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類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

2023-05-30 06:02陳永琴田錦徐亞蘭張國淵
高教學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價值引領思政元素能力培養

陳永琴 田錦 徐亞蘭 張國淵

摘? 要:課程團隊結合專業背景與課程特色,以知識點、能力點和思政點“三點融合”入手,凝練和聚焦課程知識中的思政元素,基于OBE理念進行思政融入的教學設計,突顯學生中心的主體地位,注重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創新,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同向同行設計,踐行“知識與能力并重,素養與品格共育”的理念,緊抓立德樹人、課程建設和能力培養“三條主線”,將課程思政建設融入專業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實現價值引領、知識探究和能力養成“三位一體”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課程思政;價值引領;能力培養;思政元素;機械類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4-0177-04

Abstract: Combining th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with course characteristics, focusing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urriculum, this study starts with the "three-point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points, ability point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oints, and conducts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in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value leading based on the OBE concept, which emphasiz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model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Course group practices the concept of "equal importance on knowledge and ability" on moral cultiv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integr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construction, which realizes the trinity teaching objectives of value leading, knowledge exploration,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value leading; ability cultiv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echanical courses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為了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專業課教師要準確把握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負責的課程承載著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人格培育與精神滋養的功能,深入挖掘課程育人的隱性資源。

筆者所在教學團隊負責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機械設計、機械原理、機械創新綜合實踐項目和課程設計等核心必修課程,這些課程緊密結合學校電子信息特色,培養學生通用零件與電子裝備零件的分析和設計能力,培養學生進行復雜機械系統運動方案創新設計能力和應用現代先進設計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對培養本學科創新性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為了在專業課的教學中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融合,發揮機械類課程的機械工程專業特色,培養既有國際視野又有家國情懷、既有個性特征又重團隊合作精神和既有遠大抱負又有“工匠”精神的學生,課程團隊結合專業背景與課程特色,以工程教育認證所規定的專業畢業要求蘊含的思政要求為牽引,以知識點、能力點和思政點“三點融合”入手,強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開展相關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研討及實踐,切實發揮專業課程全過程育人功能,從而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3-4]。

一? 課程思政融入的教學設計

(一)? 明確思政育人目標

思政育人目標一方面通過專業歷史沿革、現實狀況及未來趨勢,與課程知識相關的生活實踐或科技實踐,以及重大科研項目等挖掘蘊含的家國情懷、使命擔當、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專業自信等思政元素,逐步內化為學生的精神追求,外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另一方面結合學校定位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學生未來所從事的職業要求進行挖掘,期望通過課程思政的同頻設計實現“五個培養”。

一是教師“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潛移默化中培養有正確價值觀的學生。二是以“愛國”為前提,弘揚文化自信,培養專業自信心。結合機械發明史和國家前沿科技,讓學生了解中國速度,感受中國力量,弘揚文化自信,培養專業自信心。三是“工匠”精神的培養,提升職業素養。針對課程具體內容,利用大國工匠的圖文資料,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強化責任擔當。四是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加強合作意識。有效利用實驗、課內實踐和學科競賽等實踐環節的課程思政載體,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五是科學精神的培養,通過對復雜工程問題的研討分析,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勇于質疑的科學精神。

(二)? 梳理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思政元素

依據相關課程特色及對畢業要求的支撐作用,課程組首先梳理教學內容,深入挖掘研討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通過恰當的教學設計,將課程育人目標無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過程。

1? 挖掘思政元素的途徑

一是結合中華五千年機械文明史及近代機械工程重大實踐進行挖掘。注意挖掘機械發明史、機械發展史和社會進步史中的典型案例,注重對學生歷史文化視野的熏陶,弘揚文化自信;注重挖掘我國機械工業從無到有的艱難創業史、發展史,制造強國建設征途中的典型案例,弘揚自立自強、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以使“學史增信、學史力行”[5]。二是結合機械工程領域的國內事、身邊事進行挖掘。結合國內外科技時事或成就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及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結合本院系科研成果開展教學,挖掘有利于培養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內容。三是有效利用“時艱”開展課程思政,變“時艱”的危機為開展課程思政的契機,用言傳更用身教告訴學生如何在災難面前不屈不撓,用勇氣突破疫霾、向疫前行。

2? 融入思政元素的設計

為了把挖掘出的思政元素自然、無痕地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做到思政點、知識點和能力點“三點融合”,課程組梳理教學內容,把課程內容分為機器認知、機構設計、結構設計及機器系統設計四大板塊,分布式嵌入思政元素,從而實現全方位課程思政育人,培育專業忠誠度。

機器認知板塊,主要教學內容是機械系統本質是什么,機器的起源,機器進化的過程,引導學生關注我國古代機械成就,堅定文化自信,如我國古代的記里鼓車、水排、被中香爐、滑動軸承和水運儀象臺等;介紹現代機器或裝備的發展成就、裝備自主創新的要求,增強學生創新自信和專業認同感,激勵學生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征途上,必須要有“功臣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

機構設計和結構設計板塊,主要教學內容是基本知識體系、基本機構或結構的概念及設計方法、機構設計和結構設計的內在關聯等,在項目指導過程中融入思政點,突出機構或結構設計的基本內涵,明確自身的專業目標和使命,培育職業素養,培養科學精神,提升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機器系統設計板塊為項目式教學,主要教學內容為創新設計的基本步驟與內容、簡單機電系統或產品的設計與制作,如機械原理課程課內實踐、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和機械創新綜合實踐項目等環節,在項目指導過程中融入思政點,鼓勵大膽創新,培育觀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加強合作意識,提升職業素養,鍛煉實踐動手能力,培育“工匠”精神。

3? 確定教學模式

課程團隊基于知識點、能力點和思政點“三點融合”的教學設計,需要靈活選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最終實現“三位一體”的育人目標。

對于機器認知板塊,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再結合電化教育手段,把課前準備的圖片和視頻資料以生動的方式呈現,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

對于機構設計和結構設計板塊,根據課程內容,靈活采用講授式、啟發式及研討式教學模式,既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問題意識,還能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達到課堂上的師生或生生互動[6]。

機器系統設計板塊為項目式教學,要求以團隊形式完成項目立題、方案論證、項目策劃、案例研究、口頭報告及結題報告的撰寫,在項目完成的全生命周期中,能充分展示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科學探索精神;在項目制作環節中,不斷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二? 課程思政案例呈現

(一)? 教師是榜樣

在學生培養全過程中,所有課程教師都發揮著價值引領、情感傳遞和道德示范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強調把“立德”擺在第一位,因此在踐行立德樹人的要求時不僅需要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更需要教師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老師自身應該有正確的三觀,要有愛國信黨的信念,遵守法律法規,只有這樣,才可能培養出三觀正確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傳遞負能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積極陽光的精神世界,要讓學生覺得課堂有趣、有激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許慎說:“教,上所施,下所效”。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課堂的重視,對知識的尊重,比如課前認真備課,上課穿著得體,提前到教室準備上課,開始上課微笑目視學生、精神飽滿投入教學,這些行為都在給學生傳遞尊重知識、尊重科學的信息,這是課程思政最直接的呈現形式。

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感染出來的[7]。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疫情防控下的線上教學,線上第一次課介紹自己的時候,用自己融入社區基層、共同擔負群防群控的鮮活事跡告訴學生如何用勇氣突破疫霾,用信念激勵前行。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疫情不可怕,只要大家攜手科學應對,努力承擔好自己的責任,就一定可以共渡此關。

如果能夠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以博大的胸懷關愛學生,教師自然可以收獲“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成果,即立德樹人,因為學生會因“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二)? 巧用PPT,顯性激勵

PPT作為課堂講授的主要媒體之一,每節課或多或少都會用到,因此可以有效利用上課的PPT,簡單而直接地開展課程思政。筆者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或教學內容,在PPT的適當位置加上激勵(或警醒)學生的語句,通過每一張PPT的反復呈現,演繹“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意義,化“有意設計”為“無形滲透”,潛移默化中激勵學生有信心、有理想、敢奮斗和去履責,以顯性激勵(或警醒)促隱性引導,學生稱之為金句、人生態度,思政效果明顯(圖1)。

(三)? 結合課程內容融入思政元素

根據機器認知、機構設計、結構設計及機器系統設計四大板塊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研究,針對不同板塊內容,以知識點、能力點和思政點“三點融合”入手,各有側重,自然、無痕地融入思政內容,實現價值引領、知識探究和能力養成“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關注我國古代機械成就,堅定文化自信

在機器認知模塊,通過文獻資料,引導學生了解機械發展史,特別是關注我國古代機械成就,比如介紹東漢張衡創造的記里鼓車。其是中國最早的計程車,系統核心部分是齒輪系統的應用,是近代里程表和減速器發明的先驅,是科學技術史上一項重要貢獻;又比如給學生介紹水排,其是我國古代一種煉鐵用的水力鼓風裝置,系統里用了帶傳動改變速度大小,連桿機構把旋轉運動變為往復直線運動,以此達到起閉風扇和鼓風的目的。通過這些典型案例[8-9],讓學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堅定文化自信。

2? 以愛國為前提,培養專業自信心

在機構設計、結構設計模塊,課程團隊教研討論時,及時把與專業相關的最新科技成果融合到教案中,如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輛月球車、嫦娥五號的月球“挖土”之旅、神舟十三號的太空家園的建設和引領潮流的中國高鐵等,這些大國重器無一例外都涉及機械相關專業知識,通過講授相關知識,借助于圖片、視頻的演示,讓學生了解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現狀,既讓學生感受到中國速度,同時又警醒相關“卡脖子”問題,在培養專業自信心的同時,又激發學生責任意識和使命感。

如講到滾動軸承時,筆者引用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先生的“中國首輛月球車——玉兔號實現了全部中國制造!”這其中當然包含了“玉兔”身上多處關鍵部位的軸承,采用的是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軸承,而不是進口軸承,這就是中國自信!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4]。

3? 培養工匠精神,提升職業素養

在講述滑動軸承軸瓦的修復、軸系零部件工程圖的繪制等內容時,挖掘與之密切關聯的“大國工匠”事例,如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的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機械工業突出貢獻技師、“大國工匠”魏紅權,以視頻和圖文方式呈現其對職業的執著追求、鍥而不舍的精神,讓學生明白“工匠”精神實質就是甘于在某一個小的領域堅持不懈,精益求精,做到最好。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亦用反面材料佐證如果沒有“工匠”精神而造成的損失,如圖紙標注不規范或不符合工程實際,該零件的加工工藝不好,甚至加工出的零件是廢品。如英國航空BAC1-11型飛機固定風擋的螺栓設計尺寸偏差險些導致飛機失事等。

4? 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增加個人展示機會

在機器系統設計模塊,如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械系統方案設計和機械創新綜合實踐項目等,設計任務的全周期(系統方案設計及決策、結構設計、實物加工、方案答辯和文稿撰寫等)均要求學生以團隊形式完成,注重將課內外、理論與實踐及學科競賽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關注社會亟需,最大限度發揮課堂育人載體、實踐育人載體作用,培育學生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強化團隊合作意識,強調團隊內的有效溝通,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強調小組內的合理分工,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出彩”機會。

三? 課程思政教學評價

課程考核總原則要體現知識為基、能力為重和價值引領的教學目標,構建內容多元、方式多樣的考核評價體系,綜合評定學生課程學習成績,強調過程性評價和多元評價。

內容多元是指最終成績包含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繪圖實踐作業、階段測驗、線上學習和期末考試等,評價內容還延伸至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有效溝通和科學精神等方面,既考核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又考查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既有線上考核成績又有線下考核;方式多樣是指既有教師評價又有學生自評(圖2),既有主觀性評價又有客觀性考核,既有過程性評價又有終結性評價,將多種評價有機融合,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又可以發揮考核指標的積極作用,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學生自評結果看(圖3),融合專業講思政,其育人目標有效達成。

四? 結束語

梳理課程內容,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找準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的契合點,將課程思政無縫進行教學設計,使知識點、能力點和思政點融會貫通;圍繞立德樹人、課程建設和能力培養“三條主線”,通過多種教學模式的靈活切換,將課程思政建設融入專業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實現價值引領、知識探究和能力養成“三位一體”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 黃恩華.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N].光明日報,2018-11-26.

[3] 葉立國.思政課“三位一體、四步走”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以“原理”課程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1):84-88.

[4] 陳永琴,李團結,陳武,等.機械類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C]//全國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會議論文集,2019(8):287-289.

[5] 鄒慧君,高峰.現代機構學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 陳永琴,李團結,張國淵,等.新工科背景下《機械設計》 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電子教育,2021(3):50-54.

[7] 黃志偉.新時代特征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漫談[J].現代職業教育,2018(4):184-185.

[8] 百度百科.記里鼓車[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B0%E9%87%8C%E9%BC%93%E8%BD%A6.

[9] 百度百科.水排[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4%E6%8E%92.

基金項目: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科學研究項目“專業+課程一體化思政建設模式研究”(XGH21066);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以平臺建設為驅動,以學科競賽為牽引的創新能力培養與賽教結合實踐探索”(C21045)

第一作者簡介:陳永琴(1971-),女,漢族,陜西石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機械結構設計及仿真。

猜你喜歡
價值引領思政元素能力培養
淺談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應用
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學語文》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經濟學》教學探索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多元價值觀背景下的價值引導與美德塑造
淺談思想政治課中負面案例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