理辦法》《學習興趣小組管理辦法》《本科教學規章制度》《本科論文開題答辯和畢業答辯制度》《本科畢業實習規定》《本科生班主任工作規定》《本科生導師工作規定》《本科生推免工作實施細則》等。行政管理國家一流專業建設框架見圖2。

五、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未來推進建設的主要思路和舉措

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建設始終遵循“以人為本、德育優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理念,按照“理論與實踐雙輪驅動、教學與研究融會貫通、人格塑造與能力培養并駕齊驅”的思路,通過持續推進一流專業建設,形成“講政治、寬口徑、多樣化、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舉措包括實行兩個“加強”、三項“改革”。

(一)加強一流師資隊伍建設,鍛造立德樹人本領

發揮黨員教師先鋒模范作用,選培2~4名課程思政優秀教師。引進高層次人才1~2名,在國內招聘優秀博士或博士后3~5名。培育1~2名省、部級教學名師,2~4名校級教學名師。

(二)加強校政企協同合作,實現開放式國際化辦學

探索協同辦學、協同育人、訂單培養機制,聚集優質資源,通過對外交流,拓展辦學視野,提高國際化教學能力,推進雙語教學;將科研與國際化結合,推進遠程論文修改、聯合發表論文、在線學術研討等,孵化一批高質量教學科研成果。

(三)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健全三全育人體系

創新校內課堂教學與校外實踐鍛煉并重的人才培養機制。持續實行全程四導師制(思政導師、學業導師、生活導師和實踐導師),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建立用人單位動態信息反饋機制,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

(四)改革課堂、課程和課本,加強“三課”建設

全面實施小班教學。加強智慧課程、精品課程、視頻公開課程等建設,打造2~4門省級思政示范課程。實行課程負責人制,打造3~5門國家級、省級金課。出版城市民族事務治理系列教材,推出2~3本省、部級以上精品教材。

(五)改革教學考核方式,重塑教育教學理念

圍繞提升學生“三辦”能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推動翻轉式、混合式、啟發式、研討式、競賽式、共享式等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應用。提升社會實踐、科學研究、創新創業、競賽活動等學分占比,實現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理論課評價與實踐課評價相結合、四類導師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期末評價相結合。

在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過程中,中南民族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基于DCE框架分析模型,圍繞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在課程與教材、科研基地與教學團隊、實習實踐與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教學研究與教研成果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完成國家一流專業的建設任務。在深刻認識專業建設重要性基礎上,提高專業建設成效,夯實人才培養質量的根基,著力培養學生基礎能力、中級能力和高級能力的“三級”能力,實現學生高水平學業、高質量就業、高起點創業的“三業”目標。在專業建設中要注重分層分類,構建“內部挖潛、外部借力、鏈接整合”的合力共建機制,增強國家一流專業建設合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2018-08-08)[2022-04-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808/t20180828_346305.html.

[2] ?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EB/OL].(2018-10-08)[2022-04-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 ?教育部.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EB/OL].(2019-04-04)[2022-04-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9_377216.html.

[4] 董紅杰,白靜.基于能力提升的會計學“一流專業建設”探索[J].財會通訊:上,2019(34):36.

[5] 朱厚望,龔添妙.我國高職院校一流專業群建設的發展軌跡與推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8(21):47.

[6] 唐重振,唐煜金.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一流專業建設的核心內容和現實困境:兼論“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指導下的行動框架[J].國際公關,2020(4):113.

[7] 王琪,章天金.地方高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大學教育,2021(10):10.

[8] 馬勇,童昀.旅游管理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的價值訴求與實施路徑[J].旅游學刊,2020,35(5):3.

[9] 龔添妙,朱厚望.高職院校一流專業建設的邏輯思考與行動框架[J].教育與職業,2019(7):32-36.

[10] 郭翠蘭.應用型本科院校一流專業建設策略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26):34-37.

編輯∕李夢迪

收稿日期:2022-04-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2-05-10

作者簡介:胡新麗(1981—),女,湖北荊州人,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電子政務、政府管理創新。

基金項目:國家民委教學改革項目“基于PDCA模式的行政管理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研究”(21011)

猜你喜歡
專業建設行政管理
辦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角色”與效率分析
淺談職業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作用
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
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建設探索
高職院校新開設無人機專業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