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觀察視角下王崧舟課堂提問藝術探究

2023-06-08 03:38李榮菊馬利云
求知導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課堂觀察課堂提問語文教學

李榮菊 馬利云

摘 要:課堂觀察在改善學生學習情況、增強教學效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課堂提問質量不僅是考量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而且直接影響學生思維成長。文章基于課堂觀察的視角,結合相關理論設計課堂提問觀察量表,以王崧舟公開課《母雞》為例,探討其課堂提問藝術特征,并據此提煉出語文課堂提問要點。

關鍵詞:課堂觀察;課堂提問;語文教學;王崧舟

作者簡介:李榮菊(1996—),女,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馬利云(1971—),女,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作為師生對話與互動的橋梁,課堂提問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具有直接影響。然而,部分教師過于追求“熱鬧”的課堂,“滿堂問”“滿堂答”仍然存在,這既是教師提問低效的表現,也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祝新華曾指出閱讀教學課堂提問普遍存在提問數量過多,問題認知層次較低兩個問題[1]。提問如果無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更遑論培養學生思維。教師提問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可見課堂提問不能只講技巧,也要研究提問的藝術性表達。而名師的課堂往往繪聲繪色、跌宕起伏,體現了他們高超的提問藝術。因此,本文基于課堂觀察,借助課堂觀察量表,總結特級教師王崧舟課堂的提問藝術特征,以為語文教師提供課堂提問優化策略參考。

一、課堂觀察及量表介紹

作為一種新的聽評課范式,課堂觀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任務地借助相關輔助工具對課堂進行觀察、記錄、分析的過程。通過課堂觀察,教師可以從微觀上了解課堂實施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崔允漷的LICC范式[2]包含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和課堂文化四個維度,為教師研究、診斷、評價課堂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其中提到課堂提問的三個要素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和教師理答[3]。

課堂觀察量表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工具,方便研究者記錄教學過程、診斷教學行為,有助于教師增強教學效果。本文結合語文學科基本特征設計相應的課堂提問觀察量表,選取王崧舟的一節公開課進行課堂觀察,主要從問題設計、學生應答、教師理答三個維度出發,設置若干觀察點,總結其課堂提問的藝術特征。問題設計部分從問題指向、停頓、目標層次三個視角進行觀察,問題指向包含清晰與模糊兩個觀察點,目標層次包含識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三個觀察點;學生應答從回答方式視角進行觀察,包含個別回答、集體回答、無應答、討論四個觀察點;教師理答從理答方式視角進行觀察,包含重復總結、鼓勵肯定、否定回答、追問、學生回答五個觀察點(如表1)。

二、課堂觀察實施與數據分析

作為全國特級教師,王崧舟潛心語文教學,“詩意語文”奠定了他在教育領域獨特的影響力。此外,他的課堂提問親切自然,富有魅力,個人風格強烈,課堂氛圍融洽,深受學生歡迎?!赌鸽u》這篇課文出自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其語言質樸,生活氣息濃厚。老舍先生運用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將母愛的主題融入對雞母親前后鮮明的態度對比描寫中。在教學此文時,教師往往能夠引導學生梳理作者的情感變化,體會母愛的偉大,但在解讀課文時部分教師往往浮于表面,提問方式簡單直白,難以令學生領會母愛的真諦。而王崧舟在教學《母雞》一課時的課堂提問既與文本緊密相連且層層遞進,又創設出相應的教學情境,從而能夠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本文對王崧舟的課堂提問進行量化與質性觀察,從問題設計、學生應答與教師理答三方面總結其提問特征,思考其課堂提問的藝術性表達。

(一)關于問題設計

首先,結合表2可以發現,王崧舟的課堂提問偏向理解及分析類問題,前半段以理解為主,后半段以分析為主。識記類問題屬于低層次水平的問題,旨在幫助學生獲取課文的基礎知識與經驗,學生容易理解,因此占比較低。其次,針對不同的問題類型,教師分配給學生的候答時間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候答時間隨著問題難度的升高而增加。王崧舟的候答也遵循這一規律,整體來看其候答時間偏短,一般控制在10秒以內,最長為25秒。最后,在提問過程中他擅長“不問而問”,留白的藝術手法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傊?,王崧舟的課堂提問層層遞進,注重營造教學情境,課堂氛圍濃厚,留白藝術可以促進學生思維成長。

(二)關于學生回答

個別回答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發學生思考,加深其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批判性思維;集體回答則照顧到班級所有同學,能夠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加快教學進度。在個別回答中,王崧舟充分印證了教師期待效應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促進作用。他對學生回答的殷切期望體現在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中,他的語言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摯熱烈,學生深受吸引,師生形成良性互動,教學進度及教學節奏也把握得當,課堂富有美感與詩意。集體回答則出現在討論作者對母雞前后的態度以及朗讀教學中,部分伴隨在個別回答和追問之后。他擅長將問題拋給學生,引發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凝聚力。王崧舟對于學生的回答充分凸顯了他的期待藝術,個人風格明顯,值得廣大教師借鑒。

(三)關于教師理答

與傳統的課堂理答方式不同,王崧舟并沒有將重復學生的回答作為回應的主要方式,而是應用鼓勵的語言,微笑或肯定的表情等回應學生,親切自然,學生樂于接受。即使學生回答錯誤或無法回答,他也并不否定學生,更不會就此結束,相反,他會循著學生的思路進一步追問學生,引導學生反思,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學生若答不上來,他也不會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先提示,再詢問其他學生??梢钥闯?,王崧舟的課堂理答并不滿足于學生的現有回答,他巧用追問以及轉問,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建構,提升其思維水平。

三、王崧舟課堂提問藝術特征

(一)留白藝術,注重情境創造

顧名思義,留白便是留有空白,常用在藝術領域,因其可以極大地發揮想象力而備受人們青睞,后普遍運用至其他領域。王崧舟將留白藝術遷移到課堂提問中,既能啟發學生思考,又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使課堂富有詩意?!安粏柖鴨枴笔峭踽轮哿舭姿囆g的重要表現,看似沒有提問,但以話語為學生搭建學生思維的支點,讓學生樂于表達,這對教師是一種挑戰。如教師道“母雞大聲喧嘩、無病呻吟、欺軟怕硬、自我炫耀,作者是——”學生回:“討厭?!苯處熡值溃骸斑@時候的母雞不再是大聲喧嘩,而是——”學生搶答:“負責?!薄n堂“留白”通過詩意的語言營造了情境、意境和心境融為一體的圓融狀態[4]。創設情境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王崧舟擅長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設輕松自然的教學情境,通過豐富的表情、真摯的眼神和抑揚頓挫的語氣傾注真摯濃烈的情感,讓枯燥的文本語言自然深切地融入學生的學習。如他在導入環節通過播放母雞叫聲的音頻,為學生帶來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快速吸引學生進入課堂;通過虛擬兩封控訴信與表揚信,讓學生找出證據進而深切體會作者前后態度的變化,激活學生想象,給予學生沉浸式的學習體驗。

(二)期待藝術,善于鼓勵引導

從問題設計的層次來看,王崧舟的問題是有梯度的,層層遞進,一步步引導學生向高處邁進。他首先從作者遇到的煩心事切入,帶領學生品析老舍對待母雞前后態度的具體內容,然后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寫作方法,最后升華情感,表達對母愛的崇敬之情。在提問中,他總是對學生抱有深切的期待:“你有什么看法”“你覺得呢”“你還想說”……這些問話都能體現這一點。他擅長鼓勵學生,比如在請學生朗讀課文后點評“第一次接觸就這么清晰、流暢”,評價具體清晰,親切自然,十分具有感染力。在學生答不上來時,他能立馬調整,轉變提問方式,耐心引導,尊重學生。

(三)追問轉問,引導學生思考

在王崧舟的課堂提問中,追問學生的占比是比較高的,在提出一個問題后,他并不滿足于現有問題,而是通過層層追問,揭示認知矛盾,啟發學生深入思考。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就是通過不斷追問對方得出答案,但他的追問過程比較尖銳,以不斷駁倒對方進而得出結論為目的。王崧舟的追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他謙遜有禮又循循善誘,不失學者風范。轉問也是王崧舟課堂理答的一大特點,追問某一學生如果無法得出答案,通過轉問既可以提高其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能誘發他們主動思考,變課堂的“旁觀者”為“參與者”,創造“身在”與“心在”同一的課堂。這一問一答的節奏被他把握得恰到好處,學生在思考中一步步頓悟,課堂氛圍也變得活躍。

四、王崧舟課堂提問藝術的啟示

王崧舟的提問藝術對提升廣大語文教師課堂提問藝術修養、改進教學質量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善用留白,賦予學生想象空間

問題不在多,而在精,要能啟發學生思考,輕便有力地牽動學生對全篇文章進行整體感知、整體理解和整體賞析[5]。王崧丹的提問,無論是其留白藝術還是情境創設均體現了對學生想象力與創新力培養的重視。但問題的留白設計并非讓學生毫無目的地自由想象,教師要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想象。首先,提問要精簡科學。教師的問題要體現學科本質,教師可先提出最核心的問題,后通過設計追加性問題,由易到難,使學習過程目標明確。其次,提問難度要適中。問題太淺,學生的求知欲無法被激發;問題太深,學生會無所適從。最后,提問要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層次性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分層次設計問題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更能激發學生探索和創新的欲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性提問可以啟發學生思考,發揮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與自我探索能力。

(二)深切期待,回歸學生主體空間

教師期待與學生的發展密切相關,課堂提問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與閱讀能力,讓課堂真正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要秉持正確的教育理念,學生是不斷發展的,一蹴而就的教學是不科學的,教師能做的便是期待、引導與啟迪,給足學生成長的空間。首先,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針對性是指提問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教師要挖掘文本的深層內涵。由于閱讀水平和能力不同,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往往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本關鍵處、存疑處進行有效提問。其次,課堂提問要能激發學生興趣。提問不能一味套用模板,要有變化且新穎,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最后,課堂提問要體現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每一個學生都享有公平的教育資源與教育機會,在提問中教師不能只是提問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能戴有色眼鏡看人,更不能有學業歧視,要對學生一視同仁。

(三)追問轉問,拓寬學生思考空間

提問不是為了獲得既定答案,也不是為問而問,而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真正啟發學生深度思考。所以,課堂理答是關鍵。恰當的理答方式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以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塑造都有重要的作用[6]。因此,理答不能只注重形式,不能簡單肯定或否定,更不能粗暴地批評學生,教師要耐心傾聽,適當追問轉問,引導學生思維縱向發展。追問是在學生回答基礎上的再一次提問,目的是激活思維,拓寬思維廣度與深度。相比于解答的成效,學生經歷思考的過程、學會不同的思維方式更為重要[7]。教師在理答環節不僅要關注學生回答了什么,還要特別注意學生是怎么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教師要善于在學生進入憤悱狀態時提問,在學生思維受限時提問,在課堂沉悶時提問,同時也要在學生表達不清時追問,引導學生重新組織語言,更要在學生對文章主體理解偏頗時追問,及時糾正學生的思維方向,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參考文獻]

祝新華.閱讀教學課堂提問設計:普遍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9(10):45-50.

崔允漷.論課堂觀察LICC范式:一種專業的聽評課[J].教育研究,2012,33(5):79-83.

沈毅,崔允漷.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73-183.

李嘉美.王崧舟“人本·詩意”課堂教學藝術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7):48-50.

金國娟.例談王崧舟的教學藝術[J].文學教育(下),2017(4):75.

肖薇薇.批判性思維缺失的教育反思與培養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5(1):25-29.

孫世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成因及解決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20):50-52.

猜你喜歡
課堂觀察課堂提問語文教學
高職教學“課堂觀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數學“課堂觀察”教學有效性初探
數學課堂提問七要
教師提問有效性的課堂觀察探析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誘,實施生本化初中語文課堂提問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