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探索

2023-07-10 06:06黃嘉敏
教育周報·教研版 2023年26期
關鍵詞:化學教學德育教育核心素養

黃嘉敏

摘要:為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德育的培養。筆者提出了幾種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挖掘化學史料,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介紹化學家事跡,培養學生不畏艱難,永攀高峰,敢為人先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借助化學學科知識,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利用教材和實例,樹立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使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關鍵詞:化學教學? 核心素養? 德育教育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二十大也提出了新形勢下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明確了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發展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應當形成的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也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化學學科育人的基本要求。作為化學教師,我們在傳授化學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是促使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的舉措之一。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我們正處在一個各方面都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所面臨的育人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如學生面臨中高考改革,指揮棒轉向帶來的選科和職業規劃的壓力;由萬眾矚目的獨生子女變為二孩、三孩家庭后受關注度下降的心理變化;各種互聯網信息沖擊著我們的眼球,有弘揚美德的正能量,也充斥著很多不良的負面消息,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導向;疫情時代居家學習引發的家庭矛盾激增等。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使得我們在學科育人的工作更為任重道遠。

二、化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式。

1、挖掘教材中的化學史料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直是我國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主題。在2019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中,根據學習內容設置了多處的化學成就,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化學史料進行德育教育。如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人工冶鐵制品是甘肅靈臺出土的春秋初年秦國的銅柄鐵劍,這說明春秋初年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已經掌握了冶煉鐵的技術。在戰國中期以后,鐵質工具在我國社會生產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再比如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是在煉丹家用硝石、硫磺和木炭等物煉丹過程中,多次發生爆炸,經過反復實踐和總結,最終才有了火藥配方。在教學中穿插這些知識,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介紹化學家的事跡,學習他們執著追求真理的意志和品格。

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有效地挖掘教學內容的德育價值。許多化學原理、化學技術的發現或發明,都離不開科學家對真理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對科學的執著。如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悟出苯分子結構的經歷,一直是化學史上的一個趣聞。當時的人們面對苯分子中碳的高度不飽和,都無法解釋其不具有常規不飽和烴應當具有的易發生加成反應的性質。凱庫勒也在不斷的分析和研究,直到靈感來自于自己做的一個蛇咬住尾巴的夢,從而悟出了苯的結構是環狀結構,也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凱庫勒式。凱庫勒能夠成功,是他善于思考、不斷總結,以嚴謹的科學態度進行長期且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結果??茖W理論的建立與發展,離不開一代代科學家堅持不懈努力和勇于追求真理的品格。當今的中國正處于百年之未有的大變局中,面臨著激烈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我們要培養學生永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團結合作的協同精神;不斷鉆研,不畏艱難,傳承科學家與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科技強國重任。

  1. 根據化學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珍愛生命”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在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合理選擇飲食、正確使用藥物等角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認識化學在促進人類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幫助學生認識到,為了滿足自身身體成長的需要,我們日常的食物都必須全面和均衡,長時間單一的飲食習慣(如經常吃方便面代替主食)可能會使我們的身體出現營養不良或其他的病癥。結合“每天一杯奶茶引發酮酸癥中毒”、“夏日運動后立即喝冷飲導致心臟驟?!钡刃侣勈录?,指導學生提高科學素養、豐富生活常識,正確認識飲食與生命健康的關系,自覺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青霉素的發明,挽救了成千上萬的傷員及病人的性命,而且開創了百花齊放的抗生素時代,為人類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化學教學設計,發揮教學內容的德育價值。

利用生活及生產實例,樹立學生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隨著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日益嚴重。我們要把環境教育穿插在化學教學中,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如在介紹硫元素和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時,介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大氣污染物,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讓學生深化對含硫、含氮物質轉化關系的認識,通過控制反應條件等方法,遵循生態文明思想,可以獲得相應的化工產品,實現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和諧統一。引導學生關注自然資源開發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這一社會熱點問題,提高自覺愛護環境,愛護自然、愛護地球等現代公民應當具備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5、化學教材中蘊藏著對立統一觀,有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中要抓住時機將辯證唯物主義各個基本觀點寓于化學知識的傳授中,正確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去認識化學現象的本質,解析化學原理的實質,對于提高認知水平乃至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有著深遠的意義。

化學知識里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本身就含有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們用對立統一規律幫助學生從本質上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學生就可能較好的掌握這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生鐵和鋼是兩種含碳量不同的鐵碳合金,由于含碳量的不同,造成了生鐵和鋼在性能上有較大的差異;鐵和水在常溫下不反應,但是在高溫條件下卻可以發生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有機物中的同系物,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加,同系物的沸點也會相應升高。這些都體現了物質由量變引起質變的變化規律。教師應在教學中自覺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化學教材,并以辯正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指導學生,使學生認識對立統一的規律,去分析和研究物質的變化和發展,更好地達到學科育人的效果。

三、結語

高中學生,正是世界觀形成的初級階段和重要階段。作為教師,不僅是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同時也擔負著培養和造就人才的神圣使命。如果我們能在平時的化學教學過程有意灌輸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清晰地定位以及明確的可行的目標和要求。老師要充分挖掘化學學科素材,在備課中勤于思考,把握德育教育滲透的時機和方式,將教學內容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充實化學課堂,豐富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意志品格等,展現化學學科的大智慧,落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猜你喜歡
化學教學德育教育核心素養
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多媒體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
化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構建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