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時代湛江綠色海洋經濟發展研究

2023-06-22 18:30張振舉
中國集體經濟 2023年19期
關鍵詞:發展模式生態文明發展策略

摘要:湛江作為海洋經濟大市,在生態文明時代背景下,因時、因地制宜地發展綠色海洋經濟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必由之路?;诖?,分析了綠色海洋經濟和生態文明的關系,并對湛江市綠色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及成因進行研究,進而構建了綠色海洋經濟多元協同發展模式,最后提出生態文明時代湛江市發展綠色海洋經濟的策略建議,從而助推新時期海洋強市與“綠美湛江”建設。

關鍵詞:生態文明;綠色海洋經濟;發展模式;發展策略

一、引言

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是新時期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國在21世紀的戰略選擇。早在2018年,我國就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并且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多次強調我國要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進入生態文明時代,國家經濟發展也邁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開始向高質量與高效益并重的增長模式轉變。因此,選擇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經濟發展方式成為新時期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湛江作為海洋經濟大市,因時、因地制宜地發展綠色海洋經濟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必由之路,有利于湛江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有利于湛江經濟社會轉向高質量發展模式,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協同推進,從而助推新時期海洋強市與“綠美湛江”建設。

二、綠色海洋經濟與生態文明的基本關系

(一)生態文明是綠色海洋經濟的精神內涵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形態中繼工業文明之后的新形態、新階段,是人類社會積極主動迎合社會、經濟、生態發展需要而產生的,它反映了當前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狀態。生態文明建設已經貫穿于我國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建設的全過程,并在全國范圍內逐漸樹立了保護自然生態的生態文明新風尚,推動社會、經濟、生態的協調發展??傮w而言,進入生態文明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逐漸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理念轉變。綠色海洋經濟作為一種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方式,以綠色低碳、環境友好為特征,完全契合生態文明理念,是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的題中之義。

(二)綠色海洋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

生態文明,是人與自然關系的新型文明形態,強調資源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整合。而綠色海洋經濟是以海洋經濟與海洋資源環境和諧發展為目的形成的一種可持續經濟形式。發展綠色海洋經濟與建設生態文明是在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同時,以海洋經濟的發展成就來促進海洋生態平衡,進而以海洋生態環境的改善來促進海洋經濟發展,二者相輔相成才能開創和諧共榮的海洋生態文明新局面。

三、湛江綠色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一)遵循經濟規律逐步優化海洋產業結構

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則應隨之優化升級,逐步形成與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產業結構,這是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湛江市實施了眾多實現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海洋經濟總體發展呈現增長態勢,海洋經濟產值從2010年的751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2200億元,為海洋經濟向綠色生態轉型奠定了深厚的經濟基礎。湛江近年來引進了寶鋼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煉化等60多個項目,總投資額約1960億元。湛江市已經發展了臨港石化與臨海鋼鐵產業體系,還在集中力量發展海洋生物制藥、濱海旅游和海洋服務等產業。湛江持續建設現代化的綠色海洋產業體系,從而支撐“綠美湛江”建設。

(二)持續完善海洋科技創新環境

作為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我國首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湛江持續完善海洋科技創新環境。湛江目前擁有各類孵化器4家和眾創空間4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有1家,省級眾創空間有1家,并且已入駐的企業有218家,年營業收入總和達5791萬元,轉發的科技成果達27項。湛江市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湛江已擁有72個省級工程研發中心、59個高技術企業、1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8個市級研發中心及5個市級重點實驗室,集聚了一大批包括海洋產業科技研發中心和海洋生物中試基地在內的涉??萍佳邪l機構,相關涉??萍既藛T數量占比達35.7%,并且有91個科研成果順利應用于生產,科技對湛江海洋經濟的貢獻率高達65%??傮w而言,湛江的海洋科技創新環境得以持續完善,促進湛江海洋經濟向綠色轉型與發展。

(三)綠色海洋經濟實踐持續推進

早在2010年,“湛江市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具體目標中就提出“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力度”(見表1),湛江海洋經濟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轉型不斷深入發展。2011年提出打造生態湛江、文化湛江、和諧湛江,2012年倡導“集約用海、生態用?!?,2015年提出全方位打造綠色、循環、低碳新湛江,皆要求海洋經濟發展服務于生態湛江和綠色湛江建設。同時,作為經濟社會的一部分,海洋經濟具有了生態化和綠色化的內在要求。近年來湛江又被賦予了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生態海灣城市”的歷史重任,綠色海洋經濟作為重要的物質基礎,遵循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思路,成為新時代湛江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并隨著湛江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而不斷深入發展。

四、湛江綠色海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發展方式未完全實現綠色轉型

綠色海洋經濟作為一種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經濟,應該走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生產方式集約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但目前湛江粗放型的經濟增長特征依舊明顯。2010~2017年間,湛江海洋經濟總值從751億元上升至1546億元,整體呈現增長的態勢,然而能源消耗量卻與海洋經濟總值的增長態勢趨同(見圖1),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說明湛江海洋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能源消耗的增加,海洋經濟發展方式未完成綠色轉型。

(二)海洋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

有研究資料表明,目前破壞湛江海洋生態環境的污染物共有五類:陸地污染物、非法傾倒廢棄物、海岸帶工程建設、海洋工程與船舶作業。其中,陸地污染物和非法傾倒廢棄物占到湛江市海洋環境污染源的44%左右。另外,船舶作業中交通船舶占比12%、海洋工程中海上油氣生產占比1%。特別是隨著湛江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污染排放量持續增加,導致海洋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有學者研究發現,湛江的陸源污染源主要是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其排放總量在北部灣城市群中遙遙領先且呈現上升趨勢,對近海的海洋生態環境造成損害。

(三)相關主體參與綠色海洋經濟建設的自覺性不高

一些涉海企業認為,從綠色海洋經濟的發展中獲利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因而缺乏綠色生產意識,為了經濟利益,也不愿意主動向綠色發展方向轉型。一些公眾認為,發展綠色海洋經濟是政府和企業的事,造成資源節約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嚴重不足。刁莉蘋等人對湛江市民關于海洋生態環保知識及有關法律法規的了解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十分了解、比較了解、了解得較少及從沒聽過的市民分別占4.9%、17.2%、70.5%和7.4%,反映了湛江公眾缺少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生態自覺性也不高,意味著他們參與綠色海洋經濟建設的自覺性必然也不高,所以在發展綠色海洋經濟的民眾基礎較為薄弱。

(四)海洋資源在衰退

目前,湛江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大多局限于海岸、近岸海域和少數海島,開發方式以粗放型為主。灘涂養殖業在各域內的養殖種類較為單一,其養殖模式及技術也相對落后,養殖方式仍以粗放式為主,造成湛江近海海洋資源的利用率不高,相應的綜合效益也比較低。同時,湛江附近海域的海洋資源有衰退的跡象。據研究表明,目前湛江海洋漁業仍然以粗放式發展為主,海洋漁業生態效率值圍繞0.77為中心波動,有效水平低,并且近年并沒有明顯的改善。相關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靠近雷州半島大陸架的海洋漁業資源密度已降到低于原始密度1/9的程度,而北部灣附近海域已不到原始資源密度的1/8。

五、湛江綠色海洋經濟發展模式構建

(一)構建綠色海洋經濟發展模式的目標

新時代,綠色海洋經濟是以生態文明為價值取向,以海洋經濟與海洋資源環境的和諧發展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可持續經濟形式,構建綠色海洋經濟發展模式,為湛江全面推動綠色海洋經濟發展探尋可行之路,以期在生態文明發展中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钡奶厣?,實現湛江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共贏發展,建設天藍水綠的“綠美湛江”。

(二)湛江綠色海洋經濟發展模式構建

綜合上述分析,基于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特征,并結合湛江當前海洋經濟發展的特點和歷史任務,突出人的主觀能動性,保證系統的完整性,以實現湛江海洋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構建政府主導、涉海企業主體、學研機構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多元協同發展模式(見圖2)。

多元協同發展模式是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下發展綠色海洋經濟的有效經濟模式,它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多元主體之間的協同,二是多元子系統及支撐面之間的協同。由于子系統之間不會主動發生聯系和作用,它需要政府、涉海企業、學研機構和公眾等經濟主體在技術、社會、生態和產業等多個層面通過多元參與及協同共建,協調推進綠色海洋經濟發展。

六、生態文明時代背景下湛江綠色海洋經濟發展的策略建議

(一)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構筑綠色產業鏈

摒棄“高投入、高消費、高排放、低效率”的傳統海洋經濟發展方式,轉向集約化發展、內涵式發展??梢酝ㄟ^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構筑生態高效、生產力提升的綠色產業鏈,為綠色海洋經濟發展提供產業支撐。走科技創新發展之路,繼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并改變以往的分散投入方式,將資金集中使用、集中投入,以確保對重大科技項目的資金投入,力爭形成綠色創新技術。加快對傳統海洋產業的升級轉型,從粗放式發展轉向集約式發展。利用先進技術對其改造升級,推動其向集約化、綠色化轉型,提升產業效率,重塑產業價值鏈。

(二)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培養綠色發展意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生態文明新時代,發展綠色海洋經濟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杜絕生態環境欠賬問題,只有公眾的頭腦中有了生態文明觀念,有了綠色發展意識,才能主動把制度和行動落實到位,才能自覺發展綠色海洋經濟,從而培育湛江市民的生態文明觀念。通過電視、報紙、微信、網絡等平臺,宣揚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珍愛、善待、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進而營造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公眾積極參與普及生態文明知識的氛圍,使生態文明概念被社會大眾熟知,提升湛江全社會共建生態文明的責任意識。通過有針對性地宣傳、教育和培訓活動,提升湛江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綠色發展意識,使領導干部在工作中用生態文明理念引導自身行為,從而積極發揮黨政領導干部的示范、引導作用。建立和實施生態環境違法違規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保護獎勵制度,激發和強化全市相關單位、涉海洋企業和公眾的環保責任意識,以此來調動相關經濟主體的積極性。

(三)強化海洋資源環境保護力度,筑好生態屏障

在開發海洋資源、追求海洋經濟價值時更要注重海洋資源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安全,筑牢生態屏障。加強對海洋資源環境的保護力度,以促進雷州半島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資源恢復與發展。通過對海洋基礎設施建設來滿足生物多樣性發展需求。同時,采取增殖放流活動之類的養護措施,保護海洋生物資源。重點對沿岸灘涂、濕地、紅樹林、鹽沼地、珊瑚礁等重要海洋生態系統進行修復,保障其生態功能發展。加強海洋生態監測管理,建設海洋生態監測體系。建立固定海洋生態監測站點,掌握海洋生態系統的實時情況,掌握區域海洋生態發展動向。

(四)加大綠色技術研發推廣力度,提供技術支持

綠色海洋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綠色技術。加快建設海洋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為湛江發展綠色海洋經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載體和平臺。同時,積極進行清潔生產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環境綜合治理技術等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切實提高海洋科技水平。政府加大對綠色科技的投資力度,并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和個人進行綠色投資,增強涉海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研發和創新能力。在生產中實施扶持政策,鼓勵涉海企業勇于放棄眼下的經濟利益,著力推進傳統技術改革,加大綠色技術創新與引進力度。同時,開展綠色技術指導培訓、咨詢和推廣活動。

參考文獻:

[1]李樂.湛江市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績效評價研究[D].湛江:廣東海洋大學,2019.

[2]張振舉.生態文明背景下湛江綠色海洋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05):225-226.

[3]鄭華敏.北部灣城市群海洋環境與經濟發展耦合特征及其時空格局分析[J].海洋環境科學,2019(05):688.

[4]胡珊珊,林戴嘉.湛江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路徑研究[J].北方經貿,2022(06):135-137.

[5]陳蕙.湛江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原因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18):14-16.

*基金項目:湛江市科技局非資助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生態文明時代下湛江綠色海洋經濟發展的困境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2B01151);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外貿從業技能綜合實訓平臺建設”(項目編號:200604157022925)。

(作者單位:湛江科技學院)

猜你喜歡
發展模式生態文明發展策略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