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融合”視域下班級管理的新路徑

2023-06-07 20:34袁青峰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3年4期
關鍵詞:五育融合實踐路徑全面發展

袁青峰

[摘? ? 要]班級管理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復雜活動,是學校管理的核心工作。新時代背景下,基于“五育融合”視角對班級管理實踐路徑進行新定位,是實現全面育人的基礎。在對目前班級管理中“五育融合”缺位現象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德育為先、智育為基、體育為根、美育為境、勞動為方的管理理念,以期實現對班級管理活動內涵和價值的重新定位,為新時代班級管理的實踐路徑找到正確發展思路。

[關鍵詞]“五育融合”;班級管理;實踐路徑;全面發展

新時代下,特別是近幾年在“雙減”政策與后疫情時代的雙重影響下,班級管理如何與“五育融合”理論更好地契合成為重要議題。班級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場所與基本陣地,做好班級管理是改變傳統教學,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整體育人的重要一環。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一基本精神為班級管理的路徑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班級管理應基于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以“五育融合”為理念指導,構建班級管理新生態格局。

一、“五育融合”視域下班級管理的困境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構建班級管理新生態格局,關鍵是找到當下班級管理痛點。一方面,“五育融合”視域下班級管理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制約,難以實現教育性教學,阻礙了德智一體化;另一方面,在傳統班主任專制角色下,學生德育與美育難以交融,德育的方向性與美育的動力未發揮合力作用。此外,班級管理過程中,未能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積極參與度低,導致勞體不共振。堅持“五育融合”新理念,把握班級管理關鍵點,能夠有效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的實現,提升全面育人的境界。

(一)傳統應試教育制約,班級管理德智難一體

傳統應試教育與現代教育的本質區別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精神不僅是一種智力發展,是一種人格特征,更是一種德性彰顯,德智一體是班級管理的主旋律。在班級管理目的上,傳統應試教育忽視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的成長,注重唯分數論,片面追求升學率,導致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過分注重智育角色,德育的地位難以確保;在班級管理內容上,應試教育下的班級管理強調與學科學習呼應,成為學科學習的附屬品,班級管理育德的特殊價值未能體現;在班級管理的方法上,傳統應試教育為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注重班主任單向智育管理,忽視了教育是雙向互動的本質屬性,學生在班級管理中未獲得主動發展權,德育中集體榮譽感、歸屬感未得到升華;教育評價是以教育目的為標準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班級管理的整體價值測量,為教育改革提供依據,在班級管理的評價機制上,傳統應試教育評價機制單一化,注重以成績論班級好壞,忽視了德性這一評價標準。

(二)班主任權威專斷下,班級管理德美未融合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是學校領導的得力助手,是家校溝通的橋梁,在班級學生面前不但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還具有一定的領導權威,班主任的領導方式決定了在班級管理過程學生德性與美感是否融合?!拔逵诤稀币曈蛳?,班級管理注重學生主人翁地位的凸顯,對班級環境的建設,班級制度的制定,班級精神的形成都擁有主體地位。

班主任的領導方式權威專斷,影響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同時未給予學生建設班級的機會,阻礙學生審美情操的提升。班主任作為“五育融合”的主要踐行者,融美于德性中,立德于審美內是班主任的主要責任。在“五育融合”的視域下,班主任需以民主、和諧、自由之風,融德美于一體。

(三)學生主動參與性低,班級管理勞體不共振

體育是增進學生健康知識,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一項教育,根本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勞動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勞動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的教育活動,能夠綜合德智體美四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體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是新時代素質教育背景下兩個重點發展的教育,也是當下班級管理中難以同頻共振的兩育?!拔逵诤稀钡睦硐肽繕耸桥囵B有個性的全面發展的人,體勞不能共振,則難以培養有個性的全面發展的人。

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中的勞動教育不是簡單的流流汗,干干活,而是在勞動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高尚的勞動精神。當前,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如何使學生在管理班級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主動參與班級建設和班級勞動中,達到體勞同頻共振,從而學會在班級中自我管理是一大難題。

二、“五育融合”視域下班級管理內涵與價值的新定位

二十大以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也是新時代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一)“五育融合”視域下班級管理內涵與價值新定位的意義

“五育融合”之與班級管理新定位意義在于向我們揭示了傳統班級管理的局限性,要求我們從傳統被限定的班級管理內涵里跳出來,直接面對班級管理的核心價值所在。班級管理不僅是一項操作活動,也是一門深奧的哲學之思,要基于“五育融合”對班級管理重新定位,從而尋找一條正確的理論之思和腳踏實地的實踐之路。

理論上,當前“五育融合”落實到教育過程的契機中,班級管理的使命在于為教育教學提供先進的理論導向,為培養有個性的全面發展的人提供服務。實踐上,新視角下班級管理的實踐意義主要體現在:啟發教師班級管理的主導性,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二)“五育融合”視域下班級管理內涵的新定位

21世紀以來,教育的育人性越來越受重視,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拓展,與學生學習和生活有關的人、財、物、時、空、信息、資源等都需要教師管理協調,從而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五育融合”視域下,班級作為學生學習生活與教師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是一種管理組織,更是一種教育組織。班級管理內涵的新定位應含有以下幾個主要因素:一是主體性,班級管理主體是學生,學生是班級建設的主人,學生對班級建設內容的選擇,用什么方法建設,與學生的年齡和興趣有關;二是交往性,班級管理的實質是交往,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互動、合作、交流過程中,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是過程性,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建設班級,體驗管理過程,生成直接經驗,是實現班級管理主體價值的過程,也是實現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需要的過程;四是開放性,學生通過親自建設、探索獲得的班級管理經驗與生活建立聯系,班級管理不應僅限于學校內,應該打破學校圍墻,與家社聯系,構建靈活、開放、多元的班級管理基調。

(三)“五育融合”視域下班級管理價值的新定位

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的重點管理項目,本質上說,班級管理是一種價值活動。班級管理的價值應包含兩個方面:促進人的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班級管理的本體價值是人的發展,旨在實現人潛能的發展,使人實現自我。

首先,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立場向學生立場的轉變體現了“五育融合”下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有利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形成個性特征;其次,單向管理向多維管理的轉變體現了“五育融合”視域下生活化觀念,有利于學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多向體驗,多維認知,實現班級生活與社會生活的有效交互溝通;再次,從側重智育向五育并舉的轉變是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體現育人目標整體性的價值體現;最后,從機械操作向重視創新的轉變是“五育融合”視域下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本質區別,也是新時代班級管理的價值追求。必須明確的是,“五育融合”視域下所有的班級管理行為都要以新價值定位為支撐點,從班級管理具體事項出發,而不是偏離學生生活,轉變到應試教育模式。

三、基于“五育融合”的班級管理實踐的新發展

在班級管理中踐行“五育融合”的關鍵是把握準確“五育融合”中各育的地位,在班級管理中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滿足學生需要為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班級管理實踐路徑的新發展實質就是在“五育融合”視域下班級管理要堅持立德樹人,智圓方能行方,強身才能健體,達到至善至美,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實現人的潛能的充分發展。

(一)立德樹人,班級管理德育為先

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被提高到方向性、靈魂性的統帥地位。

“五育融合”新視域下,班級管理要堅持立德樹人觀念,在整個班級建設中貫徹德育為先理念,發揮德育的領導、統帥地位。首先,在班級管理整個過程中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與時俱進,培養學生的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次,在班級管理中,以學生為主體,在班級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從點滴小事做起,不論是班級組織的建設,還是班級制度與班級活動的管理,都要凸顯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讓學生體驗到愛和歸屬感;再次,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并指導行為的,班級活動是班級管理的動作系統,在班級活動中學生產生了一致的道德準則和規范,學生之間相互配合、合作,彼此之間真誠、文明,這為學生進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最后,以學校培養目標為基礎制定班級日常行為規范,包括學習、生活、衛生、出勤等,各項內容應相互銜接,有利于貫徹執行,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構建具有良好班風輿論的班集體。

(二)智圓行方,班級管理智育為基

智育是學生發展能力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無法成為有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同時學生智力的形成也有賴于好奇心、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拔逵诤稀币曈蛳?,教學是智育的主要途徑,教學是學校工作的核心,也是班級管理的核心。傳統班級管理中智育處于凸出地位,但傳統智育是單向的教學活動,唯分數論,因此對學生的教學方式偏灌輸,灌輸方式下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未能形成智慧力量。

新時代背景下,班級管理應以智育為基礎,構建高質量的班級管理體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的指導是班級管理的核心內容,新視域下對班級管理中智育的實施重點在于教會學生學習,在建設有效班級教學秩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核心,要領導任課教師,發揮任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協調班級管理內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學能力。

(三)強身健體,班級管理體育為根

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中的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健康的知識、技能,增強學生的意志。體育是班級管理的物質基礎,沒有健康的體魄就沒有“五育融合”的載體,體育是班級管理之根。全面發展的人是在各種體育活動中成長起來的,在體育活動中又能培養學生堅持鍛煉的習慣,鍛煉學生的堅強毅力。

新時代下,班級管理的目標是實現班級管理功能的轉變,體現班級管理的生活性,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處理班級事務、建設班級過程中培養健康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拔逵诤稀币曈蛳?,班級管理的職責是給學生一個良好發展氛圍,但班級管理也肩負著強身健體的任務,這在基礎教育階段表現得更為明顯。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把班級日常事務的管理轉化為學生體育強身健體方式,對增強學生體質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這個意義上班級管理一種體育事業,重視身體的鍛煉,積極發展體育事業,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四)至善至美,班級管理美育為境

美育是人格的教育,不論是古希臘的史詩教育,還是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都可以看做人格教育。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出人的需要有七個層次,其中美的需要在認知需要之上,是一種人生境界的提升,只有美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才能實現自我。美育不僅是一種人格教育還是一種精神教育,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條件的豐富,精神世界的探索越來越重要,但是能夠豐富精神世界的不僅只有美育,還需要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的整體合作才能完成。

“五育融合”視域下,班級管理中的美育的落實應該是一種人生境界的提升。美育使班級管理走向完善,有助于全面育人教育目的的實現。在班級文化建設和環境建設過程中,培養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水準。

(五)朝耕暮耘,班級管理勞動為方

2022年4月21日,國家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其中勞動技術教育被提升到重要地位。這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突破當前教育困境的關鍵。勞動技術教育是一種綜合其他四育的實踐型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強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直接經驗?!拔逵诤稀币曈蛳掳嗉壒芾淼默F實生活世界,班級管理內容要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將書本上的生活轉入現實生活。在班級管理中豐富學生的勞動經驗,勞動技術教育的價值是其他“四育”無法比擬的,班級管理過程中讓學生成為勞動的主體,學會關注自我生活方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五育融合”思想體系具有豐富的智慧,德育班級管理是方向指標,智育是班級管理的認識基礎,體育是班級管理的物質技術,美育使班級管理的境界升華,勞動技術教育是班級管理的實踐落實。新時代班級管理必須加強觀念頂層設計,以“五育融合”為新視域,構建班級管理新生態格局,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推動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道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高歡梅.新編教育學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1.9.

[3]郭驪志,鄧海紅.新時代“五育融合”視野下高中校園和班級文化建設育人的路徑策略[J].教師通訊,2022(11):89-90.

[4]易瓊,潘萬勇.基于“五育融合”的“標桿班主任”培養區域實踐[J].中國德育,2022(7):64-67.

[5]吳秀菊.班級文化建設中實踐“五育融合”的路徑探索[J].福建教育,2021(10):9-11.

[6]金生鈜.學校教育生活之于兒童的意義——對兒童享用教育生活的現象學解釋[J].教育研究,2018(6):8-15.

[7] 宋林生.基于“和諧育人”理念,提升班級建設“三力”[J].甘肅教育研究,2022(11):14-16.

(責任編輯:劉瑩)

猜你喜歡
五育融合實踐路徑全面發展
“五育融合”與中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體育在中學的新發展
“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
打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多元通道①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黨政工作
體育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