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學科概念意涵研究

2023-07-11 00:39侯長林李世梅羅靜
職業技術教育 2023年12期

侯長林 李世梅 羅靜

摘 要 比較是認識和把握職業學科概念意涵的重要方法。對職業學科與職業科學的比較發現:兩者連接的紐帶是職業及職業知識,其區別主要表現在:一是呈現方式不同,二是產生時間不同,三是相互作用不同。對職業學科與應用學科的比較發現:兩者都是類型學科的總稱且都重視實用知識和技術知識,其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一是邏輯起點不同,即應用學科主要對應社會應用,職業學科主要對應職業崗位;二是邏輯主線不同,即應用學科是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應用研究,職業學科是面向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和職業研究;三是邏輯支點不同,即應用學科建設的是應用型高校、職業學科建設的是職業技能型高校,應用學科依托的是應用創新團隊和應用發展平臺,職業學科依托的是職業創新團隊和職業發展平臺;四是邏輯旨歸不同,即應用學科是為社會發展服務,職業學科是為職業進步服務。

關鍵詞 職業學科;職業科學;應用學科;比較視角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3)12-0041-06

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誕生之后,職業學科應運而生。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核心概念,且其核心概念既具有學科的一般特性,又具有自己的個性。因此,職業學科誕生之后,其概念意涵是必須厘清的問題,否則,其學科體系將難以構建。

學科體系難以構建,職業技能型高校的高質量發展就會受影響。英國高等教育理論家紐曼(John Henry Newman)說過:“大學要么是指學生,要么就是指學科?!盵1]按照教育部的統一部署,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均冠以了“大學”之名。既然已經冠以大學之名,如果連學科都沒有,怎么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學?所以,對職業學科概念的意涵進行專門研究意義重大。

厘清職業學科概念意涵的方法有多種,但比較研究法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對相似或相近概念進行研究,這一方法更為管用,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及規律。蘇聯文學理論家巴赫金(M.M. Bakhtin)曾明確指出:一種文化只有在與他種文化的比較中才能較為充分和較為深刻地揭示自己的內涵[2]。錢鐘書在比較文化研究中移植德國學者華爾澤爾(Dskar Walzel)在其著作《藝術的互相照明》中使用的“互相照明”的學術方法[3],就是比較研究法的形象化解讀。目前,與職業學科概念緊密相連的有職業科學、應用學科兩個概念。這兩個概念都先于職業學科產生,并且已經在學界得到大多數學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認同。因此,本研究擬從職業學科與這兩者的互相比較中進一步認識、把握職業學科的內涵及其特征。

一、職業學科與職業科學的互相比較

在職業教育界,與職業學科比較接近且容易混淆的概念是職業科學。這兩個概念有很多相似或相近的地方,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就像學科與科學一樣,既有緊密的聯系又有諸多不同之處。

(一)職業學科與職業科學在互相比較中呈現出的連接紐帶

人們之所以難以分清職業學科與職業科學兩個概念,根本原因在于其有著共同的屬性,那就是職業及其職業知識。

職業科學是關于職業的科學??茖W一詞在梵語中指特殊的智慧,在拉丁文和德語中就是指知識。德國哲學家、教育家康德(Immanuel Kant)認為,科學是依照一定的規則或標準構建的完整的知識體系[4]。有人認為,科學主要就是定量知識的集合體[5]。還有人認為,科學是人類為獲得真實的知識而進行的成系統的精神方面的探索[6]??梢?,科學不僅與知識有關[7],而且處于知識活動的最高層次上[8]。職業科學是科學的下位概念,自然也與知識有關,只不過,是與職業知識有關。姜大源介紹,職業科學概念最早產生于德國,廣義的職業科學就是指職業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所必需的知識,狹義的職業科學則是指某個職業領域及與之相關的工作知識[9]。趙志群認為,職業科學是針對具體的職業領域,比如職業的起源與發展、職業資格特定職業領域的課程開發、特定職業領域的教與學等形成的科學知識[10]。謝莉花等認為,職業科學是指在實踐層面就職業技術工人的職業知識所進行的系統深入的探討[11]。這些關于職業科學的表述雖然不盡相同,但其實質是一致的,那就是職業科學是關于職業的科學,是與職業知識有關的科學。

職業學科是關于職業知識的學科。學科一詞,來源于古拉丁文中的discipline,其本義就兼指權力與知識?!吨袊蟀倏迫珪罚ń逃恚┱J為,學科就是對科學知識加以選擇和重組而形成的具有科學基礎性質的知識體系[12]?!冬F代漢語詞典》將學科界定為知識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產物,是已經專門化了的知識體系,是依據學問性質的不同而劃分的知識門類[13]。職業學科作為學科的下位概念,也是知識體系,只不過是關于職業的知識體系。因此,職業學科就是指圍繞職業崗位構建的知識體系[14]。這些知識體系就是為了滿足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所需要的知識糧倉[15]。

職業科學是關于職業的科學,其呈現的方式是知識,職業學科是關于職業知識的學科,兩者都是因職業和職業知識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如果沒有職業和職業知識也就沒有職業科學與職業學科,即是說,職業及職業知識既是職業科學的本質屬性,也是職業學科的本質屬性,職業學科與職業科學緊密相連的紐帶就是職業及職業知識,也正因為職業及職業知識這一共同屬性,使得人們厘清職業學科與職業科學有一定的難度。

(二)職業學科與職業科學在互相比較中所體現出的不同

1.呈現的方式不同

科學是客觀存在的原理或規律,自然科學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社會科學存在于人類社會之中,因而科學只能是發現。有趣的是,發現的英語單詞是discover,這個單詞的結構為“dis+cover”,dis表示否定、cover是一個動詞,意思是“遮蓋”或者“覆蓋”。這個單詞的原意就是不要蓋住,讓它展現出來,展現出來的東西未經人為加工或者歸類,是客觀存在的。而學科則是人為的構建。人類社會包括我國已經構建的普通教育學科體系中的學科門類,比如哲學、文學、理學、醫學等都是人為構建的知識體系??茖W未發現之前,它已經存在,即使不被發現它依舊存在;而學科在構建之前,它并不存在,不構建它就不存在。也就是說,科學是客觀存在發現的結果,學科則是人為構建的結果。因此,科學與學科的區別首先體現在其所對應的“發現”與“構建”方式上。職業科學是發現的結果,職業學科是構建的結果,兩者的區別體現在“發現”與“構建”的不同方式上,只要明白了“發現”與“構建”的不同,也就搞清楚了職業科學與職業學科的區別。

2.產生的時間不同

科學產生于古希臘,尤其是其自然哲學傳統和當時的實踐傳統,就是科學的兩個主要源頭。古希臘哲學由于是以自然界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使得當時的自然科學融入了自然哲學之中,比如天文學、數學、醫學、力學、地理學等都與自然哲學緊密相連。也就是說,在古希臘時期,所有的學問都稱為哲學。因此,哲學是一切學問之母和一切學問之源。直到歷史發展到文藝復興時期,自然科學才開始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所以,嚴格意義上的自然科學是出現在15~19世紀。而自然科學的學科則是自然科學發展到成熟或比較成熟階段后的產物,是自然科學研究領域制度化產生的結果,即只有當自然科學具有了獨立的研究對象、規范的學科體系和制度,以及比較成熟的研究方法時,才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自然科學的學科體系是從哥白尼的《天體運動論》問世到19世紀才逐步形成的。由此看來,就是自然科學的學科也是在自然科學產生之后才出現的,是因自然科學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廣義的科學除自然科學外還包括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相對于自然科學而言,其產生的時間更早,因為哲學誕生后就有了社會科學。美國學者伯納德·巴伯(Bernard Barber)認為,科學是源于人類受環境的壓迫而訴諸的理性力量[16]。包括哲學在內的社會科學更是人類理性思考的體現。所以,從廣義的角度看,科學產生的時間更早。

職業科學概念產生于德國。對職業活動與職業崗位進行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富蘭克·布·吉爾布雷特 (Frank B.Gilbreth)提出的工作分析方案,但科學的方法論研究則是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于1913年對完成工作任務所必備的技能采取合理的傳授形式出現之后才正式開始的。德國技術學校委員會、企業職業教育工作中心、聯邦職業教育科學研究所等對此展開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并促進了聯邦職業教育法和聯邦職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使職業活動與職業崗位所涉及的業務領域作為基本研究對象登上了科學的大雅之堂——催生了職業科學的誕生[17]。我國職業科學的概念就是姜大源在2005年發表的相關論文中首先介紹而來的,趙志群在2010年、馮艷妮在2013年發表的相關論文中也對職業科學進行了介紹,近年來謝莉花等發表多篇論文對職業科學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推動了學界和社會對職業科學概念的認同。作為具有職業教育類型特征的職業學科概念,則出現在2019年,是根據職業教育的發展,尤其是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發展的需要提出的。職業學科概念提出后,筆者及其團隊相繼發表了多篇論文聚焦職業學科,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得到了多位專家的肯定與認同。由此可見,不僅科學概念先于學科概念,而且職業科學概念的提出也是先于職業學科概念的。

3.相互的作用不同

職業科學與職業學科的差異不僅是產生的時間不同,更重要的還在于其相互間的作用不同——在職業科學與職業學科的相互關系和矛盾運動中,由于職業學科是職業知識的體系化,如果體現職業知識科學性和正確性的職業科學不發達,或者說,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或成熟度,也就無所謂職業知識的體系化,即無所謂職業學科。同時,職業學科建設的規律也依附于職業科學發展的規律,因此,職業科學是居于第一位的,發揮著基礎性或決定性的作用,而職業學科則是居于第二位的,處于從屬地位,因為學科不能決定科學和科學研究,只能對科學和科學研究產生一定的影響[18]??茖W與學科發展的歷史也證明,近代以來,由于科學在認識世界以及改造世界中所顯示出的巨大的無與倫比的優勢,其已經發展成為人類認識活動中的主導力量,使人類在其認識活動中針對認知對象而劃分出的各種知識單元的具體學科必然不能離開科學的總體指導[19]。但是,職業科學的發展又離不開職業學科的推動,因為職業學科是聯結從事職業研究的科學家們的專門化組織方式,正如美國高等教育比較研究者伯頓·克拉克(Burton R. Clark)所說的,學科是明顯聯結歷史學家與歷史學家、化學家與化學家、心理學家與心理學家的專門化組織方式[20]一樣,沒有職業學科這種專門化組織方式的聯結,就很難將職業科學家們組織起來,形成職業科學研究的合力,從而推動職業科學的發展與進步。所以,職業科學與職業學科的相互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職業科學決定職業學科的發展;另一方面職業學科的發展影響和促進職業科學的進步。

二、職業學科與應用學科的互相比較

(一)職業學科與應用學科在互相比較中所呈現出的聯系

職業學科與應用學科是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兩者存在著諸多共同之處。筆者以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都是類型學科的總稱。高校的分類比較復雜,對我國的高校有不同的分類主張,但是大家都比較認同的是研究型、應用型、職業技能型高校的三大類型劃分法。研究型高校在我國發展比較成熟,其所建設的主要是基礎學科;應用型高校發展次之,其所建設的主要是應用學科;職業技能型高校發展相對較晚,其所對應的主要是職業學科。職業學科的出現雖然較晚,但由于是職業技能型高校應建的主要學科,其與基礎學科、應用學科共同構成了三大學科類型?;A學科是有關基礎研究的一類學科的總稱,應用學科是有關應用研究的一類學科的總稱,職業學科就是有關職業研究的一類學科的總稱,即職業技能型高校主要應建設的是職業學科[21]。因此,職業學科是指以職業研究為對象形成的職業教育的類型學科。第二,都重視實用知識和技術知識。應用學科中的應用研究有特定的實際應用目標,是將純粹的理論研究發展成為實際應用的形式[22]。要達成應用學科這種實際目的或應用目標,就必然重視實用知識和技術知識,正因為應用學科對實用知識和技術知識的重視,有學者甚至將其稱為實用學科或技術學科。職業學科雖然也有非技術類學科,但技術類學科是主體,而技術類學科就是指以實用技術知識為基礎形成的知識體系。職業學科對實用技術知識的重視,與應用學科相近。

(二)職業學科與應用學科在互相比較中所體現出的區別

職業學科與應用學科都有其內在的邏輯,并形成了由邏輯起點、邏輯主線、邏輯支點和邏輯旨歸構成的嚴密的邏輯體系。從這兩大類型學科邏輯體系的互相比較中可以看出相互間明顯的不同之處。

1.邏輯起點不同

應用學科,顧名思義,就是因社會需要,解決社會發展中存在或出現的系列問題尤其是關鍵問題而形成的具有明顯應用性質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的建立,就是為了解決社會發展中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美國著名教育家德里克·博克(Derek Bok)說:大學應該幫助自己學校的教授組建相關公司,推廣、開發和利用他們的科學發現及其科研成果[23]。英國教育家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也說:知識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在于它對社會的應用[24]。因此,應用學科的邏輯起點就是社會應用。職業學科則不同,其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解決社會發展中存在或出現的問題,而是為了適應職業進步的需要,即是為了推動職業進步而構建的具有明顯職業屬性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的構建,就是為了解決職業進步中存在或出現的各種各樣的職業問題,并在解決這些職業進步的關鍵問題的同時,創造新的職業知識。因此,職業學科遵循的是職業導向邏輯,其邏輯起點就是職業崗位。職業教育之所以在我國出現,也是因社會職業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沒有職業也就無所謂職業教育。過去,曾出現在職業院校校名中去“職業”二字的聲音。顯然,在職業教育已經作為一種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類型得到國家認可并還在日益強化的今天,提出將“職業”二字從職業院校的校名中去掉,不但會影響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的存在,而且還會削弱來之不易的類型教育的影響力。所以,在職業院校中去掉“職業”二字的建議是不可取的[25]。姜大源也曾說過,職業教育不是別的教育而是以職業為基礎的教育,職業就是職業教育的起點[26]。刁哲軍等認為,職業不僅是職業教育的思維起點,而且是職業教育學科建設的邏輯起點[27]。職業學科是職業教育類型中的學科,職業崗位是職業教育的邏輯起點,也就是職業學科的邏輯起點。

2.邏輯主線不同

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是學科建設的兩個重要方面,在職業學科與應用學科的邏輯結構中也有兩條邏輯主線,一條是人才培養,一條是科學研究。

在人才培養方面,應用學科的一條重要的邏輯主線就是應用型人才培養,職業學科則是培養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28],即應用學科培養的主要是應用型人才,職業學科培養的主要是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李政認為,職業學科雖然也要進行科學研究,但主要還是面向人才培養的學科形態[29]。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沒有將這兩類人才之間的區別厘清,甚至有學者認為這兩類人才沒有區別,不過,隨著職業本科的誕生,尤其是職業教育類型的強化,這兩類人才之間的區別也越來越凸顯。比如羅靜等就將應用型與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不同之處從人才培養的目的旨歸、關注重點、模式內涵、支撐學科、學校類型、辦學層次、歷史發展、社會評價八個方面進行了區分[30],為應用型人才和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定位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科學研究方面,如果說應用學科的邏輯主線是應用研究,那么,職業學科的邏輯主線就是職業研究[31]。所謂應用研究就是指具有特定的應用性目的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應用研究的重要作用和價值在于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有時也稱發展性研究。發達國家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把應用研究放在特別重要的地位,我國則一度出現將應用研究邊緣化的傾向。楊振寧曾明確提出:國家不宜將重點放在基礎研究上,應該重點關注的是能夠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實用研究[32]。這里講的實用研究就是應用研究。而職業研究則是指利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成果,以解決與職業崗位有關的關鍵技術問題和職業崗位所需要解決的非技術類問題為目的而開展的科學研究活動[33]。職業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關于職業科學的研究。德國職業教育的基準科學就是典型的職業科學,意指涵蓋職業技術技能人才所必需的知識、技術和能力的科學[34]。這些職業教育的基準科學包括職業技術科學(機械技術、建筑技術、木材技術、信息技術、車輛技術等技術科學)、一般性的職業科學(經濟管理類和人員相關類,比如健康與身體護理等非技術類職業學科),以及在職業領域所開展的職業研究等。二是關于職業教育學的研究。職業教育學就是指特定職業領域的課程開發、特定職業領域的教與學等方面的研究。我國開展的大量職業教育方面的研究也主要屬于這一研究的范疇,但是對職業科學的研究還比較少。其實,我國職業教育理論研究的重點應該放在職業科學研究上,即將其工作重心從對教育規律的研究轉移到對職業科學的研究上來[35]。

3.邏輯支點不同

一是在主體性邏輯支點方面的區別。應用學科建設的主體是應用型高校。在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尚未明確提出之前,多位學者認為職業技能型高校與應用型高校主要應建的學科都是應用學科。比如范曉雯不僅認為高職院校應該建設應用學科,而且可采取加強與區域企業的合作、強化內部管理等措施推進應用學科建設[36];王鋒認為應該堅持高職教育的應用學科發展導向[37];筆者及其團隊也曾持過這種觀點,認為應用學科支撐的教育類型既包括高職??平逃舶☉帽究平逃齕38],應用學科是現代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39]等。但是當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明確提出,尤其是職業學科概念提出之后,職業學科的建設主體就明確了,那就是職業技能型高校尤其是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因為建設職業學科是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學位頒發等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

二是在發展性邏輯支點方面的區別。創新團隊和各種發展平臺是推動學科發展的重要方式。應用學科和職業學科都需要依托創新團隊推動其發展,但是支撐應用學科的主要是應用創新團隊、支撐職業學科的主要是職業創新團隊。應用創新團隊是因應用需要而組建的團隊,職業創新團隊是因職業發展而組建的團隊。當然,應用創新團隊和職業創新團隊并非涇渭分明,而是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融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很多共同點[40]。各應用型高校在推動其應用學科建設過程中普遍重視應用創新團隊的建設,并且有的應用型高校的應用創新團隊發展比較成熟、水平較高,而在我國職業技能型高校中目前基本上只有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團隊以及少量的科技創新團隊,能夠因職業研究需要而組建的職業創新團隊卻很難找到。在各種發展平臺方面,應用學科與職業學科不僅其所依托的發展平臺類型不同,比如應用學科依托的主要是以推動應用研究為目的的各種發展平臺,職業學科依托的主要是以推動職業研究為目的的各種發展平臺,而且在其各自的發展成熟度上也有比較大的差距,比如應用學科依托的發展平臺相對較多且發展比較成熟,職業學科的發展平臺相對較少且發展程度不高,有的技術技能型高校至今還沒有建設職業學科發展平臺的意識,連職業發展平臺的意識都沒有,自然談不上建設職業發展平臺。

4.邏輯旨歸不同

職業學科與應用學科的研究目的不同。恩格斯曾明確說過,社會技術的需要比10所大學更能夠推動科學的發展[41]。即是說,科學及其學科發展的動力更多地來源于社會需求,應用學科更是如此,比如流體靜力學就是因為16至17世紀調節意大利山洪的社會需要而生產的,即流體靜力學等應用學科不是由學科內部研究人員根據自己的興趣確定的,而是由社會相關行業、產業、企業的實際需要決定的,其目的和旨歸在于社會的應用,在于解決社會實際的問題[42],在于推動社會發展,其所遵循的是社會導向邏輯。而職業學科的發展動力則更多地來源于職業進步的需求,職業需求必然與行業、產業、企業的需求緊密相連,是職業需求及其與職業相關的行業、產業、企業的需求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即是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因此,其邏輯旨歸在于服務職業進步。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服務職業本身的進步,即職業學科要研究職業本身,要為職業知識的金殿添磚加瓦;第二,要服務學生的職業進步,而要服務學生的職業進步就必須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職業崗位知識和相關技術,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術解決具體職業崗位面臨的各種實踐問題,進而創造新的職業知識和技術,其所遵循的是職業導向邏輯??梢?,如果說應用學科的邏輯旨歸是為社會發展服務,那么,職業學科的邏輯旨歸就是為職業進步服務。社會發展與職業進步有相同之處,但也有明顯區別。這種區別也就是應用學科與職業學科區別的外在表現。

三、結論

職業學科在與職業科學、應用學科的互相比較中,既可以看出相互之間的緊密聯系,也可以進一步厘清相互之間的區別,還可以進一步認識、把握職業學科的內涵及特征:職業學科由職業科學決定,又反過來促進職業科學的進步;職業學科的邏輯起點是職業崗位,其邏輯主線是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和職業研究,在主體性邏輯支點方面職業學科建設的主體是職業技能型高校尤其是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在發展性邏輯支點方面職業學科依托的主要是職業創新團隊和以推動職業研究為目的的各種發展平臺,職業學科的邏輯旨歸是為職業進步服務。職業學科提出的時間不長,其內涵及特征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尤其需要從職業學科體系構建的角度進行研究。只有將其體系構建起來了,職業學科的內涵及特征才能得到比較充分的彰顯。筆者曾對職業學科體系構建進行過探討,提出過構建職業學科體系的三條路徑,教育部最近發布的《高職本科專業學士學位授予學科門類對應表》采用了第一條構建路徑,即直接借用普通教育學科體系構建職業學科體系。采用這一路徑構建職業學科體系的“優點是比較簡單,容易操作;不足是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不明顯,不能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征的構建路徑”[43]。不過,有了教育部認同的職業教育學科體系總比沒有好,有了這個體系就標志著我國高職教育非學科時代的結束。

參 考 文 獻

[1]約翰·亨利·紐曼.大學的理想(節本)[M].徐輝,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0.

[2]巴赫金.文本、對話與人文[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70.

[3]錢鐘書.寫在人生邊上的邊上[M].北京:三聯書店,2001:139.

[4][7]漢斯·波塞爾.科學:什么是科學[M].李文潮,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11.

[5]P. E. Hodgson, Presuppositions and Limits of Science, G. Radnizky and G. Andersson ed. The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D. Reidel Publishing Co, 1979:133-147.

[6]莫爾.科學倫理學[J].黃文,譯.科學與哲學,1980(4):84-102.

[8]孫中才.學科建設、學科和科學[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9(2):37-41.

[9][26]姜大源.基于職業科學的職業教育學科建設辨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1):8-16.

[10]趙志群.關于“職業科學”研究[J].職教論壇,2010(33):1.

[11]謝莉花,陳慧梅.“職業科學”作為職教教師教育的“專業科學”:現狀與挑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5):21-28.

[12]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Z].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434.

[1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1429.

[14][33]侯長林,陳昌蕓,羅靜.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學科選擇及建設策略——兼論職業學科[J].高校教育管理,2020(6):60-68.

[15][21][28][31][40]侯長林.職業學科的內在邏輯審視[J].教育發展研究,2021(13-14):32-38.

[16]伯納德·巴伯.科學與社會秩序[M].顧昕,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91:6.

[17]Joerg-Peter Pahl.職業科學與職業教學論研究的起源[J].姜大源,譯.職業技術教育,2006(28):5-10.

[18]蔡曙山.科學與學科的關系及我國的學科制度建設[J].中國社會科學,2002(3):79-80.

[19]龐青山.大學學科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23.

[20]伯頓·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王承緒,等,譯.杭州:杭州大學,1994:34.

[22][38][42]羅靜.應用學科的內涵及發展方略[J].貴州社會科學,2018(4):96-102.

[23]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現代大學的社會責任[M].徐小洲,陳軍,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2.

[24]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46.

[25]侯長林.校名去掉“職業”是新傷害[N].中國青年報,2002-03-16(6).

[27]刁哲軍,王春麗,王玲.職業教育視閾下職業的價值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0(25):5-8.

[29]李政.職業本科教育的學科建設:大學職能的視角[J].江蘇高教,2022(3):111-118.

[30]羅靜,侯長林,蔣炎益.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區別[J].高教發展與評估,2022(5):13-22.

[32]楊振寧.對于中國科技發展的幾點想法[N].光明日報1982-03-05(2).

[34]謝莉花,尚美華.德國職業教育領域“職業科學”的內涵、爭議與發展[J].職教論壇,2018(6):22-30.

[35]俞啟定,和震,熊曉鳳.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碩士培養的現狀與問題——以八所高校為個案[J].教師教育研究,2006(4):20-24.

[36]范曉雯.高職院校應用型學科建設的現實困境及對策探究[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5):8-12.

[37]王鋒.對高等職業教育學科建設問題的思考[J].銅仁學院學報,2017(11):51-58.

[39]侯長林.應用學科:現代職業教育提升與發展的必然選擇[J].銅仁學院學報,2017(11):49-50.

[4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48.

[43]侯長林,蔣炎益.職業學科體系構建:價值判斷與路徑選擇[J].職業技術教育,2021(27):8-14.

Analysis on the Conceptual Meaning of Vocational Discipline: From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Discipline, Vocational Science and Applied Discipline

Hou Changlin, Li Shimei, Luo Jing

Abstract? Comparis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vocational disciplines. In the comparison of vocational discipline and vocational scie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link between them is occupation and vocational knowledge. The differences are mainly show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way of presentation is different, they are produced at different times, and the interaction is different.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vocational discipline and applied discipline, it is found that both of them are general terms of type discipline and both attach importance to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Their differences are mainly show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is different, that is, the applied discipline is social application, and the vocational discipline is vocational post. Second, the main line of logic is different, that is, the applied discipline is the training and research of applied talents, and the vocational discipline is the training and research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Third, the logical fulcrum is different, tha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discipline is for applied university,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discipline is for vocational skill university, the application discipline relies on the application innovation tea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the vocational discipline relies on the vocational innovation team and care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urth, the logic purport is different, that is, the applied discipline is to serv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vocational discipline is to serve the career progress.

Key words? vocational discipline; vocational science; applied disciplin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Author? Hou Changlin, professor of Tongren College (Tongren 554300); Li Shimei, master candidate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Luo Jing, Tongren College

作者簡介

侯長林(1962- ),男,銅仁學院梵凈教育研究院教授,法學博士、教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職業教育學(銅仁,554300);李世梅(1997- ),女,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羅靜,銅仁學院

基金項目

202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國家一般項目“職業學科基本理論及其體系構建研究”(BJA220245),主持人:侯長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