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播音主持專業在新媒體時代的學科建設

2023-06-28 21:13梁子才淇
新聞研究導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學科建設播音主持專業建設

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播音主持專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曾經被捧在“神壇”的播音員主持人逐漸喪失了其地位,播音主持專業也不復往日榮光。新媒體時代“去主持人化”“主持人邊緣化”的趨勢逐漸增強,AI主播的出現對播音員主持人地位的沖擊也不容小覷。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的未來之路究竟在何方、播音主持學科建設需要進行哪些調整等問題需要得到關注和解答。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文章通過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對播音主持學科進行總結分析,追本溯源,厘清脈絡,并為播音主持專業未來發展提供可行建議。研究發現,播音主持學科隨時代發展應運而生,具有特殊的時代性,應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學科建設上的調整。因此文章建議,播音主持學科要進行進一步的革新與升級。在專業建設上,要拓展學科邊界和學科視角,還要引進歷史維度,做到相時而動。在學科發展方向上,要順應人機共存的趨勢,用共贏思維把握主動。夯實理論基礎,在把握技巧之“實”的同時兼顧理論之“虛”。同時在人才培養上,要廣泛招錄、垂直培養,做到實踐性與理論性兼顧、人格化與個性化并重。綜上,文章站在傳播學視角,為播音主持專業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提供可行的方向和建議。

關鍵詞:播音主持;學科建設;人才教育;專業建設;口語傳播

中圖分類號:G222.2;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7 -0190-04

一、追本溯源:播音主持的“起”與“源”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發出了屬于“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第一聲呼號,從此播音主持專業開始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有跡可循[1]23。戰爭背景下帶有政治屬性與宣傳使命底色的廣播事業應運而生,當時的廣播事業以“宣傳黨的主張、揭秘敵人的陰謀、教育和動員人民”為主要任務[2]。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的主要任務轉向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同年12月5日,“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更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其身份從“戰斗的號角”轉變成了“政策的宣傳員”[3]。

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廣播開始追求開放包容與特色創新。20世紀80年代初,主持人的出現成了廣播事業的一個新氣象[4]。此時的播音主持業界呈現出“主持人話語中體現出對人格獨立平等、個性自由發展的追求”[5]以及“從傳播者本體向受眾本體轉變”的趨勢[6]。21世紀以來,隨著傳媒市場化和技術的發展,傳媒領域涌入了眾多非專業者進行“平民化傳播”,這漸漸導致了一種極端平民化的狀態:泛娛樂和低俗化降低了播音主持隊伍的素質與整體水平,對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于2016年啟動了“播音員主持人導師計劃”,旨在提升播音員主持人隊伍整體品質,重塑聲音形象[1]27。

通過對人民廣播事業的追本溯源,可以窺見,播音主持專業必然伴隨著時代的底色。在廣播與電視繁榮發展的時代,播音主持與時代之間以相似的頻率“共舞”。而隨著廣播和電視時代的落幕,作為廣播電視“代言人”的播音員主持人也難逃時代洪流。因此,順應時代發展而產生壯大的播音主持學科,應踐行學科重塑的實踐,“破除”播音主持原有的內涵與外延,將其放入新的時代語境中重新理解,嘗試建立播音主持學科在當今時代的新理解,以更好地指導實踐。

二、多維驅動:播音主持的“路”與“橋”

一個學科的合理性,在于其生存能力,其中的評價指標包括學科深度、寬度、厚度與高度。我國的播音主持學科起步于抗日戰爭時期,是誕生于傳媒實踐的新興學科,具有理論與歷史上的“先天不足”;后繁盛于廣播電視時代,由于媒介的劃時代變化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表現為現實里與發展中的“后天乏力”[7]162。因此,若想在媒介變革的時代消除學科建設的不安,重新奪取主動權,既要補齊歷史短板,明確學科發展建設的規律與脈絡,又要正確分析當今的時代背景,正確理解與技術之間的微妙關系,靈活調整人才培養方向,找到學科長遠發展的本質驅動力。

(一)專業建設:博采眾長,關照時代

1.拓展學科邊界和學科視角

播音學科正在吸納眾多其他學科的理論與架構服務于自身的學科建設,這是一種推人及己的策略。在學科邊界模糊、學術研究開放、個體研究自發的情況下,很難以個人的力量為一個學科進行有目的地擘畫和建構。通常來說,對事物的認同往往取決于不同個體的“共同視角”,而學科交叉、視域融合的學術共同體能夠形成專業建設的合力、促進專業發展的共同探索,從而凝聚各界共識、產生影響[7]162。

因此,在專業建設方面,播音學科可以大力推動學術共同體建設,借鑒其他學科的視角來反觀自身,明確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科內涵與外延,發揮播音主持學科的專業優勢,在信息時代進一步凸顯專業性,做好信息的把關與輿論的引導工作。同時,也將專業知識拓展到學科外延,與其他學科實現關照與互動,不孤芳自賞,而是要通力合作,將自己從封閉的學科空間里解放出來。

2.引進歷史維度,時代相時而動

我國的播音主持學科誕生于抗日戰爭時期,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是時代的產物,其發展也必將伴隨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引進縱向維度,正確分析歷史發展過程中學科發展的規律,準確掌握當今時代發展趨勢與特點,根據時代要求不斷調整播音主持學科的專業定位,乘時代之勢,借時代之力,對規律進行靈活、與時俱進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

當今時代,如麥克盧漢在《傳播的偏向》序言中所講,“電子技術強調的是沒有邊緣的多中心,聚焦全身心介入且凝聚力強大的部落模式,寵愛的是整合及有機”[8]??谡Z傳統在印刷時代、廣播時代之后的電子時代又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回歸??梢哉f,電子時代的到來為口語傳播再次創造了有利的場域。而播音主持是當今口語傳播形態的典型代表,應當抓住機遇,在口語勃興的時代乘勢而上。主持人口語傳播的信息是由多變的社會事件和新聞人物構成的,因此播音主持活動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口語傳播活動[9]。也就是說,播音主持專業作為口語傳播的顯學,可以從口語傳播中獲得啟示。如張政法所說,口語傳播教育分為語言功能、語言功力、語言樣態這三個由深到淺的維度[10]。播音主持可以從中借鑒“分層施策”的思路,進行分層的專業教學革新。

首先,在語言功能方面,播音主持教學要充分發揮語言思維、交際與審美的三個基本功能,使學生能夠有邏輯地組織語言、表達思想,在不同的場合能夠采取合適的口語交際策略進行交流,并且在這兩個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的基礎上,還能兼顧語言的審美功能,提高口語表達的質量。

其次,在語言功力層面,訓練學生在不同的語境和情境下展現深厚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

最后,在語言樣態層面,進行專業化的垂直領域細分,提高某垂直領域的專業化程度,培養專業人才。

(二)發展方向:人機共存,把握主動

1.順應趨勢:人機共存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技術的依賴與日俱增,技術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的異化”。尼葛洛龐帝認為,“在網絡所構建的虛擬空間中……人們摒棄理性的反思轉而追逐一種感性的狂歡”[11]??杀氖?,雖然新媒體使人本身和人際關系都發生了異化,但是人們卻難以擺脫對新媒體技術的依賴,甚至反過來被自媒體技術支配、奴役[12]。因此,生活在新媒體時代的人們有著對技術無法擺脫的依賴和對自身以及所處環境的隱憂,這反映了新媒體時代技術與人文之間的微妙關系。在巨大的技術隱形權力的對面,需要某種人文指向的制衡,使作為中間人的受眾可以重新適應新媒介環境中的新身份和新狀態。這個角色可以由主持人來擔任,因為沒有更好的角色可以像主持人一樣,既作為受眾視角中“屏幕上的存在”,又作為技術視角中“人的存在”,同時承擔著技術與人的雙重功能。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機共存的趨勢將勢不可擋,主持人人格化傳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2.把握主動:共贏思維

融媒體時代,技術的影響無孔不入地滲透進人們的生活。在這種背景下,人與技術的關系需要進行新的調整。

首先,播音主持要以技術為“師”,積極學習新技術,提高信息時代的適應力和競爭力。其次,播音主持要與技術為“友”,辯證地看待技術帶來的挑戰,運用人機共存的理念,創新思維方式,化挑戰為機遇。最后,播音主持要以技術為“器”,把握技術使用與發展的本質特征與規律,不被技術領跑,而是變被動為主動,讓技術為己所用。時勢如此,應該摒棄“如何才能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零和思維,而應該秉持“如何才能與人工智能更好合作”的共贏思維,讓人工智能分擔“流程最優化”“效率最高化”的職能,促使播音主持學科將教學重點調整到具有更高不可替代性的“人格化”“共情力”“人際感知”的培養上。

主播的身體是完全在場化的,觀眾可以通過主播的語言本身、語音語調、身體語言和表情理解主播想要表達的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與主播進行實時、同步互動[13]。直到有一天,當人們看到虛擬主播與真正的播音員同時出現在屏幕里,不會苛責虛擬主播“不夠像真人”的“技術感”,也不會過多關注真人主播“準確性不如AI”的“專業度”,而是看他們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將技術感與人文關懷巧妙融合,實現屏幕前受眾的“虛擬在場”。

(三)教學改革:以人為本,虛實并重

1.育人:人格化與個性化并重

當今時代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主持人的功能屬性從“技術”走向“人文”。曾經標準化與模板化的“主持語態”失去了受眾市場,信息時代的人們需要的是與現實生活的貼近性、審美的獨特性與傳播內容的平民化。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應該把人才培養的重點從技巧轉向人本核心,將處理稿件的能力提升為處理問題的能力,將主持人培養目標從培養一群相似的主持人轉變為培養與眾不同的、有專業性又有特點的獨立個體。

因此,在播音主持人才培養上,應該調整培養重點,將學生看作是有生命的鮮活個體,以人為核心,注重人本身所具有的能力,處理關系的能力,控制場面的能力以及隨著時代變遷依舊能掌握核心競爭力的能力。同時還要時刻銘記主持人作為人格化信息交換機制的本質,以及信息時代主持人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2.教學:實踐性與理論性兼顧

播音主持學科的教學以實踐為主,多年來形成了“重技巧、輕理論”的傳統。大眾對主持人的印象浮于表面,“能說會道”多于“言之有物”。過于重視實踐的模式導致了千人一腔的刻板效果以及只會閑談,沒有思想的“智力抑制”現象[7]163。如果沒有足夠的理論來指導實踐,播音主持就難以從中介性、工具性、技術性的桎梏中跳脫出來。

因此,播音主持在近年來的探索中,正在努力補齊理論短板,豐富自身的理論內涵,夯實理論基礎。應當增加通識教育、文學教育在整個教學內容中的占比,提高學生的理論內涵和文化修養。此后,播音主持專業應在此道路上繼續深耕實踐,由顯性的技巧之“實”,深入到隱性的理論之“虛”,從認知、社會和文化的角度對語言使用進行綜合的理論觀照。

(四)人才戰略:廣泛招錄,垂直培養

1.人才引進:綜合性與多樣化

自2021年開始,中國傳媒大學藝術類本科招生簡章中,在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之外增加了播音與主持藝術(雙語播音主持方向)這個專業。2022年,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中朝、中韓雙語播音方向。2023年,在2022年的基礎上增加了中西雙語播音方向。這些新增的專業雖然名字包含“播音主持”的字樣,但是并不屬于播音主持藝術學院,而是屬于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因此可以從中看出一個趨勢,即播音主持專業的人才引進正在趨于國際化與多樣化,人才引進的渠道進一步拓展,這將導致播音主持專業的生源結構呈現出綜合性的特點。這種對人才引進策略的調整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有利于從更廣泛的領域為播音主持專業吸納多樣化人才。

未來,這種人才引進的趨勢將繼續不斷發展,播音主持專業將吸納更多跨專業人才,這些學生將在自身所具備的專業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播音主持專業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成為特定領域的播音主持復合型人才。

2.人才培養:垂直性與專業度

從人才培養的具體課程設置來說,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為例(見表1),如今課程的重點偏向于基礎課,也就是語音發聲與創作基礎這兩大部分,此部分的訓練目的是為學生后續學習打下基礎。大三之后分為新聞和綜藝兩大方向,進而再讓學生根據興趣自由選擇專項課。其中,口語表達課程類別教學時間跨度大,涵蓋內容廣。近年來引進了脫口秀訓練內容,但專項訓練并不精專,因此往往不夠透徹。游梓翔教授指出,口傳行為與口傳學術可能演變為四個專業,分別是廣電公眾傳播、廣電說話、個人媒介傳播、媒介關系傳播[14]。

筆者根據學習經驗以及對如今媒介環境的考察,建議對播音主持專業的方向進行進一步劃分(見表2),這種分類是以播音主持行業的需求為標準,有利于增強就業競爭力,提高訓練的針對性,同時也有利于為專業垂直領域輸送更加專業的人才。

在教學設置上,建議繼續維持通識專業課的重要地位,打好基礎,在通識專業課教學周期完成之后進行方向的分流,并對口語表達的內容進行拆分處理,形成并駕齊驅的多項專項課。選擇新聞方向的學生繼續深化不同類別新聞的學習(時政、民生、財經、文體等),并在新聞播報的基礎上增加新聞評論、新聞采寫等內容。以“記者”為目標培養具有較高新聞素養的新聞播音員以及新聞主持人,其他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類別進行學習。

每個方向分類之中的具體專項課應根據本類別的特點和訓練目的,首先開展此類別中的通識教育。例如,在視聽藝術這個方向之下,分為綜藝主持、演講、辯論三個小類別,這三種口語傳播活動都要強調語言表達與身體動作的配合、臨場反應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因此,選擇視聽藝術方向的學生都要完成即興表達訓練、形體訓練等通識教育,然后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特定類別開展分課教學,由此來增加人才培養的垂直性和專業度。

三、結語

本文從播音學科發展歷史的視角,對播音主持專業進行了追本溯源,發現了播音主持學科所特有的實踐性以及時代性。

與時代相伴而生的播音主持專業需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進行進一步的革新與升級。在專業建設上,播音學科要推人及己、取其精華,拓展學科邊界和學科視角,還要引進歷史維度,及時調整,做到相時而動。在學科發展方向上,播音學科要順應技術發展趨勢,積極處理與技術之間的關系,實現人機共存,把握主動權,用共贏思維取代零和思維。在教學改革上,播音專業要做到實踐性與理論性兼顧、人格化與個性化并重。在人才戰略的調整上,播音專業要在引進時增強綜合性與多樣化,培養時提升垂直性與專業度,適應市場的要求以及時代的變化,培養垂直領域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高貴武,王彪.從宣傳鼓動到服務引領:人民廣播播音主持近80年之嬗變[J].中國廣播,2019(12):23-28.

[2] 曹海鷹.我國播音風格初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988(5):13-21,1.

[3] 徐光春.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簡史[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14.

[4] 曾廣星.橫空出世:廣播“珠江模式”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22-24.

[5] 於春,李娜.主體性建構:改革開放初期節目主持人的話語轉型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40(8):110-114.

[6] 白玲,申啟武.從“珠江模式”到跨越式發展:廣東廣播改革開放30年歷史回顧[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11-13.

[7] 張政法.播音主持學科新理路:理念、定位、結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40(11):161-163.

[8] 哈羅德·伊尼斯.傳播的偏向[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序言.

[9] 李亞銘.口語傳播視域下的播音主持專業教育模式改革[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35(10):154-155.

[10] 張政法.正本清源:口語傳播教育的三重維度[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9(39):153-155.

[11] 胡泳,范海燕.數字化生存[J].中國信息化,2017(2):97.

[12] 威廉·萊斯.自然的控制[M].岳長齡,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140.

[13] 喻國明,徐子涵,李梓賓.“人體的延伸”:技術革命下身體的媒介化范式:基于補償性媒介理論的思考[J].新聞愛好者,2021(8):11-13.

[14] 林玉佳.新媒體時代口語傳播學的探索與發展[J].青年記者,2018(2):5-6.

作者簡介 梁子才淇,研究方向:應用傳播。

猜你喜歡
學科建設播音主持專業建設
武警院校應急救援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職業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作用
多維傳播語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與拓展分析
高職院校新開設無人機專業的探討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